個寫大衆小說的誤區
1。不要找藉口:就算一天只能寫一頁,一年也能出一本365頁的書。要是真的寫不出來,請寫下250字的藉口。這樣一來,每天還是有在寫東西。更重要(的是,要不就受不了編藉口,開始寫作,要不就是看開了,不要再浪費時間,幻想自己能成爲作家。
2。不要把自己想得太聰明絕頂:不要瞧不起你的讀者,東西不被接受是因爲你(的讀者水準不夠?!吹牛大王!!請腳踏實地,因爲你的讀者都是地球人。
3。不要想炫耀自己的知識才能:好的作家可以用簡單的描寫表達出複雜的思想。即使你有專業知識或字彙,只要提供提供讀者他需要知道的信息就夠,要是你的文章中,每兩三段就要讀者去番字典的話,讀者會看不下去。沒有人喜歡愛現的傢伙,小說讀者能在一哩外嗅到這些人。
4。不要奢望奇蹟:寫作技巧就是要靠不斷練習來磨練。至少要花十年的時間才能訓練出一個醫生,既然如此,怎麼會有人以爲只需數天數月或一年就能成爲職業寫作高手?!寫作跟練腳踏車很像,要經過不斷的失敗與練習。寫好小說不容易,往好處想,要是好小說隨手可得,那你的精心傑作就不算什嗎了不是嗎?!妳需要有信心並花時間來提生自己的寫作能力。先寫下五年後你的職業創作生涯想達到怎樣的境界,將你的最終目標切成數個小目標,開始往前推,四年後想怎樣,大後年,後年,然後是明年要達到哪些目標?將妳希望達到的目標列表小心收好,開始工作,要有耐心的逼自己好好工作。將所學到的技巧記下,在一年後檢查自己有無達到預定的目標。你會爲自己的進步感到欣喜不已。即使你還無法出售自己的作品,但你會離自己的目標更近。
5。不要浪費時間作暖車動作:故事一開始就要引人入勝。不要在故事一開始就丟一堆設定描述給讀者。吸引人的小說其起頭會是某人的對恐懼或威脅的反應。身爲人類,我們本能的會被恐懼所吸引。要是你的故事一開始是一個的登山者,用指甲緊攀著巖壁,我保證讀者會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啥事。如果你的故事是開始是一個小女孩因爲要在一堆嚴苛的評論家前舉辦鋼琴獨奏而感到恐懼,讀者會馬上會對她的情況產生興趣。
好的故事開始於恐懼威脅。
恐懼不一定是來自肉體或立即的危險。回想一下你自己的人生,什嘛時候你覺得快要自己快被嚇死了?也許是第一天上學,也許家中有人過世,或有人離婚?也許是你要在大庭廣衆下發表演說?!或許是你的第一次約會?或者是你要搬家?即使是好事,任何會產生壓力的事,都會是一種恐懼威脅。這怎嘛說呢?人類有安於現狀的習性,當我們處在熟習自在的環境下,我們會懶的去做任何變更。但當改變發生時,我們熟知的世界被晃動時,我們會感到不自在.,威脅出現了。
威脅來自於改變。
這下子你知道你的故事要從哪裡開始,故事開始於改變。
一個陌生人自公車走下。
一個新家庭搬入。
你接到了一封電報。
這些都是開起一個故事的好時機。
寫故事不要從〔改變〕之前開始,更不要丟出一堆背景設定。
不要從跟故事無關的事件開始寫。
不要從〔改變〕發生很久後,這會使讀者搞混。
〔改變〕從哪開時,故事就那裡下手。背景設定是交給作者慢慢去處理。讀者不在乎這些東西,她們想要的是〔改變〕,想要的是恐懼威協,想要知道角色對這個事件的反應。記住讀者想要的是什麼。不要將作者自己在乎的事,強加在讀者身上。你必須再一開始時,先給讀者她想要的,不然讀者不會想再看下去。
她想要的是威脅。
威脅常常來自於改變。
在筆記本上記下你覺得10次妳覺得最受威脅或怕的要死的時刻。也許每個人記得時刻都不同,但我趕跟你打賭,絕對都是跟改變有關。
當妳瞭解這一點時,妳接下來就可以再列一張十個妳覺得適合用在故事開端,會產生威脅的改變。不論是親身經驗或是想象的都可以。下次當你再寫新故事開頭撞壁時,把這張單子拿出來,你就不需在那爲熱車傷腦筋,可以直接切入故事重點
6。不要描寫日落
讀者看小說時,需要透過“描述”來描繪設定與人物,他們才能真正進入互動。但有些作者常常太投入花太多力氣在描述上,常常在故事進行的途中,停下來描述日落,想著把寫出美妙的散文爲目的,而忘了當他們駐足於描述某物有多長時,故事的進展同時也停了下來。
我朋友CliftonAdams是一位擅長寫的西部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的作者,在他的一部得獎作品中,他花了數頁去描述一次日落。那是一個偏離準則卻又精彩動人的專業作品。
但要在這個特殊條件下才成立,Adams鋪陳設計這個場景,是爲了告訴讀者一個可怕威脅即將來臨。一當黑夜降臨,一羣計劃好的暴徒,將攻擊主角孤寂的小營地好作掉他。基於上述的理由,每一個描述日落的字都是有意義的,全都充滿著痛苦與懸疑感。
不論那些描述對妳有多詩情畫意,只有在一些特別的場合,妳纔可花很多篇幅來作描述。新手作家花很多時間描述日落往往成爲老作家或出版社之間的一個的經典笑話,在某些場合,妳只要說出“如玫瑰色輕撫的黎明”四周就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從前面的部分我們知道,小說中,劇情是要一直往前推動的,而描述會故事停頓下來。用一大堆設定或人物描述在小說中,就像是物理學家面對“電子測不準定律”卻又想要描述電子一樣的不可能。“如果電子確切知道自己之去向,就不知自己身在何方,反之亦然。”
我想他要說的是如果要十分詳細的描述某事,那就必須停止『動作』。但沒有動(作存在,描述是無意義的。
因此每當妳想給你的讀者一堆詳細的描述時,你想說的故事變會被暫停。讀者是對你的故事,進行中的劇情所吸引,而非對精緻的散文。這麼說來,妳的故事中就不需要任何的描述了嗎?當然不是。描述要被小心的使用,要一點點的透露,好讓你的讀者能看到,聽到,感受到妳故事中的世界。但請千萬注意,『描述必須是要一次一點點的釋出』,而不是一股腦的一大頁丟出來。
我絕對不是第一個警告,有關『詩意』描寫會讓故事停頓下來的人,但這個問會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在新手文章中。一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種,要不作者是不瞭解小說的本質,要不就是作者太愛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而讓傲慢凌駕了理智。『精緻的寫作』常會讓故事的步伐變慢,並造成得讀者與故事之間的隔閡。請千萬注意,除了樹與日落外,描述還包含『角色的心裡與想法』。新手往往會只爲了描述角色的內心而使整個故事停頓下來。
理所當然,妳一定要進入你角色的腦袋與內心中,而有些看法妳必須透露給讀者知道,這樣一來讀者才能瞭解他,同情他並認同他的行爲。但在一個好的小說中,即使是長篇小說,描述角色內心與情感的篇幅往往都很短。一個稱職的作家會說(描述)的不多,而表達(動作)的很多。
現在的讀者會希望你推動故事,而不是站討論事情。
因此妳可以想想妳小說的『傳達的系統』。有需多方法可以將信息傳送給讀者。不同的方法可產生不同的故事節奏感:
1。揭露(exposition):這是讓故事節奏變的最慢的方式,直接給情報,沒有任何事發生,妳直接給讀者信息,像是個人自傳背景,身高體重,社會地位等信息。有的數據是一定要讀者的,但當妳在給百科全書數據時,故事是無法有任何進展的
2。描述(description):一樣拖慢節奏感,有些是必須的,要小心使用
3。記述(narrative):故事中登臺角色的動作,互動,開始呈現出來。但不對其行爲下任何批註或解釋,像是在看舞臺戲一樣,故事中大部分的都是屬這類描述。這種說故事的方法會讓劇情快速推展。
4。對白(dialogue):角色的對話,很少動作或內在想法,很像是在打網球一樣快速的往返。當角色受到壓力時,對話會又短又快。
5。劇烈的總結(dramaticsummary):最快的一種。當有劇烈的變化發生,才取不是如記述般一幕幕演出,而是用總結來加快故事速度。像這個時候,原本要花上六頁的飛車追逐,或爭吵可能要濃縮到一行文。
如果你的故事前進太慢,可以分析一下是否花太多篇幅在描述日落(或其它的事)而沒善用對白或總結。反之如果你的故事跑得太快,也許妳可以將一些總結改成記述,或是小小利用描述來當個喘息空間,像是寫一下景,或寫一下角色在想啥。
如此一來,妳可意識到如何更像一個小說家,同時意識到哪些方法可幫妳把作品賣出去。妳將學會到如何讓故事強而有力,而非繞著瑣事兜圈圈,選擇適當的『傳達的系統』-好讓故事順利前進。
7。不要將真人直接套用你的故事中:適度用誇大的方法,創造出吸引人的角色。
8。不要寫軟腳蝦,牆頭草:藉由賦予故事目標來建立有行動力的角色
9。不要死卡在麻煩中:故事應充滿有意義的衝突
10。不要發生無意義的事件:請用依動機與背景增加你的小說的邏輯與合理性
11。不要忘了刺激與反應:用“因爲,所以”來增加故事張力
12不要忘了這是誰的故事。
觀點
只要注意下列幾點,掌握觀點就不是問題
這是誰的故事?
進入這個角色的內心-並一直保持的
雖然很簡單,但觀點有不同的角度可運用。
我相信你瞭解爲何由一個一個角色,觀點來敘述故事。這是因爲我們再現實生活中我們僅能由自身,而非他人的觀點,來了解事物。作者想想人相信讓他的故事是逼近現實且具說服力,他必須安排事件,好讓讀者如同經歷真實人生般,隨著單一觀點經歷整個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下次當你在人羣中時,花點時間觀察你是如何看周遭人事物,而那些你有興趣的人,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何種角色。同時觀察四周的人,運用你的想象力,向其它人事如何用個人獨特的觀點來分析看待同一件事情。
你筆下的角色在故事中,應該也會以這種方式來體會故事行動(storyaction)。要如何做到?很簡單。將這些行動經由腦袋思考與內心想法來表現出來。由你所選定的觀點角色,透過其想法,感官與感情來表達。
無論你用第幾人稱的方式敘述故事都沒差。『我擔心地走在無人的街頭…』『他擔心地走在無人的街頭…』結果都是一樣的,你的目的是要讓讀者體驗到觀點角色內心中的所有事物。
在短篇故事中,通常會是隻有一個觀點。短篇故事中,更換觀點會造成混淆而使故事看起來支離破碎。在長篇小說中,回有許多不同的觀點,不過一定會有一個是主要觀點的。這是因爲每個故事,終究會是以一個角色的故事爲主線,如同你的生活故事是隻屬於你自己的一樣。這將會是個致命缺點,如果你讓你的觀點由一個角色隨意跳得另一個角色上,而沒有固定一個主要觀點。人生不會是這樣,小說也不會是這樣。
舉例來說,要是一部小說有十萬字,會有50-70%的敘述是透過主要觀點角色來描述。主要觀點角色的想法,感覺,原則,與企圖,將會主宰整個故事的行動。當你要更換觀點時,如果有必要,那是因爲趕變觀點可提示讀者,好了解主要觀點角色所面對的問題。
要如何放置觀點呢?答案是:將觀點放在會在正確位置,不會錯過任何重大決定性情節的角色上。(舉例來說,你要是要寫一部爬聖母峰登山的小說,你很難將觀點放在從未離開過西部平原的小男孩身上)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要素要注意。讀者喜歡在看故事時有擔心懸疑感。讀者大部分會爲觀點角色而擔憂。讀者最常擔心是的什麼?『擁有最重要目標的角色能否達成他的目標。
因此你應該將觀點放在擁有強大動機,推動故事前進的角色身上,在整個故事中,採取行動將故事引導到結局,會成爲最大贏家或輸家的角色上。
這個角色,常常是最爲掙扎的角色,而最終有所改變。因此在有些小說理論中說道,因選擇在故事行動中改變最多的角色,來切入觀點。
雖然是這樣指出,但在小說中,要是作者沒設計好情節,觀點角色與被改變角色之間並不一定會畫上等號。因爲整個故事的行動與意義的中心會集中在觀點角色上,觀點角色,一定要成爲被改變的角色。
以上對作者在寫觀點時有何意義??最簡單的一件事就是你無法將觀點角色放在一箇中立的位置觀察。即使是像『大亨小傳(ThegreatGatsby)』這樣的小說中,Gastsby(大亨)最終並不是真正重要的角色,NickCarraway纔是最終真正有所行動,改變,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在故事最後,決定回到中西部。Nick是敘述者,觀點角色,最後是他的故事,整個事件是透過他的感覺來詮釋。即使書名並不是這樣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