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4章 軍改,設立五大營,大時代

第334章 軍改,設立五大營,大時代

衛淵讓顧廷燁去往一個房間裡避雨。

他沒有著急去見對方,而是向衛恕意說道:

“顧廷燁是邊軍將領,未來不知要參與多少大戰,刀劍無眼.”

衛恕意知道他想說什麼,“小弟不也是行伍出身?再說,桂芬都能承受,明兒有何不能承受的?”

衛淵好奇道:“從何時開始看好顧廷燁的?”

衛恕意看了一眼張桂芬,二人頓時相視一眼,笑而不語。

衛淵瞬間明白過來,他差人將顧廷燁請到春意閣那邊,獨自前去相見。

沒過多久。

春意閣,亭子裡,衛淵與顧廷燁相對而坐。

此時,後者早已沐浴更衣,身上並無雨水。

前者的目光一直凝聚在他的身上。

而他則低頭沉默,顯得很是拘束。

良久,衛淵才呼出一口濁氣,道:“你可有對明丫頭表明心意?”

顧廷燁迴應他的問題,不敢有絲毫遲疑,

“尚未,想著還是要先經過您的同意。”

衛淵緩緩起身,輕嘆一聲,道:“對明丫頭好些。”

聞聲,顧廷燁面色一喜,剛要說什麼,卻見衛淵已經離去了。

他望著衛淵那高大挺拔的背影,微微一愣神,稍後,深深作揖起來。

他本以爲,今日衛淵要與他說上個千言萬語。

但誰知,話到嘴邊,卻也只有那麼寥寥幾句話而已。

衛淵只是覺著,多說無益。

讓顧廷燁能夠清晰感受到自己的意思即可。

開武元年,五月中旬,衛淵給了謝玉英一個妾室的名分。

但並未如何操辦酒席,只是讓親朋好友來聚了聚。

由此,謝玉英從一藝伎,搖身一變,成爲了冠軍侯的妾室。

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

謝玉英這個妾室,能抵得上三品大員的正妻。

開武元年五月下旬。

曾經效忠先帝的那些老臣們,在趙曦的極力勸阻下,已經紛紛下野。

比如吳奎、富彥國、曹耀衡、海忠等人。

說實話,他們能夠安穩落地,就已極爲不易了。

如今的朝堂局勢,少了往日的諸多複雜情況,變得簡單明瞭許多。

首先是文官這方面的班底,以中書門下平章事範純仁爲相,參知政事兼吏部尚書王安石爲副相。

海舟爲新任戶部尚書,刑部與禮部沒變,原來的福建路轉運使蔡襄升任爲工部尚書,如今的福建路轉運使是當初的福州刺史劉奕。

除此外,王安石的幾位學生,比如‘李定’等人,也都身居高位。

與王安石有些不對付的司馬君實,如今是御史大夫。

武將方面的班底更爲簡單明瞭。

衛淵、秦振、徐長志等,至於一些老牌勳貴們,早已爲他們讓路了。

在那些老臣下野之後,趙曦終於算是按耐不住,開始命衛淵、王安石、範純仁等人實施軍改。

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結束之後,趙曦這個新帝,在國內的威望,可謂直線上升。

他要趁著這個威望尚在,將冗兵的問題徹底解決。

至於如何解決,就看衛淵他們怎麼做了。

他只負責支持。

爲了軍改可以有效實施,趙曦將整個宣政殿都暫時送給衛淵等人辦公了。

吏部、戶部、兵部等有關部門,上百名官員,每日整理案卷,忙都忙不過來。

誰都不清楚,這場波及甚廣,甚至可以說是開天闢地般舉動的軍改,到底要如何改。

就連王安石都不知。

此刻,宣政殿裡。

所有人都忙得不可開交。

然而,唯獨衛淵卻坐在一個偏僻角落裡喝茶吃果子。

見狀,王安石來到他跟前,緊皺眉頭,

“軍改是你向官家建議的,大家都在忙,你在這兒閒著,有些過分吧?”

衛淵笑道:“要不你也喝口茶,歇一歇?”

王安石沒好氣的哼了一聲,“我不渴。”

衛淵道:“王相公,我只負責給指導意見,具體要如何改,還是得看你們。”

王安石被氣樂了,“指導意見?從衛太傅嘴裡蹦出的詞彙還當真是有新意,那你倒是說說看,如何指導?”

衛淵道:“等你先將兵員卷宗整理好,自然會知曉了。”

這場萬衆矚目,堪稱浩浩蕩蕩的軍改,就這麼悄無聲息的開始了。

開武元年六月下旬。

歷時一個月,經過朝廷各司通力合作,總算是將大周各疆域兵員信息彙總完畢。

此刻,王安石正向趙曦彙報著,

“陛下,如今,我大周境內,算上各地駐守官兵、廂兵、禁軍等,總計有一百二十萬軍隊。”

頓了頓,他又看向站在一旁的衛淵,

“太傅讓我等將各地兵員卷宗調查清楚,再定軍改之事,如今已然明瞭,不知太傅打算如何做?”

趙曦也看向衛淵,目光裡充滿好奇。

衛淵語出驚人道:“裁軍。”

裁軍?

不少人聽到這二字,心裡都是一咯噔。

裁軍,意味著軍中將有很多人丟掉飯碗。

意味著,朝廷必須要承受壯士斷腕的痛楚。

王安石搖頭一笑道:“還以爲太傅有何高見,原來仍是裁軍啊。”

起初,他就向趙曦稟明過這件事。

裁軍,是最有效緩解冗兵問題的辦法之一。

趙曦道:“衛師,你想說什麼,就說吧。”

聞言,衛淵頷首道:“臣所提之裁軍,並非是裁幾萬、十幾萬,也並非是只裁禁軍或廂軍。”

“而是統一裁剪全國軍隊,臣做過初步考量,雖各司將兵員案卷已做整理,但臣認爲,這只是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兵,少說也有二十餘萬。”

“是以,這場裁軍,是要將全國總兵力,裁至八十萬人,優先裁剪從未上過戰場的軍隊與老弱兵卒。”

說實話,對於文臣來說,很樂意看到軍隊人數裁剪。

畢竟,這樣會在極大程度上縮減國朝開支。

剩下的錢,他們可以繼續大刀闊斧的搞政治謀發展。

只是

王安石道:“裁軍至八十萬,還要分兵把守各地,能行?”

衛淵解釋道:“這八十萬大軍,乃是作戰兵力。”

說到這裡,他向趙曦鄭重作揖道:“臣打算設立五大營。”

“北營,駐紮於代州一帶,需有二十萬大軍,用以震懾遼軍;”

“西營,駐紮於延邊一帶,需有二十萬大軍,用以震懾西夏;”

“中部大營,以汴京、大名府爲主,需有二十萬大軍,用以在危急時刻,支援西北二營;”

“南部大營,駐紮在福建路一帶,需有十萬軍,以鞏固海防爲要;”

“東部大營,以山東地界爲主,需有十萬軍,與代州等北地遙相呼應,扼制遼國發展。”

“此爲五大營八十萬兵力佈置所在。”

頓了頓,他繼續說道:

“除了五大營之外,臣欲在各路首府,成立戍衛兵,每路三到五萬不等。”

“此戍衛兵力,只負責維持該路之安危與剿匪等任務,不到萬不得已,無需參加與敵國作戰。”

“臣粗略算了算,以十路爲主,戍衛兵力,需三十萬左右。”

“此外尚有諸多細節未經考量,臣的意思是,事情要一步步做,先裁軍,再成立五大營。”

衛淵的這個想法,不可謂不先進。

只是,如此一來,五大營主帥可就手握重兵了。

萬一有不臣之心,豈不是要攪得天下大亂?

範純仁道:“以北部大營爲例,北營主帥,掌管二十萬大軍,一旦生出不臣之心,整個北地,豈非大亂?”

衛淵道:“此前,地方上的封疆大吏,權力極重,不僅掌控著一地經濟命脈,甚至還能控制軍隊,要麼就是地方軍隊將領與該地官吏爲伍。”

“臣的設想是,施行軍政分離制度,取消團練使這一職位,只按照軍中將軍職銜管理軍隊,而且,是由朝廷統一管轄。”

“地方官只能掌管戍衛兵,而無權管轄軍隊諸事,軍隊直接受朝廷管轄,如此可避免一營主帥有做大嫌疑。”

“而且,每三到五年,五大營主帥必須要完成一次對調,以防止權力滲入。”

一些手握軍權的官吏,有了地方上的支持以後,就能稱霸一方,胡作非爲。

但是現在,不讓伱去過問地方上的事情了,只讓你管理軍隊。

錢糧等物,都是由朝廷支出。

地方與軍隊再無關聯。

此爲軍政分離。

最關鍵的是,每三到五年,五大營主帥完成一次對調,這也就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個主帥,能夠肆無忌憚的在軍中培植心腹了。

衛淵繼續說著,“臣還有一個打算,只要是我大周子民都可參軍,除了將軍以上的職位,將軍以下,每五年爲一期,期限到了,就要返鄉種地,不可留在軍中。”

“待他們從軍的期限一到,我軍可招募新兵填充兵源,若遇戰事,可延遲退伍日期,責令參過軍的退伍老卒,也必須按時返回各自大營,爲大戰到來,兵源不足時做準備。”

這樣一來,完全就杜絕了某個將領培植自己心腹的問題。

也能爲將來的大周,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

趙曦、王安石等衆人聽到衛淵的長篇大論之後,都有一種醍醐灌頂般的感覺。

如果衛淵的計劃真得成功了,那麼,影響的不只是當下,還有千秋萬代的後世子孫。

尤其是那當兵期限,五年爲一任期,完全解決了戰時兵源不足,臨時擴兵的弊端。

所謂冗兵,不就是指兵員戰力低下麼?

“待五年從軍期限將至,可由各軍進行全軍大比武或是試煉,成績優異者,方能繼續留在軍中,待遇自然也有所提高。”

“至於如何安置退伍老卒臣建議,一是由朝廷官吏安排他們返鄉種地轉業,二是在他們退伍之時,給他們一筆錢財。”

“.”

衛淵持續講了整整半個時辰。

直至講到口乾舌燥的程度,纔算閉嘴。

此刻,衆人看向他的眼神都有所變化了。

驚詫、欽佩等各種目光夾雜在一起,全部匯聚在他的身上。

衛淵見衆人似都陷入沉默,於是朝著趙曦作揖道:“臣,講完了。”

然而,那些人,還是未從震驚當中回過神來。

衛淵所講的一切,給他們帶來的震撼,簡直太大了。

許久之後。

趙曦才勉強回過神來,用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嚴肅語氣,警告衆人,

“方纔衛師所言,誰若敢泄露半個字,朕.必殺了他!”

如果,衛淵的軍改,被敵國知曉。

那麼,完全有可能使敵國軍事力量更上一層樓。

“衛師,軍改之事,朕不再過問。”

“朕,都交給你了,朕,只看結果!”

趙曦對衛淵充滿了信心。

倘若真能軍改成功,靠著那軍改,他也就有了武功。

待衆人回去休息的時候。

王安石特意尋來衛淵,作揖道:

“衛賢弟,今日之言,令某頓開,此拜,你當受之。”

衛淵連忙將他攙扶起來,笑道:“王相公,王兄,你這是做什麼?”

王安石道:“若你的軍改策略真能功成,則我大周再無外事之憂患。”

衛淵正色道:“王相公,我那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尤其是裁軍.這麼大規模的裁軍,阻力必然不小,稍有不慎,我這個冠軍侯,就要被將士們唾罵了。”

王安石也是神情肅穆道:“衛太傅爲國如此,這罵名,我與你一起擔著!”

他牢牢地握著衛淵的手腕。

這一刻,二人的目光,彷彿又回到了趙禎在世時的一日。

那時,二人的心中,都不約而同的想起一句話,與今日別無異樣,

【將相和,安天下】

開武元年七月初旬。

盛長柏與海朝雲成婚。

衛淵、王安石等人都去了。

如今,在衛淵的建議下,年紀輕輕,並無多少執政經驗的盛長柏,已經成爲了吏部左侍郎。

升官的速度,讓人歎爲觀止。

盛長柏當然明白,這一切,都有賴於衛淵的幫助。

起初,不願結黨營私的王安石,自然不願在衛淵的建議下去扶持盛長柏。

後來,衛淵向王安石語重心長的說了一番話,才使得王安石改變主意,

“你我在朝爲官,如今已是身居高位,咱們忙忙碌碌這麼久,多半是爲家國天下,但小半,也是有些私心,也想著晚輩們能過得好些,能讓他們一展所長。”

“長柏是你的弟子,算是我的外甥,又是難得的青年俊傑,如今新帝登基,重視年輕臣子,惟求大治,正需長柏這樣的年輕人立足於洪流中爲民做事,咱們,這也算爲國舉才了。”

王安石聽得有那麼幾分道理。

於是,盛長柏就成爲了自大周開國以來,最年輕的吏部左侍郎。

盛長柏升遷的事情也逐漸映射到了整個朝堂,這意味著,朝廷選拔人才,不再是看資歷、看經驗,一個能讓年輕人也能展露頭角,一個讓所有人都能魚躍龍門的時代,已經到了。

這段期間,被後世史學家稱之爲——周朝改革大時代!

第176章 張桂芬紅衣送衛淵第255章 指點顧廷燁第342章 靜姐兒的手帕交第270章 六大軍司,危機四伏,遇到愛情的陳求追讀第五十章:諸君,且隨吾破敵!第337章 蕩虜軍擴編,行省制,震驚!第167章 王安石入京,大朝議第121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221章 張桂芬管家第196章 明蘭遇險?漕幫相助!第271章 欺辱宗室子女嘉成縣主第九章:衛淵打算前往揚州第230章 顧侯去世,諡號之爭第三十三章:贏得皇帝信任第295章 有一些地方的孩子,長不大第175章 出征,東南柱石第252章 衛淵暗中的政治盟友第七十七章:糧草被燒,野利撤軍第326章 中原大戰!第190章 明蘭與盛老太太回宥陽老家第175章 出征,東南柱石第102章 請忠勇伯壯我國威!第287章 震怒,永不入京!第159章 與倭狗做生意?先問問我刀還利否!第233章 送子金童,衛家有後第116章 我衛淵只有一個外甥女,那就是盛明第143章 我父配享太廟!第七章:顧偃開授藝,賞賜第四十三章:斬大將名揚天下,國戰起趙禎賜關刀第245章 衛家嫡長女衛靜姝,嫡長子衛棄疾第256章 十六字真訣,小迷弟蘇軾第159章 與倭狗做生意?先問問我刀還利否!第一十四章:弟衛淵,拜見大姐!第204章 大國外交自當雅量第328章 全城膜拜,高呼‘冠軍侯’!第一十四章:弟衛淵,拜見大姐!第333章 明蘭及笄,舅父,明兒好看嗎?第185章 海運試點福州第351章 爲來年北伐點將第223章 回門第303章 外城失守,大勢已去第129章 衛淵兼任兵部右侍郎第264章 明蘭生辰第126章 衛卿爲國盡忠,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第118章 趙禎的恩寵,組建新軍?第252章 衛淵暗中的政治盟友第241章 不要,那就毀了它!第152章 囚禁二王第314章 夜不收組織的發展第299章 秦振首勝,衛淵謀劃,張桂芬家書第208章 遠航第117章 衛淵的權勢第二十七章:師徒議事第117章 衛淵的權勢第216章 莫不成你想直接洞房?第150章 陰謀詭計,成不了大事第279章 告訴石堅,本侯想吃魚了第七十四章:衛淵連斬西夏七將!第129章 衛淵兼任兵部右侍郎第六十九章:戰事膠著第287章 震怒,永不入京!第287章 震怒,永不入京!求追讀第四十八章:盛家衆生相第四章:亂戰第330章 給明蘭找個親事第七十五章:衛淵之勇,可冠三軍!第292章 張輔遇刺第291章 莫須有定罪衛淵?第二十四章:前往京城面聖第258章 議政,定國策第125章 貪財好色的衛淵第185章 海運試點福州第354章 擡爲正妻第三十八章:木哥兒,你有小名了第244章 爲國盡忠,爲民盡力,吾所願也第279章 告訴石堅,本侯想吃魚了第五十七章:張桂芬實力寵外甥女第326章 中原大戰!第288章 遇刺,抓週求追讀第六十四章:衛恕意進忠勇伯府第278章 代州八虎第177章 大嫂只有一個,那就是衛張氏!第一十四章:弟衛淵,拜見大姐!第294章 什麼時候用,是一門學問第三十二章:西夏與遼國將要互市第260章 封王?!第283章 大哥若是至尊,第一個死的就是我第六十八章:論當世名將第94章 皇后召見,讓我訓練太子趙曦?第279章 告訴石堅,本侯想吃魚了第七十六章:我亦有成爲世間良將的潛質!第342章 靜姐兒的手帕交第289章 就憑這三件事,侯爺也足以名垂青史第327章 耶律仁先最後的陽謀第四章:亂戰第183章 範純仁?傀儡罷了!第238章 衛淵擔任會試考官第六十六章:有意收衛恕意爲乾女兒第157章 原來是奔著我舅媽去的啊第275章 夫妻一體,同心同命
第176章 張桂芬紅衣送衛淵第255章 指點顧廷燁第342章 靜姐兒的手帕交第270章 六大軍司,危機四伏,遇到愛情的陳求追讀第五十章:諸君,且隨吾破敵!第337章 蕩虜軍擴編,行省制,震驚!第167章 王安石入京,大朝議第121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221章 張桂芬管家第196章 明蘭遇險?漕幫相助!第271章 欺辱宗室子女嘉成縣主第九章:衛淵打算前往揚州第230章 顧侯去世,諡號之爭第三十三章:贏得皇帝信任第295章 有一些地方的孩子,長不大第175章 出征,東南柱石第252章 衛淵暗中的政治盟友第七十七章:糧草被燒,野利撤軍第326章 中原大戰!第190章 明蘭與盛老太太回宥陽老家第175章 出征,東南柱石第102章 請忠勇伯壯我國威!第287章 震怒,永不入京!第159章 與倭狗做生意?先問問我刀還利否!第233章 送子金童,衛家有後第116章 我衛淵只有一個外甥女,那就是盛明第143章 我父配享太廟!第七章:顧偃開授藝,賞賜第四十三章:斬大將名揚天下,國戰起趙禎賜關刀第245章 衛家嫡長女衛靜姝,嫡長子衛棄疾第256章 十六字真訣,小迷弟蘇軾第159章 與倭狗做生意?先問問我刀還利否!第一十四章:弟衛淵,拜見大姐!第204章 大國外交自當雅量第328章 全城膜拜,高呼‘冠軍侯’!第一十四章:弟衛淵,拜見大姐!第333章 明蘭及笄,舅父,明兒好看嗎?第185章 海運試點福州第351章 爲來年北伐點將第223章 回門第303章 外城失守,大勢已去第129章 衛淵兼任兵部右侍郎第264章 明蘭生辰第126章 衛卿爲國盡忠,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第118章 趙禎的恩寵,組建新軍?第252章 衛淵暗中的政治盟友第241章 不要,那就毀了它!第152章 囚禁二王第314章 夜不收組織的發展第299章 秦振首勝,衛淵謀劃,張桂芬家書第208章 遠航第117章 衛淵的權勢第二十七章:師徒議事第117章 衛淵的權勢第216章 莫不成你想直接洞房?第150章 陰謀詭計,成不了大事第279章 告訴石堅,本侯想吃魚了第七十四章:衛淵連斬西夏七將!第129章 衛淵兼任兵部右侍郎第六十九章:戰事膠著第287章 震怒,永不入京!第287章 震怒,永不入京!求追讀第四十八章:盛家衆生相第四章:亂戰第330章 給明蘭找個親事第七十五章:衛淵之勇,可冠三軍!第292章 張輔遇刺第291章 莫須有定罪衛淵?第二十四章:前往京城面聖第258章 議政,定國策第125章 貪財好色的衛淵第185章 海運試點福州第354章 擡爲正妻第三十八章:木哥兒,你有小名了第244章 爲國盡忠,爲民盡力,吾所願也第279章 告訴石堅,本侯想吃魚了第五十七章:張桂芬實力寵外甥女第326章 中原大戰!第288章 遇刺,抓週求追讀第六十四章:衛恕意進忠勇伯府第278章 代州八虎第177章 大嫂只有一個,那就是衛張氏!第一十四章:弟衛淵,拜見大姐!第294章 什麼時候用,是一門學問第三十二章:西夏與遼國將要互市第260章 封王?!第283章 大哥若是至尊,第一個死的就是我第六十八章:論當世名將第94章 皇后召見,讓我訓練太子趙曦?第279章 告訴石堅,本侯想吃魚了第七十六章:我亦有成爲世間良將的潛質!第342章 靜姐兒的手帕交第289章 就憑這三件事,侯爺也足以名垂青史第327章 耶律仁先最後的陽謀第四章:亂戰第183章 範純仁?傀儡罷了!第238章 衛淵擔任會試考官第六十六章:有意收衛恕意爲乾女兒第157章 原來是奔著我舅媽去的啊第275章 夫妻一體,同心同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将乐县| 丹凤县| 弥勒县| 措美县| 金阳县| 益阳市| 永修县| 牙克石市| 同德县| 柳河县| 长乐市| 景宁| 洪雅县| 黄浦区| 德江县| 永丰县| 旬邑县| 田东县| 东港市| 天长市| 稻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清丰县| 特克斯县| 瑞昌市| 平江县| 拉孜县| 保山市| 偏关县| 朝阳市| 松滋市| 巢湖市| 江口县| 延边| 阜康市| 静安区| 当阳市| 闽清县| 昌图县| 无极县| 泾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