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道家陳摶老祖睡仙功(詳細)。[打印本頁]
作者:苦行僧時間:2021-10-2616:33
標題:道家陳摶老祖睡仙功(詳細)。
睡功丹理
道家修煉功法---有內丹法和外丹法之分。
雖雲睡功,實爲內丹,假借睡臥之中修煉內丹耳,丹書謂“借假修真”。因此,丹學理論即是睡功原理。
睡仙功屬於內丹的一種,與內丹以人身爲鼎爐,身內精氣神爲藥物,以意念引導使之在體內循環烹煉,經過一定的步驟,精氣神在體內凝結成丹或聖胎的原理是一致的。
陳摶指導完善內丹公理並親自實踐,成爲天下睡功第一人。他以身口爲爐,宮室爲竈,腎爲水,心爲火,肝爲木,使木生心火練腎水,直至煉成金丹。
對專門的內丹修煉家來說,修煉睡功可以結成金丹,形成津液,醍醐灌頂,使人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羽化而登仙。雖然日常的生活中人們修煉睡功並非能達到如此的功效,但睡功一樣有著不可忽視的效驗。
首先,可使人快速入睡;其次,可使睡眠深沉而無夢;再次,通過睡功的修煉可以增強體質發達智力。
道家傳統內丹功的基本要求是“致虛極,守靜篤”,然後“以觀其原”,才能進入到“還丹”、“結丹”、“金玉還丹”等層次。作爲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節奏快,很難做到專事靜功。
在傳統道家丹學體系中的“睡功”,爲現代人開創了一個方便法門。睡功的核心在於睡,以睡做功、以功爲睡。充分利用了每個人都必須睡眠休息的生理特性。
一般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時,一生有三分之一時間在睡眠中度過,這是多麼寶貴而充裕的時間呀!做爲每一位煉功者,都應把握住這個大好時機,莫讓其白白浪廢。
睡功臥式
睡功臥式有兩種:仰臥式、側臥式。
仰臥式
*仰臥式—養真椿(此式即爲道長所授---仰臥式)
金剛臥石·養真椿姿式:仰臥躺平,自然放鬆,舒適爲度。
兩腿平伸,左右**叉,上下相搭(男左上、女右上)。中間三指交叉,拇指、小指分別相對。掌心對小腹,扶放在丹田處。(大拇指對神闕,小指對恥骨處)朗合壁眼,自然呼吸一吸一呼爲行氣運功一遍,連續行功36遍,多則不限。
註釋:此式是傳統內功“金剛鐵板橋”養育真元功法之睡功臥式。兩足相搭使足三陽經氣攝交注,周身有挺拔的內力生之。兩手扶在丹田,久習此式,可強壯身心。有生熱耐寒之功效。
*仰臥式—養丹椿碧落遊仙·養丹椿
姿式:自然仰臥式,全身放鬆。兩腿平伸,腳尖外展。兩手指交叉,大拇指、小指相對。掌心向下,扶在丹田處。大拇指對神闋(肚臍),小指對恥骨處。閉合雙眼,自然呼吸一吸一呼爲行氣運功一遍,連續行功36遍,多則不限。
註釋:此式出自《碧落遊仙》睡功臥式。如果覺得保持手的姿式,會使大臂懸離牀面,可將大臂用軟棉物塾起,以舒適爲度。大指定在神闕,小指抵在恥骨,使丹田之氣溫合,注自身氣機往來,此式最爲舒適,易宜鬆靜,屬溫養行功。
側臥式
側臥式--希夷睡
希夷睡是以著名道士陳摶(號希夷)之號而命名。男左側而臥,屈其左臂,女反之。以左手心墊於面部下方,張開虎口,左耳安於大拇指和食指開空之處,
以使耳竅通炁(古同“氣”)。
頭脊保持正直,舌頂上齶。屈其左腿,泰然安貼於牀褥之上,右腿伸直,放於左腿之上。以右手心貼放於肚臍之上,而凝神於臍內丹田。
此時存想吾之身體,如同水晶一般透明。而又好象安睡於平靜無波之水面之上,下面空洞無底。同時又存想一身被褥盡都化爲白炁,如同雞卵一般,而我蟄藏其中,得大自在。
仰臥——環陽睡
環陽睡是以茅山道士柏子老君之號而命名。柏子老君,姓李,號環陽,生平不詳。
環陽睡是仰面安睡,兩手各握固(握固即屈大拇指以其餘四指攥住,如同新生嬰兒握拳之狀),直伸兩臂,往外八字放開;兩腿同樣八字放開,而於開處各離腎囊一二寸許。閉目內視,舌頂上齶,斂藏心意,調息入靜。
此時存想氤氳之炁,如雲似霧,環繞於一身內外。心意凝定於中宮之內,若存若亡,綿綿不絕。神意觀照於腰背褥下,如若無物無底之狀。不可過於著意,周身放鬆,稍有照顧即可。
註釋:“氤氳”yīnyūn
a煙雲瀰漫。如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b古代指陰陽二氣交會和合之狀。《白虎通·嫁娶》引《易》:“天地氤氳,萬物化淳。”
c.迷茫貌;瀰漫貌。三國魏曹植
《九華扇賦》:“效虯龍之蜿蟬,法虹霓之氤氳。”
d.濃烈的氣味。多指香氣。南朝梁沉約《芳樹》詩:“氤氳非一香,參差多異色。”
收功
收功時,停止意念觀想。收功準備:用鼻子緩緩吸氣,使腹部漸漸凸起充滿之後即閉氣(口不吐氣鼻不呼氣);同時用心默數數字,以計算閉息的時間長短。
當久不可耐時,乃從口中細細吐出;待呼吸調和平穩之後,即可將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至下腹丹田。莫急於起身,應安心靜臥片刻,以防心神不安,影響練功效果。
最後臥牀收功,方法同導引術等:雙手相交於小腹丹田處,雙掌重疊,男左手在內,女右手在內,置於下丹田處,用力收小腹、提肛,意念全身真氣沉入氣海,不再啓動;約三分鐘左右。
側臥式--希夷睡--陳摶老祖睡功修功要領
1、姿勢:同上
2、心法:臆想睡於平靜無波之水面之上,下面空洞無底。同時又存想一身被褥盡都化爲白炁,如同雞卵一般,而我蟄藏其中,得大自在。做三線放鬆。
3、口訣:唸誦“嗡”字,浩然正氣。默思--元亨利貞。
4、作用:本法有采氣、養氣的作用。浩然正氣充滿天地間,奧妙無窮,惟勤習者方能知之!
青年人久練強健筋骨、精氣神旺盛;中老年及體弱多病者久練必然健體康復,身心舒暢,食慾、睡眠好。對背、頸、椎骨、臂、腿病疾及寒癥有防治或輔助療效。
5、口訣淺釋:道家、佛家、瑜伽等都有口訣,道家稱之爲咒語,佛家稱之爲真言,瑜伽稱之爲特音。《易經》曰:“同氣相求,同聲相應”,現代科學只證實了其中聲音的共振效應。
其他的如“聲音”與宇宙本體的關係,“聲音”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思想,“聲音”溝通人和動物之間的思想情感,以及利用“聲音”促進人與動物的生命或感受死亡的秘密等,尚需科學進一步研究。
密宗學派認爲:“嗡”字是宇宙萬物生命的根本音,它含有無窮無盡的作用。對人體而言,它是頭頂內部的聲音,當人們掩蓋耳朵時,自己所聽到的心臟和血液流動的聲音相近。唸誦“嗡”字,最低效果,可使頭腦清醒,精神振奮。
[註釋]“嗡”
嗡、嘛、呢、叭、咪、吽,六字源於梵文,象徵一切慈悲與加持。六字大明咒,其內涵異常豐富、奧妙無窮、至高無上,蘊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
[六字注音]: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
梵文六字圖[元亨利貞]:拼音:yuánhēnglìzhēn
釋義:元亨利貞四個字本分開解釋,分別講作“大”“通”“順”“正”,現被多數人連作一詞,指人運氣通達。
此四字包含重要的思想內涵,據李鼎祚《周易集解》雲:“言幹稟純陽之性,故能首出庶物......是以君子法幹而行四德。”此四德即指“元亨利貞”。
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元亨利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根據,解釋如下:元:占卜。亨:祭祀。利:利於。貞:貞問。
總之,睡仙功法多種,每人可根據自身狀況選擇嘗試,經過一段時間體驗再確定一種適合自我的方法並慢慢調整。相信,只要堅持---必有成效!
道家睡功心法
一式
側身而臥。或者左側著牀,或者右側著牀,身體蜷起,如犬曲,似龍盤。左側著牀則左腿全屈,右腿半伸。左手放耳下使耳心對手心,手心要空。右手放在肚臍上。如右側著牀,做法則相反。意念似有似無,觀注下丹田,與氣交合。
這樣心腎相交,水火互相溶合,則神不外馳,則氣自安定。睡意濃時,放心睡去,睡自穩定,睡中做功,時間不限。至醒來時,慢慢睜眼,此時正是一念未生,心似虛空。
再將意念不即不離,似有似無地近現下丹田,幾分鐘,十幾分鍾均可,如能大靜一場,效驗非常。然後,坐起,搓熱手,搓臉,搓耳,搓大推穴,收功。
此爲睡法,即日常生活中睡眠應遵守之固本還元之法。
功用:
一、對失眠,神經衰弱,腸炎,便秘,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經冷等均有療效。
二、此功不調息而息自調,不伏氣而氣自伏,久練自然入大定,人股息。
三、臥時枕頭要高於肩,使頸椎平直,不要下垂彎曲。頭稍前傾,使下頜壓喉節。這樣做使氣容易注入中脈,可減少雜念,易人靜。以下幾式要求相同。
二式
身體無論仰臥,還是側臥均可。兩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兩腿自然放鬆。兩眼平視,凝神,然後閉合。返現身體,意想全身上下毛細孔全部張開,身體如一圓筒形似篩子,內外暢通,配合呼吸。
吸氣時觀想白色靈氣從高空經毛細孔進人身體內部變爲紅色,流向全身。呼氣時,觀想身體內病氣、污穢之氣變爲藍色或者黑色,經毛細孔向天空遠方發射。
一呼一吸爲一次,呼吸三十六次後轉爲自然呼吸,不要有任何意念。睡時,觀想自己正在練功即可放心睡去。醒時,再如上法行之。這樣,一宿都在練功。
功用:
一、對遺精、失眠等癥有療效。
二、配合搓臉、搓耳、搓身體,可使肌膚亮麗。
三.久統此功,人靜時有飄浮感,有時會在定中飄離牀面。可不理會,此爲功效好現象,不要刻意追求,泰然處之。
四、入門者可於睡時觀想自己的身體如師尊側身而臥,然後默唸師尊心咒或名號七七四十九遍。觀想喉間有丹字放射紅光,紅光如網狀罩自身。這樣可防邪魔入侵睡中,有利功效速進。
五、久練出現體感特異功能。
三式
左側著牀,左手託耳,耳心對手心。右手緊握外腎。左腿全屈,右腿半仰。意念凝視下丹田。默默注視呼吸出入之數。數息三百六十次爲一週。心息相依,不得外馳,綿綿密密,不即不離。
然後,正面仰臥,兩手用力握外腎,用力握十二次,再將兩手放頭部兩側。玉枕、手、腳跟著牀,閉氣,身體弓形騰空,連騰三次,一次閉氣一次騰空。稍事休息後,再右側著牀,如左側法行功一遍。
睡眠時,側身用雙手緊緊抱住睪丸,意念不即不離注視一會下丹田,氣息雙忘。放心入睡。夜半,如有性慾發生,即可採用“吸”“撮”“閉”“呼”之法,使氣行周天,下注丹田。睡醒起牀前,行功一遍。
功用:
一、對陽萎不舉、早泄等男性疾病有特殊療效。
二、久練入胎息、入定,通周天。
四式
正面仰臥,兩足跟併攏相對,呈八字形。兩手手心向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首先採用三線放鬆法放鬆身體。
然後,兩眼向上凝視片刻,收神光於兩眉中間,順鼻尖看到小腹處,閉眼。配合呼吸服氣時觀想氣從空中擠壓人小腹部;呼氣時觀想氣向身體各部放射。
呼吸三十六次後放棄意念,自然呼吸。接做下法。兩手相抱覆於下丹田處,如上法行之。吸氣時觀想氣從下丹田(氣海穴)人身體,呼氣時觀想氣從丹田處向全身放射。
呼吸三十六次後,自然呼吸一會。然後,兩手手心向上,再如上法行之,吸氣時觀想氣從高空擠壓入兩眉中間,呼氣時觀想氣通過任脈下注丹田。呼吸三十六次後自然呼吸,觀想空中美麗景色。
功用:
一、對腸胃系統疾患、偏頭痛、神經性頭痛有療效。
二、此法可貫通任脈,因氣行天目,可誘發透視等特異功能。
三、意守上丹田,易使氣血上行。高血壓病,心臟病患者忌練。
注意:
一、此四式最適於體弱者、老年人、腦力勞動者、臥牀患者習練,作恢復神力、精力、體力之法。可安神,延年,益壽。
二、此四式相輔相成,可任選一式單獨司練。也可四式都練但要分開時間,不要在同一時間練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