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4章 回歙縣

蔡昭旭畢竟只是一個普通的貪官而已,雖然他心思很是縝密想出了這麼一個很難解開的局,但是在錦衣衛這樣一個完全不用走什麼程序的機構面前頓時就沒了任何抵賴的辦法,所以很快地唐楓就從他的口中問明瞭那些個與他同流合污的涇縣富戶的身份,同時也將在縣衙大牢裡的那些人給帶了出來。

在見到蔡昭旭居然在一日之間成了階下囚,所有被關了有數月的人都露出了難以相信的神情,不過很快地,他們就接受了這個事實,然後就向唐楓說出了一切。雖然在此之前唐楓已經判斷出了此事的大概,但這畢竟是沒有人證和物證的猜測罷了,可現在的情況就不同了,有了這些人作證,已經足夠定蔡昭旭的罪了。

之後的事情唐楓就不必太過勞心了,他只是命其中的十多名侍衛押送著蔡昭旭去到宣州府,由知府楊大人定奪,將他的所作所爲報上去,又命人去到蔡昭旭所招認的所在將他藏下的那些稅銀給起了出來之後,就將安撫涇縣百姓的事情交到了諸如陳書辦等人的手上。當然縣衙大牢也並沒有因此而空置,那些在縣衙裡幫著蔡昭旭出謀劃策或是出力的如童師爺等一干人代替了剛被放出的人,成了階下囚,只等南直隸有判決下來。

然後衆人就將注意力放在了那些富戶的身上,雖然這些人因爲貪念而與蔡昭旭同流合污,但是他們畢竟沒有得到多少便宜,而且他們不交稅銀也沒有犯錯,這就有些難辦了。最後還是由唐楓以錦衣衛的身份與他們進行了商談,最終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這些富戶只能答應了唐楓的條件,那就是將借於一般百姓的糧終當作是無償送給他們的,不再問他們要一文錢,這樣纔算保住了自己。而唐楓則將那些起出來的稅銀按著帳冊又發還給了百姓,當然爲了朝廷的顏面著想,他只說這是朝廷在考慮之後決定免去涇縣去年的稅賦,退還給衆人的銀兩,這讓百姓們大爲感激,連道唐大人英明。

在這樣忙活了五天之後,唐楓纔將自己能做的事情都給做了,然後將剩餘的善後事宜都交給了縣裡原來的官吏,便離開了涇縣。

他們數十人出了涇縣足有十里後,身後還有許多感恩的百姓相送,這讓唐楓更覺得自己這次的做法是對的,若是真的宣佈了蔡昭旭的罪行的話,就算因爲處理得當,百姓不起民變,也會寒了衆百姓之心,這樣做才能既保住了朝廷的體面,又使得犯事之人難以脫身。

自涇縣出來之後,唐楓一行人便不再回頭去宣州府與楊賓說這次的事情,反正該有的人證和物證甚至犯人都送到了他的知府衙門,他們去與不去也沒有什麼兩樣,而唐楓在這裡也耽擱了好些日子,便索性取道往南,直向歙縣行去。在行了一日的路程之後,唐楓等人便終於來到了真正的目的地——歙縣。

此時歙縣無論是百姓還是縣衙門裡的人都知道了唐楓的到來,百姓還念著唐楓當日在歙縣爲他們除掉汪家的好處,而官員則自不必說,所以當唐楓自北邊的城門走進縣城的時候,城門兩邊已經站滿了迎接他的人。

除了新任的知縣項仲是唐楓所不認識的之外,其他人可都是唐楓的舊相識了,縣丞高鳴、捕頭胡烈等人都在其中,見了這麼多過去的下屬,唐楓自然也不好太過擺什麼架子,便自馬上下來,一面還他們的禮,一面拿眼看向衆多來迎自己的人,但是卻沒有發現自己想見的那個人,應該和他們一道來迎自己的那個師爺田鏡並不在這些人中。除了這些縣衙裡的人之外,更多的是當地一些有名望的人,唐楓的岳父柳進也赫然在列,此時滿是人,唐楓倒也不好就這樣與岳父見禮,便在以目示意之後就去見那其他人了。

好不容易和這些人都點頭示意之後,那縣令項仲又說話了:“大人能在深得朝廷重用之後還記得歙縣,實在是下官以及歙縣上下之幸,下官已經著人在太白樓裡擺下了酒席,晚上爲大人接風,還請大人不要推辭。”

唐楓一聽這話,只當田鏡是受了這個縣令之命在太白樓裡張羅,所以一笑道:“既然項縣令已經擺下了酒席,本官自不能推辭,只是這縣裡還有本官的一些長輩,所以本官要先去探看之後才能赴宴。”他的這個理由冠冕堂皇,自然沒有人會反對了,在和唐楓又一次客套了一番之後,項知縣便帶著人先離開了,城門口的百姓雖然都認得唐楓,但現在的他畢竟不是以前的七品縣令可比的,所以在跟著他一路到了柳家糧米鋪子之後便也都散去了。

此時柳家上下也都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一見唐楓帶了人來,連忙就有人點燃了兩掛長長的鞭炮,在鞭炮聲中,早一步返回家中的柳進已經與自己的夫人一起在門前相迎了。唐楓見岳父岳母都出來迎接自己,也不敢怠慢,忙上前一步行禮道:“小婿只是晚輩,如何敢受岳丈你們的大禮!”說著話間便與二老一起進了後院。

進了家門之後,氣氛就輕鬆了許多,唐楓又說道:“岳父,你們乃是我的長輩,我雖然是朝中的官員,但卻不敢勞二位如此迎我。”二老見他身爲朝廷中的四品大員了還如此謙虛有禮,也喜得合不攏嘴了,都深爲自己的女兒能嫁得這麼一個如意的郎君而感到高興。柳進呵呵一笑道:“你畢竟是朝廷所任的四品高官了,老夫敬你也是應該的,不然在衆鄉親面前我就顯得有些倚老賣老了,那事後還不得被人戳脊梁骨啊?”

唐楓聞言也不好再說什麼,然後又起身施禮道:“小婿在娶了妻子之後便進了京城,一直未能來見二老還請二老原諒。”柳進忙將他攙了起來道:“賢婿無須如此,我知道你也是爲國效力身不由己。我雖然讀書不多,卻也知道忠孝不能兩全時當以忠爲上,所以你與慧兒不湖來見我們也是能想通的,你也不必記掛在心了。”

唐楓見岳父如此通達,心裡也很是歡喜,幾人之間的談話也就更爲親切了。在閒聊了半晌,看看時辰將近之後,唐楓便告了聲罪,起身要去太白樓赴宴了。兩老和柳慧都知道唐楓如今是官場中人這些個應酬是少不了的,便也不留他,將他送到了大門之外後,兩老便和柳慧回家再敘別情了。柳進雖然兩年前曾也與會參加了唐楓的接風宴,但這次宴請唐楓的都是縣裡的官吏或是有功名在身之人,所以這次他倒是沒能前去。不過他也樂得在家中陪伴著自己的久未曾見的女兒,心裡也無半點怨懟。

對太白樓唐楓還是深有記憶的,自己與汪家的過節就是從此而起,所以也不用人領路就帶著呂岸一起步行前去赴宴了。在他與柳家人見面的時候,隨他一起來歙縣的那些軍士已經去驛館處和先來的那些人住到了一起了,他的身邊只留下呂岸一人作護衛。

太白樓此時已經聚集了不少的縣裡名流,就連一些當日看不起唐楓的縣令身份而沒有出面的士紳也都到了,所以整座太白樓裡都滿是人。見了唐楓和呂岸走了來後,衆人忙出門相迎,又是一陣虛套的話撲面而來,好在此時的唐楓和當年已經不同了,也已經適應了這些官場上的虛禮,便也和這些人一起說了一通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話,然後纔在項縣令等人陪同下走上了酒樓的二層,呂岸則留在了樓下用餐。

和兩年前的情況一樣,上面只擺了一桌酒席,上面擺滿了各樣冷盤,不過也有與之前不同的,那就是當唐楓一走到席前時,衆人就紛紛請他上座,然後就有那小二流水一般地將酒菜給端了上來。

直到衆人都坐下之後,唐楓還是沒有看到田鏡的人影,這下倒讓他有些不解了,以田鏡作爲縣裡常年的師爺這一點來看,他是不會不出席今日這樣的大事的,何況以前在縣裡時自己與他的感情最是不錯,他也斷無不來相見的可能,想到這裡唐楓在笑著與衆人喝了幾杯酒後就問了出來:“不知田師爺現在何處啊?他怎的不來給我接風?”

那些原來縣衙裡的人一聽,臉上不由得有些尷尬,隨後還是高鳴回答道:“田師爺在大人你離開歙縣後就因爲年紀老邁而離開了縣衙,所以今日纔沒能來迎大人,倒叫大人記掛了!”

“是啊,當初下官來歙縣時也有許多的事情想要勞煩田師爺他,可他終因年邁爲藉口辭去了師爺一職,下官還爲少了這麼一個幫手而時常感到惋惜呢。沒想到大人你一來就提起了他,看來田師爺卻是一個能幹之人,不過大人您能如此念舊更讓下官等欽佩。”項仲也在旁插話解釋道。

經他這麼一說後,立刻的,話題就從田鏡轉到了唐楓的富貴不忘舊人的作風上去。雖然唐楓心裡存著一點疑惑,但今天畢竟是縣裡有頭臉的人來給自己接風,即便有什麼問題也不能當著他們的面提出來,所以在微一轉念之後,唐楓就放棄了再追問田鏡下落的問題,而是和他們觥籌交錯地喝起了酒來,不一會工夫席上便很是熱鬧了。

第145章 原來是他第53章 閹黨的試探第672章 一網成擒第501章 協議第665章 繼續變革第363章 又見袁崇煥第180章 大玉兒第266章 衝突(1)第183章 遼東曙光第30章 得勝回衙第66章 閹黨的反撲(3)第220章 計助信王(2)第272章 釜底抽薪第89章 獄中人第499章 眉目(2)第269章 早有計劃(2)第263章 挑撥離間第100章 仇恨與頓悟第525章 設套第91章 閹黨上位(2)第556章 臨危授命第247章 初將京軍第185章 來者不善第188章 巧舌如簧第116章 計賺錦州城第304章 問案之道第611章 亂起西安城第306章 貪與不貪第338章 得升侍郎第516章 奪糧第228章 到涇縣第286章 事出有因第374章 盡在掌握第328章 孔府衝突(2)第501章 協議第407章 蓄勢第500章 弱點第515章 問根由(2)第322章 唐楓的用心第30章 得勝回衙第174章 閹黨的取捨第299章 將計就計第81章 攻心(2)第186章 驚聞消息第400章 小人可用(2)第596章 重返寧遠第157章 夜入王府第318章 現形(2)第353章 新官上任第670章 設計破敵第92章 重擔在肩第465章 進城之前第336章 歸京之後第17章 那一撞的風情第287章 定計第414章 正面交鋒(3)第630章 三年後第648章 兵入金國第636章 各方反應第445章 羣策羣力第510章 求助第356章 青樓爭風(3)第216章 再進京第455章 覆滅(7)第326章 孔廟孔府第413章 正面交鋒(2)第430章 膽大包天第133章 戰後相會第17章 那一撞的風情第294章 回濟南第92章 重擔在肩第405章 示好第110章 王化貞第286章 事出有因第658章 歸來第207章 弄巧反拙第349章 事後反應第147章 備戰第556章 臨危授命第9章 分化之計第308章 入彀第659章 揚我國威第240章 主動出擊第93章 寧遠城 袁崇煥第636章 各方反應第431章 帝王心術第380章 不約而同第325章 民亂漸息第611章 亂起西安城第635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2)第495章 逼供(2)第354章 青樓爭風第555章 奇襲遵化第78章 今爲古用第154章 攻守(6)第387章 一步之差第642章 趕盡殺絕(2)第401章 孤注一擲第535章 前路多艱,我自昂首第623章 合軍
第145章 原來是他第53章 閹黨的試探第672章 一網成擒第501章 協議第665章 繼續變革第363章 又見袁崇煥第180章 大玉兒第266章 衝突(1)第183章 遼東曙光第30章 得勝回衙第66章 閹黨的反撲(3)第220章 計助信王(2)第272章 釜底抽薪第89章 獄中人第499章 眉目(2)第269章 早有計劃(2)第263章 挑撥離間第100章 仇恨與頓悟第525章 設套第91章 閹黨上位(2)第556章 臨危授命第247章 初將京軍第185章 來者不善第188章 巧舌如簧第116章 計賺錦州城第304章 問案之道第611章 亂起西安城第306章 貪與不貪第338章 得升侍郎第516章 奪糧第228章 到涇縣第286章 事出有因第374章 盡在掌握第328章 孔府衝突(2)第501章 協議第407章 蓄勢第500章 弱點第515章 問根由(2)第322章 唐楓的用心第30章 得勝回衙第174章 閹黨的取捨第299章 將計就計第81章 攻心(2)第186章 驚聞消息第400章 小人可用(2)第596章 重返寧遠第157章 夜入王府第318章 現形(2)第353章 新官上任第670章 設計破敵第92章 重擔在肩第465章 進城之前第336章 歸京之後第17章 那一撞的風情第287章 定計第414章 正面交鋒(3)第630章 三年後第648章 兵入金國第636章 各方反應第445章 羣策羣力第510章 求助第356章 青樓爭風(3)第216章 再進京第455章 覆滅(7)第326章 孔廟孔府第413章 正面交鋒(2)第430章 膽大包天第133章 戰後相會第17章 那一撞的風情第294章 回濟南第92章 重擔在肩第405章 示好第110章 王化貞第286章 事出有因第658章 歸來第207章 弄巧反拙第349章 事後反應第147章 備戰第556章 臨危授命第9章 分化之計第308章 入彀第659章 揚我國威第240章 主動出擊第93章 寧遠城 袁崇煥第636章 各方反應第431章 帝王心術第380章 不約而同第325章 民亂漸息第611章 亂起西安城第635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2)第495章 逼供(2)第354章 青樓爭風第555章 奇襲遵化第78章 今爲古用第154章 攻守(6)第387章 一步之差第642章 趕盡殺絕(2)第401章 孤注一擲第535章 前路多艱,我自昂首第623章 合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东宁县| 河东区| 贵德县| 二连浩特市| 武乡县| 高淳县| 乾安县| 安多县| 泸西县| 镇巴县| 大悟县| 五原县| 宜宾市| 衢州市| 安化县| 宁晋县| 临颍县| 哈密市| 仙游县| 于田县| 武乡县| 微博| 博兴县| 自治县| 调兵山市| 晴隆县| 镇远县| 上思县| 绵竹市| 安乡县| 龙井市| 万荣县| 双流县| 依兰县| 达日县| 苗栗市| 荆州市| 印江| 崇左市| 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