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扶棺歸鄉

第1章 扶棺歸鄉

一匹駿馬呼嘯著衝入應天府,馬背上的騎士竭力伏在馬背上,看似風塵僕僕。

百姓匆匆躲開,這些年他們已經習慣了這類情況。

去年皇上開國建元,定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前年徵虜大將軍徐達與徵虜副將軍常遇春,率二十五萬大軍出師北伐。經過近一年的奮戰,大軍已經盡數收復齊、魯、河、洛、燕、薊、秦、晉等地。

元帝倉皇北逃,漢人收復了丟失四百多年的燕雲十六州。

如今的北伐大軍依然在和元廷殘軍在激戰,雖然元朝退出中原後,北元仍然保持著一套政府機構。在明朝佔領山西后,元軍在陝甘尚有十餘萬人的兵力。

如今還不算四海承平,北邊的元廷殘餘還是心腹大患。

明玉珍、明升父子盤踞著四川,元樑王把匝剌瓦爾密、大理段氏佔據雲南。

如今戰事依然激烈,不過天下人基本也都明白洪武皇帝入主神州,這個江山姓朱了。

天色已經要暗下來了,四十二歲的朱元璋依然在武英殿處置著政務。得了天下,他沒有因此得意忘形,甚至比以前更加勤政了。

“掌燈。”

朱元璋頭也不擡的批完奏章,忽然心有所感的擡頭。

連忙放下毛筆,朱元璋笑著說道,“妹子,你怎麼來了?”

馬秀英有些嗔怪的說道,“江山社稷離了你朱皇帝就不行,那李善長、汪廣洋、楊憲、劉伯溫都是擺設。我看給他們罷官好了,一點事情都不做,盡要皇帝忙。皇帝忙的飯都吃不了,他們是不是太尸位素餐了?”

侍女抿著笑打開食盒,都習慣了皇后時常打趣皇帝。

朱元璋伸長脖子看了一眼,“剛出爐的炊餅?俺就好這一口,還是妹子知道俺!”

在朱元璋大口吃著炊餅的時候,馬秀英隨手將奏章拿過來仔細看著。

喝了口湯的朱元璋看了看妻子,欲言又止。

馬秀英就看著朱元璋說道,“後宮不得干政,臣妾知道!”

“哪能呢!”朱元璋連忙讓開龍椅,拉著馬秀英坐下,“妹子,俺是想讓你幫忙出出主意。一人智短,俺還想要女諸葛幫忙!”

對於朱元璋直白的馬屁,馬秀英十分受用,“俺就是一婦道人家,就該在後宮開一片菜園種種菜,哪有本事向朱皇帝建言獻策。”

“妹子,你這麼說俺就不樂意了!”朱元璋有些討好的給馬秀英捶著肩,“俺在放牛的時候,你在讀詩文。俺在討飯的時候,你在讀經義,你比俺有見識。”

馬秀英白了一眼朱元璋,說道,“行了,好好吃飯。有再多事情也不能忘了吃飯,天下的事情多著,怎麼處置都處置不完,豈能廢寢忘食,身子骨吃不消那還得了?”

享受著自家妹子揉著眉心,朱元璋大口的吃著最愛的炊餅,“妹子,這纔開國,事情實在太多,咱多處置一件是一件。”

成親十八年了,這對夫妻依然感情深厚。

不管朱元璋是當年那個嶄露頭角的紅巾軍將領,或者是如今君臨天下的皇帝,都沒有改變一些事情。

在馬秀英眼裡,朱大帥也好、吳王也罷,或者是現在的洪武皇帝,那都只是重八的身份之一。

而在朱元璋的眼裡,知心人只有他的妹子。不嫌棄他是窮酸,在他被猜忌時懷餅救夫。在四處征戰時,她夫唱婦隨、鎮守後方。

朱元璋一邊吃著炊餅,一邊和馬秀英討論著政事,後宮不得干政只是私下裡說說。現在談得上家事,不是國政,皇后沒有去朝堂就不算干政。

忽然間一個太監匆匆來報,“陛下,毛驤求見。” 朱元璋和馬秀英立刻擔心起來,都這個時辰了,毛驤怎麼來求見?

“宣!”

大特務頭子毛驤小跑著進入武英殿,看到馬秀英後心裡一跳,立刻跪下、雙手高舉密信。

“啓奏陛下,昨日下午一青年牽驢扶棺入宿州新豐裡,意歸葬先人入徐王陵。”

朱元璋勃然大怒,“混賬!”

徐王,那可是老朱追封他老丈人馬太公的王爵!

馬秀英立刻追問,“說,到底如何了?”

朱元璋有理由憤怒,一個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小子想要將自家祖先葬在徐王陵寢,那還了得!

毛驤聲音發抖,說道,“陛下,那人自稱馬尋,祖籍歸德府。”

馬秀英似乎有所感,聲音顫抖,“他所扶棺送回來的,可是俺爹?”

毛驤聲音更加發抖了,“回皇后殿下,那青年先父名諱臣不敢言。只是殿下外親,都說馬尋面貌酷似先徐王年輕之時。”

馬秀英一下站不住了,朱元璋連忙扶住馬秀英,“妹子,俺馬上就去新豐裡!毛驤,快給俺說清楚了!”

老朱可沒少聽說過自家妹子的一些家世。

妹子祖上北宋仁宗時考中進士,在靖康國難之時遷到歸德府宿州。只是等到自家妹子出生那會兒,岳丈因爲樂善好施、急公好義導致家財不多。

岳丈當年更是殺人逃難,帶著馬秀英逃到定遠,將她託付給生死之交郭子興,隨即再次逃難,大概率是客死他鄉了。

馬秀英從來都不怪罪她的父母,她出生的時候母親難產。她一直都是馬太公的掌上明珠,能詩會畫、尤善史書,這都是她父親教的。

當初逃到定遠投奔郭子興的時候,馬秀英都十多歲了。她性格倔強、尋常人也看不上,所以二十出頭都沒有成親,直到遇到了可以看順眼的朱重八。

這樣的一些做法在如今的年代可謂任性至極,如果不是因爲自小被父親寵愛,哪能如此任性!

朱元璋匆匆打開信,新豐裡的錦衣衛詳細描述著那個叫做馬尋的年輕人扶棺歸鄉的事情,也記錄了馬秀英一些親戚的觀點等。

“妹子,俺立刻就去新豐裡!”朱元璋十分果斷,說道,“你在應天府等俺的信,那人真要是俺兄弟,俺就帶他回來。他要是敢冒充皇親,俺讓他生不如死!”

隨即朱元璋吼道,“還站著幹什麼?快叫太子過來!”

“是俺爹!肯定是俺爹!”馬秀英看著信,看著畫像,“肯定是俺爹回來了!這是俺弟弟!重八,俺要回去!”

朱元璋知道攔不住,立刻說道,“妹子,俺先回去,最多兩三天就傳回信。”

十五歲的朱標匆匆來到武英殿,看到馬秀英在哭立刻跑上前,“娘,這是怎麼了?”

看到馬秀英還是在哭,朱標更是著急,“娘,可是有人惹了你?你快和兒子說,兒子和他說理去!”

朱元璋雖然關心自家妻子,可是也被兒子氣的不輕。

好大兒說的那些話,說給誰聽的呢?

“標兒,有人說送你外公遺骨歸鄉了。”朱元璋也不藏著掖著,“這事情實在太大,俺連夜過去。你明天上朝,這幾天你監國。”

朱標愣了一下,“爹,還是我過去。”

“俺過去,你歲數小不知如何處理這事。”朱元璋立刻說道,“照顧好你娘,等俺信。”

馬秀英抹著淚,幾乎說不出成句的話,“重八,明早你再動身。路上慢些,不要急。”

就算是事關先父,可是馬秀英也在意她的丈夫啊。她的事情在重八眼裡就是天大的事情,可是在馬秀英的眼裡,朱重八的事情同樣也是她的事情!

(本章完)

第110章 忙忙碌碌盼未來第125章 給太保的免死鐵券第43章 尚未成功第131章 正經的儒家子弟第148章 對我姐好點第176章 造勢第77章 上架感言第40章 軍頭太多,我要立功!第6章第36章 自家人用著放心第50章 出宮第174章 模範生第70章 事情太多第150章 專業人做專業事第122章 人才難得第150章 專業人做專業事第95章 教育是大事第25章 鎮國上將軍第26章 義子團第76章 繼續加擔子第130章 摸底第62章 串門第15章 親戚第56章 大明離不得我第157章 大喜第99章 人各有志第67章 我還要管科舉?第37章 一日三驚第159章 做該做的事第156章 萬無一失第191章 能文能武的堵門第42章 護理第52章 家事第109章 做不到的全答應!第161章 聰明人太多第170章 下不來臺第141章 天下第一名醫的煩惱第170章 下不來臺第110章 忙忙碌碌盼未來第176章 造勢第65章 考察第165章 整頓吏治的秦王第86章 倒孔第一槍第36章 自家人用著放心第113章 演戲演全套第183章 見賢思齊第175章 師徒父子第169章 體貼周到第1章 扶棺歸鄉第9章 新鮮出爐的馬國舅第75章 拖下水第101章 到底是誰太偏心第171章 皇帝幫我揚名第115章 要資源(求訂閱)第53章 香餑餑第170章 下不來臺第12章 氣疾第75章 拖下水第2章 皇帝的舅子第124章 烏鴉笑豬黑第72章 怪不得你死的快!第164章 回鄉的儀式第98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18章 都成家!第179章 無賴只是手段第180章 老農朱重八第144章 困難時刻第26章 義子團第71章 文官的基本盤第197章 小心我撞死於秦王府第39章 功勞是誰的第146章 馬家的救命之法第166章 這日子可怎麼過!第40章 軍頭太多,我要立功!第91章 我管皇帝的九族第162章 和而不羣第108章 跑官討爵第21章 富貴閒人第123章 練兵先練將第79章 誰都拿我當槍使第102章 處處分憂第92章 回京先告狀第197章 小心我撞死於秦王府第125章 給太保的免死鐵券第171章 皇帝幫我揚名第164章 回鄉的儀式第64章 婚後生活第55章 事發了第177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62章 串門第41章 安排好了第58章 太出風頭了第94章 如何當好國舅第184章 良苦用心第72章 怪不得你死的快!第52章 家事第99章 人各有志第24章 搶功勞的舅舅第96章 想給皇帝找祖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中县| 静海县| 若羌县| 西昌市| 巴彦淖尔市| 门源| 安仁县| 乌海市| 绵竹市| 阿克| 鸡西市| 开平市| 灵山县| 卢龙县| 泰宁县| 扬中市| 舒城县| 分宜县| 滁州市| 昔阳县| 台安县| 桐庐县| 本溪市| 玉树县| 平武县| 临武县| 五寨县| 怀来县| 潼关县| 石阡县| 封开县| 江阴市| 明星| 隆回县| 石城县| 广宁县| 太原市| 宝丰县| 勐海县| 城步|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