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賒刀人

我的名字叫扎依。

我的族人世代棲居在一座大山裡。族人自古靠山據險而居,所以,部落的先民便把村寨安扎在一處羣峰環抱的平壩。

這個壩上有條不大不小的河流穿寨而過,它有著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孔雀河。所以我們的村寨又被稱作孔雀寨。

春天的孔雀河像一幅瑰麗的水彩畫,草長鶯飛,畫眉婉轉。河岸上,虹雉與鷓鴣逡巡,它豢養著鳥鳴、蟲唱,是矮杜鵑、藍雀花還有蕓香草的領地。

那年春暖花開時,我正沿著孔雀河的河岸一路採挖銀線草,鼻涕蟲從對岸風風火火跑了過來。

我的阿公,也就是我的爺爺,是寨上一名走腳的郎中。

聽他說,銀線草又叫鬼獨搖草,能祛溼散寒、散瘀解毒,所以每到春天我都會挖一些,風乾了儲存起來,留到秋冬當藥材給族人治病。

我不記得沿著孔雀河挖銀線草有幾年了,只依稀記得那年我十二歲。

在我們這裡,過了十二歲,就可以舉辦成人禮了。到了那一天,女孩兒們會脫去童裙,換上拖地的長裙,原先的獨辮也要梳成雙辮,並戴上繡花頭帕,掛上耳墜。

最爲緊要的是,從這一天開始,她們便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趕場、耍朋友、談戀愛了。

鼻涕蟲跟我一樣,都還是半大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吉覺·阿木,吉覺是他的姓氏,阿木是他的名字。因爲他小時候整日鼻涕不斷,所以便有了這個綽號。

鼻涕蟲跑近了,瞪大眼睛,大口大口喘著粗氣,說:“扎依,你快去看看吧,咱們寨上來了一個怪人!”

“奧。”我輕描淡寫,不去理他。

鼻涕蟲向來大驚小怪,每次他都小題大做,一些司空見慣的事情在他眼裡就像天下奇聞似的。

也難怪,孔雀河寨四面環山,就像一個與世隔絕、被上帝遺忘的地方,很少有外族人出入。

早些年間,這裡只有一條橫跨天壑的索道通往外面。到了近些年,寨上的村民才合力開鑿了第一條通往外面的小路。

這條山路開在懸崖峭壁之側,只有幾尺有餘,但卻成了族人窺探外面世界的“天眼”。當然也正是這個原因,寨上的人才會把其他地方的人造訪村寨當成奇聞異事。

鼻涕蟲跟在我身後,像只跟屁蟲一樣,他說那來者特別奇怪,留著白鬍須,身著青衫,揹著剪刀、菜刀等鐵具一路沿街叫賣。更爲奇怪的是當寨民前去買東西時,那來人卻說當下不收錢,可以賒給大家,還說兩個月內寨上一定會有怪事發生,到那時將有三隻眼的奇人現世,如果算得準了,再來討賬不遲。

鼻涕蟲講得眉飛色舞,我卻覺得純屬瞎扯。三隻眼的奇人?哼,哄鬼去吧!

我從小跟隨阿公浸染佛道之學,對人有靈魂還能接受,但三隻眼的奇人終究覺得是怪力亂神的說辭。

“真的。扎依,寨上的人都圍著看呢”,鼻涕蟲補充道:“還有,那人穿的衣服跟你阿公穿的一樣古怪。”

我一把將鼻涕蟲推開,衝他吼道:“你才古怪呢!你煩不煩?”

我對鼻涕蟲一直很兇,就像他一直對我很好一樣。

鼻涕蟲瞪圓了眼睛,張了張嘴,沒說出話來。他當然不知道我的無名火從何而來。

不錯,我的阿公是有些古怪。他有一大箱稀奇古怪的怪書,每天除了行醫就是泡在書堆裡。還有他和所有的族人穿的都不一樣,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都會穿著一條灰色長衫,即使再熱的天也沒見他脫過。

而我和寨上的人穿的都是祖上傳下來的族服,鑲有花邊的刺繡衣裝,色彩繽紛,琳瑯滿目,霎是好看。

阿公是位倔老頭,言語不多,對我很嚴厲,但他很疼愛我。自打記事起,我就一直和他相依爲命。他教我識字、讀書、學醫,還給我講過許多許多稀奇古怪的故事,那些故事五花八門,天馬行空混似天方夜譚,但他從來沒跟我提起過父母的任何消息。

我只是聽鄰居隻言片語談起過,說阿公和我並不是本族後裔。在一個大雪紛紛的夜晚,阿公抱著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村寨。

據說那是一場百年不遇的大雪,很多老人、孩子、牛羊都被大雪奪走了生命,這成爲了所有族人記憶中不可觸碰的傷痕。

唯一和阿公相同的是,我和他都很孤僻,不喜歡人多的地方,更不喜歡凡塵囂世。我覺得在這個寧靜的深山,在這個世外桃源的地方了卻此生,簡直太美了。

春天有響徹山谷的畫眉啼叫,夏天有魚歡蛙鳴的孔雀河,秋天有滿山滿樹的野果,冬天則有白雪皚皚的大地。我曾說過,一輩子都和阿公生活在這裡。

我揹著半簍銀線草回去的時候,遠遠地看到了鼻涕蟲口中的那名“怪人”,他是一位精神矍鑠的乾瘦老頭,白髮銀鬚,仙風道骨,腰間還彆著一個葫蘆,就像電視劇裡面的人物一樣。

不過他的衣著和阿公的著裝的確有些類似,這讓我心裡犯了狐疑,莫非阿公、我竟和這人同族?

到了家,我將此事原原本本給阿公複述了一遍。

阿公聽了一陣驚詫,隨後面色凝重喃喃自語道:“賒刀人。”

我抓住這話茬,問什麼是賒刀人。阿公沉聲不語,最後經不住我三番五次盤問,才大概講了講。

原來,在大山之外的漢族的歷史上,有一位千古奇人,叫王禪,又名鬼谷子。此人身懷曠世絕學,精通百家學問,智慧卓絕,通天徹地。他創立了鬼谷門派,門下的奇人異士各個十分了得。而這些遊走江湖的神秘賒刀人據傳就是他創立的鬼谷門下,他們每到一處都會留下一些讖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每次他們的預言都會變現,彷彿有未卜先知的本領似的。

我對什麼鬼谷門派沒多大興趣,唯獨對他們說的“三眼奇人”持有懷疑。我問阿公世上真有三隻眼的人嗎?那豈不是怪物了?

阿公怫然變色,說:“小小年紀你懂什麼?別口無遮攔褻瀆了祖靈。”

祖靈?一句話令我著實詫異,但阿公一臉嚴肅,嚇得我不敢再問。

阿公這才語氣緩和了下來,他解釋道,漢族自古信奉道教。道門之中就有許多三隻眼的神明,諸如二郎神、馬王爺等。在道教中,第三隻眼又稱“天目”“天心”“祖竅”,是一隻智慧之眼,也是能與宇宙交流的通玄入妙之門,通往無限的內在意識,是以有“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之說。至於剛纔他提及的“祖靈”二字,卻隻字未提。

我聽得雲山霧罩,想再追問什麼叫“通玄入妙”,什麼叫“內在意識”,什麼叫“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可阿公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便回屋去了。

不過在回屋之前,他說要外出一段時間,少則一週多則半月,讓我好生照顧自己,並交代我這半個月千萬不要與人打架,避免血光之災,更不要在本月的月圓之夜隨便照鏡子。

我心裡犯了狐疑,阿公這些年深居簡出,從來沒出過遠門,而月圓之夜、血光之災這些話聽來更加詭秘。

我心裡隱隱有種不祥的預感,正想再說些什麼,阿公已經轉身回了屋。

第二十一章 山海經密鑰第十三章 如芒在背第十八章 歷史的化石第六章 起死回生第十八章 歷史的化石第十九章 大禹九鼎第十六章 山海經圖鑑第二十 章 周九鼎第十三章 如芒在背第十三章 如芒在背第十二章 會飛的草帽第四章 天書第十九章 大禹九鼎第二十一章 山海經密鑰第六章 起死回生第十九章 大禹九鼎第十七章 大洪水傳說第十七章 大洪水傳說第二十四章 文化之根第二十 章 周九鼎第十一章 飛頭獠子第十五章 惡靈第十五章 惡靈第七章 風波驟至第二章 驚變第十九章 大禹九鼎第十九章 大禹九鼎第十三章 如芒在背第二章 驚變第一章 賒刀人第十一章 飛頭獠子第十章 落頭族第四章 天書第二章 驚變第十四章 山魈鬼第二十四章 文化之根第九章 達布絡魔峽谷第七章 風波驟至第五章 微型人第八章 魔鬼蟻第十八章 歷史的化石第十一章 飛頭獠子第一章 賒刀人第十六章 山海經圖鑑第二十一章 山海經密鑰第二十四章 文化之根第四章 天書第二十一章 山海經密鑰第三章 三隻眼第十九章 大禹九鼎第四章 天書第二十一章 山海經密鑰第十三章 如芒在背第十五章 惡靈第九章 達布絡魔峽谷第十四章 山魈鬼第七章 風波驟至第十一章 飛頭獠子第十二章 會飛的草帽第二十 章 周九鼎第八章 魔鬼蟻第二十 章 周九鼎第二十三章 三皇五帝第十五章 惡靈第二十四章 文化之根第十三章 如芒在背第十二章 會飛的草帽第四章 天書第三章 三隻眼第十五章 惡靈第三章 三隻眼第十七章 大洪水傳說第四章 天書第十八章 歷史的化石第二十 章 周九鼎第二十四章 文化之根第十六章 山海經圖鑑第十九章 大禹九鼎第二十二章 復原第十一章 飛頭獠子第十五章 惡靈第八章 魔鬼蟻第十四章 山魈鬼第十六章 山海經圖鑑第二十四章 文化之根第十七章 大洪水傳說第十四章 山魈鬼第二十二章 復原第九章 達布絡魔峽谷第八章 魔鬼蟻第四章 天書第十五章 惡靈第九章 達布絡魔峽谷第六章 起死回生第十八章 歷史的化石第二十四章 文化之根第十八章 歷史的化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门源| 额敏县| 衡阳市| 嘉黎县| 长子县| 南康市| 湖南省| 隆昌县| 吉隆县| 刚察县| 达州市| 郴州市| 诸城市| 株洲市| 乐清市| 保靖县| 海盐县| 通江县| 镶黄旗| 冕宁县| 包头市| 定西市| 奉节县| 民和| 佛冈县| 彰化县| 遂溪县| 攀枝花市| 大邑县| 来安县| 科尔| 阳春市| 沙湾县| 和平区| 西平县| 阆中市| 邯郸县| 夏邑县| 美姑县| 资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