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地駐蕭軍,填空占城早經營。
待是蕭靖川分派各部搶佔城池後,十餘日下,各處還堪算妥處。
時間一晃,十月廿六這天。
歸德府內,齊綱得獲緹帥(邱致中)最新消息,急自找來城中衙門口兒。
待其轅門下馬,匆步朝內時,卻聞裡間一陣刀劍之聲。
原是這會子,簫郎在同袁平兩個晨功切磋。
“嚯!”
“齊綱來啦。”
“吃了飯沒有?”
對招兒間隙,蕭耳忽聞有得腳步抵近院中,忙是抽身回望,見得齊綱大步入府門,就也卸了架勢,走至旁在侍衛前,取了帕子擦汗,順帶開口爲先,衝得齊綱言語。
聞情瞧勢,齊綱穩了穩身形,倒也不作踟躕,幾步趕近簫郎前。
“呵呵,營中吃過了。”
“剛看是拆招兒,督軍好身手哇。”齊綱客套。
“嗨!拉倒吧,你小子慣能捧著說。”
“一早上了,叫是袁大哥壓著打,疲於應付,難堪的緊。”蕭爲自嘲苦笑。
“怎麼?”
“你既這會子親跑來一趟,定是有事兒呀。”
“說吧,有何急務?”問口蕭隨言。
聽去,另邊錦袁平,有來眼色,也便不相岔話摻和,反是也收了刀劍,回步去稍遠些兵器架上擦拭擺弄。
“呃,呵呵,督軍所猜不錯,倒確是有件要事。”
“我這也剛得緹帥消息,說是昨日,三皇子已動身畿南之地。”
“由得傳武一軍夾護,扮成兵丁,正往河南開來。”
“估按腳程預算,恐近兩日,將過開封地轄。”
“此事呢,原由上報聖上,並與北邊兒清兵通過氣。”
“可畢竟茲事體大,緹帥意思,還是想說,叫督軍出面,在河南北地有來斡旋。”
“如此,也可盡顯國公之心,對得南京,也有交代。”齊綱利落謹言。
只是聞此一說,蕭卻微怔,皺了皺眉。
“哦?”
“果還是和傳武一軍搞到一塊兒了嗎?”蕭作不解狀。
“啊,信中言是如此。”
“具體情況,我這兒也不是很清楚。”
“原定的,喬裝遣送,秘赴南京。”
“可也不知是因個怎得,或恐途中真就惹了什麼岔頭兒變故,我也納悶呢?!”
齊綱答嘴,明顯,對得此情細處,他合跟蕭軍中,也並不抽身通曉,只照其致中之命,過來相稟罷了。
聞是,蕭靖川沉吟,有來自謀分析。
“恩”
“唉,確是不好說呀。”
“五日前,我這兒密信一封,抵送畿西南傳武那兒,要他攜領兩千人馬取道河南歸德來。”
“按理路線應走的是黑山-長原-考城-歸德一線。”
“當然,甭論怎麼過境,要行軍有速,過得開封考城周遭,那是必躲不過的。”
“近來十月間,原駐畿西南、河南兩處的阿濟格一部,因受闖賊所襲擾京畿,業均在西面行軍拉扯,少有閒暇多顧河南之地。”
“眼下幾日來,聽聞線子報說,其阿濟格主力,又接領上峰之意,舉部開赴山西了。”
“現河南,盡委在麾下大將勒格同吳三桂手上。”
“勒格所部又端駐北邊兒要津居多。”
“南來的開封等地,實際屯守,乃吳三桂現管是也。”
“呃”
“這會子,既是三皇子跟隊,要一軍過界。” “穩妥起見,派一有勇有謀之人,開封走他一遭,以免雙方誤判,或顯更較保險!”
“只是這人選嘛”
蕭郎所言河南敵勢,有得一通講。
話尾,關到去使赴敵營一說,故有頓口,踟躕業等齊綱開口矣。
聞較,那洞明齊綱,又豈會聽不懂意思?
且是這般孤身入曹營的活計,要的就爲一副好口齒,他亦再合適不過。
遂無需多作糾結,錦齊綱跟應請纓,毛遂自薦。
“督軍!”
“出使曹營的活計,交給我吧,我來!”
齊綱定語拜手,表態決絕,亦氣定神閒。
瞧情,蕭欣慰之至,甚有滿意。
“好!如此也好!”
“傳武那兒,我自會再著人去信兒,務必叫他急速通過開封轄區。”
“不爲久滯,以免節外生枝,橫生變故。”
“呃,齊綱啊,至於你此去開封嘛。”
“既要成行,除了他什麼傳武一節,倒是還可夾帶辦些別的。”
蕭郎將計就計,短時思謀,竟還有另處著慮。
聞言,齊綱微怔,恭耳靜聽。
頓口間,蕭郎倒卻不急,將個拭汗的帕子甩回侍衛手裡,引著齊綱往前廳下去。
待他親斟了兩杯茶,遞於齊綱擡手間,話才復來。
“咱一軍年初攜護太子過境真定府時,原那真定知府邱茂華,同謝素福倆貨”
“不知齊綱你可還有得印象?!”蕭郎話鋒一轉,竟突來問此二人身上。
聞瞧,齊綱吸了口氣,頓口追思,緊答跟上。
“恩,知道。”
“邱茂華,謝素福二人,自咱京畿一別,後因當時主動獻城,兼助力資財。”
“八九月間,經南京一旨下放,竟搖身改補來河南開封任上。”
“當然,建奴清兵占城洛陽、開封地,這倆貨呀,稀裡糊塗,現又是同得他們攪到一起。”
“不是奸,亦有降順,一鍋漿糊,屬實不清不白呀。”
齊綱一五一十,將個自己所曉情形合盤托出。
不想,聽及來,蕭靖川卻有失笑。
“呵呵,齊綱你近月來,一直山東經營,對得此廂情況,不甚細究,倒也情理之中。”
“此邱、謝二人,實不瞞你。”
“還是南京時,我爲替保舉薦,才作來開封事的。”
“唉,原初所想啊,河南地,自保困難,咱之一部又深陷山東處。”
“既無法左右,不如賣了二廝這處人情,日後也好相見。”
“誰知世事無常,時移事易。”
“現如今,既咱合軍一處佔來河南,且說眼下你要北上開封活動。”
“不如順手夾了幾名線人扎到開封去。”
“我呀,是想此二人這條線,最好不要斷。”
“旦有什麼日子口兒,咱得機北突開封,也好裡外俱有照應。”
實情,這事兒也較蕭郎應了致中法子,閒棋冷竈旁落子所得之偶發備手。
當初邱、謝兩廝遣人南赴,可著實是給國公府送了不少禮的。
蕭郎爲謀遠慮,遂才順水人情,小皇帝跟前討了旨意,遣二官補缺河南開封。
現下瞧,這不就正應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