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晚一些時候,羅陽和宋琬見到了韓東明的發小。
這傢伙個子不高,微胖,笑起來的時候親和力十足。
“我發小,曹書宇。”
韓東明介紹道;“一個院子里長大的,家裡人在他出國留學的時候調來了魔都工作,於是家也搬了過來,現在也算是半個魔都土著了”
聽他這麼一介紹,看來這個曹書宇家裡能量也不小。
“這兩位就是羅總和宋總了吧?”
都不用韓東明開口,曹書宇就熱情的伸出手來:“早就想去拜訪兩位,只是剛調回國內沒多久,工作還沒捋順,就沒冒然上門打擾”
客氣的話不能當真,但是要回應。
羅陽和宋琬也都面帶笑容的和他寒暄了幾句,讓包廂裡的氣氛變得更和諧。
剛一見面,也不可能立刻談正事。
“之前查閱公司的調研報告,只是在文件資料上看到羅總的年輕有爲。”
大家坐下來之後,曹書宇率先開始發揮;“現在見到本人之後,我甚至有種自己是不是老了的感受,真像我在硅谷那邊看到的創業羣體,一個個年輕的不像話”
“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更快,對於科技變化的感受更敏銳。”
羅陽笑著回覆道:“扎克伯格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們不就是在校園裡創辦了臉書嘛,今年5月份上市,市值高達1000億米元,硅谷有很多這樣的年輕人,我這點成績又能算什麼。”
這倒不是他故作謙虛。
臉書上市的時候,創始人扎克伯格持股34%,按照股價市值,他的個人身價達到了340億米元。
就算本幣和米元1:1,他現在的身價也比不上這傢伙。
“羅總謙虛了,有些差距是特殊原因造成的,並不能證明那些人比你優秀多少。”
切入正題的機會一下子就出現了。
曹書宇抓住時機道:“米國是全球資本的中心,一家同類型的企業,放在國內的市值可能就只有1000億本幣,但是出現在米國市場上,市值可能一下子就要翻上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他說的並不誇張。
往後十年,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英偉達和特斯拉這七家科技公司的市值加起來嚇死人。
光是英偉達這一家,市值最巔峰時候超過4萬億米元,一度超過小本子和三哥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差不多等於我們國內A股的三分之一。
曾有人調侃過,七八家掌握著國內能源、交通等命脈的大型央企加起來才抵得上英偉達一家的市值。
可是真要換,傻子也不願意。
這次輪到韓東明打配合了。
曹書宇剛說完,他就接過話頭道:“是啊,就比如共享單車這樣的項目,這次二輪融資的估值差不多能到兩三個億本幣,要是放在米國融資,估值起碼也得達到兩三億米元吧.”
兩邊計價貨幣不一樣。
哪怕只是同樣的評估,也是六倍多的差距。
“截止今年上半年,國內赴美上市的企業數量達到了154家。”
曹書宇接著道:“尤其是衆多創新型科技公司,扎堆去敲鐘,就算是阿里這樣的巨無霸,也在謀求赴美上市,一兩年裡應該就能看到結果。”
兩人接龍一般描繪米國市場的繁榮。
羅陽清楚這些嗎?
經歷過發達自媒體時代的洗禮,他的確懂一些。
不得不承認,米國的資本市場歷史悠久,規模龐大,監管體系完善,市場流動性強,這些特點都爲國內公司提供了良好的融資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對創新和科技公司的支持上面,米國的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度更大,這爲國內謀求海外發展的創新型和科技型公司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
如果是謀求在米股上市,那就是爲了更高的估值和更好的融資效果。
米國的資本市場對於公司的估值更加市場化,更加註重公司的業績和未來的發展潛力。
同時,米國的投資者對於公司的投資更加理性和長期化,這也使得公司在融資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和發展機會。
另外一點就不得不提到規避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了。
衆所周知,國內的資本市場監管政策相對較爲嚴格,對於公司的上市要求和監管標準也相對較高。
而米國的資本市場監管相對較爲寬鬆,對於公司的上市要求和監管標準也相對較低,這爲國內公司提供了更多的上市機會和市場空間。
這裡要說明,米國是註冊制,只要符合證券交易所的條件,提交申請即可上市。而國內是審批制,上市時間相對較慢,就拿姜遠山的遠帆電動車來說,從謀求上市開始,前後一年多了,還不能肯定上市。
按照老薑的說法,搞不好還要一年多的時間。
要知道遠帆電動車上市,姜遠山可是請了國內最好的輔助機構。
這也是後來國內公司扎堆擠到米股去上市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了。
米國的資本市場是全球最爲重要的資本市場之一,擁有著龐大的投資者羣體和全球化的市場環境。
國內公司到米國上市後,可以通過與國際資本的互動和合作,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
最後有一點比較特殊,那就是股權架構AB股優勢。
一些創新型科技公司在初創階段就開始接受機構的投資,等到上市的時候,很多創始人手掌握的股權很可能只剩下百分之十幾、二十幾,按照常規思路,不足以掌控公司的運營管理權。
恰好米國證券市場允許股權架構AB股企業上市或存託憑證上市,這有助於創始人更好地把控公司未來發展,這一點對於創新型科技公司尤爲重要。
直到熱菜上桌,韓東明和曹書宇才結束這通接龍。
“我來提一杯酒。”
不能讓他們一鼓作氣,羅陽端起酒杯,笑著道:“首先要感謝韓總光臨魔都,我借這杯酒表示地主之誼。”
韓東明連連客氣,端起酒迴應。
既然要打斷他們的節奏,宋琬配合性的敬了第二杯酒,用的名義是感謝韓東明幫助單車進駐首都高校。
羅陽端起第三杯酒的時候就把曹書宇帶了進去。
酒過三巡,吃了一些熱菜,話題才說回來。
“曹總,下午和韓總在一起喝咖啡的時候就聊起過,他說你建議我們將共享單車項目複製到米國和歐洲市場去,並且提到了合作的意向。”
羅陽這次把主動權捏在了自己手裡:“關鍵是曹總在IDG總部裡的關係怎麼樣,在多大程度上能影響到他們的決策層?”
這是最現實的問題。
不管你現在描繪的有多好,說的有多天花亂墜,到時候米國公司總部那邊根本對這項合作就不感興趣,前面所有的熱情都相當於白費功夫。
“既然羅總已經和東明聊過這方面的話題了,那我就直奔核心內容吧。”
曹書宇也是個爽快人:“雖然我現在只是IDG大中華區的一個高級經理,算不上絕對的高層,更不要提在總部的職務了,但是在回國之前,我在執行副總裁凱爾文·馬丁身邊擔任了兩年的助理,這次被派駐到IDG大中華區任職,就是得到了凱爾文的幫助”
不要以爲老外不講派系。
按照曹書宇的說法,他就是執行副總裁凱爾文這一派的。
這個凱爾文·馬丁除了擔任執行副總裁之外,還是IDG的大股東,在公司裡屬於絕對的實權高管,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公司的決策行爲。
“不僅如此。”
曹書宇繼續道:“就在上週,我將共享單車項目的調研報告進行了重新整理,並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給了凱爾文副總裁一份,同時和他溝通了一些想法,得到了他的部分贊同。”
上週這個時間就有說法了。
宋琬也是在上週去了首都,回來後向自己彙報了韓東明表達的合作意向。
曹書宇也是上週和IDG總部進行了溝通。
哪個在前面?
如果是曹書宇在和總部溝通之前先讓韓東明找了宋琬,那合作就還只是他個人的想法。
如果是在和總部溝通之後,那韓東明提出的合作就有試探的意味在裡面。
羅陽傾向於前者。
判斷的理由就是韓東明那個電話。
曹書宇得到了總部的反饋意見,這纔有了韓東明聯繫羅陽,要親自來魔都和他見面聊一聊合作的事情。
“按照曹總的意思,我們該怎麼合作呢?”
既然曹書宇表示他在總部也有高層的支持,那羅陽就敞開了談:“直接在米國註冊一家公司,然後根據當地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最後將模式搬過去?”
“羅總,公司運營是你的事情。”
聽羅陽說到具體的操作,曹書宇立刻回覆道:“我說的合作,是羅總和IDG之間的合作,沒有一家米國當地有實力的企業在背後保護,只是你們過去運營的話,難度會比較大。”
這句話等於是挑明瞭告訴羅陽,沒有IDG的合作,一家百分百由國內公司控股的公司去米國運營,不是難道比較大的問題,而是能不能順利運營下去的問題。
“這沒有問題,我本來就打算在公司初創的時候引進海外資本。”
羅陽笑了笑道:“而且不止你們IDG一家。”
哪怕沒有說出名字,曹書宇脫口而出:“另一家是紅杉資本?”
“對,紅杉資本!”
羅陽坦然的點頭道:“我在昨天下午已經和沈南鵬見過面,並初步達成了一致意見。”
曹書宇一下子沉默了起來。
“曹總,IDG總不至於想要一家獨大吧?”
就在席間一片安靜的時候,羅陽開口道:“在米國,這麼多家創新型科技公司,都是一塊蛋糕大家分,沒有吃獨食的情況發生,我這麼做,只是遵循米國市場的規矩而已,難道行不通?”
“羅總,IDG並不是要一家獨大,也沒有這種想法。”
曹書宇不能保持沉默了,趕緊解釋道:“我剛纔的意思只是表示在初始階段,公司只由你們我IDG兩家投資,等到後續融資開始階段,就可以引入其他投資機構.”
“在初始階段就有兩家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看好共享單車,這個噱頭對於項目後續發展不是更有利嗎?”
羅陽面帶微笑的看著曹書宇:“難道你們不要國內部分的股權了?”
“哈?”
“什麼?”
曹書宇和韓東明幾乎同時發出了驚訝的疑惑聲。
“如果僅僅只是談海外市場的合作事宜,我昨天就和紅杉資本談妥了,哪還有我們現在這裡的聊天?”
羅陽笑著道:“紅杉資本想要在米國註冊的公司裡拿到初始股份,必須要給另一家合作的海外投資機構讓出一部分二輪融資的認購股權,這纔是我找沈南鵬私下裡聊的東西。”
曹書宇的呼吸一下子變重了起來。
雖然看好共享經濟理念在歐米的市場,但畢竟還沒有試過,也有失敗的可能性。
但是在國內就不一樣了,按照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公司發展的非常健康,下一步就是走出校園,走向城市,只要這一步沒問題,成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能拿到二輪融資的入場券,無疑是一份驚喜。
搭上這列財富快車,不論是對於IDG大中華區公司,還是對於曹書宇個人業績,都是一樁好事。
“所以這是你們展示給IDG的誠意?”
“的確是誠意,但不一定是給IDG的。”
羅陽笑著糾正曹書宇道:“我們通過國內項目送出誠意,挑選具有誠意的合作對象,可以是IDG,也可以是高瓴資本,或者是紅杉資本米國公司”
曹書宇被羅陽這番話說沉默了。
是啊,主動權在他手裡,合作對象完全可以擇優而錄,爲什麼非得是IDG呢?
“不就是比誰給出的合作條件更好嘛!”
感覺到氣氛有些僵,韓東明開口道:“不管怎麼說,至少老曹代表IDG第一個向你們提出了共同開拓海外市場的合作建議,不管怎麼樣,先談一談,然後再由羅總自己去比較同等條件下,肯定會優先考慮朋友的嘛。”
這就是兩人的不同之處。
曹書宇高中之後就出國留學,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國外工作,商業思維模式更接近西式化。
韓東明從小到大都留在國內,爲人處世也好,經商也罷,用的都是國人這一套。
講的就是一個關係。
偏偏羅陽還吃他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