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老農朱重八
感覺到自己二外甥要被人針對了,不過馬尋現在也不是特別著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他還有其他事情要做,因爲現在是春分了,這就適合皇帝去親耕了。
劉姝寧有些爲難,也有些不好意思,“夫君,我不去宮中真的好嗎?”
皇帝親耕的本質是重農,天子親耕,后妃親蠶是邦國之重務。
馬尋就說道,“你還是不去最好,安心在家裡歇息。你不過去沒人說什麼,明年再過去。”
劉姝寧就說道,“我現在還沒那麼嬌氣。”
“這不是你說了算,也不是我說了算。”馬尋直接否定說道,“你現在又害喜,真要是去了宮裡反倒是不方便。”
聽到馬尋這麼說,劉姝寧自然也就不再逞強了。
理論上來說,親耕的時候大臣是要去觀禮,勳貴女眷也要入宮。只不過這也不是絕對,身體不便的話可以允許不去。
這不只是對劉姝寧的特殊對待,其他的一些勳貴女眷有了身孕或者是生病、年老,不去的話也沒什麼問題。
劉伯溫看了看劉姝寧,笑著說道,“現在京中不少人都是在傳言了,估計也是瞞不住了。”
劉姝寧俏臉微紅,隨即埋怨說道,“都怪婉兒幾個,她們說的太多了。”
還真不一定就是常婉等人的大嘴巴,而是馬秀英對於孃家侄兒有太多的期待。再加上朱靜嫺、朱靜茹隔三差五的過來,很多人都是在猜測。
馬尋倒是不太在意的說道,“也沒什麼可瞞的,知道了就知道了。我也沒打算這個時候收禮,也不用擔心其他人來打擾。”
所以知道了也就知道了,確實沒什麼可擔心的。
劉姝寧看向院子問道,“陛下不會讓旺財犁地吧?”
“不會,它是驢又不是牛。”馬尋立刻說道,“拉磨說不定會想著它,耕地肯定不會。”
聽到馬尋這麼說,劉姝寧也放心不少了,“旺財力氣不大,是不能犁地。”
簡單的聊了會天,馬尋和劉伯溫就朝著皇宮走去,先去天農壇行祭農耕耤之禮。
等到文武官員出現後,朱元璋和朱標都是一身冕服的過來了,隆重的舉辦祭祀先農之禮。
“小弟,過來。”祭祀結束,朱元璋伸手招了招,“換身衣裳,這是下地幹活的樣子嗎?”
馬尋頓時臉色變了,“姐夫,這是皇帝親耕。您扶犁就行,要是爲了彰顯對農耕之重。強調標兒地位,您讓他牽牛就行。我一外戚,我能下什麼地?”
對於馬尋想要偷懶,朱標說道,“舅舅,此言差矣。此前的親耕禮也有大臣幫忙,爹扶犁、我牽牛。您就陪著我娘播撒種子、覆土,總不能累著我娘吧!”
一畝三分地,雖然前期稍微耕作了一下,也就意味著接下來種田會輕鬆不少。
但是朱元璋不會假手於人,不會是裝模作樣的扶個犁之後就交給其他人做。這就是他一家人親自動手,這是要祭祀先農、社稷的作物,那當然要慎重。
朱元璋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對朱標說道,“我就說了,他不會種田,他怕是想要和其他勳貴大臣在田邊喝茶聊天。你姑父都能來幫忙,你舅舅年輕體壯的反倒是想要歇著!”
朱標也跟著抱怨,“就是啊,還好爹孃有先見之明。我見著舅舅一身朝服,就能猜著他不想下田。還說要回去教老二幾個種田呢,逮魚捕蝦舅舅肯定厲害,種田就難說了。”
馬尋一臉苦澀,皇帝和太子一唱一和的在編排他呢。
到了偏殿,李貞一身樸素的衣裳,這是做好下地的準備了,“小弟,快些換衣裳。”
“大姐夫,我不會種田。”馬尋立刻抱怨起來,“讓我下田只能是越幫越忙,還不如讓我歇著。”
話音未落,幾件衣裳被馬秀英扔了過來,“換上。”
抱怨戛然而止,馬尋只能唉聲嘆氣的脫掉綾羅綢緞的朝服,換上了棉布衣。
皇后都換上了粗布衣裳,還特意裹著帕,這就是做好了下地種田的準備了。
“舅舅,一會兒跟著我。”李文忠小聲的說道,“他們種地都厲害,我們跟不上趟,用不了兩回就要嫌棄我們、給趕走了。”
別看李文忠平時非常的優秀,這是能文能武的高顏值曹國公。可是幹起農活的時候也會偷奸耍滑,這也不是他所擅長的領域。
馬尋就小聲抱怨說道,“親耕禮,帝后去親耕就好。現在弄得好,家裡的親戚都要來幫忙。”
李貞含笑說道,“早些年的時候就是如此,我家裡頭的農活忙完了就趕回去幫忙。你姐夫他們要是忙好了,也去幫我做事。”
李貞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親戚人家的就是這樣。種田是要搶農時的,所以自家的事情忙好了就得趕緊趕去幫親戚種田。 這是他認爲天經地義的事情,就應該多出出力,哪能想著偷懶啊。
現在的年輕人是真的富貴慣了,都有些不知道珍惜生活了,連幹農活都想著偷懶了。
換好了粗布衣裳的朱元璋看起來神采飛揚,扛著兩把鋤頭昂首闊步的走在前面,身邊跟著挎著籃子的馬秀英。
朱標也不再是那個儒雅溫潤的太子,換上了粗布衣裳一副農家小子的模樣,在陪著喜笑顏開的李貞說話。
馬尋和李文忠就跟在最後,徐國公和曹國公強打精神,不敢有不高興的神情。不過不管怎麼看,那都是不太開心的樣子。
還好劉姝寧沒來,要不然可能也要下地幹活。而李文忠的妻子,那就是沒這個待遇了,關係隔了一層。
文武百官、勳貴命婦等分別在一畝三分地旁列隊觀禮,皇帝要是恩典的話,回準許他們下地幹活。
朱元璋熟練的扛起犁,對朱標說道,“看著點,犁要掛好。姐夫,這事情得您教一教標兒。”
馬秀英看著坐在田埂上的馬尋,簡直沒眼看,“不會犁田還不會學啊?過來看著點!”
馬尋立刻起身,結果下一刻朱元璋就罵道,“眼睛長哪了?別踩地頭,地壟溝走不得?”
馬秀英也罵道,“就這麼耕讀傳家了?我馬家的家風就給你敗了!”
馬尋更加無奈了,可是這時候也只能忍氣吞聲。
不會是要考慮身份的問題,也是因爲自己好像確實是做錯了事情。
“重八,犁頭朝下一點。”李貞揹著手,心情很好,“得犁深一點,這邊的地不算肥。”
朱元璋立刻就推進犁評,這樣可以使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則深。
到底是多少年的農民出身,即使前些年不怎麼種地,但是看家的本事沒丟。
馬秀英將一把小鋤頭遞給馬尋,“去後頭,我往窩裡丟種子,你給覆上。帶著保兒,一種田他不是腰痠就是腿疼。”
看向旁邊的李文忠,舅甥兩個是同病相憐。明顯都是不喜歡種田,也不會種田,但是給壓著必須要來種田,還極度不被信任。
不少觀禮的官員們羨慕的眼珠子都紅了,包括被請入宮裡的一些宿儒、鄉老等,看著皇帝熟練的耕地手段,就能知道這是有真功夫在身。
“標兒,慢一些。”李貞拎著鋤頭走在前面,笑著說道,“走快了你爹跟不上,犁的土也不夠深。”
朱元璋就抱怨說道,“姐夫,您說這些小子真不成器。他一個勁朝前走,我這哪來得及翻土,差點就給滑過去了。”
馬秀英也跟著抱怨說道,“還是富貴了,咱們那歲數的時候都是幹活的好手,現在一個個的都不會做事了。”
李貞回頭看了看湊在一起的馬尋和李文忠,怎麼看都感覺有點狗狗祟祟的意思。
保兒也就算了,沒有破家前稍微種了點田,只是那會兒歲數太小、不太會種田。
小弟這可怎麼回事,也是吃過苦的人,連鋤頭都拿不好。
“我是指望不上這幾個了。”朱元璋擦了把汗,說道,“我就等著抱孫兒,等我孫兒長大一點,我教他種地。”
馬秀英就連忙說道,“小弟是指望不上,等著我孃家侄兒出生了,我得多教一教。姐夫,到時候您也幫著指點,小弟學壞了靠不住。”
李貞樂呵呵的說道,“重八,你們也指望不上我了。你們看看保兒,我要是教的好,他能和小弟湊一塊幫不上忙?”
就連牽牛的朱標都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舅舅和二哥是真的靠不住。
以後還想著親耕禮的時候讓他們幫忙,照這個趨勢看來,以後親耕禮的時候他們不搗亂就謝天謝地了。
李貞彎腰將草根撿起來、隨手扔到旁邊,“景隆也給我慣壞了,衣裳不好不穿、吃的不美味不吃,半點農家子弟的樣子都沒了。”
朱元璋就立刻雙標起來,“姐夫,景隆用不著吃苦。那孩子我看著就喜歡,白淨、斯文,有些書卷氣。”
李貞看向馬尋,隨即小聲說道,“妹子,你孃家侄子以後肯定好看。景隆差在眼睛,小弟和他媳婦眼睛都好看,臉型也好。”
馬秀英心裡高興,不過還是說道,“估計還是比不上保兒和景隆,咱們家這些親戚裡頭,就是保兒長的最好。”
“娘,我長得不差。”朱標就不樂意的說道,“我長的多像爹孃啊,好的全隨你們了。”
朱元璋立刻否定,好大兒也不是最完美的,“臉盤子像我,眉眼像你娘。你和你舅舅走一塊,外人都以爲是兄弟,還真是外甥像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