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平河之戰 (上)

初春時節,萬物萌蘇,在陣陣暖風的吹拂下,山野間的小草紛紛探出頭,苦熬了一冬的鳥兒在空中歡快的鳴叫著追逐著,田地裡,幾個農人正在辛勞的耕作。

“爺爺,爺爺,看我抓到了什麼。”一個梳著朝天辮的稚童高高揚著一隻小手,磕磕絆絆的跑向田間的一個老農。

老農直起身,用手捶打著痠麻的後腰,看到孫子跑來,乾枯、愁苦的臉上現出慈祥的笑容,一連聲道:“慢些慢些,別摔了,別摔了。”

稚童剛跑到老農身邊,還未及張開小手,遠處忽然傳來一聲驚呼,老農擡頭望去,只見一個老婦就踉蹌著朝他們這裡邊跑邊喊:“官兵來了,官兵來了!”

稚童耳聰目明,指著遠處飄揚而來的旗幟興奮的說:“爺爺,爺爺,快看快看,是大隊人馬,阿爹來了,我要去找爹爹!”說著就要朝那邊跑,小孩子尚不曉得兵災之害,只知道阿爹被徵入伍,看見大隊官兵就想當然的認爲爹爹必在其中。

老農急忙一把抓住他,連農具也不顧了,抱著孫子快步向村子跑,稚童用力掙扎著放聲大哭,“我要爹爹,放下我,我要去找爹爹,我要爹爹……”

“小寶不哭,那是……那是康國的軍隊,是來打咱們的,爹爹不在那裡。”老農不堪其負的喘著粗氣,腳步踉踉蹌蹌,邊跑邊驚慌的回頭望。

這時一個健壯的農婦跑上來,順手接過稚童,對老農道:“魯伯,把小寶給我!”

老農感激的對她點點頭,稚童不哭了,伏在農婦肩頭,兩隻淚眼仍不甘的望著遠處的軍馬,期盼著能找尋到爹爹的身影。

村莊在望,農婦回頭看了一眼,對氣喘吁吁的老農道:“咱們不是剛與康國結盟了嗎,怎麼好好的又打起來了,這日子真沒發過了,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老農停下來回過頭喘息著盯著遠方的揚塵,憤恨道:“都是畜生,諸侯征伐妄動干戈已屬不義,春種時節起兵違天悖理,唉,先祖遺訓無人遵從了。”

“還先祖呢,當今天子尚在,誰又肯聽他的了?!古法聖訓早就沒人當回事了,魯伯,還是趕快躲起來吧,保命要緊。”一個毛頭小子說著飛快的跑進了村莊。

魯伯對著他的背影瞪起了眼,隨即長長嘆了口氣,從婦人手中接過稚童,一邊走一邊慨嘆:“人心不古啊,天道不存啊!”

此地爲趙、康兩國邊界地帶,連年的戰爭已讓本地民衆麻木了,村民們各自回家關門閉戶,僅此而已,並沒有逃進山林的舉動,反正家家都徒剩四壁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逃也逃厭了,躲也躲煩了,索性聽天由命了。

那支康國軍馬並沒有入村,沿著小道飛馳而過,前隊爲首的將領是個四十多歲的紅臉將軍,他嘴脣緊閉,愁眉緊鎖,銅鈴般的虎目充滿憤怨,似乎一點也不想掩飾內心的不滿。聽到探馬回報,五里之外已是平河了。將軍重重的哼了一聲,揮手止住人馬,用低沉的聲音對身邊將領吩咐道:“原地紮營。”

一個副將皺眉建議道:“大人,還是選個隱蔽之所紮營吧,銅將軍可是這麼吩咐的……”

那將軍吐了口唾沫,恨恨道:“他懂個屁!他要真懂行軍打仗就不會糊塗至此了,此乃邊疆重地,哪方不是密探遍地?他以爲偷偷派支人馬就可算奇兵了,呸!我敢斷言,咱們離營不久趙國那邊就已得到消息了,現在趙人多半已經佈下口袋等著我們去鑽,這個混賬哪裡是指揮打仗,簡直就是把咱們弟兄往虎口裡送!”

那偏將嚇得連連使眼色,低聲道:“大人小聲些吧,犯不著徒惹禍事。”

紅臉將軍冷笑一聲,道:“你當我們此去還有命回來嗎?到這個時候還怕什麼?要不是……,唉!”他最終還是沒敢把心中的話說出口,自己此番赴死沒什麼,可畢竟還有家小,總不能牽連他們。

另一位年紀不過十七八的小將皺著眉道:“池大人,咱們此番進兵連克連捷,趙軍望風而逃,依末將看來,銅將軍派兵前分析的或許有些道理,趙人與西屏惡戰方休,這邊被抽調的兵力未及增補,說不定我們真能再下幾城呢。”

那被稱爲池將軍的紅臉將軍乃康國定邊將軍池生,曾是老將軍華陽的帳下猛將,久戍邊疆,謀勇兼備,這二十出頭的小將不是別人,正是華陽的幼子華真,聽華真這樣說,池生慨嘆一聲,用長兄般慈愛的目光看著他道:“真兒啊,你雖兵書讀了不少,但尚未經歷多少戰陣,還未見識過真正的險惡,一定要記住,無論何時都不可低估對手,這是老將軍曾經教導我的話,池生一直銘刻在心不敢稍望,今日我把這句話轉傳與你,入夜過河突襲你就不要去了,帶一千人馬駐守這邊河岸作接應。”

華真似是心中大爲不願,漲紅了臉道:“大人,我想過河……”

池生不容分說的打斷道:“此乃軍令,不必多講。”

華真撅起嘴不情願的躬身領命。

池生臉色稍緩,伏在他耳邊低聲道:“切記,如果我們中伏,你萬萬不可渡河救援,河岸也不必守了,速速逃回去,聽明白了嗎。”

華真瞪大眼睛道:“這……這……”

池生把他拉到一邊,低聲道:“傻真兒,一旦中了焦弓的埋伏,我們絕無生還機會,這焦弓別人不曉得,我可是深知其厲害的,此人熟通兵法且久經沙場,之所以寂寂無名只因一直受各方排擠不得施展才華,如今的趙王慧眼識才,繼位之初就提拔了他作這邊的統帥,呵呵,不瞞你說,尊父戍守邊疆時曾經就吃過他的虧,那時這焦弓還不過只是員偏將,他抓住了老將軍的一個疏忽,只帶三百人馬就燒了我們的大批糧草,還斬殺了七百餘人。”

“這焦弓如此厲害?”華真皺起眉頭。

池生眼現蕭索之色,道:“趙國幅員遼闊地靈人傑,一旦明主當政足可爭霸天下,只有銅棱這等無知之輩纔會狂妄的視趙國爲砧上魚肉,唉,趙國現在真的有明主了,可我們這邊卻……,唉!彼明我暗,此消彼長啊!”

“照大人所言,我們康國豈不危矣?”華真不太信他的話,但見他神情如此還是有了些擔心。

池生眼中迸出激動的光芒,“假使軍師復出,趙國就算再強,借趙王天大的膽子諒他也不敢正視我德昌城一眼!”可很快他眼中的光芒就逝去了,他自然知道軍師復出希望渺茫了。

華真似乎明白一些了,先前對此番征戰的強大必勝信心有了動搖,但他畢竟是將門之後,堅定道:“末將多謝大人好意,但華家絕無臨陣脫逃之將,大人既派我在此接應,那末將絕不辱命!”

池生氣的瞪起了眼,看到華真那倔強的眼神後,他搖了搖頭,緩聲道:“真兒啊,我知道你是將門虎子,你有這番氣概老將軍在天之靈也該欣慰了,不過你要知道,留得有用之軀總比意氣枉死要好的多,這是成大事者必存之慮,你是老將軍的骨血,三軍將士對你皆存愛憐之心,此際我朝奸佞當道,你要好好保全自己,萬一軍師有復出的機會,還要靠你們這些忠良之將幫持,千萬不要小看了自己,放眼我數十萬雄師,近半將領皆出於老將軍帳下,你雖年幼,但振臂而呼,那些叔、伯、兄長怎麼都會站出來幫你的,軍師雖是天縱奇才,奈何出道有時,資歷尚淺,全賴老將軍扶持才得內無掣肘的局面,否則也不會一遇奸佞就無力抗爭落得個推病不出,你的身份特殊,太后對華家子弟亦會多加三分顏色,關鍵時刻能幫軍師很大的忙,所以你要好自爲之。”

這一番話讓華真彷彿長大了許多,出身名門的他從前有的只是優越感與榮耀感,這一刻他隱隱感覺到了那份屬於自己的責任感,思索著池生的話他,對他的成見也消除了許多,回到現實,他著急道:“大人,既然是這樣,大人何必要去赴死?不如聯合諸將直接上書太后稟明實情。”

池生慈愛的看著他笑了笑,道:“你還是太年輕了,老將軍太過寵愛你,以致不知朝爭之險,要是那樣有用的話我早就上書了,我告訴你,就算我們寫了奏摺,太后多半是看不到的,自從奸佞亂政以來,朝中各位大人當庭面奏彈劾都沒有用,因直言獲罪者不下十餘人,不明不白死去的也有七八人,這還是我所知道的,不知道的又誰知會有多少呢。”

“那……那該當如何啊?”

池生再次哀嘆,道:“我如今是沒有退路了,軍令在身,退必死於軍法,進雖也是一個死但還可有殉國之名,爲家小搏得一份蔭封,至於你,此戰之後你最好暫且歸家,靜觀局勢變化,萬一……萬一哪天軍師也被治罪了,那就是天亡康國了,你……你……”池生低頭遲疑良久,才輕聲道:“你就設法逃奔易國,易國軍師與老將軍有舊交,且是個極重情意之人,聽說老將軍故去後,他在藏賢谷內還設了牌位供奉,想來不會薄待於你。”

“你是說賀軍師?”提到易國的賀軍師華真一臉的興奮,有關這位賀軍師的事蹟他兩個耳朵早就灌滿了,只是賀軍師在康國那段日子他正居於恩師家學藝,是以無緣一見,過後想來常常引爲憾事。

池生點點頭,隨即皺起了眉頭。

“大人曾見過賀軍師嗎?”華真興致盎然的問。

“見是見過兩面,不過沒有機會交談。”池生笑了笑。

“他是不是像大家說的那樣臉上總帶著……浮華的笑容?嘿嘿,先父談到他的笑容就是用的浮華這個詞,不過說的時候卻無絲毫厭惡之色反而似頗爲讚許,那到底是怎樣的笑容啊?”

“呵呵,我也說不出,老將軍用‘浮華’言之算是很貼切了。”

興奮的華真終於察覺到池將軍神不守舍的樣子,想到他這個時候一定在思索夜晚的偷襲之戰,自己現在跟他談論易國軍師的確有些不合時宜,急忙躬身告退。

池生拉住他道:“承蒙老將軍看得起,把你託付給我,真兒啊,如果我此去不能回來,你日後千萬要謹慎行事,回去後找你方伯伯,把我的意思轉告給他,他一定有辦法幫你解甲回家,真兒啊,唉,我本該早些對你多加點撥的,只因老將軍過世後我這心情一直不好,面對你時總是難免思念老將軍,是以很多時候都是躲著你,加之隨後軍師失勢,我更加煩鬱,對你少了關切,還望你多多體諒我這做兄長的,其實在心中我是一直把你看做是我的親兄弟的,回去後替我在老夫人面前多多請罪,就說我池生愧對老將軍栽培,無法再爲陽府效力了,唯有在此禱祝老夫人金安萬壽,各位公子小姐平安吉祥。”說著他眼圈一紅,面朝德昌方向躬身而拜。

華真的眼淚掉了下來,自從來到池生帳下,他還真有些不滿池生對自己的態度,只當他不念舊恩故意冷淡自己,不成想這外表粗魯的將軍內心情感竟如此豐富,是自己誤會了他,急忙在一旁躬身代母親謝過他的禱祝,剛要開言道謝,池生看到銅棱的一個心腹朝這邊走來,他用眼色止住華真,嘴脣微動道:“我給你留下的一千人由木龍掌管,此人與我不合,到時在銅棱的那個心腹在場時,你只管命木龍渡河救援,他必會推諉,如此一來怯戰之罪就落到他的身上了,銅棱抓不到你的把柄,記住了嗎?”

華真也看到了銅棱的那個心腹,閉著嘴“嗯”了一聲。

“去安排吧,不得有誤!”池生對他揮了揮手提高聲音吩咐道,然後迎著那人走了過去。

華真背轉身偷偷拭去臉上淚水,滿腹哀愁的走向營地。

ps:本書爲《九鼎軍師》續集,人物關係請參見前作。

第二章該誰出征(中)第五十九章 忠良遺恨(上)第四章 隔山救火 (上)第五十二章 古籍重現(下)第二十九章 膽大妄爲(中)第六十章 局面迥異(下)第五十五章 爾虞我詐(上)第三十章 獻嫂爲娛 (中)第六十九章 謝君厚意(上)第三十六章 換弓換馬(下)第六十六章 寧門遺孀(下)第二章 江邊密晤(下)第二十章 將相之爭(下)第二十二章 踏入草原(上)第四十三章 何過之有(上)第一零六章 凰戲刁鳳(下)第七十七章 強作維繫(上)第十八章 辭官相挾(下)第十四章 歡樂夫妻(下)第九十八章 願君陪寢(下)第四十三章 何過之有(上)第八十六章 榮耀婚禮(中)第一章第七十九章 公私不分(上)第九章 授予藉口(上)第四十二章 請君伐順 (下)第六十六章 神兵出匣(下)第四十九章 鳳翔於野(上)第三十章 獻嫂爲娛 (中)第一章 平河之戰 (上)第七十二章 突生險象 (下)第九十七章 願與君歸(上)第四十六章 避入空門(下)第四十二章 竹音解謎(下)第六十六章 寧門遺孀(下)第五十六章 心照不宣(下)第十六章 才女心思(下)第三十三章 銷魂夫人 (中)第三十一章 得遇賢士(上)第九十五章 七美齊聚(上)第三十九章 寢食難安(上)第八十四章 歡樂時光(下)第一百章 止戰之法(上)第五十章 鳳翔於野(中)第九十二章 太后駕到(下)第一零七章 順王歸天(上)第八十六章 稱君所欲(下)第十一章 銷魂曖昧(上)第九十三章 天意難測(下)第七章 趙宏出手(上)第十五章 情義之困(上)第十一章 銷魂曖昧(上)第一二一章第一零二章 止戰之法(下)第十章 宴請番將 (上)第五十章 鳳翔於野(中)第十章 自投虎穴 (上)第十四章 湖畔春色(下)第四十九章 鳳翔於野(上)第八十一章 大功告成(下)第二十三章 化慟爲兵(上)第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上)第九十八章 願君陪寢(下)第七十九章 靜瀾公主(上)第八十三章 兄弟相會(上)第一零九章 噩耗傳來(上)第八章第二十三章 化慟爲兵(上)第一章 收官之戰(上)第五十二章 差強人意(上)第十六章 仙子鬥狠(下)第十五章 初臨屬地 (下)第五十五章 鳳王之計 (上)第五章 得騙且騙 (上)第四十八章 只欠春風(下)第七十一章 墓前夜話(上)第三章 才女討債(上)第三章第七十三章 無頭公案(上)第七十八章 草原堅城(下)第七十五章 草原初雪(下)第三十章 真話風波(下)第八十三章 互作招惹(上)第三十二章 得遇賢士(下)第十九章 將相之爭(上)第六十二章 還以顏色(下)第八十四章 歡樂時光(下)第二十一章 軍師出使(中)第七十章 謝君厚意(下)第一二三章第一一三章 揮別草原第十三章 初臨屬地(上)第四十章 趙王賜鼎 (下)第一一零章 春暖花開(中)第三十九章 趙王賜鼎(中)第五十八章 千里烽煙(下)第二十八章 拜見兄嫂 (下)第一零二章 歡樂之家(下)第九十一章 太后駕到(上)第二十四章 踏入草原(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巫山县| 长岛县| 康马县| 林西县| 泰安市| 福建省| 乌兰县| 新源县| 兴仁县| 临汾市| 澎湖县| 连云港市| 建德市| 永胜县| 定结县| 远安县| 弥渡县| 柳河县| 延川县| 双鸭山市| 新干县| 金沙县| 乌审旗| 肇东市| 牟定县| 济阳县| 正阳县| 安新县| 颍上县| 皮山县| 左贡县| 子长县| 沅江市| 商河县| 武功县| 富锦市| 新营市| 河南省| 广东省| 黄骅市|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