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章 越南

比如暹羅和緬甸,就是大明現成的盟友。

此時緬甸正是貢榜王朝時期,國主是孟雲。而暹羅的曼谷王朝也建立不久,國主是拉馬一世。

雖然在原歷史中,緬甸和暹羅的關係極差,戰事不斷。但在大明的調和下,終是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英國身上。

現在緬甸專注東孟加拉地區,暹羅專注馬來半島。他們在邊·境上的矛盾,暫時壓了下來。

且爲了讓他們死·心塌地的和英國對著幹,大明沒少給他們好處。比如提供‘先進’的火器,必要的情報。甚至有時候,爲了讓他們和英·國打得更激·烈些。大明還讓情報司的人,刻意煽·風點·火,擴大矛盾。

當然,大明不是聖母,不會無償提供火器。

像每支火槍,要價兩百華元,剛好湊個整數。可能聽上去不多,但華元的實際購買力,可以再加上兩個零。

而這還是友情價!

在這個時代,歐洲軍隊,大多配備的是燧槍。它是由十六世紀法國人馬漢,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直到1848年,才退出歷史舞臺。

大明起先研製的三·八式步槍,因爲沒有合適的子彈,所以使用效果,並沒有想象中的好。不僅報廢率極高,在戰場上,還老是生卡彈、炸·膛的事情。

像帝汶之戰中,就有不少士兵,是被手中的步槍給炸·傷的。

再加上製造工藝比較複雜,成本較高。大明便不得不順應時代潮流,生產燧槍。至於三·八式步槍,只能先收回來。等著日後子彈的工藝提高了,再大規模裝備。

這也佐證了一個事實!

有時候,步子不能跨得太大,否則容易扯著·蛋。

當下緬甸、暹羅兩國,還處在冷兵器時代。在面對英國等西方列·強時,就總在武器上吃·虧。

所以當大明願意提供性能更好的燧槍時,緬甸、暹羅兩國,即使覺得價格太貴,也各自忍痛購買了五千支。

這加起來,就是一萬支了。再算上彈藥的錢,又是一筆鉅款。

難怪後世的美·帝和北極熊,那麼喜歡賣武器。實在是這裡面的利潤太高,讓人不得不心動啊!

不過出售武器給他們,大明也是有顧慮的。畢竟大明也眼紅他們的地·盤,想著某一天,在東南亞插·遍五·星紅旗,將其變成說漢話,寫漢字的行政省。

日後兵·戎相見時,這裝備了火器的軍隊,到底是個麻煩。

只是眼下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要讓羊兒跑,就得讓羊兒吃·飽。’。爲了讓英國多流·血,只能給緬甸、暹羅輸·血。

況且大明也不是沒有防備!

這對外出售的燧槍,是最次等的燧槍。射擊度、精準度,都比大明自用的差了一大截!

以後就算遇到他們的火槍部隊,大明也能保持較大的優勢。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作爲中南半島的區域強國,暹羅和緬甸,還是有些本事的。在得到大明的火槍後,他們憑著本土作戰的優勢,讓英國流了不少血。

像東孟加拉地區的英國勢力,就被緬甸趕了出去。現在那裡,已成了緬甸的一個行政省。

而馬來半島的吉打、霹靂、丁加奴等蘇丹國,也被暹羅成功收入囊中。本來按照當初大明和英國的約定,這些地方,應該是英國的地盤。

可暹羅橫插一腳,也怪不到大明瞭。儘管暹羅就是大明慫·恿來的。但做人做事要講證據,何況是國與國之間。

英國就算氣急,也拿大明沒辦法。畢竟比拳·頭,大明也不怕。

這也是英國拉著西班牙做盟友的原因之一!

照現在的局面來看,只要大明一直支持暹羅、緬甸,並讓他們不斷的吃到甜頭,那他們和英國和解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而這,正是大明想要的!

等將來戰·爭爆,大明肯定會讓他們加快進攻步伐。讓緬甸攻打西孟加拉地區,暹羅攻打馬來半島的英國勢力。這些地方,他們拿到了,就是自己的。

在這實實在在的利·益面前,完全不用大明催促,他們就會打得非常賣力。

那樣的話,英國別想安生了。大明的壓力,也小了。

反正誰讓大明不安生,那大明,就會讓他更不安·生。

想到這,南峰心底的憂慮,就少了些許。

只是仍有個關鍵問題沒解決!

那就是如何打破封鎖?

好在他沒煩心多久,劉衛國和張嘯就來了。

在路上,他們看過合約。該生氣的、該憤·怒的,也都·泄出來了。所以商量一番後,他們就向南峰提出了一個另闢蹊徑的建議。

只是聽到他們的建議後,南峰的反應,有點讓人難以預料。

“北取越南?”,南峰像是在問別人,又像是自問。但雙眼,卻緊盯著牆壁上的南洋地圖。

劉衛國趕緊指著越南這一塊兒,擲地有聲的介紹道:“就是越南!北與兩廣、雲南接壤,西與暹羅屬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緊鄰南中·國海。

和菲律賓一東一西,組成南中·國海的邊界。

一旦西班牙封鎖海上通道,那越南,就是最重要的突破口。”。

眼見南峰臉上,還沒有顯出動容之色。張嘯又跟著補充道:“越南的港口頗多,嘉定(胡志明市)、艦港、順化等都是水深港闊的良港。

大明取了越南,不但破了西班牙的封鎖。而且6上,還和清國接壤。不但便於大明的商品輸出,還有利於吸引兩廣、雲南的移民。

就是北攻清國,也是條捷·徑啊!”。

說這話時,他的語氣很振奮!

在場的廖青和張揚,心底瞬時閃過兩個字:‘憤·青’。實在是他當初反攻清國的言論太著·名了。以致現在稍稍表現一點反攻清國的意思,就會讓人聯想到憤·青這個詞。

劉衛國聽到他的話,也暗道壞了!前面說得好好的,幹嘛要提反攻清國。

這下,南峰肯定會認爲,他們這建議,純粹是爲打清國而提出來的。

(實在抱歉,最近工作忙,壓力大,狀態又差得崩潰。所以才更得這麼慢!現在還在調整中。爭取早點調整過來,做到一日兩更到三更。)

第四百五十三章 半島和解(四)談判策略第二章 生存問題第一百五十章 越南(十)--慘第一百三十三章 越南(四)--大膽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蘭芳戰火(九)--東萬律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失的船第八十八章 中場謝幕第三十八章 蘭芳國的‘善意’第一百六十七章 自行車賽(二)--華夏第七十一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風暴(三)--援手第一百零四章 機牀第三百三十五章 蘭芳使清(二)任務第二百九十九章 馬尼拉少年 (二)赤炎第一百八十一章 苗民起義(四) ——大火第四百二十四章 討價還價(六)西北領地第四百一十三章 和談(二)南錫第四十九章 年夜飯第一章 雷電風暴第五百五十四章 裁領建省(二)警告第三百四十九章 明英再戰 (二) 欖責第四百六十四章 戰火暫熄(七)北馬鎮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價還價(五)下加拿大省第八十章 大明會館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線電第二十九章 平定第二百三十八章 民族慶典(五)--族慶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前奏第五十二章 海河鎮第三十九章 張嘯的逆鱗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前奏第四百二十八章 端午節(二)巡遊第三百五十八章 島戰(五)--夜襲第四十三章 全城移民第二章 生存問題第一百三十章 越南第一百八十一章 苗民起義(四) ——大火第三百九十三章 南洋終戰(四)追擊第五百零三章 內憂(六)身份第四百八十九章 審判(二)鬧劇第四百一十八章 和談(七) 條件第五百三十六章 南洋海外領-遷都風波第四百零三章 善後(四)大明的打算第二百七十五章 柔佛之變(八)--難民陳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南(十三)--敵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嘉慶帝(七)貴妃之死第四百九十四章 取糧之策(三)武將賴氏第三十八章 蘭芳國的‘善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明的反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越南(終)--降第四十一章 七個條件第一百六十五章 越南餘波(五)--疑第五百四十九章 仁政第四百五十一章 半島和解(二)鬧事者第三百六十七章 嘉慶帝(三)聯絡第三百八十七章 流感(三) 醫院第四百六十章 戰火暫熄(三)租借仰光第七十四章 出征第四百五十章 半島和解第五十九章 光明使者第五百章 內憂(三)兵工廠第一百三十二章 越南(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嘉定遊(五)--血·滴子第二百九十一章 馬來亂局(八)--制勝的火炮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峰的煩惱(三)--英軍到來第六十九章 英國領事館第四百九十一章 審判(四)路有餓.死骨第七十四章 出征第四百零五章 王餘年的新生活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前奏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政--大漢民族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幕(四)--反制第二百一十章 怒火(二)--撒·旦復仇第五章 虛驚一場第五十七章 擴軍第十八章 文明旅第五百六十五章 軍隊第二百七十五章 柔佛之變(八)--難民陳情第五百二十三章 明京政變(六)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五十章 仁政(二) 接觸第三百零四章 蘭芳戰火(二)--滅蘇祿第九十一章 原由第五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第五百二十二章 明京政變(五)旁聽第二百零九章 怒火第四百三十八章 人口之策 (三) 清國移民第四百三十章 臨海省 (二)鋼鐵之都·第三百章 馬尼拉少年(三)--打第四百九十四章 取糧之策(三)武將賴氏第二百六十八章 柔佛之變---難民潮第三百六十六章 嘉慶帝 (二)容嬪第一百五十二章 越南(十二)--入城第四百三十章 臨海省 (二)鋼鐵之都·第三百九十三章 南洋終戰(四)追擊第四百九十六章 交趾鎮第四百三十八章 人口之策 (三) 清國移民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東孟加拉第二百八十九章 馬來亂局(六)--綠色洪流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練軍第四百五十五章 半島和解 (六)割地賠款
第四百五十三章 半島和解(四)談判策略第二章 生存問題第一百五十章 越南(十)--慘第一百三十三章 越南(四)--大膽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蘭芳戰火(九)--東萬律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失的船第八十八章 中場謝幕第三十八章 蘭芳國的‘善意’第一百六十七章 自行車賽(二)--華夏第七十一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風暴(三)--援手第一百零四章 機牀第三百三十五章 蘭芳使清(二)任務第二百九十九章 馬尼拉少年 (二)赤炎第一百八十一章 苗民起義(四) ——大火第四百二十四章 討價還價(六)西北領地第四百一十三章 和談(二)南錫第四十九章 年夜飯第一章 雷電風暴第五百五十四章 裁領建省(二)警告第三百四十九章 明英再戰 (二) 欖責第四百六十四章 戰火暫熄(七)北馬鎮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價還價(五)下加拿大省第八十章 大明會館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線電第二十九章 平定第二百三十八章 民族慶典(五)--族慶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前奏第五十二章 海河鎮第三十九章 張嘯的逆鱗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前奏第四百二十八章 端午節(二)巡遊第三百五十八章 島戰(五)--夜襲第四十三章 全城移民第二章 生存問題第一百三十章 越南第一百八十一章 苗民起義(四) ——大火第三百九十三章 南洋終戰(四)追擊第五百零三章 內憂(六)身份第四百八十九章 審判(二)鬧劇第四百一十八章 和談(七) 條件第五百三十六章 南洋海外領-遷都風波第四百零三章 善後(四)大明的打算第二百七十五章 柔佛之變(八)--難民陳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南(十三)--敵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嘉慶帝(七)貴妃之死第四百九十四章 取糧之策(三)武將賴氏第三十八章 蘭芳國的‘善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明的反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越南(終)--降第四十一章 七個條件第一百六十五章 越南餘波(五)--疑第五百四十九章 仁政第四百五十一章 半島和解(二)鬧事者第三百六十七章 嘉慶帝(三)聯絡第三百八十七章 流感(三) 醫院第四百六十章 戰火暫熄(三)租借仰光第七十四章 出征第四百五十章 半島和解第五十九章 光明使者第五百章 內憂(三)兵工廠第一百三十二章 越南(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嘉定遊(五)--血·滴子第二百九十一章 馬來亂局(八)--制勝的火炮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峰的煩惱(三)--英軍到來第六十九章 英國領事館第四百九十一章 審判(四)路有餓.死骨第七十四章 出征第四百零五章 王餘年的新生活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前奏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政--大漢民族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幕(四)--反制第二百一十章 怒火(二)--撒·旦復仇第五章 虛驚一場第五十七章 擴軍第十八章 文明旅第五百六十五章 軍隊第二百七十五章 柔佛之變(八)--難民陳情第五百二十三章 明京政變(六)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五十章 仁政(二) 接觸第三百零四章 蘭芳戰火(二)--滅蘇祿第九十一章 原由第五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第五百二十二章 明京政變(五)旁聽第二百零九章 怒火第四百三十八章 人口之策 (三) 清國移民第四百三十章 臨海省 (二)鋼鐵之都·第三百章 馬尼拉少年(三)--打第四百九十四章 取糧之策(三)武將賴氏第二百六十八章 柔佛之變---難民潮第三百六十六章 嘉慶帝 (二)容嬪第一百五十二章 越南(十二)--入城第四百三十章 臨海省 (二)鋼鐵之都·第三百九十三章 南洋終戰(四)追擊第四百九十六章 交趾鎮第四百三十八章 人口之策 (三) 清國移民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東孟加拉第二百八十九章 馬來亂局(六)--綠色洪流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練軍第四百五十五章 半島和解 (六)割地賠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原平市| 鄂尔多斯市| 莆田市| 游戏| 福建省| 雷波县| 南宫市| 泰安市| 海口市| 辰溪县| 万宁市| 岳阳市| 韶关市| 夏邑县| 楚雄市| 城口县| 博白县| 应用必备| 鞍山市| 象山县| 邢台县| 岚皋县| 济宁市| 新源县| 汽车| 玉溪市| 湘潭市| 北辰区| 凤翔县| 巢湖市| 达州市| 阜新市| 辛集市| 唐河县| 娱乐| 安吉县| 宜州市| 高雄县| 广灵县|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