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滅了西晉後,佔據(jù)一方,算是暫時坐穩(wěn)了皇位,於是開始釋放自己的本性,同時立了三位皇后,這還覺得不夠,又立了一位中皇后。
寵信王沈、宣懷、俞容等佞臣,大殺諫臣。
遊獵無度,早出晚歸,又跑到汾水去看魚,又以燭繼晝,在後宮中,建立市集,或與宮人遊樂,或酒醉三日不醒,荒淫無度。
劉聰在後宮享樂,多日不出,羣臣只得向王沈等人報告事情,王沈等人大多不報告給劉聰,只以自己喜惡去議決事項。
王沈等人貶抑朝中賢良,任命奸佞小人,數(shù)日便可讓他們升至兩千石。
軍隊年年都要出征,將士們卻沒有錢、帛賞賜,反倒是後宮對僕人的賞賜,動不動就數(shù)千萬。
王沈等人的車服、住宅,皆超過了諸王。
子弟中與他們有血緣關(guān)係的,即使是平民,成爲內(nèi)史、令、長者的,就有三十餘人,都是奢侈逾禮,不合法度,且貪婪兇殘的人,殘害良善。
勒準,是匈奴靳氏部落,生有二女,皆爲絕色,獻給昭武帝劉聰爲皇后,其實已經(jīng)可以窺見其心思。
王沈和劉粲等人與靳準聯(lián)手,誣稱皇太弟劉乂叛變,不但廢掉並殺害劉乂,更趁機誅除一些自己討厭的官員,又坑殺平陽城中一萬五千多名士兵。
劉粲也在劉乂死後,被立爲皇太子,受領(lǐng)相國、大單于,總管各事務(wù)後,就將國事委託給他。
劉聰是徹底當甩手掌櫃,沉溺在後宮的溫柔鄉(xiāng)中了。
劉粲擔任相國後,驕縱奢侈獨斷專行,疏遠忠誠賢德之人,親近奸邪諂媚之人,任性刻薄不施恩惠,拒絕勸諫掩飾過失。
喜歡興建宮室,相國府模仿紫宮。
繼位不久,百姓晝夜勞作,飢餓貧困,鋌而走險,死亡相繼,劉粲也不體恤他們。
雖然給了劉聰?shù)乃奈换屎笞鹛枺瑢嶋H上,卻將四位不滿二十歲的繼母,自己收了,封了個貴嬪,也是勒準的侄女,日夜與她們在後宮裡尋歡,將國家之事,全部扔給勒準。
在劉聰時,勒準就有了心思,只是劉聰在滅西晉前,好歹還在掌事,之後雖然不管事了,卻是王沈等人掌權(quán),勒準一直沒有機會。
現(xiàn)在見劉粲比劉聰更叫荒淫,且將一切事務(wù)交給自己管理,搖身一變,成爲了一國重臣,花花腸子更是翻的噗通噗通的。
勒準趁機將自己家人安排在重要位置上,掌握了京城的軍事權(quán)。
但是,勒準也怕諸親王起兵。
想來想去,忽悠劉粲:
“那幫鱉孫,想要殺掉太保呼延晏和我,然後推舉劉驥那犢子做皇帝,你他丫的,別一天就知道窩在後宮裡,應(yīng)當早作準備。”
劉粲沒聽。
勒準怕自己的計謀不能實現(xiàn),於是又讓兩個女人給劉粲吹枕邊風,還嚇唬她們說:如果劉驥成了皇帝,恐怕我們靳氏家都的被殺絕。
兩女兒一聽大驚,會不會真的殺絕,不知,但,她倆絕對是首當其衝。
使勁給劉粲吹枕邊風,劉粲都被吹感冒了。
不過,這枕邊風比勒準的“進諫”有效多了,劉粲抓捕並斬殺了包括劉驥在內(nèi)的一衆(zhòng)人,這些人都是宗族,都是會擋勒準路的人。
擋路的人都沒了,勒準隨之發(fā)動宮變,率兵進入皇宮,抓捕並斬殺了劉粲,之後,劉氏男女,不論老少,全部都斬於東市。
之後又刨劉淵、劉聰?shù)哪梗贌渥趶R,自稱大將軍、漢天王,設(shè)置百官,派遣使者向晉室稱藩。
這時有個人跳了出來。
當年張軌麾下的將領(lǐng)北宮純,兩次受張軌之命拯救晉室,以少勝多,殺退劉淵兵,最後被迫向劉淵投降。
他看勒準與劉粲相殺,集結(jié)漢人,以東宮爲堡自守,但最終還是未能逃出,被勒準的堂弟勒康所殺。
北宮純並沒有影響局勢,據(jù)說在正史中連個傳記都沒有,但,在那樣的危局中,能兩次受命來拯救晉室,可見其不一般,這樣的人不應(yīng)該被歷史淹沒。
嗯?不會是北宮純太強悍了,被張軌忌憚,準備殺他,所以,纔不得不投奔劉淵的吧?!
歷來創(chuàng)業(yè)之主,必定都是能親自披掛上陣,指揮作戰(zhàn)的,四處征戰(zhàn)不歸,唯獨胡劉不是如此。
劉淵執(zhí)政時,便蟄居在河東,典型的宅男屬性。當時傾覆晉室的,其實是王彌、石勒、劉曜等人。
羣盜中,以石勒最爲狡詐、兇悍,所以,東方皆爲他所並。
胡劉的宗族中,只有劉曜較有才能,關(guān)中實際上是被他攻陷的,所以,劉粲被殺後,劉曜與石勒隨即形成了東西對峙的態(tài)勢。
從劉琨、曹嶷、王浚、石勒、祖逖等人的行動來看,東方之局,實際上已經(jīng)不是劉氏能駕馭的了。
劉聰時,平陽大飢,流叛、死亡者,十人中就有五、六個,石勒派遣石越率領(lǐng)二萬騎兵,駐紮在幷州,以安撫叛逃而來的人,司隸部統(tǒng)轄下的人,跑到冀州的,有二十萬戶!
劉聰?shù)奶妨羁迪啵瑢⒙斦f:
“石勒那癟犢子盯著趙、魏,曹嶷那廝也瞄著青、齊,鮮卑之衆(zhòng),零散分佈在燕、代。如今,京師寡弱,石勒的人馬強壯且衆(zhòng)多,如果讓石勒並了趙、魏之地,在燕的騎兵,自上黨向東,曹嶷再率領(lǐng)三齊之衆(zhòng)續(xù)後,陛下,您將如何抵抗?”
可見當時情勢的危急。
這麼危急、不利的形勢,劉聰居然還有心思沉溺於後宮,究竟是史書故意抹黑,還是劉聰真的如此昏暈。
劉粲被殺後,劉曜從長安奔平陽,走到赤壁(今山西河津縣西)這裡,即皇帝位。
石勒也統(tǒng)領(lǐng)精銳五萬,討伐勒準,進據(jù)襄陵(在平陽東南)北原。
勒準派遣侍中卜泰向石勒投降,但現(xiàn)在劉曜也來了,石勒不準備就這麼接了勒準的投降。將卜泰囚禁並送到劉曜處,以示城內(nèi)並無歸附劉曜之意。
但劉曜卻讓卜泰爲他傳話,勸靳準迎接他到平陽。
靳準殺了劉曜的兄弟們,對劉曜的這個說詞,猶豫未決。
之後喬泰、王騰、勒康、馬忠等,殺了勒準,推舉勒準的從弟勒明爲盟主。
勒明派遣卜泰,將傳國玉璽交給劉曜,準備向他投降。
石勒聽聞後,大怒,增加兵力而攻打平陽,勒明向劉曜求救,劉曜派劉雅、劉策迎接靳明。
勒明率領(lǐng)平陽士女一萬五千人,投奔於劉曜。
之後,劉曜斬靳明,靳氏男女,不亂老少全部斬殺。
勒準忽悠劉粲的話,變成了事實。勒明等人也想的太天真,以爲主動投降就沒事了?就算劉氏兄弟不和,也是他們自家事,外人摻和進來,還殺了那麼多劉氏的人,劉曜能放過他們,才鬼了。
之後劉曜逃到了慄邑。
石勒這次,到手的鴨子給飛了,氣的燒燬平陽宮,然後返回。
後,劉曜回到長安,改國號爲趙。
史家將之前劉淵立的國號“漢”,與劉曜立的國號“趙”,合起來成匈奴劉氏政權(quán)爲“漢趙”,又爲了與之後的石氏政權(quán)做區(qū)別,又稱爲“前趙”。
劉曜豕突——“豕突”這詞是哪本書裡的?不怕劉曜詐屍嗎——但其根本在關(guān)中,所以,稱帝后,仍以雍州、秦州爲主。
當時,關(guān)中、隴右一帶有很多氐、羌等少數(shù)族人未予歸化,常同西晉殘餘聯(lián)合進攻劉曜,給劉曜政權(quán)造成嚴重威脅。
長水校尉尹車,暗地裡聯(lián)合巴氐酋長徐庫彭反叛;劉曜先殺尹車,又囚徐庫彭等五十餘人,準備全部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