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六章

孫無忌(?—659年 ),字輔機,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初期宰相、外戚,隋朝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的兒子,文德皇后同母兄,母爲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

長孫無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yǎng)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爲姻親。唐高祖起兵後,長孫無忌前往投奔,並隨太宗征戰(zhàn),成爲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長孫無忌歷任左武候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晉王李治,太宗臨終前任命他爲顧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後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冤殺吳王李恪,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爲皇后。顯慶四年(659年),他被中書令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元年,追復官爵,陪葬於昭陵。

唐朝統(tǒng)一過程中,李世民功勳卓著,威脅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李建成勾結齊王李元吉,數(shù)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憂懼。房玄齡對長孫無忌道:“如今兩方已經結怨,一旦禍患暗發(fā),不只是秦王府難以收拾,便是國家存亡都成問題。不如勸說秦王行周公之舉,安定家國。”長孫無忌道:“我早就有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說,你的話正和我的心意。”於是,長孫無忌與房玄齡、杜如晦一同勸說李世民先發(fā)制人,誅殺李建成與李元吉。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向李淵進讒,將房玄齡、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只剩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堅決支持房玄齡政變的動議,與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將侯君集、尉遲敬德等人日夜勸說李世民,讓他誅殺太子與齊王。李世民仍猶豫不決。這時,李建成以反擊突厥侵犯爲名,推薦李元吉督軍北征,又抽調秦王府精兵猛將,並計劃在餞行時伏殺李世民。李世民得知,遂決定發(fā)動兵變,命長孫無忌將房玄齡、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謀劃。

同年六月,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埋伏在玄武門,成功誅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不久,唐高祖冊立李世民爲皇太子,任命長孫無忌爲太子左庶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爲唐太宗,冊封妻子長孫氏爲皇后,以長孫無忌爲左武侯大將軍。後來,羅藝在幽州反叛,長孫無忌擔任行軍總管,征討羅藝。

貞觀元年(627年),長孫無忌改任吏部尚書,並被定爲功臣第一,進封齊國公,食實封一千三百戶。他既是勳臣,又是國戚,深受太宗禮遇,能夠出入太宗臥室。同年七月,唐太宗又拜長孫無忌爲尚書右僕射。當時,有人進密表勸諫,認爲長孫無忌權寵過盛。唐太宗將密表出示給長孫無忌,以表明君臣無猜,又召集羣臣,表示對無忌的信任。但長孫無忌擔心富貴至極會帶來災禍,一再懇請辭去相位,長孫皇后也爲之極力勸說。唐太宗無奈,只得改任長孫無忌爲開府儀同三司。

貞觀七年(633年),唐太宗冊拜長孫無忌爲司空。長孫無忌上表推辭,被駁回後,又通過高士廉再次提出請求,認爲以外戚擔任三公,會招致“聖主私親”的非議。唐太宗仍舊不許,表示授官是以才德爲標準。長孫無忌又親自上表辭讓,唐太宗批覆道:“我爲秦王時,你就是我的得力心腹,在你的輔佐下,我才得以廓清宇內,君臨天下。以你的功績、才幹、聲望,完全能勝任三公之職,你就不要再推辭了。”他特意撰寫一篇《威鳳賦》,賞賜給長孫無忌,追思自己創(chuàng)業(yè)之艱與無忌的佐命之功。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封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十四位功臣爲世襲刺史。長孫無忌被封爲趙州刺史,改封趙國公。他認爲實行分封有害無益,便上表反對,並道:“臣等披荊斬棘的侍奉陛下,如今四海一統(tǒng),陛下卻讓我們世代治理外地州郡,這跟流放有何不同?”唐太宗嘆道:“分封功臣,是要讓你們的後代世代捍衛(wèi)王室。你們卻把我這山河般莊重的誓言看得淡薄,反而心有怨言,我又怎能勉強諸位到封地去。”分封之事因此作罷。 貞觀十六年(642年),長孫無忌進拜司徒。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長孫無忌則位列第一。 同年四月,唐太宗命長孫無忌與房玄齡、蕭瑀、李勣,會合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一同審訊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不久,唐太宗改立晉王李治爲皇太子,任命長孫無忌爲太子太師。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東征高句麗。長孫無忌與岑文本、楊師道一同隨軍出征,並代理侍中之職。? 在圍攻安市城的戰(zhàn)役中,長孫無忌率一萬一千精兵埋伏在山北峽谷中,作爲奇兵衝擊敵後,並拆毀所有橋樑,斷絕高句麗援軍歸路,迫降敵軍主帥高延壽、高惠真。

貞觀二十年(646年),太師長孫無忌與太傅房玄齡、太保蕭瑀一同辭去三師官職。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長孫無忌遙領揚州大都督。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中書令馬周病逝。唐太宗任命長孫無忌爲檢校中書令,並主持尚書省、門下省事務。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於行宮翠微宮,遺命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輔政。 太子李治悲痛欲絕,抱著長孫無忌的脖子痛哭。長孫無忌請李治處理政事以安內外,李治仍哀哭不止。無忌道:“陛下將宗廟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他秘不發(fā)喪,並讓李治迅速趕回長安。 六月,太子李治繼位,是爲唐高宗。長孫無忌進拜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仍兼任揚州都督,主持朝政。當時,長孫無忌以元舅的身份輔政,每有進言,唐高宗都優(yōu)先採納。 曾有洛陽百姓李弘泰誣告長孫無忌謀反,高宗立即下令將其處斬。

永徽四年(653年),唐高宗命長孫無忌審理房遺愛謀反案。吳王李恪名望素高,拜司空,因爲儲位之爭與長孫無忌有舊怨。長孫無忌欲藉機誅殺李恪,以絕衆(zhòng)望,便誣稱李恪也參與謀反。二月,房遺愛等人被處斬。李恪也被賜死,死前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陷害良善,祖宗有靈,必讓其宗族覆滅。”江夏王李道宗、駙馬都尉執(zhí)失思力因與長孫無忌不和,也被流放嶺南。

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欲廢黜王皇后,立武昭儀(武則天)爲皇后。他擔心大臣不從,便與武則天到長孫無忌家中飲宴,賞賜金寶繒錦十車,又任命無忌的三個庶子爲朝散大夫,並以皇后無子來暗示無忌。長孫無忌卻假裝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顧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歸。後來,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多次到長孫無忌家中請求,禮部尚書許敬宗也加以勸說,但都被無忌正色拒絕。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決定廢后,召長孫無忌、李勣、于志寧、褚遂良入內殿商議。李勣稱病未去,于志寧噤不敢言,褚遂良則激烈反對。長孫無忌雖未明言反對,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 但唐高宗最終還是將王皇后廢爲庶人,改立武則天爲皇后。武則天因長孫無忌接受賞賜卻不肯支持自己,對他懷恨在心。

顯慶四年(659年),許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稱監(jiān)察御史李巢勾結長孫無忌,圖謀造反。唐高宗便命許敬宗與侍中辛茂將一同審查。許敬宗奏道:“長孫無忌謀反已露苗頭,我擔心他知道事情暴露,會採取緊急措施,號召同黨,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斷處理,儘快拘捕。”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給舅舅判罪,後代史官會怎麼看待我?”許敬宗舉漢文帝殺舅父薄昭,天下以爲明主之例,寬慰高宗,又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古訓,催促其下決心。唐高宗也不與長孫無忌對質,便下詔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並讓沿途州府發(fā)兵護送。長孫無忌的兒子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長孫無忌死後,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爲奴婢。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復長孫無忌官爵,命其孫長孫元翼承襲趙國公爵位,並將他陪葬昭陵。

唐太宗廢黜太子李承乾後,曾將長孫無忌與房玄齡、李勣留在兩儀殿,對他們道:“我三子一弟(三子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齊王李祐,一弟指漢王李元昌),都如此作爲,我心裡實在是苦悶。”他撲倒在御牀上,拔出佩刀要自殺。長孫無忌等人驚懼不已,連忙上去抱住太宗,奪過佩刀,交給侍立在旁的晉王李治,並問太宗心目中的太子人選。太宗道:“我想要立晉王爲太子。”無忌道:“臣謹奉詔令;如有異議者,請將其斬首。”太宗對李治道:“你舅父答應讓你當太子了,你應當拜謝他。”李治下拜。太宗又道:“你們已跟我意見相同,但不知社會輿論如何?”無忌道:“晉王仁德孝順,天下歸心已久。請您召集百官詢問,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負陛下,臣罪該萬死。”太宗遂立晉王李治爲太子。

唐太宗雖將李治立爲太子,但對他的懦弱性情憂慮不已。他私下對長孫無忌到:“你勸我立雉奴(李治乳名),但雉奴懦弱,恐怕不能守護社稷。吳王李恪英武果斷,非常像我,我想立他爲太子,怎麼樣?”長孫無忌極力反對,太宗笑道:“因爲李恪不是你的外甥,你才反對的嗎?”無忌道:“太子仁厚,乃是守成之主。而且儲君至關重要,怎能多次更改。請陛下熟思。”太宗遂作罷。

唐太宗曾得密表,稱長孫無忌權寵過盛。他把密表給無忌看,道:“你我君臣之間,沒有什麼可猜疑的。如果我們都把聽到的話放在心裡不說,那麼我們的思想就不能得到溝通。”太宗還召集羣臣,當衆(zhòng)訓誡道:“如今我的兒子年紀都很小,無忌爲我立過大功,我信任他,就跟信任我的孩子一樣。關係疏遠的離間關係親密的,新朋友離間老朋友,這都是不合情理的。這些挑撥離間的話,我一律不聽。”

第三章父子爭吵第三十五章出發(fā)幽州第四十一章藝術家羅藝第六十二章救出李靖第八十章第一章來到大唐第八十一章第十八章老張等於楊憲第十五章送走李秀寧第四十章羅藝財寶第二十五章一線天之戰(zhàn)1第三十四章京觀放水第二十三章戰(zhàn)鬥第十五章送走李秀寧第八十三章第七十七章第六章皇宮議冰第九章清風寨與白馬義第四十七章李武入圈套第三十一章京觀動員會第二十五章一線天之戰(zhàn)1第六十五章李秀寧到來第二十九章京觀第五十章突厥大營第二十三章戰(zhàn)鬥第六十四章戲耍突厥部隊第八十六章第六十七章介紹第七十六章第十二章準備圍攻程咬金第二十四章狙殺烏木第三十八章幽州探寶第九章清風寨與白馬義第三十五章出發(fā)幽州第四十三章安排任務第十四章老虎皮第二十七章結束戰(zhàn)爭第四十二章李冰會李文第六十七章介紹第八十五章第七十章頡利2第三十四章京觀放水第十二章準備圍攻程咬金第七十九章第七十章頡利2第十一章準備麻袋第二十六章一線天之戰(zhàn)2第六十六章準備圍攻頡利第二十一章毀屍滅跡第十八章老張等於楊憲第五章交談第五十六章渭水之戰(zhàn)第四十二章李冰會李文第六十六章準備圍攻頡利第八十一章第八十五章第七十四章第六章皇宮議冰第七十五章第六十三章圍住突厥第四十八章活捉李文和李武第五十二章渭水旁第二十九章京觀第七十六章第五章交談第五十四章決戰(zhàn)前第三十八章幽州探寶第七十九章第七十九章第六十一章李淵出現(xiàn)第三章父子爭吵第五十九章拯救程咬金第二十六章一線天之戰(zhàn)2第七十二章戰(zhàn)爭結束第七十四章第四章出發(fā)青紫山第十四章老虎皮第四十四章影子第八十二章第四十三章安排任務第十八章老張等於楊憲第十三章小電棍直捅程咬金第五十九章拯救程咬金第六十章戰(zhàn)局變化第四章出發(fā)青紫山第三十九章李文出擊第四十八章活捉李文和李武第二十二章突厥騎兵第四十三章安排任務第二十四章狙殺烏木第六十二章救出李靖第三章父子爭吵第五十二章渭水旁第四十九章決戰(zhàn)前第七十九章第七章突厥情報第三十二章博子抽菸第六十七章介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白河县| 孝感市| 洛扎县| 昌宁县| 海盐县| 徐州市| 宝应县| 迁西县| 广平县| 五原县| 富阳市| 和林格尔县| 惠安县| 龙井市| 万年县| 长乐市| 南京市| 泰顺县| 乐山市| 龙里县| 崇阳县| 积石山| 祁阳县| 湟源县| 屯留县| 大方县| 永和县| 驻马店市| 察哈| 灵璧县| 岳西县| 宣恩县| 延长县| 台北县| 台东县| 灯塔市| 延边| 广平县| 博乐市|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