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朱由檢

大明,渤海之濱。

此時,正值陽春三月。

夏日炎炎。

一羣村民坐在田坎上,看著綠油油的稻田,一邊抽菸一邊聊天。

“這朱村長真是大才啊,沒想到,鹽鹼之地裡居然還能種水稻。”

“聽說這水稻能畝產(chǎn)萬斤,也不知是真是假。”

“你還擔心真假?去年你不也是不信那土豆能畝產(chǎn)千斤嗎?結(jié)果呢?!”

“哎,這土豆怎麼都好,就是太多了,咱都吃吐了。”

“最近幾年一直鬧旱災(zāi),很多地方已經(jīng)開始餓死人,若是朱少爺這水稻能發(fā)出去,肯定能養(yǎng)活不少人!”

“李老二,你管其他人死活幹什麼,咱們自己都不夠吃飽飯呢!”

“就是就是,幹好自己活就行了!”

……

聽著村民的話,遠處的朱慶笑容滿面。

現(xiàn)在是崇禎十二年,正值內(nèi)外交困之際。

外有外族入侵,內(nèi)有洪澇旱災(zāi)。

在這個年間,老百姓的訴求還真是簡單。

只要能吃飽,就萬事大吉了。

但對於朱慶來說,他的想法遠遠不止於此。

他本是後世的一名普通白領(lǐng)。

每天的工作,就是看守快遞倉庫。

結(jié)果回家的路上,被一輛大巴車給撞飛出去。

醒來後,發(fā)現(xiàn)自己穿越到另外一具身體上,名字也叫朱慶。

和前身不同,自己老爹在燕京當官,官位不詳,一年半載很難回村一次。

所以朱慶很小就被當?shù)卮迕耦I(lǐng)養(yǎng),對於自己老爹印象很是模糊。

結(jié)果這些年又是旱災(zāi),又是水災(zāi),村民們食不果腹。

而在這危難之際,朱慶發(fā)現(xiàn),那座快遞倉庫也跟自己穿越來了。

裡面的東西大部分都還在。

朱慶從中找到一麻袋新鮮土豆。

總算解決了村子的溫飽問題。

不到一年,村子裡的人口開始多了起來!

而朱慶,也被大家推上了村長的寶座。

這可是破天荒,頭一回。

要知道,只有德高望重之人,才能擔任村長位置。

可想而知,朱慶在村民心中的位置有多重。

今天,是春播的好季節(jié),朱慶召集所有青壯年,進行播種雜交水稻!

“村長,你在哪,你父親來信,要從京城回來找你了!”

朱慶正在視察水稻的時候,路邊忽然跑來一名青年。

“我老爹終於回來了?”

聞言,朱慶不禁一喜。

說實話,他對這個老爹還真沒什麼印象。。

據(jù)他了解,他老爹在京城當官。

但一直得不到重用。

而朱慶也是一個不甘平凡之人。

他一直等著自己老爹回來。

共謀大事。

……

與此同時,距離村落不遠處,一名中年男人正大闊步的向前挺進。

身後之人,是一名嘴不沾須的白麪男人,年紀約莫五十來歲。

“承恩啊!朕有一事不明,你說這河南賊寇一事,爲何會越剿越多?”

“朕不是讓人開倉放糧了嗎?”

“啓稟聖上,賊寇之事,自古以來就有,跟陛下無關(guān),若非甘肅地區(qū)持續(xù)出現(xiàn)旱災(zāi),而朝廷糧倉數(shù)目有限,也不會出現(xiàn)這般事情……”

“朕知道,但朕不甘心啊,朝廷中幾十位大臣,居然沒有一位能爲朕出謀劃策的!”

爲首中年男子,聲音裡帶著一絲悲慼。

似有不甘,更有惱恨。

此人便是當朝皇帝崇禎!

而另一個,正是陪伴了崇禎三十年的當朝太監(jiān)王承恩!

提到文武百官,朱由檢很是憤恨。

他不恨百姓,只恨這些誒文武百怪。

當初他誅殺了魏忠賢,本以爲朝堂能上下一心。

沒想到,他困難時向這百官捐銀子的時候,居然一個人都拿不出來。

那些賊寇更是越來越大,無一人可阻擋。

若非正是用人之際,他早就將這些官員盡數(shù)誅殺!

內(nèi)心沉悶的朱由檢,也不知是犯了哪門子經(jīng),居然離開京城,來到這渤海之濱。

“承恩,出宮之後,你我即是普通人,喊我老爺就行。”

接著,崇禎忽然想到什麼,提醒道。

“是!老爺!”

王承恩常伴崇禎左右,當然也看得出來,朱由檢是怒了!

這些年來,朱由檢承受了多少壓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甘肅旱災(zāi),河北水災(zāi)。

起義軍並起,朝廷舉步維艱。

朱由檢有心救災(zāi),卻無力拿出更多的銀子。

朝堂上,那些往日心比石堅的大臣,如今讓他們拿銀子出來,居然一個個都跟自己哭窮。

就在二人心思各異的時候,已經(jīng)到了村子門口前。

看著田野裡到處種植的禾苗,朱由檢震驚不已。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渤海之濱是一片鹽鹼之地。

作物很難生存。

可如今,居然有人在鹽鹼地裡種水稻。

這..簡直不可思議。

“這裡不是渤海之濱嗎?爲何會有水稻種植?!”

朱由檢雖然是天子,但也懂農(nóng)業(yè),自然知道,只有南方和北方一些地區(qū),才能種植水稻。

“回老爺,這裡確實是渤海之濱,是一處漁村,可小人記得,這裡貌似不產(chǎn)水稻!”

王承恩也是茫然,這裡距離京城不遠,所以,他對這裡熟悉。

“真是怪哉,莫非這些水稻真能長成?走,去村裡問問!”

朱由檢驚疑不定,帶著疑惑,和王承恩走了進去。

兩人剛進村子,就看到一個年輕人迎面走來。

青年大約十五六歲,氣質(zhì)非凡,樣貌堂堂。

“爹,你終於從京城回來了,兒子我等你好久了。”

開口的第一句話,直接就把朱由檢二人搞懵了。

爹?

王承恩看向朱由檢,又看向朱慶。

怎麼回事?

難道這是陛下在外的私生子?

可沒聽過陛下在外寵幸過哪位女子啊?

王承恩是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

但朱由檢更是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

自己什麼時候多出了一個兒子?

王承恩剛想解釋,卻被朱由檢一個眼神止住了。

眼神犀利的朱由檢發(fā)現(xiàn),在這個少年身後,居然站著的是里長。

明代實行的是裡甲制度,每一百一十戶爲一里。

而管理者便被稱之爲里長,等同於現(xiàn)在的村官。

而現(xiàn)在,身爲一方之主的村官,居然還對一個少年言聽計從。

看來,眼前的少年不簡單啊。

“呵呵,最近京城事務(wù)不多,所以我便抽空回來看看。”

朱由檢輕輕一笑,算是認了這個兒子。

“爹,你在京城做官多年,辛苦了。”

朱慶這話比較真心。

瞧瞧這老爹,穿著居然這麼樸素,隨從都才一個。

看來,在京城混得比較慘啊。

不然也不會連個像樣的馬車都沒有。

連兒子,也是寄養(yǎng)在村裡。

“呵呵,不辛苦,不辛苦。”

這話一出,朱由檢二人恍然了。

兩人都是聰明人,知道眼前的年輕人是認錯人了。

第十二章開業(yè)大吉第三十九章悔不該當初第二十五章三輪車的軲轆第五十三章泉水罐頭第三十章好酒好菜第十一章美色當前第四十六章丹藥之毒第四十九章彈無虛發(fā)第十一章美色當前第二十七章獻計獻策第三十三章坐聽闊論第二十三章鐵匠的新事業(yè)第十四章仁者見智第二十五章三輪車的軲轆第四十四章鐵礦石山第四十八章假話連篇第十八章賒粥聚人心第三十章好酒好菜第五十五章修路拆遷第十六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三十六章廚藝大賽第二十三章鐵匠的新事業(yè)第三十四章響鼓重槌第三十三章坐聽闊論第九章安身之所第九章安身之所第四十三章廚藝學(xué)校第十五章互鬥心機第四十三章廚藝學(xué)校第三十四章響鼓重槌第十一章美色當前第五十一章審時度勢第三十章好酒好菜第三十章好酒好菜第五十章異性兄弟第十一章美色當前第十九章枉費心機第四十五章想啥來啥第二十六章割膠是門技術(shù)活第三十八章佛跳牆第三十三章坐聽闊論第四十七章數(shù)碼相機第四章震驚的崇禎第二章 這大明要完了第四十七章數(shù)碼相機第二十二章宏圖大展第三十四章響鼓重槌第五十二章開工在即第五十三章泉水罐頭第四十六章丹藥之毒第五十五章修路拆遷第十八章賒粥聚人心第八章難做的生意第三十七章各顯其能第五十五章修路拆遷第十七章外賣生意第五章朱慶的小心思第二十六章割膠是門技術(shù)活第十九章枉費心機第十一章美色當前第二十八章兩條出路第六章上供第三十五章食材第十章珍饈美味第五十四章拉人下水第二章 這大明要完了第八章難做的生意第十八章賒粥聚人心第四十四章鐵礦石山第三章畝產(chǎn)千斤第十一章美色當前第四十五章想啥來啥第二十九章話不投機第三十二章酒足飯飽第十四章仁者見智第四十四章鐵礦石山第四十一章意外決定第三十一章要當廚子第三十五章食材第十四章仁者見智第三十二章酒足飯飽第四十一章意外決定第十九章枉費心機第二十五章三輪車的軲轆第二章 這大明要完了第十六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五章朱慶的小心思第二十四章勞動力第五十三章泉水罐頭第三十七章各顯其能第四十一章意外決定第二十三章鐵匠的新事業(yè)第三十七章各顯其能第六章上供第二十五章三輪車的軲轆第二十六章割膠是門技術(shù)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县| 大同市| 万盛区| 肇东市| 来安县| 米林县| 汾西县| 合江县| 柘城县| 五峰| 闽清县| 于田县| 土默特左旗| 宜兰市| 奉新县| 喀喇| 平武县| 宜兰市| 贡山| 吉木乃县| 桦甸市| 扶余县| 宿州市| 巴林右旗| 盖州市| 临朐县| 布拖县| 北京市| 丘北县| 天等县| 莱州市| 延长县| 剑川县| 长宁区| 高青县| 盘锦市| 湛江市| 柳林县| 富顺县| 清苑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