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章 對火器的渴望

在司馬遹窩在皇莊積蓄力量的時候,元康二年二月朝會,整個晉朝就太子提出的新政問題仍然沒有定論。但是到了二月底,隨著皇后越來越強勢,再加上太子依舊沒有一絲悔改的意圖,使得所有世家都意識到在新城實施新政已不可避免。

果然,到了三月下旬,當皇莊所有田地在新式農具、馬匹的幫助下耕種完畢後,朝中才漸漸有了定論。就在聖旨還未到新城之前,司馬遹的火器研製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

相對天下其它地方,皇莊附近幾個村子經過近半年的休養生息,尤其是在司馬遹砸下大筆錢財之後,越發顯得繁華起來。

這日,司馬遹帶著祖逖、江統、杜錫、許超、司馬雅等人,來到新城縣城外一處秘密基地。

這裡地處偏僻,而且周圍數十里都被衛士們團團包圍,閒雜人等根本無法入內,就連旁邊的河道兩邊,也被司馬遹派人用圍牆給封鎖了,嚴禁有人泅水潛入。

巳時一過,隨著司馬遹打了一個手勢,小鄧子便跑了出去,不一會,遠處傳來一陣鼓聲,當衆人立即安靜下來,紛紛舉目望去。

只見四名不到二十五六歲的士兵,穿著標準的皮甲竹製斗笠,敲打著掛在胸前的鼓走了過來。這鼓與晉軍原本用的小鼓不大一樣,鼓身改用白鐵皮打製,上面蒙了一層薄牛皮,而且要大許多,被斜掛在胸前。兩名軍士兩隻手各握著一根鼓棒,有節奏地敲打著。

隨著鼓聲,一隊軍士們列隊走了出來。祖逖等武將一眼就看出來了,這一隊是標準的三百人,也是身穿皮甲竹笠,不過他們的裝飾不太一樣。腰間繫了一塊寬皮帶,右邊掛著三個硬牛皮製作的盒子,左邊也還有一個皮盒子。

他們手裡端的也不是赫赫有名的晉軍長矛,而是一支長四尺多(四尺五寸,合一點四二米)的鐵管子,這根鐵管子嵌在一個長木架上,被軍士們持在身體的右邊。

聽司馬遹介紹,這東西叫火槍,不過大家都還不知道怎麼用。

三百多軍士的後背還多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揹包,也不知裡面了裝些什麼,揹包最上面掛著一個斧頭不像斧頭,大刀不像大刀的兵器,前面部分藏在皮鞘裡,只露一截木把。

隨著鼓聲,這隊軍士走到衆人不遠處,領頭的軍官出一聲口令,負責敲鼓的軍士立即敲出急促的鼓聲來。軍士們連忙列成三隊,側對著衆人。

軍官一舉手,鼓聲停止。他隨即開始繼續令:“裝彈藥!”

軍士們伸出左手,從左邊皮盒子裡取出一個圓圓的金屬丸子,含在嘴裡,然後換左手持槍,右手先把槍後面的一個鐵釦微微板開,露出一個鐵池子,再從右邊盒子裡掏出一個長圓錐形的紙筒,用嘴咬破一個口子。

軍士左手將槍略端平,右手從紙筒裡倒出一些黑色粉末在鐵池子裡,然後再把紙筒裡所有的粉末倒進槍管裡,接著把嘴裡含著的金屬丸子灌進去,最後把那倒完火藥的紙筒捏成一團也塞了進去。軍士們隨即從槍管前端抽出一根鐵條,在槍管裡戳了好幾下,再插回原位。

這時的軍士們右手持住槍的木把處,左手端在槍的前端。所有的人都在安靜地看著軍士們迅地做完這一系列動作,期待著下一步能給他們帶來什麼驚喜。

當年司馬遹當街殺死刺客時,使用了一種不知名的‘暗器’,曾經讓衆人感到匪夷所思,今天他們也想知道,太子會讓衆人看到些什麼前所未有的東西。

領隊軍官大喊一聲:“準備!”

軍士們聞聲用右手將那個略張開的鐵釦完全張開,然後端起槍來,槍身後面的木板靠在右肩上,右手扣住一個類似弩機的東西,左手微曲,端在槍身前方。槍身被平舉,槍口全部朝著前面兩百尺遠的一排木靶。由於軍士們是密集站成三排,所以最後一排的槍管從最前面一排軍士的肩上伸出。

“開火!”領隊軍官大喊一聲。

連綿不絕的爆炸聲驟然響起,三百軍士手裡的槍管接連閃出一團火光,隨即噴出一團灰色的煙霧來,聲勢極爲嚇人。而那排木靶也響起了一陣噼裡啪啦的聲音。由於軍士們反應度不一,所以無法做到同時開槍,甚至有的軍士第一槍沒有打響,趕緊又張開槍機,再扳動扣機,纔打響了第一槍。但是依然有十幾個軍士的槍沒有打響。

但就是這樣,這三排火槍的開火shè擊讓衆人嚇了一跳,如此巨大的聲響,還有能噴火吐煙的聲勢,就是見慣世面的祖逖等人也不禁嚇了一跳。

在煙霧繚繞中,領隊軍官又令了:“上彈藥!”

軍士們又重複剛纔的動作,而沒有打響的軍士們則是檢查了一下,往鐵池子裡又放了一些藥,沒一會,隨著軍官的命令聲,三排火槍又開火了,密密麻麻的彈丸把木靶打得又一陣亂響。

江統等人不由目瞪口呆:“這火槍到底是什麼東西?怎麼這麼快!”

祖逖等武將們激動不已,今天司馬遹給他們展現的這些新式火器,爲他們打開了一個新的境界,這些火器釋放出來的火力連綿不絕而又異常兇猛,試問天下哪支軍隊能接受到這樣的打擊。

祖逖等武將繼續聯想到新軍軍士受列隊、聞鼓行進訓練已久,早就將這些刻進了骨子裡,集體和協作力量讓他們揮地淋漓盡致。因此太子麾下親軍非常容易向這種火槍列隊陣形轉換,只不過把大刀、短劍等裝備換一下而已。

看來司馬遹早就有了長遠的打算。他們不由地幻想起,數萬太子親軍全部改換裝備這種火槍,到時親軍站得密密麻麻的軍士們萬槍齊發,百炮齊鳴,這天下還有敵手嗎?

正想著,司馬遹傳令一搖旗子,火槍軍士們停止了shè擊,從長皮鞘裡抽出不短的一把三棱形直劍,不知怎麼地就安在了火槍的前端,四尺多長的火槍加上這至少有兩尺長的直劍,頓時變成了六尺長的長槍。

隨著重新敲響的鼓聲,剛纔還在開火shè擊的軍士們變成了長矛兵,舉著長槍開始列隊緩步向前行,過了半個時辰,隨著司馬遹的命令,這次演示終於停止了。

祖逖等人一窩蜂地就衝了上去,而江統與杜錫等人交頭接耳、低聲議論,並連連感嘆:“真是人間兇器!不可輕用。”

祖逖等人圍著站立齊整的軍士們在打轉,上上下下打量著這些配備新式裝備的軍士。等他們接過火槍,只見這東西打造地非常精緻,槍管內外都非常光滑,槍機等部件做得非常精巧,槍管上的直劍,即司馬遹所說的刺刀,打造得寒光閃閃,通過一個圓環扣在槍管和槍身上,靠一個槽來卡住,不但堅固,而且安取方便,而刀身呈三棱形,上面有三條長長的血槽。

司馬雅繼續看起那個包火藥的紙筒,呈圓錐形,有點像後世老農民的菸捲。不過這紙筒的紙不一般,都是泡過油脂的,應該有一定防水易燃能力。

“這紙筒都計算好了每槍的火藥用量,軍士們到時只要咬破紙灌藥就行了,不用軍士親自往火藥筒灌,那樣不好控制分量。要知道,火藥少了,火槍威力不足,火藥多了,就容易炸膛。”司馬遹簡單介紹道,這裡面還有很多玄機,不過他說了這些人一時也不懂。

這時許超指了指軍士們身後揹包上的“新式武器”問道:“殿下,這是什麼兵器?”

司馬遹順手從一名軍士揹包上解開一道繩釦,將兵器取了出來。這是一個丁字木把,只是橫把非常短,豎把略長,前面有一個精鋼打製的半圓形鏟子。

“這是軍士們用的小鐵鏟,可以用來挖壕溝,然後軍士們可以躲在壕溝裡放槍。緊急時還可以當斧子用。”

司馬遹解釋道,這可是他根據自己所知道的工兵鏟發明的武器。火器時代,也意味著逐漸進入壕溝時代。火槍手可以躲在壕溝裡避免被箭矢直shè,而攻城時挖壕溝更是必不可少,所以司馬遹就明這多用的兵器加工具,也算是解決了火槍軍士短兵相接時沒有兵器的問題,減少他們攜帶物品的重量。

“不錯,不錯!”許超揮舞了一下,發現比一般的斧子都好使,連連讚歎。

“殿下我們何時才能裝備起這些火槍?”祖逖問這話的時候,其他幾人也是一臉的狂熱。

“你們暫時就不要想了,起碼幾年內我們還無法做到大規模裝備火器的地步,除非我們現在就掌握了整個國家的權力。並且還要剷除所有政敵,集中全國力量才能做到。就眼前這些火器是我們傾全力,費盡千辛萬苦才研製出來了,甚至還死了幾個工匠。目前只有這麼點,怎麼夠你們分?”

“那怎麼能行?叫工匠們趕緊多製造呀!”祖逖等人紛紛叫開了。有好東西弄不到手,怎麼不叫他們著急。

“這位是負責火器研製的大匠師,讓他來說說。”司馬遹指著一位工匠模樣的人說道。祖逖等人知道司馬遹對工匠們非常敬重,當即也不開口,只是靜靜地等著工匠開口說話。

“這三百支火槍,是我們從上千枝火槍中精選出來,所以諸位將軍纔看到如此盛況。但是實際上火槍的廢品太多了,根本無法大量生產。根據槍炮廠的能力和進展,就是下個月正式開始生產,每月也不過出火槍兩百枝,火炮十門。”大匠師緩緩說道。

看到祖逖等人一臉的失望,大匠師連忙又說道:“不過隨著不斷的改進,再加上原料跟得上,我相信到明年槍炮廠每月可產火槍達三百到五枝,甚至更多。火炮可能會達到每月三十門到四十門。”

“你們也聽到了,火器廢品率太低,再加上缺乏鐵礦石,因此還無法做到大規模換裝。不過,你們放心,將來我們解決了原料跟技術問題後,火器一定會盡快普及下去。”司馬遹看到大家有些失望,不由得安慰道。

雖然有些失望,不過大家知道,隨著今後太子掌握的地盤越多,兵工廠建立的就越多,到時產量自然就會上去。不過,以目前的情況看,太子至少要在新城呆上五年的時間,受原料鐵礦的限制,在這段時間能裝備起一支三千人的火槍隊就不錯了。

精彩推薦:

第8章 美人綠珠第62章 北地郡(1)第182章 幽州鉅變(上)第293章 大晉盛世第244章 攻克張掖第126章 太子出征第164章 民心所向(上)第227章 巢湖水戰第87章 政變之夜(1)第58章 孫秀獻計保樑王第320章 臨行前的安排第42章 五年第55章 勝利了!第291章 談判交鋒第170章 發行貨幣第159章 後宮之樂第62章 北地郡(1)第166章 登基大典(上)第170章 發行貨幣第47章 出兵前的準備第239章 攔截敵軍第205章 初戰告捷第265章 沒有退路的慕容廆第340章 龍入波斯灣第52章 龍騎兵威武!第309章 召見司馬睿第208章 自不量力的馬韓第306章 江東之亂第35章 事業之基第284章 第二個五年計劃(上)第205章 初戰告捷第340章 龍入波斯灣第86章 太子大婚二十二章 當街遇刺第298章 南北交鋒(上)第266章 鮮卑人在行動第302章 王子考察大晉第114章 藩王亂 天下驚(2)第335章 二等公民的待遇第66章 收復上郡第361章 發行寶鈔第12章 賈謐告狀,八王始亂!第87章 政變之夜(1)第87章 政變之夜(1)第265章 沒有退路的慕容廆第347章 啓用霍爾米茲德三世第222章 草原鉅變(下)第222章 草原鉅變(下)第85章 大婚進行時(7)第324章 風起西域(下)第134章 決戰虎牢關(7)第207章 自以爲是的馬韓第272章 闖關東第309章 召見司馬睿第188章 西都之圍(中)第121章 河內之戰第311章 中南半島風雲起(上)第108章 掌握輿論權第186章 巡視關中(下)第79章 大婚倒計時(1)第365章 謀取蘇伊士第206章 伏兵四起第9章 初見張華第97章 論世家第336章 北方警報第127章 南線輕鬆第263章 慕容反叛第277章 攻破城牆!第120章 石勒從軍第343章 晉人的震驚!第170章 發行貨幣第130章 決戰虎牢關(3)第36章 成軍第49章 悲催的周處(2)第224章 蝗災與慈善事業(下)第96章 羊家有難第321章 洪武帝南巡上第180章 棉花帶來的震撼第13章 金谷俊遊(1)第304章 王子,你好!第154章 張華病重第278章 劉淵自殺!第208章 自不量力的馬韓第297章 初議遷都第244章 攻克張掖第364章 武裝霍爾米茲德第156章 慕容來使第324章 風起西域(下)第49章 悲催的周處(2)第78章 太子回京第345章 波斯人的震驚第176章 羊毛危機第199章 奪取濟州島(上)第14章 金谷俊遊(2)第299章 南北交鋒(下)第117章 孟津會戰(3)第78章 太子回京第32章 太子的奏章第38章 算計王家(1)第323章 風起西域上
第8章 美人綠珠第62章 北地郡(1)第182章 幽州鉅變(上)第293章 大晉盛世第244章 攻克張掖第126章 太子出征第164章 民心所向(上)第227章 巢湖水戰第87章 政變之夜(1)第58章 孫秀獻計保樑王第320章 臨行前的安排第42章 五年第55章 勝利了!第291章 談判交鋒第170章 發行貨幣第159章 後宮之樂第62章 北地郡(1)第166章 登基大典(上)第170章 發行貨幣第47章 出兵前的準備第239章 攔截敵軍第205章 初戰告捷第265章 沒有退路的慕容廆第340章 龍入波斯灣第52章 龍騎兵威武!第309章 召見司馬睿第208章 自不量力的馬韓第306章 江東之亂第35章 事業之基第284章 第二個五年計劃(上)第205章 初戰告捷第340章 龍入波斯灣第86章 太子大婚二十二章 當街遇刺第298章 南北交鋒(上)第266章 鮮卑人在行動第302章 王子考察大晉第114章 藩王亂 天下驚(2)第335章 二等公民的待遇第66章 收復上郡第361章 發行寶鈔第12章 賈謐告狀,八王始亂!第87章 政變之夜(1)第87章 政變之夜(1)第265章 沒有退路的慕容廆第347章 啓用霍爾米茲德三世第222章 草原鉅變(下)第222章 草原鉅變(下)第85章 大婚進行時(7)第324章 風起西域(下)第134章 決戰虎牢關(7)第207章 自以爲是的馬韓第272章 闖關東第309章 召見司馬睿第188章 西都之圍(中)第121章 河內之戰第311章 中南半島風雲起(上)第108章 掌握輿論權第186章 巡視關中(下)第79章 大婚倒計時(1)第365章 謀取蘇伊士第206章 伏兵四起第9章 初見張華第97章 論世家第336章 北方警報第127章 南線輕鬆第263章 慕容反叛第277章 攻破城牆!第120章 石勒從軍第343章 晉人的震驚!第170章 發行貨幣第130章 決戰虎牢關(3)第36章 成軍第49章 悲催的周處(2)第224章 蝗災與慈善事業(下)第96章 羊家有難第321章 洪武帝南巡上第180章 棉花帶來的震撼第13章 金谷俊遊(1)第304章 王子,你好!第154章 張華病重第278章 劉淵自殺!第208章 自不量力的馬韓第297章 初議遷都第244章 攻克張掖第364章 武裝霍爾米茲德第156章 慕容來使第324章 風起西域(下)第49章 悲催的周處(2)第78章 太子回京第345章 波斯人的震驚第176章 羊毛危機第199章 奪取濟州島(上)第14章 金谷俊遊(2)第299章 南北交鋒(下)第117章 孟津會戰(3)第78章 太子回京第32章 太子的奏章第38章 算計王家(1)第323章 風起西域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北宁市| 五莲县| 肃宁县| 平顶山市| 新河县| 岱山县| 郓城县| 新乡县| 信阳市| 漳州市| 抚远县| 西乌珠穆沁旗| 扶余县| 涞源县| 张掖市| 寻甸| 博乐市| 平陆县| 青神县| 南宁市| 漳浦县| 扶余县| 长子县| 靖州| 安顺市| 仁寿县| 新昌县| 鄂州市| 独山县| 饶河县| 平邑县| 太白县| 汾阳市| 仪征市| 怀集县| 海晏县| 武威市| 突泉县| 杨浦区| 南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