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元元年四月一日,居庸城北,原是一方平地的草地之上,營帳連綿不絕,各色旗幟迎風飄揚。而在這營帳的最中間。有一座碩大的黃金營帳,大帳香木爲骨,獸皮縫合,絲綢做皮,黃金條圈裹於外,翡翠白玉之柱,插於頂上,端的是富麗堂皇。今天,他開始迎來了第一批客人。
三十五路諸侯匯聚於此共商國家大事。
現在已經是四月一日,東大陸盛夏時節,燥熱的海風帶著溼氣一路向西,一股溼熱之感,著實讓人發慌。人一熱,脾氣就暴躁,特別是諸侯加親隨上百人圍在一間大帳之內,你瞧我長相太差,我說你身份低下,你恨我前幾年搶了你一房小妾,我鄙視你缺兵少將。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作爲這次會盟的領頭人,陶製真是忙得焦頭爛耳,終於,經過一個上午的吵鬧,大家這才安安心心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準備吃午飯了。。。。。。
待得飯後,諸侯坐定,陶製起身向著諸位拱了拱手,大聲笑道:“如今朝堂之上,奸臣當道,諸位願意來此會盟,共誅國賊,實乃社稷之幸!天下之幸!某在此替天子謝過諸位!”說完,對著大家深深的鞠了一躬。惹的衆人連呼不敢。
時間過了片刻,陶製便重新挺了挺身子,指著大帳中間偏後之處,那一直空出來的盟主之位說道:“自大妍王朝十國之亂以來,我等便明白清君側之事,若無一領頭之人,必是一盤散沙,不僅不能救駕於殿前,更是身死道消,不能盡其人事。所以我等這次會議,希望能夠選出一位盟主來,以成大事!”
衆人點頭稱是,繼而便與親信即親近之人焦頭接耳。
不到片刻,便有一人站了起來。
此人乃是帝國開陽侯,陶製之友,帝國仲餘部州的州長顧樂。顧樂向衆人作揖一圈,方纔說道:“吾以爲,先朝國舅,現東臨部州州長陶製足以擔此重任!”
“哼!”顧樂話音未落,一聲恨意便隨即傳來。
衆人看去,卻是前任東臨部州州長,現任失遼郡太守,帝國海軍大將,靖國公成康。
見衆人看來,成康才道:“諸位可不要忘了當今天子是洛賊立起來的,陶製這東臨部州州長也是洛賊封的,洛賊何人?蛇蠍臣子也!我對皇子揚當皇帝沒有任何意見,但這個來路不正,由賊人任命之人怎能擔此重任?!難道就憑先朝國舅的名號?!”
“也對啊,陶公雖然頗有才學,但卻不適合這盟主之位啊。”
“盟主之位,當由德高望重之人擔任纔是。陶公到底還是差了一點。”
“是極,是極。”
“陶公有功,當副盟主也是夠的。”
衆諸侯議論紛紛,顧樂被掃了臉面,拂袖坐下。倒是陶製無所謂的感覺,對於他這種一心爲國之人,卻是不在乎這些權利的。承認洛宸任命的東臨部州州長一職,也只是爲了便於統兵而已。
約摸個三兩分鐘,待得衆人漸漸安靜下來之時,一人昂首大步走出,待得衆人看去,卻是帝國鎮南大將軍,淮安部州淮南郡守,清遠候劉伏虎。
這劉伏虎身高一米九左右,端的是人高馬大,走路虎虎生風。雖已過四十,卻依舊生猛。劉郡守一站出來,衆人也安靜下來了。靜候這劉郡守發言。
說起這劉伏虎,那可是當朝有名的武將。
先帝在時,緊臨帝國南方的另一帝國雷霆帝國發動入侵戰爭,兩軍長期交戰於帝國淮南部州山下郡,開原郡一帶。數十萬人廝殺不斷,血流不止。也就是這時,劉伏虎開始了他的傳奇生涯。
劉伏虎十七歲從軍之時,便已經是聞名軍中的少年武將!等到戰爭後期,戰爭焦灼之時,劉伏虎更是率領本部人馬,直插敵軍內部,陣斬雷霆帝國的沙場老將,北冥將玉!生生結束了兩大帝國長達七年的戰爭。事後先帝親封清遠候,並提字一卷,上書:“猛虎驍將”
這等牛人出場,衆人也是給足了面子。
但是這種牛氣沖天的莽夫,除了行軍打仗之外,又怎麼會有好的建議?果不其然,劉伏虎大笑著說道,這盟主之位有什麼好難選的?我覺得嘛,前大司馬,淮安部州州長郭肖,郭州長不就非常適合嘛!”
衆人一時無語。要說這郭肖,端的是德高望重,門下弟子遍佈帝國各處,但是自三年前便身患重病,這次會盟之所以會來,還是因爲他就在東臨部州的太乙山上修養,聽說帝國有難,便修書一封,讓自己的兒子,實際上的淮安部州的州長帶兵會盟。
見衆人尷尬。還是年以六十二歲的郭肖自己站了起來,微微對劉伏虎點了點頭,笑著對大家說道:“老夫此來只是爲國盡忠爾,況且身體有恙,恐怕不能但此重任啊。呵呵。”
“郭老大人客氣了。”
衆人也是笑著拱了拱手。倒是惹得劉伏虎一陣尷尬,灰溜溜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看到自己的兒子竟然暗笑,一個巴掌就往後腦勺拍去,纔算解氣。
這時,潮州部州衛邊郡郡守,帝國對長大將軍傑餘夫清了清嗓子,站起來高聲說道:“諸位可是忘了帝國北境守護,河中燕家?!燕星家主可是大老遠的帶著十萬燕家軍前來會盟啊?這不當個盟主,恐怕是不能服衆啊。”
“對,卻是如此!”
“河中燕家常年守衛帝國北方邊境,威名赫赫,由北境守護當盟主,理所當然。”
“何該我們燕家主當盟主,你們這些帶個幾千,萬把個人的諸侯怎麼可能當盟主嘛。”
隨著傑餘夫的話說出口,親近燕家的諸侯們便叫嚷起來。其餘諸侯一陣沉默。
卻實,如今聯軍總數大約爲四十多萬,燕星就佔了十萬兵馬,其餘親近燕家的諸侯,傑餘夫有兩萬長期與長國交戰的邊軍;河中部州州長,燕星的同窗師兄陸致遠帶了三萬州兵;河中部州同庭郡郡守,燕新的堂弟燕回因爲靠近居庸郡的關係,更是直接是拉了兩萬人馬過來,和他的州長陸致遠的兵力相當!
有燕星出頭,衆人倒也找不到其他合適的人選,便推任燕新爲盟主。
當下,笑嘻嘻的燕星就任盟主之位;舉旗之人陶製當上了副盟主;郭肖因爲身體有恙,留守居庸大營,管理糧草;劉伏虎爲先鋒;成康則爲後勤官,四處徵糧。
待得諸侯排列位子,重新坐定,官吏唱唸到場諸侯名冊,卻是總共三十五路諸侯。
第一路:帝國北境守護,河中部州第一世家,燕家族長,燕星,領兵十萬。
第二路:帝國兩淮世家,南境大族,淮南部州州長,郭肖,領兵五萬。
第三路:帝國當朝國舅,東臨部州州長,陶製,領兵四萬。
第四路:帝國河中部州州長,當世書文大家,陸致遠,領兵三萬。
第五路:帝國開陽侯,仲餘部州州長,顧樂,領兵三萬。
第六路:帝國海軍上將,東臨失遼郡太守,靖國公,成康,領兵三萬。
第七路:帝國潮州衛邊郡太守,帝國對長大將軍,傑餘夫,領兵兩萬。
第八路:帝國河中同庭郡太守,燕回,領兵兩萬。
第九路:帝國鎮南大將軍,淮安淮南郡太守,清遠候,劉伏虎,領兵一萬。
第十路:帝國滄海內田郡太守,徐勝,領兵八千。
第十一路:帝國平原分水郡太守,付成,領兵八千。
第十二路:帝國滄海長海郡太守,董少邪,領兵七千。
第十三路:帝國仲餘悶州郡太守,吉慶候,罡澤,領兵六千。
第十四路:帝國江下平成郡太守,陸遠候,肖山,領兵五千。
第十五路:帝國江北南部督郵,皖國公世子,梅遠山,領兵五千。
第十六路:帝國江北邊章郡太守,河間候世子,李逍遙,領兵五千。
第十七路:帝國江北大田郡太守,慶元,領兵五千。
第十八路:帝國江下分地郡太守,汾國公世子,領兵四千。
第十九路:帝國平原萬年郡都尉,木值,領兵三千。
第二十路:帝國淮西公安郡都尉,少明義,領兵三千。
第二十一路:帝國平衝候,樂笑言,領兵兩千。
第二十二路:帝國望海候,鄭商,領兵一千。
第二十三路:帝國木夏侯,邱詢,領兵一千。
第二十四路:帝國小田伯,黃餘年,領兵一千。
第二十五路:帝國東臨部州遊俠,商世傑,領兵八百。
第二十六路:帝國潮州部州遊俠,徐長在,領兵八百。
第二十七路:帝國仲餘部州遊俠,孔方,領兵七百。
第二十八路:帝國東臨部州遊俠,宏肉山,領兵六百。
第二十九路:帝國江北部州遊俠,孫大虎,領兵五百。
第三十路:帝國滄海部州遊俠,於江龍,領兵四百。
第三十一路:帝國仲餘部州遊俠,張致遠,領兵四百。
第三十二路:帝國東臨部州趙家莊莊主,趙大山,領兵三百。
第三十三路:帝國淮西部州遊俠,袁世熊,領兵三百。
第三十四路:帝國淮安部州遊俠,霸巖,領兵三百。
第三十五路:帝國河中部州遊俠,王石,領兵三百。
當下,燕星以討逆郡盟主之名,號召天下有義之事,共討洛賊。
同時,並肩王洛宸以幼帝的名義,命其子洛川爲徵東大將軍,率領帝國軍十萬,並十萬洛家軍前往居庸征討逆賊。
兩方近六十萬人馬的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