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老爺?shù)牟。拇_不輕,原本精神矍鑠的老頭,似乎是被誰一下子吸乾了身上的精氣,連李雲(yún)這種見慣了生離死別的人,也不由得有些動容。
畢竟薛老爺薛夫人,對他來說,意義非凡,遠(yuǎn)不止岳父母這麼簡單。
他初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先結(jié)識的長輩,就是薛老爺與薛夫人了,細(xì)算起來,從顯德三年到現(xiàn)在,真的差不多已經(jīng)二十年了。
二十年時間,當(dāng)初那個青陽縣的縣尊老爺,現(xiàn)在已經(jīng)垂垂老矣。
李雲(yún)在南陽王府足足待了一個時辰,一直等到太醫(yī)給看過,開了藥之後,他才把薛皇后叫到一邊,嘆了口氣:“夫人,朝廷裡的事情太多,我實在走不開,這幾天你就住在薛家,替我多儘儘心罷。”
薛皇后嘆了口氣,點頭道:“我這幾天,帶著彩妹住在這裡,你不用多擔(dān)心,太醫(yī)說了,應(yīng)該能撐過去…”
彩妹,是李雲(yún)與薛皇后的第二個孩子,是開國後所生,在諸皇女中排行第四,也就是本朝的四公主。
這位四公主大名叫做李英,小名喚作彩妹,今年才七八歲年紀(jì),因爲(wèi)是嫡出的公主,也很受皇帝跟皇后寵愛。
可以說是最受寵的幾個公主之一,除了大公主之外,就是三公主阿福,跟四公主彩妹,最受皇帝陛下喜愛。
李雲(yún)“嗯”了一聲,嘆了口氣道:“我讓顧常,留一兩個人在這裡,要是出了什麼特殊的情況,記得立刻知會我。”
“我馬上趕來。”
薛皇后應(yīng)了一聲,臉上勉強(qiáng)擠出一個笑容:“生老病死,都是這樣,夫君…”
“去忙你的罷。”
她是家裡的小女兒,最得父母寵愛,本來這句寬慰人的話,應(yīng)該是李雲(yún)跟她說纔對,如今卻正好反過來了。
李皇帝抱了抱自己的髮妻,嘆了口氣之後,扭頭離開了南陽王府。
薛收又是一路相送,二人走到門口的時候,李皇帝扭頭看了看薛收,嘆氣道:“我事情太多,很多事情不能兼顧,家裡的事情,大兄多多上心。”
“這段時間,如果家裡走不脫,朝廷那裡,可以告假。”
薛收默默搖頭:“二郎放心,我顧得過來。”
李雲(yún)正要說話,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聲高唱:“太子殿下駕到…”
李皇帝立時大皺眉頭,猛地回頭,只見南陽王府的大門外,一頂杏黃色的轎子,穩(wěn)穩(wěn)得停了下來,轎子外,一個一身太監(jiān)服色的宮人,正在高聲唱喊。
這宮人,剛喊完這句話,就猛地看到,南陽王府門口,已經(jīng)站滿了羽林軍,他再擡頭看去,一身黑色衣裳的皇帝陛下,正靜靜的南陽王府門口,看著自己。
這宮人看到李雲(yún)之後,幾乎嚇個半死,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叩首不止:“陛下,奴婢…奴婢不知道陛下在此…奴婢死罪,奴婢死罪。”
轎子裡的太子殿下,聽到了外面的聲音,也嚇得不輕,連忙下了轎子,一擡頭果然看到自家的父親以及大舅,正站在王府門口說話,他慌忙上前,跪地行禮:“兒臣叩見父皇。”
說到這裡,他又低頭道:“拜見舅父。”
薛收連忙側(cè)身,不敢受太子殿下的禮數(shù)。
李皇帝看著太子,皺眉道:“你外祖生病,你怎麼纔來?”
太子殿下低著頭道:“回父皇,兒臣剛知道,知道之後,兒臣立刻就趕來了。”
李皇帝看了看身後的東宮隨從,沉默了片刻,上前將自己的好大兒扶了起來,問道:“是知道你外祖病重趕過來,還是知道你爹孃在這裡,才趕過來的?”
李元連忙再一次低頭,苦笑道:“父皇您把兒臣想成什麼了,兒臣白天,還在中書跟幾位相公學(xué)著如何理政,聽說外祖生了病,立時就趕過來了。”
李雲(yún)微微皺眉,沒有再多說什麼,只是讓開了身子,開口道:“爲(wèi)父要回宮裡去了,你跟你舅父一起,進(jìn)去探望罷。”
說著,李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嘆了口氣:“你母親還有四妹,都在裡頭,見到你母親之後,跟她說幾句好聽的,哄一鬨她。”
太子殿下連忙低頭:“兒臣遵命。”
李雲(yún)這才扭頭看著薛收,微微點頭道:“大兄多多辛苦,我這就回去了。”
“有什麼事,讓人進(jìn)宮裡報我。”
此時有第三人在,薛收便換了稱呼,畢恭畢敬的低頭拱手行禮:“是,陛下。”
李皇帝揹著手,上了自己的馬車裡,馬車動作,帶著他緩緩離開。
等到皇帝的馬車走遠(yuǎn),太子殿下才長鬆了一口氣,怒視了一眼方纔喊話的宮人,罵道:“你這廝,我父皇在這裡都看不見!”
太子殿下氣的臉都紅了:“真是瞎了你的眼!”
這宮人跪在地上,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說話。一旁的薛收開口說道:“殿下,陛下不是計較這些小事的性格,不用放在心上。”
太子殿下深呼吸了好幾口氣,這纔回頭看向薛收,苦笑道:“這麼多人看著,就怕有御史彈劾,說我衝撞了聖駕。”
他嘆氣道:“舅父不知道,這太子也不好當(dāng),每天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你外甥。”
“稍有行差踏錯,可能立刻就有人去父皇那裡告狀。”
薛收聞言,沒有敢接話,只是側(cè)著身子,開口道:“殿下請罷。”
“好。”
太子殿下大步走進(jìn)南陽王府,一邊走,一邊嘆氣道:“幾個月前,外祖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
…………
甘露殿裡。
兵部侍郎李槲,坐在皇帝面前,向皇帝彙報趙成離開洛陽之後,兵部的一應(yīng)事宜。
趙成離開洛陽,自然不可能遙控兵部,兵部的事情,就只能讓李槲這個兵部左侍郎代管。
好在李槲能力不錯,這幾個月時間,兵部沒有出任何亂象,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條。
把兵部的事情彙報了一遍之後,李槲低頭道:“兵部押送到前線的物資,已經(jīng)全部送到各個軍中。”
“馬上就有第三批,第四批,送到前線去。”
李皇帝默默點頭,然後擡頭看了看李槲,誇讚道:“乾的不錯。”
皇帝陛下笑著說道:“李卿還是有本事的,做這個兵部尚書,一點問題也沒有。”
李槲連忙起身,低頭拱手,苦笑道:“陛下取笑臣了,臣只是按照趙尚書的吩咐辦事,左支右絀,才能勉強(qiáng)處理部政。”
李雲(yún)笑著說道:“趙成又不在這裡,你怕他做甚?”
李槲咳嗽了一聲,依舊搖頭道:“臣確是不如趙尚書。”
李皇帝與他開了幾句玩笑,又勉勵了他幾句,這才放他回兵部當(dāng)差。
李槲離開之後,又過了盞茶時間,宰相杜謙被人請到了甘露殿,進(jìn)了甘露殿之後,杜謙對著皇帝陛下拱手道:“陛下。”
李皇帝招了招手,示意讓他近前坐下,等杜謙落座之後,李皇帝纔開口問道:“受益兄,今秋的這場科考,準(zhǔn)備的如何了?”
杜謙胸有成竹,立刻回答道:“回陛下,已經(jīng)基本上準(zhǔn)備妥當(dāng)了,只能著時間一到,一定能夠順利辦成。”
“這一次科考,到時候臣親自去主持,若再出什麼問題,臣願意以命相抵。”
皇帝陛下襬了擺手,笑著說道:“一屆科考,如何能要了受益兄的命?”
“不說別的。”
李皇帝笑著說道:“要是受益兄想安排一科人進(jìn)入朝廷,不必科考,朕也都準(zhǔn)了。”
杜謙搖頭苦笑:“陛下又捧殺臣。”
“好了好了,不開玩笑了。”
李皇帝擺了擺手說道:“請受益兄過來,是有個事情託付你去辦。”
“關(guān)於這一場科考的。”
杜謙一怔,隨即低頭道:“陛下有什麼吩咐,臣一定照辦。”
李雲(yún)看著他,默默說道:“我想走一走受益兄的後門,額外安排一個考生,去參加這場科考。”
杜謙一愣,然後若有所思,問道:“陛下想安排誰?”
李皇帝神色平靜。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