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6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七)

當空曠的原野上,火舌‘突突’聲響起,衝鋒在前,本是勢在必得的多爾袞所部騎兵卻是接二連三的倒下。

戰馬的嘶鳴聲,騎兵的吆喝聲,火器的噴射聲匯聚成片,卻是上演著一幅別樣圖景......

“可是探查清楚,是何人進攻?”

當敵軍來襲之時,袁宗第卻是剛剛躺下不過一炷香的功夫,此間面對突然的襲擾,袁宗第卻是一臉的沉重。

畢竟此間裝甲列車上所運送的卻是足足靖海軍半月的口糧以及新近從登萊軍械所運送的彈藥以及大小火器,可以說不容有失。

“稟大人,據報,看賊人模樣,卻是正白旗韃子!”

“韃子?!”

此間遇襲,除了後金騎兵,他袁宗第實在也是猜想不到還有何許人膽敢劫掠軍需列車。

“大人,可是停下列車,就地阻擊?”

“不,繼續向前,邊走邊打,告訴劉將軍,勿要放一個韃子進來!”

“得令!”

面對著來自明軍‘鐵房子’裡不斷噴射的火舌,運動著向前的騎兵卻是不斷的倒下,見此卻是惱了多爾袞軍中一牛錄。

“放箭!放箭!”

後金人擅射,所使用的複合弓威力甚大,只不過後金騎兵面對著的卻是全副武裝的大明裝甲列車,除了狹小的設計孔與狹長的觀察窗外,這厚約一、兩寸的鋼板卻不是這些箭頭所能撼動分毫的。

“報!貝勒爺,明軍那些‘鐵房子’異常牢固,我們的弓箭根本無濟於事,明軍火力強大,我們已是損失慘重!”

當斥候來報之時,透過西洋鏡,不遠處所發生的一幕卻是被多爾袞看來眼裡,面對著不斷死傷的騎兵,多爾袞的面色卻是愈發的難堪起來。

此間發生的這一幕,卻是讓多爾袞有些始料未及,對於明人這些‘鐵房子’,在遼東之時他也見過,只不過遼東的那些玩意在他眼裡不過是載著人的工具,那會又有這般大的威能。

“貝勒爺,如今卻是該當如何?”

面對著手下一牛錄問及,多爾袞卻是眉目一緊,縱使多爾袞心中有萬分的不甘,但是此間他明白他卻是再也損失不起,故而卻是傳下令來。

“撤!”

“大人,韃子後撤了,可是傳令追擊!”

當多爾袞所部開始退去之時,一旁的副官卻是道,聞其言,袁宗第卻是搖了搖頭。

“此行我等以押運軍需爲主,切不可因小失大,壞了大事,給黃龍將軍傳信,告知此間之事,讓他們追殺便可,我等當需繼續前進,爲大軍運輸軍需!”

“得令!”

“貝勒爺,我等該是去往何處?”

當確定明人沒有展開追擊之後,稍作停頓下來,一旁的甲剌石爾泰卻是問到一旁的多爾袞道。

此間早已是滿身風塵的多爾袞聞此言,卻是不由嘆道。

“如今我大金遍地狼煙四起,怕是已然沒了我等容身之所,爲今之計,卻是隻有到漠北去投靠蒙古準噶爾所部方是上策......”

面對著皆是一臉疲憊之色的部衆,多爾袞卻是不由悲從心來,或許此時此刻他開始不由的質疑當年自己的舉動,若是不然,他大金又何以淪爲今日這般淒涼。

但是對於多爾袞而言,至始自終要說當年之事誰對誰錯,在他看來,若非皇太極的步步緊逼,一切都絕不會如今日這般。

他可以承認當年分家之舉是不利大金之舉,但一切的罪魁禍首那都是皇太極,而絕非他多爾袞!

而當多爾袞說出投靠準噶爾所部之時,所部卻是有些騷動,一如當日多爾袞率部反出吉北口一樣,此刻部衆之中卻是有人率先發難。

ωwш_ Tтká n_ ¢O “貝勒爺,不要怪弟兄們不願隨你去,我等自幼長在這黑山白水之間,乃是大地的驕子,怎可寄人籬下,去投靠那些野蠻未化的準噶爾人!”

“是啊,貝勒爺!若是貝勒爺執意西去,那我等與貝勒爺的緣分就此斷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當有一人表達出了不滿,不多時在所剩殘部之中卻是附和聲不斷,面對這一情況,多爾袞帳下一親信牛錄卻是呵斥道。

“貝勒爺待爾等不薄,你們這是要造反不成!”

而就在這牛錄此話剛一落地,卻是立馬引得一人不滿,卻是如今多爾袞帳下唯一的一甲剌石爾泰。

“你一小小牛錄何來聒噪!”

石爾泰的話一出,卻是連多爾袞都有些始料未及,儘管心中異常不滿,但是他卻是明白此間石爾泰的分量,卻是有著一股不小的勢力支持。

“貝勒爺,不要怪做奴才的多嘴,要說追隨貝勒爺建立功業,奴才那是甘爲一馬前卒子,但若是要投靠準噶爾人,恕奴才無能爲力!”

石爾泰的一番話,卻是讓多爾袞心中不覺有些惱怒不已,但是此間的狀況卻是不比往昔,若是稍有不慎,那勢必會是一場火併。

“既然如此,本貝勒卻也不會爲難,那就就此別過!”

說罷,多爾袞卻是做拱手笑道。

多爾袞的這一舉動雖是讓石爾泰等人有些出乎意料,但是此間在他們看來卻也正常,畢竟此間的大金已然不是往昔的大金,此間的多爾袞也不再是當日叱吒風雲的貝勒。

只不過石爾泰依舊是小看了多爾袞,或許他臨死也不會想到他曾經的主子爺竟然會對他下手,只不過當利箭透過胸膛,鮮血汩汩而出,一切都已然爲之已晚。

響徹其耳旁的唯有一句。

“若再有擅自逃離者,有如此例!”

盛京城外,連日的內亂後,遺留下的卻是無數具殘缺的軀體,因爲明軍再次出兵的消息有些突然,雙方終究是達成了停戰協定。

只不過明軍即將兵臨城下,那些因爲之前交戰遺留的屍體卻是無人處置,時值八、九月,連日的曝曬,城外卻是惡臭不已,累積的屍身腐爛開來,更是使得城內、城外疫病橫行。

而當明軍關寧軍先遣部隊到來之時,瘟疫正是在盛京城內、城外瀰漫,爲了避免感染,明人後撤十里,藉以鋼絲、柵欄、雷區、堡壘設立三道防線,而爲了驅散城外的瘟疫,由帝國醫院牽頭,大明攻遼諸部協同成立戰時防禦瘟疫站。

以火炮、甚至投石器大面積投擲猛火油,其後點火焚燒。

大火三日三夜不熄,整個十里戰場黑煙滾滾,瀰漫著的卻是腐屍焚燒的惡臭味,將整個晴空籠蓋其間。

第22章 廢苛稅,罷王田(三)第99章 賊首伏誅,東江新局(四)第28章 廢苛稅,罷王田(九)第27章 鐵幕!平遼之戰(一)第32章 十萬白銀,設校擴廠(二)第50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一)第55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六)第34章 尾聲!平遼之戰(一)第94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九)第46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六)第5章 關外建場,農墾生涯(一)第9章 校場閱兵,帝王之威(二)第5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一)第34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三)第18章 裁撤監軍,國營農場(二)第5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一)第80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五)第9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二)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5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一)第46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五)第75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第29章 慘烈!耀州之戰(八)第40章 夜訪良臣,主持京師(二)第88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三)第47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六)第73章 終戰,耀州之殤(八)第38章 鏖戰京師,大戰來臨(六)第19章 鐵壁!平遼之戰(四)第7章 皇莊何路,朱建之憂第62章 慘烈!耀州之戰(四十一)第33章 鏖戰京師,大戰降臨(一)第10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三)第22章 慘烈!耀州之戰(一)第78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三)第26章 遣使蒙古,縱橫闔閭第20章 鐵壁!平遼之戰(五)第55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六)第27章 廢苛稅,罷王田(八)第30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二)第68章 終戰,耀州之殤(三)第4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四)第42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二)第72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第39章 大刀闊斧,豫晉革新(四)第35章 尾聲,平遼之戰(二)第48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四)第69章 終戰,耀州之殤(四)第33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四)第46章 覆滅,四面楚歌(八)第40章 覆滅,四面楚歌(二)第42章 覆滅,四面楚歌(四)第27章 慘烈!耀州之戰(六)第14章 張家覆滅,重新洗牌(一)第17章 議平等,解放奴僕第56章 變法!長路漫漫第58章 終章(二)第19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二)第29章 鐵幕!平遼之戰(三)第76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一)第39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八)第11章 八大皇商,民族敗類第16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六)第87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二)第2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二)第21章 鐵壁!平遼之戰(六)第33章 鐵幕!平遼之戰(六)第74章 終戰,耀州之殤(九)第12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二)第53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二)第10章 八方風雲,戰事起(四)第9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二)第47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六)第48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七)第55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四)第25章 廢苛稅,罷王田(六)第37章 大刀闊斧,豫晉革新(二)第46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二)第19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二)第29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一)第44章 市井之間,初聞鄭家第14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四)第31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二)第79章 明金議和,邊事暫寧(一)第46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五)第6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二)第35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四)第51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三)第4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四)第29章 鐵幕!平遼之戰(三)第20章 鐵壁!平遼之戰(五)第61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九)第2章 謀變法,皇黨立!(二)第28章 慘烈!耀州之戰(七)第22章 廢苛稅,罷王田(三)第40章 覆滅,四面楚歌(二)第31章 十萬白銀,設校擴廠(一)第61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九)第24章 廢苛稅,罷王田(五)第22章 洪流!平遼之戰(一)
第22章 廢苛稅,罷王田(三)第99章 賊首伏誅,東江新局(四)第28章 廢苛稅,罷王田(九)第27章 鐵幕!平遼之戰(一)第32章 十萬白銀,設校擴廠(二)第50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一)第55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六)第34章 尾聲!平遼之戰(一)第94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九)第46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六)第5章 關外建場,農墾生涯(一)第9章 校場閱兵,帝王之威(二)第5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一)第34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三)第18章 裁撤監軍,國營農場(二)第5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一)第80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五)第9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二)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5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一)第46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五)第75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第29章 慘烈!耀州之戰(八)第40章 夜訪良臣,主持京師(二)第88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三)第47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六)第73章 終戰,耀州之殤(八)第38章 鏖戰京師,大戰來臨(六)第19章 鐵壁!平遼之戰(四)第7章 皇莊何路,朱建之憂第62章 慘烈!耀州之戰(四十一)第33章 鏖戰京師,大戰降臨(一)第10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三)第22章 慘烈!耀州之戰(一)第78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三)第26章 遣使蒙古,縱橫闔閭第20章 鐵壁!平遼之戰(五)第55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六)第27章 廢苛稅,罷王田(八)第30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二)第68章 終戰,耀州之殤(三)第4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四)第42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二)第72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第39章 大刀闊斧,豫晉革新(四)第35章 尾聲,平遼之戰(二)第48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四)第69章 終戰,耀州之殤(四)第33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四)第46章 覆滅,四面楚歌(八)第40章 覆滅,四面楚歌(二)第42章 覆滅,四面楚歌(四)第27章 慘烈!耀州之戰(六)第14章 張家覆滅,重新洗牌(一)第17章 議平等,解放奴僕第56章 變法!長路漫漫第58章 終章(二)第19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二)第29章 鐵幕!平遼之戰(三)第76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一)第39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八)第11章 八大皇商,民族敗類第16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六)第87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二)第2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二)第21章 鐵壁!平遼之戰(六)第33章 鐵幕!平遼之戰(六)第74章 終戰,耀州之殤(九)第12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二)第53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二)第10章 八方風雲,戰事起(四)第9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二)第47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六)第48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七)第55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四)第25章 廢苛稅,罷王田(六)第37章 大刀闊斧,豫晉革新(二)第46章 首次交鋒,合夥經營(二)第19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二)第29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一)第44章 市井之間,初聞鄭家第14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四)第31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二)第79章 明金議和,邊事暫寧(一)第46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五)第6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二)第35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四)第51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三)第4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四)第29章 鐵幕!平遼之戰(三)第20章 鐵壁!平遼之戰(五)第61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九)第2章 謀變法,皇黨立!(二)第28章 慘烈!耀州之戰(七)第22章 廢苛稅,罷王田(三)第40章 覆滅,四面楚歌(二)第31章 十萬白銀,設校擴廠(一)第61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九)第24章 廢苛稅,罷王田(五)第22章 洪流!平遼之戰(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阳县| 昌图县| 科技| 荣昌县| 扎兰屯市| 伊川县| 盈江县| 冀州市| 泉州市| 普宁市| 旬阳县| 密云县| 沂水县| 登封市| 宜城市| 莱阳市| 宿州市| 房山区| 邵阳市| 长泰县| 德安县| 辛集市| 龙州县| 临猗县| 宾川县| 华蓥市| 揭西县| 延边| 万州区| 内黄县| 新晃| 恩施市| 青铜峡市| 绵阳市| 西华县| 张家口市| 万宁市| 河曲县| 汝城县| 拉萨市|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