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章 濟世醫社

不過在崇禎四年,韃子還需要以“東貨”來換取物資,恆興行就是範家開在登州的銷售基地!

範慶安道:“明叔您老人家管著整個山東的這攤子事,在濟南有所不知,最近這蓬萊縣城中,來了一名年輕的郎中,叫做張力,他手上岐黃之術非常了得,又更擅長金針回陽之術……”

明叔叫範永明,此刻他打斷了範慶安的話:“你說這人做什麼,有什麼相干?”

範慶安訕訕一笑:“明叔有所不知,就是他治療李大人的陽虛之癥,大有起色,李大人才退了我們的虎鞭,還帶動了其他人也對我們虎鞭和鹿茸的銷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範永明有些不相信:“什麼?就憑一個小小的郎中?!”

範慶安點點頭,垂手而立。

範永明那小眼睛瞇成了一條縫:“你說叫什麼來著——張力?”

……

這天李掌櫃帶著孩子來找張力複診,張力詳細檢查了一番之後,確認孩子已經基本康復,便開了副溫補的方子,讓李掌櫃回去給孩子煎服,以鞏固療效。

李掌櫃正要告辭離去,張力忽然想起一事,開口問道:“李掌櫃,你是做頭口生意的,聽聞你岳父也開著一家大商鋪,在下有件事想拜託李掌櫃。”

李掌櫃一聽張力這麼說,忙不迭地應道:“小神醫有什麼話但講無妨,不管什麼事,我李老四能辦到的自然不在話下。就算是棘手之事,怎麼也得想法子給小神醫辦了!”

張力沉吟片刻,道:“不知你們商行在金州衛可有分號?”

李掌櫃一愣,旋即明白過來,有些爲難地道:“我和我岳父的商行在金州衛都沒有分號呢——”很快李掌櫃眼睛一亮,喜道:“我家頭口店的部分馬匹就是金州衛那邊流過來的,小神醫你知道,咱們山東不產好馬,塞外蒙古人那邊良馬很多……”

話沒說完,李掌櫃略微有些遲疑,不肯繼續說下去。

張力心裡明鏡似的,大明現在閉關鎖國,嚴禁與蒙古和女真人交易,想必李掌櫃的馬匹是蒙古走私過來的。

張力微微一笑:“李掌櫃無需多慮,若是你在金州衛那邊有關係的話,煩請幫我給母親帶個口信。”

李掌櫃一聽是這事,連連答應。

張力想將母親和康大伯都接過來,於是細細叮囑了一番,最後又給李掌櫃說明了那蓮花屯的詳細所在,李掌櫃這才告辭而去。

……

這段時間從萊州府逃難來的流民明顯多了起來。蓬萊縣城太小,於是知府李大人下令,將流民安置在蓬萊城外。

明代的養濟院類似於後世的民政部門,有著半官方的背景。每天登州府衙都會通過養濟院對城外的流民施粥,不過登州府存糧也不多,城外豎起的十口大鍋無非也就是些米湯罷了,根本見不到糧食。

流民中的青壯還可以在蓬萊縣碼頭賣些苦力,畢竟蓬萊臨海,海商還是比較發達的,每天碼頭上都停滿了裝貨卸貨的海船。

明代本來是實行嚴格的海禁,不過到了明末,海商勢力急速膨脹,官府收了銀子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根本不管什麼海禁不海禁的了。

就在三天前,蓬萊縣突然關閉了城門,附近衛所的兵卒們接管了城防,所有人許出不許進!

整個縣城流言四起,有說孔有德大軍殺過來了的,也有說城外起了瘟疫的,不過到底是什麼原因,官府諱莫如深,一直也沒有解釋。

張力也曾找了幾次王縣丞,結果王縣丞都不在縣衙,也就不再去打探了。

這天清晨,康興安與高元良在院子裡練拳,張力左右無事,便到縣城中閒逛。

從燈籠街出來,張力打算到明月樓去聽聽曲兒,腳步不由得輕快起來。

正走著,忽然看見縣衙方向跑出來一隊差役,隊伍裡還有不少郎中攜帶著藥箱,而爲首的正是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的王縣丞。

街面上的百姓紛紛躲到路邊,張力也退後兩步,站到路旁。

王縣丞遠遠地看見了張力,臉色一喜,拉了拉繮繩,馬匹慢步向張力走來。

“小神醫!我正要找你,沒想到在這碰到你,走,咱們趕緊出城!”還沒走到張力身邊,王縣丞便先喊了起來。

張力上前兩步,作了一揖,問道:“出城?不知王縣丞……”

王縣丞騎在馬上,對張力招了招手。張力會意,快步走到王縣丞馬前。

王縣丞壓低了聲音:“城外爆發了瘟疫,昨日濟世醫社的人趕來了,我今天才敢下令開城門。他們要求蓬萊縣所有郎中全部到城外聽候差遣。我本來已派人前去通知你,哪知你在這裡溜達,正好隨我一起出城。”

張力有些詫異:“濟世醫社?”

王縣丞一怔,奇道:“小神醫難道不知道濟世醫社麼?”

張力意識到這“濟世醫社”肯定來頭不小,便道:“我自幼在金州衛跟隨恩師學習醫術,對中原腹地的事不是太懂……”

王縣丞笑道:“怪不得呢,我就說咱大明的郎中怎麼會不知道濟世醫社,原來小神醫家鄉在遼東,確實偏遠了些……”

張力略微有些尷尬,道:“在下確實孤陋寡聞了,讓王大人見笑了。”

王縣丞也不託大,從馬上跳了下來,一邊牽著馬,一邊道:“走,小神醫,我們邊走邊說。”

張力拱手一禮,跟著王縣丞一起向城外走去。

街道兩旁的百姓議論紛紛,有人道:“這小哥兒什麼身份,王大人居然下馬與他一同步行?”

另一人道:“嗨!你連小神醫都不認識麼?他是從遼東來的神醫,別看年紀輕輕,治好了不少病人呢!”

一名老者也附和道:“這小神醫聽說姓張,不管多重的病人,只要送到燈籠街他的府上,沒有不藥到病除的!他最高超的技藝乃是使得一手金針回陽之術,聽說有一次知府李大人昏厥,連脈搏都沒有了,這小神醫一針刺下,李大人立刻就轉危爲安了!”

“嘖嘖……真看不出來!”

……

張力沒有注意到身後衆人的議論,對王縣丞道:“王大人,你給我說說這濟世醫社吧。”

王縣丞點點頭,道:“要說這濟世醫社,還得從萬曆八年說起。當年山西大同府爆發大疫,傳染者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闔家死絕!後來疫情又向太原府擴散,瘟疫大有席捲整個山西的勢頭。萬曆皇爺爺便下旨,由太醫院牽頭,遍尋全國名醫,成立了這濟世醫社,專門對付瘟疫。”

王縣丞這麼一說,張力明白了,這濟世醫社相當於後世的國家級傳染病控制中心一類的機構。

張力頓時來了興致,問道:“王大人,若想要加入濟世醫社,可有什麼條件麼?”

王縣丞一驚,失聲道:“莫非,莫非小神醫想加入濟世醫社?這不可能,絕無可能!”

張力有些訝異,追問道:“怎麼?濟世醫社不是彙集了全國的名醫嗎?我雖然年輕,卻也想試一試呢!”

王縣丞搖搖頭:“小神醫有所不知,這濟世醫社要加入極難,雖說小神醫在蓬萊縣醫術高超,不過還是打消這個念頭爲好。”

張力有些鬱悶,王縣丞知道張力與國公府有關係,故而又耐著性子解釋道:“若要說清這濟世醫社,還要先說我大明立國之根本。小神醫可知大明立國的根本是什麼?”

張力一怔,琢磨了一下,朗聲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大明立國之本非科舉莫屬!”

王縣丞點點頭:“小神醫果然聰慧,這科舉實在是大明上下萬民最最重要的事情。”

張力摸了摸鼻子,追問道:“難道濟世醫社和科舉有關?”

王縣丞正色道:“正是如此。從萬曆八年開始,大明前後爆發了多次瘟疫,甚至連京師都遭過好幾次大災,故而濟世醫社的地位愈來愈高。剛開始,朝廷對濟世醫社的名醫們,只是恩賞些銀兩,封一些醫官兒而已。萬曆十年,京師大疫,十室九空,當時疫情危急,朝廷下了詔令,濟世醫社的成員一律恩蔭一子入國子監讀書。”

張力道:“國子監監生麼?那豈不是濟世醫社成員的後代可以做官的機會很大?”

王縣丞點點頭:“這還不算,萬曆十年以後又屢次爆發疫情,濟世醫社的恩賞越來越高。到了萬曆四十年,濟世醫社的恩賞算是徹底定了下來。”

張力有些好奇道:“願聞其詳。”

王縣丞帶著崇敬的口吻道:“濟世醫社有四級,最頂級的是濟世醫卿,次一等是濟世醫丞,再次一等是濟世醫令,最後則是濟世醫士。濟世醫卿三代子孫皆恩蔭舉監;濟世醫丞,恩蔭一子舉監;濟世醫令,恩蔭一子貢監。而濟世醫士,則是恩蔭一子入國子監讀書。如果濟世醫社的人在疫區行醫,上至州府官員,衛所兵將,下至平民百姓,都要聽其差遣,直到瘟疫消散……”

王縣丞這麼一說,張力明白了:我靠,明朝社會老百姓最大的追求,就是科舉做官啊,權力勢力財力,都離不開一個“官”字!這濟世醫社也太牛了,子孫幾乎全部都有科舉出身!

這濟世醫卿,相當於後三代的子孫全部賜予舉人身份;濟世醫丞賜予兒子舉人身份;濟世醫令賜予兒子秀才身份;而濟世醫士,則相當於保送北大讀書,雖然不直接給科舉出身,不過能進全國最牛的國子監讀書,前途自然也是一片光明!

而且如果是在瘟疫爆發的地區,爲了控制瘟疫,濟世醫社竟然臨時有凌駕於官府之上的權力!

張力心裡還在盤算著加入濟世醫社令人咂舌的好處,王縣丞卻笑道:“怎麼,小神醫心動了?”

第293章 大明三百年間第一反詞第315章 翻案(一)第287章 夜生第301章 識人不明?第387章 天佑第481章 有兵纔是王道第337章 絕望的時代第444章 吳公公急了第329章 七大恨第548章 弄不死你第448章 勾結第103章 抽獎第86章 你射中何處?第148章 若晨小姐,你叫我出來,所爲何事第539章 變化第24章 納蘭詞第465章 炮灰第462章 列陣第378章 哥債弟償第63章 師太,你懂的第349章 溫洪聯手,天下我有第355章 蕞爾小國第159章 能否進入科舉圈子?第144章 分科診治第343章 “博愛”之心第413章 英國公的心思第22章 我臉上有斑嗎第484章 約法第502章 忍辱負重第75章 懸絲診脈(二)第4章 初顯身手第2章 孔府第329章 七大恨第394章 守通州(二)第282章 死亡漩渦第149章 素面紙扇第162章 欲罷不能的權力第347章 萬壽慶典第407章 郊迎第460章 雖遠必誅第343章 “博愛”之心第161章 一夜城第447章 工業萌芽第135章 方以智第254章 兵工廠大遷徙第122章 徐靜萍(一)第479章 又打敗仗了?第543章 “好”朋友第445章 長久之計第211章 這一夜,斷人衷腸第540章 援軍第29章 辯證第160章 這個人,可以收第555章 爲萬世開太平(三)第351章 窮寇莫追第158章 太祖禁令第64章 散花天女第387章 天佑第247章 靜萍懷上了第439章 不二法寶第376章 圍城第32章 濟世醫卿第482章 惦記第311章 下血本第478章 “黃雀”第10章 回陽第498章 請立九阿哥福臨爲太子第516章 帝王末路(六)第41章 故人第307章 夜探第477章 鹹魚也想翻身第402章 喜報第463章 出陣第231章 酒後……第435章 交待第42章 看夠了!滿意了?!第148章 若晨小姐,你叫我出來,所爲何事第85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第77章 我治的瘟疫,你來搶功勞?第148章 若晨小姐,你叫我出來,所爲何事第235章 崇禎朝第一忠臣第233章 第一次早朝第193章 人皮面具第285章 團山堡的七品經歷第171章 自生火銃(二)第103章 抽獎第284章 第一大支柱產業第123章 徐靜萍(二)第94章 再見,醫卿大人第399章 局第433章 大明首富第441章 黃臺吉的對策第423章 無人可制第409章 固所願也第217章 吳三桂太監了!第557章 爲萬世開太平(五)第458章 斥候第409章 固所願也第369章 兔兒屯之戰(二)
第293章 大明三百年間第一反詞第315章 翻案(一)第287章 夜生第301章 識人不明?第387章 天佑第481章 有兵纔是王道第337章 絕望的時代第444章 吳公公急了第329章 七大恨第548章 弄不死你第448章 勾結第103章 抽獎第86章 你射中何處?第148章 若晨小姐,你叫我出來,所爲何事第539章 變化第24章 納蘭詞第465章 炮灰第462章 列陣第378章 哥債弟償第63章 師太,你懂的第349章 溫洪聯手,天下我有第355章 蕞爾小國第159章 能否進入科舉圈子?第144章 分科診治第343章 “博愛”之心第413章 英國公的心思第22章 我臉上有斑嗎第484章 約法第502章 忍辱負重第75章 懸絲診脈(二)第4章 初顯身手第2章 孔府第329章 七大恨第394章 守通州(二)第282章 死亡漩渦第149章 素面紙扇第162章 欲罷不能的權力第347章 萬壽慶典第407章 郊迎第460章 雖遠必誅第343章 “博愛”之心第161章 一夜城第447章 工業萌芽第135章 方以智第254章 兵工廠大遷徙第122章 徐靜萍(一)第479章 又打敗仗了?第543章 “好”朋友第445章 長久之計第211章 這一夜,斷人衷腸第540章 援軍第29章 辯證第160章 這個人,可以收第555章 爲萬世開太平(三)第351章 窮寇莫追第158章 太祖禁令第64章 散花天女第387章 天佑第247章 靜萍懷上了第439章 不二法寶第376章 圍城第32章 濟世醫卿第482章 惦記第311章 下血本第478章 “黃雀”第10章 回陽第498章 請立九阿哥福臨爲太子第516章 帝王末路(六)第41章 故人第307章 夜探第477章 鹹魚也想翻身第402章 喜報第463章 出陣第231章 酒後……第435章 交待第42章 看夠了!滿意了?!第148章 若晨小姐,你叫我出來,所爲何事第85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第77章 我治的瘟疫,你來搶功勞?第148章 若晨小姐,你叫我出來,所爲何事第235章 崇禎朝第一忠臣第233章 第一次早朝第193章 人皮面具第285章 團山堡的七品經歷第171章 自生火銃(二)第103章 抽獎第284章 第一大支柱產業第123章 徐靜萍(二)第94章 再見,醫卿大人第399章 局第433章 大明首富第441章 黃臺吉的對策第423章 無人可制第409章 固所願也第217章 吳三桂太監了!第557章 爲萬世開太平(五)第458章 斥候第409章 固所願也第369章 兔兒屯之戰(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田县| 尼勒克县| 淳化县| 梓潼县| 宜春市| 日喀则市| 玉溪市| 宁河县| 星座| 方正县| 明光市| 开封县| 平昌县| 肥乡县| 陵川县| 城步| 新邵县| 苍梧县| 饶阳县| 高平市| 乡城县| 梧州市| 泰宁县| 贡觉县| 广宗县| 中山市| 内乡县| 辽宁省| 清新县| 红桥区| 灌南县| 北京市| 五大连池市| 桑日县| 桂阳县| 贡山| 溧水县| 石狮市| 富民县| 丰宁| 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