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零九章 聯軍

這時贏丹就在考慮聯合西域征討安息的問題了其中贏丹重點要考慮的就是西域第一大國龜茲,一個擁有八萬百姓兩萬兵的國家。

贏丹觀察和計算過西域三十六國,如果要能將這三十六國的兵力各抽調一部份出來應能組成一支五萬人的聯軍。

由於西域人也是長期放牧尤其還是在惡劣的環境下放牧,於是騎射本領也不比安息差。

問題在於這三十六國很難聯合也極難協同……當年中原六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都各有心思,何況是西域這三十六國。

因此這龜茲的態度就顯得尤爲重要,因爲其周邊的小國都是唯龜茲馬首是瞻,龜茲要是點頭應下了,那麼其它小國也就不在話下。

於是贏丹在穩定了姑師局勢和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使者帶上絲綢及從中原帶來的一些寶物出使龜茲。

派出的使者是個叫澤的說客。

贏丹的部下通常都是能打仗的武將,很少有能說會道的說客,這個叫澤的說客倒是毛遂自薦來投贏丹的,說是要做贏丹的食客。

以贏丹此時的爵位的確可以養食客,只是贏丹不是很習慣這麼做,同時他也覺得沒意義……就算食客三千又能怎樣?一旦失勢這些食客能起得了什麼作用呢?

不過據說澤之前是個商人,贏丹正好需要有人分管西域經商的問題於是就留下了。

此時因爲無人可派於是就讓他出使龜茲。

龜茲的領地很大,東起輪臺西至巴楚,北靠天山南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都是龜茲。

贏丹交待澤,對龜茲的說法要從利益角度出發……若能結盟擊敗安息對西域有百利而無一害,從此西域就不再受安息騷擾了。

澤拍著胸膛表示自己一定不辱使命。

然而十數天後傳來的消息卻是另一回事,龜茲王對結盟徵安息一點興趣都沒有。

澤在與龜茲交流之後總結了幾個問題:

有秦軍駐守姑師,西域便無安息之憂,若無安息之憂,他們自然就沒有徵討安息的需求了。

不僅沒有需求,甚至還擔心會惹惱了安息,有朝一日秦軍若是撤出西域,它們便無法向安息交待了。

若秦軍進駐西域號令三十六國,那同樣也會影響龜茲的統治,既是如此,龜茲受安息統治是統治,受秦軍統治也是統治,爲何又要幫秦軍徵安息而換來秦軍的統治?

難保秦軍會過河拆橋,先以西域聯軍攻安息,乘西域損失慘重時再攻西域……如此一來秦軍豈非坐收漁人之利而西域諸國只有滅亡一途?

贏丹一聽這話覺得還真是,他倒是把西域聯軍想簡單了,以爲有安息這個共同的敵人就能將其聯合在一起。

現在看來距離那一步還十分遙遠。至少要將眼前這些問題一一解決。 第一個問題好解決。

如果說龜茲沒有來自安息的威脅,那麼只需要贏丹放棄一兩個小綠洲給安息作橋頭堡就可以了,比如奇臺或谷峪。

龜茲及西域諸國肯定不願意贏丹這麼做,因爲這對秦軍來說十分容易但對西域諸國的傷害卻很大,所以只要贏丹一表示這方面的意思……這個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第二點與第三點其實都是信任方面的問題。

亦即擔心秦軍會像安息一樣褥羊毛。

雖然秦軍此時表現出只是想與西域各國經商的樣子,但誰知道是不是表面功夫?

這方面較難解決,且贏丹相信這不只是信任方面的問題……讓各國出兵也觸及到貴族利益的問題。

比如要出多少兵要多少補給還有多少裝備?

這些如果都要各國貴族負責,那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贏丹對比了下漢朝,認爲漢朝之所以能讓西域諸國聽話甚至出兵圍攻龜茲,是因爲李廣利遠征大宛時是一路打過去的……帶著三萬兵,一路行軍都向沿途各國要水要糧要牲畜,不給就打。

這樣一來西域諸國就切生體會到漢軍的實力,於是才能號召得動諸國組成聯軍。

所以有時人也是不能太善良的,就像現代美國佬常用的外交手段:一手蘿蔔一手大棒,蘿蔔不行就用大棒正在贏丹爲此苦惱時,張遼進帳來報道:“殿下,樓蘭兵變。”

贏丹一驚,意外的說道:“好個樓蘭,居然敢在此時反叛?”

也難怪贏丹意外。

此時正是秦軍剛剛擊敗安息正如日中天的時候,何況秦軍在樓蘭還有數千軍隊且在樓蘭王身邊還有個“護樓蘭使”,這“護樓蘭使”手裡還有“天女散花彈”。

這樓蘭王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居然敢在這時反叛。

不想張遼卻解釋道:

“殿下,樓蘭並非反叛,而是兵變叛樓蘭王!”

贏丹不由奇道:“叛樓蘭王?”

張遼點頭道:“正是樓蘭軍民欲併入秦軍而樓蘭貴族不允,於是軍民羣起而攻之……”

這麼一說贏丹就明白了原來這與贏丹之前在姑師的一波精神攻擊有關。

當時有一千樓蘭騎兵是目睹了整個過程,他們回去後又將秦軍的所作所爲說與樓蘭軍民聽。

另一方面,一批批的秦軍進駐樓蘭帶來了數不盡的財富和技術……財富就是隨軍商人帶的一車車的絲綢,而技術則主要是軍事和農業上的。

其實更重要的還是制度的優越性。

隨著秦軍和印度商人的大批涌入,秦軍與樓蘭的交流就成級數增長。

這其中印度商人起著翻譯及加持的作用……印度商人有許多會說中原話,爲了體現他們的見多識廣以及跟對了人,難免會在翻譯及與樓蘭軍民交流時對秦軍的待遇、強大和富有添油加醋一番。

這其實是種正?,F像。

因爲如果把秦軍說得很弱,那是不是說被秦軍以少勝多而且還是一敗塗地的印度就更弱了?

如果把秦軍說得很差,那現在處於秦軍統治之下的印度是不是要更差?

這其中尤其是秦軍的二十軍功制……只要在戰場上立功就能升官晉爵就能有分到土地,這對於奴隸制的樓蘭軍民是想都不敢想的。

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槍斃命第五百九十一章 要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返回第五章 謀劃草原之亂第八章?若不承認, 那就滅亡吧第四百九十四章 回王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妖怪第二百一十四章 番薯第三百四十一章 威脅第四百三十一章 忠誠第六十七章 攻擊小部落第五百八十一章 高爆彈第三百九十七章 追上去第三百一十四章 戰鬥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多少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衝鋒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說八道第五十六章 劍招第五百一十七章 伸張正義第一百八十七章 異想天開第一百九十一章 殺意第九十三章 優點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說八道第二百零二章 仙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富庶第十章 入北境,殺匈奴第一百二十四章 虞姬第三百二十二章 身在大秦第六百一十九章 過河拆橋第二百七十七章 肉食第二百三十九章 準備第一百四十一章 羅盤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步到位第五百六十六章 阿諛奉承第三百九十九章 同歸於盡第二十五章 作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禮包第四百七十七章 有利第三百一十二章 點燃第二百九十五章 歡呼雀躍第二百三十五章 盲目第二百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火炮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禮包第五百二十一章 送死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出第二百零九章 轉向第一百八十九章 眼饞第四百二十五章 暗殺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槍斃命第五百九十七章 撞飛出去第六百二十六章 增兵第五十五章 試試身手第三百零四章 怨言第二百二十七章 趣味第三百八十七章 陣亡第三百五十八章 鬧災第五百零三章 退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不需要理會第六十章章 打死第四百六十三章 捷徑第二百八十二章 圖紙第三百八十六章 撤退第二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五百三十三章 犯法第六百一十三章 改革第一百九十章 羊入虎口第一百七十二章 極好第三百二十五章 瑟瑟發抖第一百五十二章 身影第一百三十九章 九州第四百六十六章 和談第四百四十二章 方針第六百二十三章 分崩離析第五百一十四章 黑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發生了什麼第三百七十三章 佩服第一百一十二章 強烈第一百三十七章 死了一堆第三百零六章 嚇破膽子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物第四百九十二章 罪名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出第三百九十九章 同歸於盡第九十二章 胡亥第二章 大秦將士,死守邊疆第五百七十六章 月氏人第二百九十九章第四百二十章 十萬第四百零七章 嚇死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救援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自在第一百六十四章 檢查第一百三十七章 死了一堆第二百二十章 樂趣第一百二十七章 聖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漠北第二百零二章 仙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震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安多县| 宁化县| 临沂市| 桂东县| 阳信县| 礼泉县| 通许县| 杭锦旗| 瓦房店市| 历史| 庄浪县| 孝感市| 莒南县| 富裕县| 威信县| 绥棱县| 德昌县| 沈阳市| 榕江县| 本溪| 琼结县| 五大连池市| 敦煌市| 江阴市| 文化| 浦县| 定结县| 高台县| 松原市| 太湖县| 鹤山市| 门源| 桑植县| 阿合奇县| 礼泉县| 威远县| 太保市| 潜江市| 三台县|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