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總指揮部的一衆老毛子,本來想著讓鋼七營打頭陣,消耗鋼七營的兵力,還能摸清楚藍軍底細。
等鋼七營和藍軍打的差不多,他們再派部隊再趁機坐收漁翁之利。
完美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
結果現在這倒好,鋼七營是在打先手,可是卻輕鬆地解決了戰鬥,根本就沒有他們出手的機會。
最受矚目的演習開場第一戰,風頭全被中方部隊給搶了。
這讓紅軍總指揮部的一衆毛軍,從總指揮德米特里到下面的俄軍戰士,都感覺有一股氣憋在了肚子裡。
比不小心吃了屎還難受!
哪怕鋼七營屬於紅軍的陣營,幹掉了藍軍部隊等於是在幫助紅軍,也絲毫打消不了這種憋屈的感覺。
“中方部隊已經打了勝仗,我們不能再這麼被動,否則沒法向上面交待。”
德米特里本想坐收漁翁之利,可擺在眼前的事實在明明白白告訴他,中方的鋼七營不能用常理看待。
要是演習的開局全是中方的表演,俄軍半天都沒有任何動靜。
德米特里敢百分百的肯定,不管這場演習的結局最後變成什麼樣,他這個總指揮怕是要出大事。
團長的帽子還能不能戴得住,恐怕都得打上一個大大問號。
所以。
不管現在紅軍大部隊這邊情況如何,情報資料已經收集到什麼程度,德米特里都必須趕緊做點什麼。
要是也能拿下一個藍軍陣地,俄軍的面子能夠挽回再好不過。
即便是不能打下一個藍軍陣地,紅軍大部隊也得打出俄軍的威風,重新奪回這場演習的主角地位。
絕不能讓中方部隊喧賓奪主,成爲這場俄軍演習的絕對主角。
紅軍大部隊下面的營團級幹部,由於被中方的鋼七營深深的打擊到了,他們的想法和德米特里是一樣的。
都按捺不住躁動好勝的心,迫切想要好好表現一把。
於是德米特里的命令下達後,下面的紅軍部隊很快便動了起來,同時向三個藍軍陣地發起了進攻。
挑的這三個藍軍陣地,都是有足夠的情報支撐,在紅軍看來比較好打的。
至於這情報的來源。
並不是紅軍偵察兵偵察到的情報,而是陳軍爲了故意噁心俄軍毛子,特意送過去的那一份情報。
開始不被總指揮德米特里信任,懷疑是假情報,現在卻成了唯一依靠。
不得不說。
這是真的很打臉。
總指揮德米特里自己也覺得臉發燙,可爲了追回被鋼七營搶走的“風頭”,不得已只能夠拉下臉面。
反正只要他自己不說出來,又沒人知道他用了鋼七營的情報。
而紅軍大部隊發起的這次進攻,目的是爲了拿回演習主角的地位,所以進攻戰術設計得格外用心。
表面同時向三個紅軍陣地發起進攻,實際上只有一路是真的打。
另外兩路是佯攻。
負責打掩護的,吸引紅軍注意力。
並且負責主攻這一路紅軍,德米特里還玩了一把“不恥下問”,表面上沒有說,背地裡卻偷師鋼七營。
把鋼七營拿下113高地的那一套,依葫蘆畫瓢複製過去,略微做了點修改,就堂而皇之的用了起來。
做的修改主要在加強上。
派出了紅軍最精銳的五個連,分別是摩步團最精銳的四連和八連、坦克團最有戰鬥經驗的猛虎三連,再加兩個炮兵連。
組建成了一支強大的,涵蓋步兵、坦克和炮兵的聯合作戰營。
據德米特里這邊得到的戰報,鋼七營就是先用炮兵炸,然後再用坦克炮轟,最後再是步兵往上衝。
俄軍這邊在裝備上沒有那麼強,那就用人數上來補充裝備上的劣勢。
鋼七營就上了一個裝甲步兵連,那我就用兩個步兵連來衝鋒;鋼七營就一個重炮連,那我就用兩個炮兵連頂上。
經過這麼一番修改補充,德米特里自認爲沒有任何問題。
按照傳統的戰鬥方式來分析,再算上特殊的山地叢林地形,經過這麼一番調整,看起來好像是那麼回事。
畢竟機械化部隊在山林中,本身戰鬥力就會被極大的限制。
再加上憑藉著兵力多的優勢,還有另外兩支紅軍部隊去佯攻藍軍陣地,可以爲主攻部隊吸引火力。
這可是鋼七營絕對做不到,孤軍作戰的部隊沒有援軍。
因此。
紅軍總指揮德米特里信心十足,自信這一套作戰方案絕對能拿下藍軍高地,下面的紅軍部隊同樣士氣高昂。
部隊纔剛剛從營地裡出發時,負責主攻的聯合作戰營就已經準備慶功了。
晚上10點多。
紅軍派出的三股作戰部隊,分別抵達指定的作戰區域。
三支部隊並不是一字排開進攻,而是有計劃的分別前往三個區域,彼此之間的間隔都超過了3公里。
目的是爲了在發起進攻後,讓藍軍部隊顧左不顧右,不能及時的調兵支援。
10點30分。
主攻部隊依舊按兵不動,左右兩側負責佯攻的紅軍部隊,先一步同時向藍軍的兩個陣地發起了進攻。
沒有重炮部隊的先一步轟炸,給高地上的藍軍好好洗個澡。
俄軍炮兵團沒有實戰機械化,重炮沒有集成到底盤上面,不具備自主行駛能力,基本還是那傳統的牽引炮。
架炮轟炸一旦被對方找到陣地,很容易被對方的重炮反過來打擊。
藍軍肯定有偵察兵滲透過來,重炮開火的聲音那麼大,方圓一兩公里內有藍軍,都能循著聲音找過去。
本身這兩支部隊就是去佯攻,吸引藍軍注意力的,並不是真正的攻打高地。
自然也就沒必要冒著風險,把重要的重炮置於危險的區域,還不如全部集中起來,用於接下來的主攻部隊發起進攻。
所以。
佯攻的兩個紅軍部隊的打法,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還是那一套老式傳統的戰術,用坦克在前面負責做掩體,後面步兵跟著推進,在高地下方兜兜轉轉。
步兵連的迫擊炮和火箭筒,成爲了進攻的唯一重火力。
爲了能夠把佯攻演得儘可能像,把藍軍總指揮部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爲主攻部隊製造更好的條件。
兩支紅軍部隊哪怕是佯攻,打起來也是比較的兇的。
藉著坦克的掩護拉近到山腳下,擺出了一副往山上衝的架勢,子彈不要錢的打,把場面搞得很激烈。
而藍軍這邊的防禦也很堅決,反抗的力度也空前的強硬。
自從113高地被紅軍給突破,並且還將整個防線完全打穿,打到了藍軍的中腹地,都已經能威脅到總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