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70章 戰爭機器

重山鎮南路定遼衛。

南路定遼衛參將是崔成武,他是秦鶴挑選的接班人,但他同時也是楊承業的親信。

崔成武是秦鶴的女婿,在秦鶴還在擔任南路定遼衛參將的時候,就將崔成武送到了楊承業帳下聽令。

楊承業在重山鎮待了二十多年,而崔成武就在楊承業身邊待了十多年,直到秦鶴年老體衰,辭官歸鄉,崔成武才被楊承業任命爲定遼衛參將。

重山鎮從各路參將到各營中高層武官,似乎都是一羣關係戶,一個個都與楊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亦或者有著不凡的身份和背景。

這似乎是一種不公平的表現,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十分公平的結果。

武者傳承本來就是宗門傳承和家族傳承,而在軍中家族傳承更在宗門傳承之上。

平民武者崛起不是沒有,只是相比於那些有家族傳承的武者來說,普通百姓想要靠習武出人頭地,實在是太難了。

武者拼的是資源,沒有點底蘊,根本不可能嶄露頭角。

不說別人,就說楊家,若是楊正山沒有靈泉空間,楊家根本不可能崛起,哪怕楊正山是穿越者,他也辦不到。

同樣,一個底層的武者也很難有大出息,如楊正祥,他就是一個武者,可是他一輩子也只是一個最底層的武者。

楊正祥的天賦很低嗎?

那不一定。

楊明武的天賦很高嗎?

那也不一定。

他們差的是資源和機遇。

楊正祥不幸,楊正山穿越過來的時候他已經老了,所以他這輩子都沒有成爲後天武者。

楊明武很幸運,那時他還年輕,楊正山給了他很多靈泉水,所以他擁有了更多的可能。

這些本質其實都離不開資源二字。

同理,放在其他人身上也是一樣的。

重山鎮南路定遼衛從紀賀手中傳到秦鶴手中,又從秦鶴手中傳給了崔成武。

秦鶴是紀賀的親信,也算是紀賀的徒弟,崔成武是秦鶴的女婿。

這是一種關係親近的傳承,代表的不只是官職傳承,而是資源傳承。

當然,除了資源傳承之外,還有個人的選擇。

當年紀賀幫楊正山掌控南路定遼衛,楊正山看在他身受重傷的份上支持秦鶴接任定遼衛參將。

同樣,當年秦鶴讓崔成武追隨楊承業,楊承業纔會讓崔成武接任。

如果崔成武沒有追隨過楊承業,楊承業大概率是不會選擇他接任的。

因爲這樣很可能讓楊承業失去對南路定遼衛的控制。

資源很重要,個人的選擇也很重要。

崔成武收到命令之後,也開始召集屬官前來議事,不過他先是派人去了鬆州衛問問洛飛羽那邊有什麼指示。

這一次,他是要跟洛飛羽一起行動的,雖然他跟洛飛羽都是參將,但他肯定要以洛飛羽爲主。

沒辦法,洛飛羽不但資格老,修爲還是先天武者。

與各衙屬官商量了一番出征事宜之後,崔成武立即騎馬出城,進了援兵營的營地。

這些年重山鎮的軍隊並沒有進行擴充,一直都保持著以前的規模,即鎮標營每營六千將士,援兵營每營七千五百將士。

另外各路參將麾下還有四至八個守備營,每個守備營有營兵一千。

除了這些營兵之外,重山鎮的衛所兵並沒有荒廢,依然保持著每年集訓一個月,衛所兵肯定是比不上營兵,但也具備一定的戰鬥力。

就算重山鎮將所有的營兵抽調了,衛所兵也隨時能接替營兵,完成駐防任務。

南路定遼衛援兵營有將士七千五人,其中包含騎兵三千,步卒四千五,沒有重裝步卒和鐵甲重騎。

倒不是參將幕府裝備不起重甲,而是沒有必要。

鐵罐頭在戰場上的威力自然不用多說,但是這玩意的性價比太低,而且一旦出征,對後勤壓力極大。

所以目前重山鎮只有鎮標營有成建制的重步兵和重騎兵。

“傳令,聚兵!”

來到援兵營,崔成武立即下令擊鼓聚兵。

隆隆的戰鼓聲響起,寬闊的校場上很快就出現了一隊隊身披戰甲,手持兵戈的將士,凌厲的氣勢充斥在天地之間。

崔成武站在高臺上,望著下方的將士們,卻是皺起眉頭。

二十年了!

自楊正山率領重山鎮鎮標營遠襲葉密城之後,重山鎮就沒有再參與過大規模的戰爭。

而在二十年前的那場戰爭中,南路定遼衛援兵營也沒有參戰。

也就是說崔成武麾下的將士已經超過二十年沒有參與戰爭了。

二十年都足夠軍中將士全部換一茬的了。

眼前這七千五百將士幾乎都是沒有參與過大型戰爭的新兵。

他們看起來訓練有素,看起來氣勢逼人,但是崔成武很明白,他們缺乏一種殺氣。

他們是精兵,但卻不是百戰之兵。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上戰場,不經過血與火的歷練,一支軍隊是無法變成真正的精銳的。

崔成武看向軍陣前列的幾名千總,朗聲喊道:“練兵千日,用兵一時!”

“需要你們拼命的時候到了,你們怕不怕!”

“不怕,不怕!”一衆將士氣勢如虹的喊道。

“真不怕嗎?你們會戰死,你們會受傷,你們會在戰場上被人斬斷手腳,割下腦袋,怕不怕?”崔成武大聲喝問道。

“一往無前,不死不休!”

“一往無前,不死不休!”

“一往無前,不死不休!”

整齊的嘶吼聲充斥著沸騰的血氣和一往無前的勇氣。

他們雖然沒有真正的上過戰場,但是他們卻不會害怕上戰場,因爲他們一直都在爲上戰場準備著。

重山鎮太平二十年,但兵將們的訓練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沒有人知道這片校場上曾經侵染了多少汗水,也沒有人知道這些將士流下過多少汗水。

他們還不是精銳,但是他們具有精銳的軍魂。

一往無前,不死不休。

這絕對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刻在他們骨血中的信念。

這股信念起源於楊正山,傳承在一代又一代的重山鎮將士心中,父傳子,兄傳弟,一代代傳承下來的。

崔成武看著精氣神十足的將士們,眼中閃爍著跳動的精芒。

“很好,傳令,全軍整裝備戰,隨時準備出征!”

……

隨著楊承業一道道命令傳下,重山鎮這座戰爭機器吹響了刺耳的號角聲。

肅殺的氣氛宛如春風一般,向著一座座兵營吹拂過去。

無數將士開始整理兵器和戰甲,無數兵丁、青壯開始聚集,各級官衙如同上了發條的時鐘一般開始運轉起來。

從重山關到各路參將幕府,再到各州、各縣、各衛所衙門,然後再到無數屯堡、村落,整個重山鎮上上下下接近四百萬人都開始爲即將到來的戰爭做著準備。

安源州城水泉堡。

林大牛是水泉堡的一名普通的兵丁。

他今年二十八歲,已經編入兵丁十年,算是一名老兵了。

不過他這個老兵有點虛,從未上過戰場,每年除了固定一個月前往州城守備營集訓外,也就是在屯堡進行一些操練。

平日裡大多數時候他就是一個農夫,伺候家中的田地。

今日水泉堡突然響起了一陣陣鑼聲,正在地裡給莊稼澆水的林大牛條件反射中擡起頭來,朝著屯堡方向的望去。

“二牛,你繼續澆地,我去看看怎麼回事!”

林大牛顧不上其他,只跟二弟喊了一句,就急匆匆的朝著屯堡衝去。

而林二牛也擡頭望了望,見大哥已經跑遠,也沒有多想,繼續埋頭苦幹起來。

屯堡的鑼聲雖然不經常響,但每年都會響上幾次,一般情況下就是召集兵丁訓練。

林大牛快步跑到屯堡內,看到自己的百戶和總旗已經早在官所門前的站著。

百餘兵丁急匆匆的跑來,快速列隊,等待百戶大人的訓話。

等人差不多齊了之後,百戶上前一步高聲喊道:“兄弟們,守備官廳有令,命我等明日午時之前抵達州城守備營!”

“此令爲軍令,過時不到者按軍法處置,斬!”

此話一出,在場的所有兵丁頓時緊張了起來。

百戶沉默了稍許,繼續說道:“此次前往州城並不是訓練,而是要隨軍出征!我等要負責押運糧草和軍械,出征時日可能會很長!”

“大家回去後好好準備一下,跟父母妻兒告個別!”

這下所有人的情緒更多的是忐忑和不安,當然也有振奮和期待的,比如林大牛。

隨軍出征?

居然要隨軍出征!

林大牛雙目瞪大,有驚喜,又有興奮。

百戶大人又說了一通話,大體意思就是跟家裡人告別,安撫衆人的情緒,說這一次他們只是負責糧草和軍械的押運,應該不會有危險等等。

待百戶大人說解散之後,林大牛都顧不上跟兄弟們討論,一溜煙的跑回了自己家,然後一頭扎進了臥房中。

“你跑什麼?百戶大人有什麼事?”林老爹看著自己的大兒子急匆匆的跑回來,問道。

林大牛一邊從櫃子下面取出一把長刀,一邊說道:“爹,我要隨軍出征了!”

“隨軍出征!”林老爹身形一頓,“怎麼突然要出征?哪裡打仗了?你們要去哪裡?”

鏘!

林大牛抽出長刀,雪白的刀鋒露了出來。

“還不知道,只說明日讓我們去州城,說是押運糧草和軍械!”

他摩挲的刀鋒,說道。

林老爹的眼眶卻紅了,聲音都變得顫抖起來,“不用上戰場!”

“爹~~”

林大牛這才注意到林老爹的異樣,連忙寬慰道:“爹,你就放心吧,我們只負責押運糧草和軍械,用不著上戰場!”

“不過估計營兵要上戰場,爹,小叔在援兵營中,可能需要上戰場。”

他想起了自己的小叔,他的小叔可是在鬆州衛援兵營中擔任隊官。

林老爹擔憂的情緒更是壓不住了,慌里慌張的朝著門外跑去,“我去你小叔家看看!”

林大牛看了一眼老爹,也沒有追上去,依舊在撫摸著雪亮的刀鋒。

這把刀是他爺爺傳下來的,據說是楊侯爺給配的戰刀。

沒錯,林大牛的爺爺就曾在楊正山麾下當過兵,還隨楊正山征討過東海胡族。

可惜,他爺爺沒有回來,死在了北地的戰場上。

那時候林老爹才十多歲,林老爹的小叔更是隻有八歲。

在林家,林大牛的爺爺就是英雄般的人物,雖然當年爺爺戰死在戰場上,但是林家卻得到了很多撫卹,也得到了很多優待。

林大牛從小就聽爺爺的故事,更準確的說是聽楊正山的故事長大的。

他從小就幻想自己能像爺爺一樣追隨楊侯爺在戰場上馳騁。

也曾幻想過自己若是能戰死沙場,楊侯爺也會爲自己披著麻衣擡棺。

沒錯,楊正山真的給他爺爺擡過棺!

當年,安源城守備營一千將士出征,最終只回來了一半。

楊正山穿著麻衣,親自擡棺,爲犧牲的將士們送葬。

他擡的那口棺材就是林大牛的爺爺。

林大牛的爺爺當時只是守備營一個很普通的士卒,但他在戰場上總共殺了上百胡騎,在復州城的最後一戰戰死了。

林老爹對戰場心懷敬畏,因爲他爹死在了戰場上。

林大牛不同,他只聽過爺爺曾在戰場上立下的功勞,並沒有感受過失去丈夫、父親帶來的痛苦。

這一夜,林家的氣氛是沉重的。

林大牛的父母妻兒都有些悲傷,這才讓林大牛感受到家人對戰場的恐懼,以及對他的擔心。

但第二天一早,林大牛還是踏上了征途。

他望著滿眼擔憂的父母妻兒,毅然的跟著百戶大人前往了州城。

而整個重山鎮,像林大牛這樣的兵丁不計其數。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營兵還未出營,各地衛所的兵丁就先一步集合整裝待發。

第443章 靖安侯對先皇忠心耿耿!第462章 斂息之術,家事第209章 風雪,截殺第532章 巨大的差距第144章 是該找個婆娘了!第68章 我鎮標左營的東西可不是誰都能染指的!第28章 兩者相爭即爲武第249章 金蟬脫殼第472章 入京城第17章 我也喜歡漂亮的,所以你要娶個賢惠的。第360章 三軍會師第633章 這一戰必須打出咱們楊家的威勢來第236章 重山鎮安源城守備楊正山!第353章 重山鎮巡撫和總兵第521章 那你可知本官的底細?第663章 他們會是什麼人第176章 洞房花燭第611章 陳昭玄身死第434章 新的時代第378章 禁軍出京第18章 想見你媳婦,我偏不讓。第473章 仇人相見,風輕雲淡第393章 你不打算躲一躲?第637章 老爺子只想在這大海上混,根本就不想回去!第565章 重掌重山鎮第374章 第三百七十四突如其來的呂華第242章 你耍陰招!第84章 家人團聚第463章 欠下的債總歸要還的第279章 一羣小嘍囉,靠一邊去!第235章 胡族高手第675章 周天賜口中的大昭聖朝第78章 上任第211章 逆鱗不可觸犯,殺人在所難免。第466章 老夫就知道張公公是個好人!第119章 安源州城上任第26章 嗚嗚,公爹爲何讓我們練武?第317章 餘通海,薛平第543章 一等侯,世襲罔替第96章 烽煙再起第106章 面見樑儲第69章 迴歸臨關堡第33章 胡騎退去,佃戶第195章 皇親國戚,勳貴子弟第232章 戰報入總兵府第375章 我並不想探究楊將軍的秘密!第515章 搞他,必須讓他身敗名裂!第141章 是他們高攀了第454章 難民遷移第423章 與外戚結親的利弊第571章 跨越蒙赫山第54章 針線作坊第665章 大梁皇朝,天武皇帝第432章 將他趕出重山關第286章 變化第39章 有人選了?第529章 敵我各出手段第520章 老夫那曾孫配不上你家的丫頭?第416章 玻璃工藝第548章 楊明誠居然在偷偷的抹眼淚。第549章 意境,誠於心,誠於槍!第682章 體面的死法第151章 我想跟你打一架第48章 被包養的感覺第315章 皇帝老兒真好!第368章 攻心計第373章 放虎歸山第656章 千杯醉第18章 想見你媳婦,我偏不讓。第153章 如你所料第506章 招聘大會,搶購大會第529章 敵我各出手段第384章 收拾殘局第383章 睡個好覺第675章 周天賜口中的大昭聖朝第184章 入秘武衛者,唯有死者休!第477章 未雨綢繆總好過臨時抱佛腳!第271章 忠心耿耿的楊將軍第347章 重山鎮西路,計非語第577章 臨原城破,段奇峰敗逃第114章 悄悄話第165章 攤牌了,老子給你們找了個後孃,你們有意見嗎?第16章 沒錯,你就是撿來的第573章 嚇唬嚇唬他們!第511章 延平五年,暮春四月。第372章 滑不溜秋的老太監第356章 民心所向第214章 第二百一十四一擊必中第102章 追擊第136章 令人誤會的客人第59章 命中剋夫第661章 被打臉了第365章 戰報入京都第371章 差不多了!把槍給我!第414章 蜂王蜜,三黃李第605章 佔領太平縣第414章 蜂王蜜,三黃李第554章 那它就可以讓你盡情的把玩!第66章 潰兵第631章 老夫最擅長的就是鳥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德兴市| 卢氏县| 承德市| 鄂伦春自治旗| 大化| 娱乐| 玉溪市| 周口市| 嘉祥县| 黔西县| 德昌县| 梁平县| 遵义县| 广宁县| 鄂州市| 泽州县| 玛多县| 合山市| 富裕县| 囊谦县| 苍南县| 东丽区| 长垣县| 文安县| 云安县| 阜新市| 阳谷县| 体育| 成安县| 武胜县| 丰镇市| 潢川县| 仁怀市| 桃园市| 靖宇县| 通城县| 万山特区| 南通市| 泰安市|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