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2章 軍隊之弊

“各位,接下來大家來商議一下南方的軍事改革這一問題,一個小小的寧王之亂,就讓南方數個州府遭受到巨大的損失,大部分地方守軍根本沒有盡到自己保土安民的職責,這是軍隊之恥,更是大明朝廷之恥,爲了避免再發生這種情況,必須對南方的軍隊進行整改!”文淵閣內,周重一臉怒火的捶著桌子道。

寧王造反雖然只是一出鬧劇,但是所造成的影響卻遠沒有結束,首先是朝中有四百多人被處置,緊接著南方軍隊孱弱的問題也被提到內閣的議題上,本來這件事並不太受重視,一來大明主要的威脅來自北方草原,而這種壓力全都被北方的邊軍給頂住了,再加上海軍的大力發展,使得大明的南方基本不可能受到威脅,這也造成無論是內閣還是當地的官員,都對南方的軍事方面不太重視。

但是這次的寧王造反卻給朝廷上下敲響了一記警鐘,區區數萬烏合之衆,竟然從江西一路攻佔數個州府,最後直接打到南京旁邊的安慶,大部分守軍不但不抵抗,反而是望風而逃,逃的比百姓都快,這種軍隊要他們何用?

“監國,其實不僅僅是南方軍隊,北方大部分地區的軍隊也同樣如此,只不過寧夏、大同等地不時受到草原的威脅,這才使得大明的邊軍保持著一定的戰鬥力,但是其它地區的軍隊之中吃空餉等情況也十分嚴重,軍中大多是一些老弱,當年的劉六劉七之亂,若非朝廷及時派京營前去圍剿,恐怕也會造成巨大的傷亡,所以對軍隊的改革,不能僅僅侷限於南方,整個大明內部的軍隊全部都需要進行一些大改!”張彩這時出口附和道,只是他的話卻讓身爲兵部尚書的王瓊有些尷尬,畢竟大明的軍隊如此孱弱。他也要負上一定的責任。

“咳~咳~,大明的軍隊的確有不少問題,但是這非是短時間內形成的,而是數代積累下來的問題,再加上軍隊乃國之重器,萬萬不可輕動,所以監國雖然想要改革軍隊。但一切都還要穩重爲上??!”年老的焦芳咳嗽幾聲,喘了幾口氣道。這兩年他的身體越發衰弱了,但是焦芳這個人名利心太重,打死都不願意退休,看樣子是打定主意想和李東陽一樣老死在大學士的位置上。

“焦閣老說的甚是,軍隊孱弱非是一日之弊,而是上百年來才慢慢形成的,不過可喜的是,現在隨著軍校畢業學員的增多,許多人都進入地方部隊之中。這些人不但對大明忠誠,而且又懂得系統的治軍之法,現在不少地方的軍隊在這些人的改革下,戰鬥力大爲增強,相信只要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大明的軍隊就會徹底改觀!”王瓊聽到焦芳爲自己解圍。當下也急忙開口道,身爲兵部尚書,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大明軍隊的情況,但越是清楚軍隊的情況,他就越是不敢輕舉妄動。

對於王瓊的話,其它的幾個內閣大臣也都是紛紛點頭。他們也都不贊成對軍隊進行太過猛烈的改革,畢竟軍隊是一個國家的根基,萬一發生什麼意外的話,那造成的後果就會十分的嚴重,甚至會顛覆一個國家,所以改革軍隊最好的辦法就是如和風細雨一般,慢慢的改變軍隊的情況。比如將軍校學員派駐到各地軍隊中任職,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不過周重聽到這裡卻是嘆了口氣,然後從桌上拿起一份奏摺遞給焦芳道:“本來我也是這樣認爲的,但是現在看來,情況並不樂觀,甚至若是不能改革軍隊的制度的話,派駐再多的軍校學員也是沒用!”

焦芳接過奏摺打開看了一下,結果越看眉頭皺的越緊,當最後看完時,則是無奈的嘆了口氣,然後遞給旁邊的王瓊等人,結果大部分人看完之後,臉色都變得沉重起來,甚至還有不少人都是面帶惋惜。

周重給焦芳等人的是一份錦衣衛送來的秘密奏摺,裡面記載了一些軍校學員派駐到各地軍隊中發生的事,其中雖然有一些軍校學員依靠自己的能力對軍隊進行改革,而且也成功的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但是更多的學員卻是在進入軍隊後,被原來的軍官壓制,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甚至更有一些學員被那些舊軍官同化,早就忘記了當年在軍校受到的教導,成爲吃空餉喝兵血中的一員。

“大家也都看到了,軍校畢業的軍官雖然有理想有抱負,但是他們同樣也是人,而且他們的能力有限,有時不但受到上級的壓制,同時也會受到下級的抵制,更有些人受不了誘惑,徹底的墮落成那些舊將領中的一員,而且這些人還不在少數,若是再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恐怕連軍校的名聲也被這些人給敗壞!”

周重說到最後時,也不禁有些痛心疾首,陸軍不比海軍,海軍成立的時間短,而且在他的帶領下,建軍之初就已經打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但是陸軍卻是上百年來形成的風氣,想要改變這種風氣,不能僅僅靠那些軍校畢業的軍官,而是要從制度上改變,否則只會讓越來越多的軍校軍官被這種風聲同化掉。

“那些被同化掉的軍校軍官的確有些可惜,但是也有一些軍校軍官成功了,如此看來,依靠軍校學員改革軍隊的作法還是可行的,關鍵是我們要如何給那些軍官一些支持,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朝廷是和他們站在一起的,再加上朝廷爲他們提供的一些便利,可以讓他們更好的改變手下的軍隊,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再進行大規模的改革,也就不會引起軍隊太大的反彈!”這時身爲兵部侍郎的王守仁忽然開口道,他與張彩雖然沒有入閣,但平時卻可以參加內閣的會議,在朝政上也有不少的發言權。

“這倒是個可行的辦法,朝廷可以對軍隊進行一些小方面的改變,使得軍校畢業的軍官可以更好的控制手下的軍隊,等到這些新式軍官控制了大部分的軍隊後,再進行大規模的改革,那時的阻力也就小多了,而且還能獲得軍隊中更多人的支持,雖然這樣會花費一些時間,但卻是個穩妥的辦法。”王瓊這時也開口贊同道,王守仁是他的屬下,現在王守仁提出一個可行的辦法,這也相當於兵部的意見,若是能通過的話,那也顯得他們兵部也並不是沒有任何作爲。

周重也很重視王守仁,聽到他的意見後,低下頭認真的考慮了一番,他本來是想借著這個機會,一舉把大明軍隊中的腐敗之風掃除乾淨,但是現在看來,連內閣中的大部分人都不同意自己的做法,畢竟這樣大規模改革軍隊,所冒的風險太大,這也讓周重不得不重新考慮這件事。

“那要該如何對軍校做一些改變,才能讓軍校畢業的軍官更好的改革手中的軍隊?”周重考慮了許久,最後終於同意了王守仁的意見問道。

“想要軍官改變手下的軍隊,就必須讓他們能夠控制手中軍隊,但是現在軍隊大都是以前的軍戶,與原來的軍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再加上那些底層軍官也同樣受原來軍官的控制,所以軍校畢業的軍官到了軍隊,會受到上下兩級的牽制和爲難,這讓大部分人都是難以施展抱負,而我們只需要針對這一點,做出一些改變就可以了。”

王守仁說到這裡時,頓了一下接著又道:“我覺得以前軍校軍官的派遣就很有問題,按照原來的派遣制度,每屆畢業的軍校軍官都會平均分配到各地,但是這樣一來,就會稀釋軍校軍官的實力,讓他們無法彼此支應,所以下官以爲,可以把每年畢業的軍官集中放在某個地區,讓他們彼此間有所照應,而且在安排這些軍官的職位時,也應有所考慮,讓他們儘量的掌管軍隊的實權。”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軍校的監軍科也要利用起來,以前都是大軍在外征戰時,纔會派出監軍,但是現在軍校中設立了專門的監軍科後,每年都畢業不少監軍,之前這些監軍都是派到北方邊軍和海軍中,但是我覺得可以擴大監軍的招生,然後在各地的守軍中都派駐一些監軍,這樣做一來可以增強朝廷對地方軍隊的控制,二來有了這些監軍牽制,也可以讓那些軍隊原來的軍官不敢太過放肆?!?

聽完王守仁的這兩條意見,焦芳與王瓊等人都是連連點頭,無論是集中派駐軍校軍官,還是增加軍隊監軍的數量,都不會對整個大明的軍隊形成太大的衝擊,最後連周重也是點了點頭,用這種比較溫和的手段解決軍隊的問題,的確比他之前的想法要穩妥的多。

“就按王侍郎提的意見辦理吧,我會讓軍校全力配合。”周重最後開口道,不過緊接著他眉頭一皺,又開口道,“皇兄現在到哪裡了,是不是已經見到寧王了?”

第539章 十年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422章 烤番薯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320章 造反?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22章 西遊面世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242章 與正德一起忽悠內閣第205章 瓦倫船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63章 鄭氏一家第366章 舉人做官第299章 馬六甲城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163章 宣旨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424章 兵發江戶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59章 坐論倭寇第90章 鬧鬼第366章 舉人做官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16章 收買人心第245章 家人第4章 再無瓜葛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419章 懷安衛之戰第453章 檯球與足球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459章 追擊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182章 去京城?第378章 戰後的影響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102章 找水第463章 困守總督府(上)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102章 找水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291章 張銳跳海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139章 迎接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87章 除掉周重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353章 瓦倫戰艦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
第539章 十年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422章 烤番薯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320章 造反?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22章 西遊面世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242章 與正德一起忽悠內閣第205章 瓦倫船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63章 鄭氏一家第366章 舉人做官第299章 馬六甲城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163章 宣旨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424章 兵發江戶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59章 坐論倭寇第90章 鬧鬼第366章 舉人做官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16章 收買人心第245章 家人第4章 再無瓜葛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419章 懷安衛之戰第453章 檯球與足球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459章 追擊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182章 去京城?第378章 戰後的影響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102章 找水第463章 困守總督府(上)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102章 找水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291章 張銳跳海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139章 迎接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87章 除掉周重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353章 瓦倫戰艦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湖县| 平遥县| 中江县| 广安市| 涞水县| 呈贡县| 辽阳市| 孟州市| 灌南县| 新巴尔虎右旗| 广平县| 金堂县| 西昌市| 米泉市| 百色市| 华阴市| 龙陵县| 昭苏县| 青川县| 渝中区| 临沭县| 翁源县| 宁乡县| 高州市| 天台县| 舞钢市| 平果县| 洪湖市| 昆明市| 灯塔市| 东乡族自治县| 古浪县| 皋兰县| 兴业县| 扬中市| 巴里| 石楼县| 温宿县| 泰和县| 格尔木市|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