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0章 寇平仲

‘崇文館’外,馬車緩緩的停了下來,這書院雖建成不過一載,卻早已名聲在外,成爲(wèi)讀書人的心中不可褻瀆的存在。

而一手打造它的人,卻在這一年裡數(shù)次經(jīng)歷生死,這纔有機會立在此處,想到這,不僅是楊延昭,就連駕車的蕭慕春也唏噓萬分。

因趙光義體恤天下讀書人,因而‘崇文館’對身有功名的人開放,而此刻春闈不過結(jié)束月餘,無論是題名還是落榜之人,或因等候吏部派遣,或是路途遙遠(yuǎn),皆還未散去,因而‘崇文館’便成了個好去處。

換了放在馬車上的便服,楊延昭下了車,想來是白髮的緣由,惹來了不少的目光,只是識得他的人不多,再加之花甲之年未中科舉者屢不鮮見,倒也是見怪不怪,遂也未對楊延昭太多的關(guān)心,仍是三五成羣的說著話兒。

從他們之間走過,大抵也聽得所談之事,想不到消息竟是傳的這般快,官家早朝剛提及開恩科,此刻便已經(jīng)在讀書人中傳了開來。

跨過石階,進(jìn)了館內(nèi),四月春芳季節(jié),花草繁茂,草坪之上,不少人席地而坐,手持經(jīng)卷,搖頭而讀,依然愜意。

噴泉邊上,初來之人正在歎爲(wèi)觀止,看著這巧奪天工之物,而一旁的舊人兒則是摸不著門邊的說著噴泉構(gòu)造,胡亂編謅一段,也讓不明真理之人聽得連連贊服。

對此,楊延昭只是搖首一笑,心裡也莫名的輕鬆了不少,似乎,許久沒有這番感覺了。

沿著閣樓邊上盤旋樓梯往上,看著各個藏書閣中有著衆(zhòng)多埋首苦讀之人,他便又是一笑離去了。

這場面,似乎很久很久以前也曾出現(xiàn)過,如今看來,讓他有種久違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覺。

正走著,卻聽耳邊傳來低聲細(xì)語,“我們得將這好消息告知於平仲兄,這樣,他纔會不必這番著了魔一般的在館中研讀經(jīng)卷。”

“就是啊,憑藉著平仲兄的才學(xué),金榜題名理當(dāng)不是難事纔是。”

說話間,便見幾個布衣學(xué)子匆匆走去,想來是要將聽來的開恩科一事告訴於他人。

只是這平仲不知是誰,像是極有學(xué)識之人。

正當(dāng)楊延昭想跟著前去一瞧究竟時,耳邊傳來一聲低喝,“你這廝,好生不懂規(guī)矩,立在著門口作甚!”

擡起頭,卻見迎面走來一綠袍館役,而楊延昭此刻恰好立在門口處,不過一丈寬的門口足以讓熟人並行,而他偏偏是停在了那裡,很是不滿的呵斥了開來。

聽聞這句話,楊延昭的眉頭皺了起來,身後的蕭慕春則是一個箭步上前,將他給提了起來。

“大膽……”

“把他嘴堵上!”

那館役還未說出話來,便被蕭慕春的大手給捂住了,只能吱呀著舞著手腳,只是聲響已經(jīng)傳來,自然是引來不少人的目光。

這些館役平日裡作威作福,雖不敢欺凌讀書人,但是氣焰極高,盡顯刁難,讓人好生的受氣,因而見有人出手懲治,他們倒也樂得瞧見。

只是對方畢竟是在朝廷當(dāng)差,這番動靜馬上就得驚動了館中的守衛(wèi),這白髮之人怕是要少不了一頓無妄之災(zāi)了。

心中暗自嘆了口氣,這些讀書人透過紙窗,有些同情的看著背朝他們的楊延昭。

不多時,便聽著響聲傳來,很快,一列甲士涌了過來,似乎許久沒有見到生事之人,個個摩拳擦掌,揚刀豎矛,想要好生的湊湊熱鬧,也好好殺殺這些只會動嘴皮子,整日裡清高傲氣的讀書人威風(fēng)。

“是哪個不長眼的在這等地方胡鬧!”

一聲低喝,中氣十足,使得窺望的書生紛紛低首,帶頭的小校不由得心中一陣暗爽,終日裡在這書呆子中,早就憋得慌了,可是朝廷重視這裡,他也只能忍氣吞聲的窩在此處。

因而今日聽得這等事,還不馬上來了興致,將手中玩著的撒子扔到一邊,提著佩劍便來了。

“就是他們!”

那館役被蕭慕春扔到一邊,見到有人來了,頓時指著他與楊延昭叫囂著。

聞此言,那校尉想要上前,卻見蕭慕春猶如鐵塔一般,渾身殺氣凌然,當(dāng)即明白是碰到了硬茬子,不由得吞了吞吐沫,心裡打起了退堂鼓來。

京城之地,藏龍臥虎,大富大貴之人如過江之鯽,數(shù)不勝數(shù),眼前這人定是殺過不少人。

“發(fā)生了何事?”

就在這時,一緋色袍子的老者從遠(yuǎn)處走來,他是身邊跟著幾個年輕的後生,顯然是他們不忍看到楊延昭被欺負(fù),將這‘崇文館’說得上話的人給請來了。

遇到這些事情,著實不是他楊延昭所希望見到的,將這寧和的氛圍給毀去了,有些厭惡的瞪了那開始變得耀武揚威的館役,“你不用來此處了。”

道完這句便要徑直的離去,那館役愣了片刻,卻是突然笑了起來,“你這白髮翁,以爲(wèi)自己是何人,竟然這般的張狂,我乃是九品……”

“侯爺,見過侯爺!”

下面的話他倒是說不下去,因爲(wèi)前來的編撰可是比他級別大了多,更爲(wèi)重要的是他稱那白髮人爲(wèi)侯爺。

大宋朝,只有一人能有這等稱號。

文武侯,未同副相的小楊大人。

那館役臉色慘白一片,癱坐在地,領(lǐng)兵而來的校尉則是慶幸沒有生事,趕忙與楊延昭行禮,並呼著手下之人將那館役給拖了出去。

這時,楊延昭也認(rèn)出了喚他的來人,不正是他在翰林院時,在藏書閣的老編撰,拍賣會之時還曾二十兩三文賣了那失傳‘尚書’謄抄本與他。

“老大人,近來可好?”

遇見熟人,楊延昭自然不能一走了之,走上前與他熟絡(luò)的說起話來,嚇得那老編撰連連彎身,好在一陣勸後,才少了拘謹(jǐn)之色。

二人往著屋外廊道走去,而楊延昭的身份已是傳開,無數(shù)的讀書人涌了出來,想要一睹他的容貌。

畢竟,在世人眼中,他已經(jīng)成了了不得的傳說。

既然這般,他是免不了要說上幾句話來,無非是感謝官家聖明,朝廷取賢納士,恩科在即,爾等多多努力。

雖說是不見亮點的話語,但在楊延昭口來說來,便覺得有一番其他風(fēng)味,一時間,更顯平易近人,也使得衆(zhòng)多書生心潮澎湃,欲要再一展抱負(fù),奪那恩科鰲頭。

好一會,才散了去,楊延昭恰又見到先前說話的那幾個人,滿臉的躊躇滿志的豪情,不由得想起他們先前所說之人,不由得低聲與身邊的老編撰問道,“老大人,你可知道誰喚作平仲?”

聞言老編撰深嘆了口氣,“回侯爺,這寇平仲名寇準(zhǔn),乃是華州下邽人氏,破有才華,卻是性子剛烈,前不久落了榜,便在這‘崇文館’紮下了根,每日開館即來,閉館而還,埋頭苦讀。”

竟然是寇準(zhǔn)!

聽得這個名字,楊延昭暗暗咂舌起來,竟將未卜先知的優(yōu)勢給忘記了,那些才學(xué)之士他可是記得不少,當(dāng)一一拉攏與麾下才是。

想到這,不免有些埋怨,沒有早些下手,看來這時他也忘記自己一直以來疲於奔波保命,哪裡有閒暇來交好日後名垂千古的風(fēng)流名士。

心中有些喜不勝收,楊延昭打斷了那老編撰的話,“既是才學(xué)之人,倒是想見上一見,還得勞煩老大人爲(wèi)我引路。”

前行好一會,恰是在一間休息室邊停下了步子,還未走近,便聽得惋惜聲傳來,“平仲,你怎的又不去看看,那可是文武侯,了不得的楊大家,你不是一直很是推崇的麼?”

“是極,是極,平仲你可沒看到,侯爺爲(wèi)人好生親切,絲毫不見得逼人的架子氣,委實難得啊。”

……

七七八八帶著歡喜未定的話後,卻聽得一平靜的聲音傳來,“你們幾位就別在這不得安生了,侯爺自是了得,但若是我等不思進(jìn)取,只在此處讚歎不已,而忘了努力,該到何時才能與侯爺說上話來。”

說著,又聽他一聲輕笑,“所以說,還是趁著時光尚早,多看上幾卷書來,趁著官家恩澤,再一展那龍虎榜。”

很理智,也很豪情,怪不得是一人傑。

擡步上前,楊延昭走進(jìn)那屋子中,只見三人圍在一木桌前,其中二人立著,臉上帶著笑意,另一消瘦之人坐在那邊。

此人年歲與他相仿,身穿灰布長衫,一手拿著經(jīng)卷,一手執(zhí)筆,身旁堆著書卷書籍與一方破了口的硯臺,硯臺不遠(yuǎn)處則是幾塊炊餅與一水袋。

顯然,這裡已經(jīng)成了他久待之地了。

“侯爺!”

那立著的兩人剛纔見到過楊延昭,當(dāng)即呼出聲來,或許是太過緊張,竟是愣在了那裡。

“草民見過侯爺。”

倒是那寇準(zhǔn)心性極佳,驚愕了少許之後,慌忙起身,與楊延昭俯身作禮。

“無需這般多禮。”

楊延昭笑著做了個虛託,“‘崇文館’建成之後,忙於他事,今日有了閒餘,便過是來看看,恰好經(jīng)過,聽得你那番話,便忍不住走了進(jìn)來。”

這本是打趣之言,但是聽到寇準(zhǔn)耳中,他卻是臉色大變,忙又是作禮道,“草民口無遮攔,胡言亂語,侯爺當(dāng)不得真,還望侯爺勿怪纔是。”

見他這樣,楊延昭又是笑了,一代名相在這時候也不過是個未入仕途初出茅廬的牛犢,倒也是讓人有些感慨。

本想好生結(jié)交,但是想著如今身份,再加之參與不久之後的恩科一事,倒也是有著不便之處。

爲(wèi)了不讓寇準(zhǔn)感到驚慌,楊延昭便笑著搖首往外走去,“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望諸君多加勤勉。”

說罷,留下滿臉鄭重之色的三人,步履輕移的離去了。

第373章 謀定而後動第275章 分兵而行第73章 醍醐灌頂第254章 一夜白頭第59章 歸宋(三)第243章 盛世夜唱第130章 怒告第283章 他是四郎第234章 各爲(wèi)其主第17章 對演(一)第261章 八百里加急第141章 春闈伊始第330章 攔路劫匪第271章 鎮(zhèn)西軍第225章 朝爭第140章 離去山谷第374章 王爺說媒第115章 又見刺殺第312章 又是封印第121章 美人如玉,玉不識第138章 蘭花漫山頭,我卻縱身而下第318章 故人第255章 血濃於水第209章 大道半成林默娘第91章 指點第49章 逼反,殺契丹第100章 新途第171章 教化之事第247章 意料之外的最高價第36章 風(fēng)雲(yún)動第291章 同生共死第30章 黑雲(yún)欲壓城第9章 父子第47章 機會來了便殺人第322章 愛笑的眼睛第270章 都監(jiān)與陣第91章 指點第255章 我助你登基第298章 瓊娥公主第251章 三館成第65章 清潭之處,三醉庵第34章 熬鷹第114章 同居一院第233章 進(jìn)宮討銀子第263章 御駕親征第147章 流水落花第248章 摧花第230章 舊時人 爲(wèi)他婦第262章 傳召問策第92章 破穴第379章 殺一儆百第291章 同生共死第198章 心結(jié)開第52章 王爺在王府第336章 元佐生情絲第305章 秋月風(fēng)情第37章 劫後餘生第111章 南北第18章 對演(二)第179章 殺伐第198章 心結(jié)開第266章 八妹醒了第202章 兵行險招第198章 心結(jié)開第186章 城前廝殺第143章 進(jìn)宮第43章 晉陽城第163章 閩南爲(wèi)官第83章 秋闈第251章 三館成第227章 又遇佛宗第331章 芭蕉細(xì)雨第318章 故人第365章 那不多言的女孩兒第123章 長劍,女人第254章 一夜白頭第364章 淚語話重逢第92章 姑娘第247章 春光乍泄第281章 搶功奪權(quán)第283章 他是四郎第79章 開張進(jìn)財第36章 風(fēng)雲(yún)動第338章 帝王術(shù)(一)第231章 敲打與恩賜第320章 化險之策第181章 入主興化城第285章 我來斷後第150章 青樓第52章 王爺在王府第111章 南北第7章 責(zé)罰第203章 山河流沙,天地羅網(wǎng)第154章 遵儒尚孔第149章 霓裳舞第251章 三館成第247章 意料之外的最高價第299章 蟄居第49章 逼反,殺契丹
第373章 謀定而後動第275章 分兵而行第73章 醍醐灌頂第254章 一夜白頭第59章 歸宋(三)第243章 盛世夜唱第130章 怒告第283章 他是四郎第234章 各爲(wèi)其主第17章 對演(一)第261章 八百里加急第141章 春闈伊始第330章 攔路劫匪第271章 鎮(zhèn)西軍第225章 朝爭第140章 離去山谷第374章 王爺說媒第115章 又見刺殺第312章 又是封印第121章 美人如玉,玉不識第138章 蘭花漫山頭,我卻縱身而下第318章 故人第255章 血濃於水第209章 大道半成林默娘第91章 指點第49章 逼反,殺契丹第100章 新途第171章 教化之事第247章 意料之外的最高價第36章 風(fēng)雲(yún)動第291章 同生共死第30章 黑雲(yún)欲壓城第9章 父子第47章 機會來了便殺人第322章 愛笑的眼睛第270章 都監(jiān)與陣第91章 指點第255章 我助你登基第298章 瓊娥公主第251章 三館成第65章 清潭之處,三醉庵第34章 熬鷹第114章 同居一院第233章 進(jìn)宮討銀子第263章 御駕親征第147章 流水落花第248章 摧花第230章 舊時人 爲(wèi)他婦第262章 傳召問策第92章 破穴第379章 殺一儆百第291章 同生共死第198章 心結(jié)開第52章 王爺在王府第336章 元佐生情絲第305章 秋月風(fēng)情第37章 劫後餘生第111章 南北第18章 對演(二)第179章 殺伐第198章 心結(jié)開第266章 八妹醒了第202章 兵行險招第198章 心結(jié)開第186章 城前廝殺第143章 進(jìn)宮第43章 晉陽城第163章 閩南爲(wèi)官第83章 秋闈第251章 三館成第227章 又遇佛宗第331章 芭蕉細(xì)雨第318章 故人第365章 那不多言的女孩兒第123章 長劍,女人第254章 一夜白頭第364章 淚語話重逢第92章 姑娘第247章 春光乍泄第281章 搶功奪權(quán)第283章 他是四郎第79章 開張進(jìn)財第36章 風(fēng)雲(yún)動第338章 帝王術(shù)(一)第231章 敲打與恩賜第320章 化險之策第181章 入主興化城第285章 我來斷後第150章 青樓第52章 王爺在王府第111章 南北第7章 責(zé)罰第203章 山河流沙,天地羅網(wǎng)第154章 遵儒尚孔第149章 霓裳舞第251章 三館成第247章 意料之外的最高價第299章 蟄居第49章 逼反,殺契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会市| 宜州市| 岑溪市| 淳安县| 沧源| 遂川县| 黔西县| 思南县| 泗阳县| 苍南县| 依兰县| 唐河县| 上蔡县| 海原县| 舟山市| 赤峰市| 平原县| 郴州市| 铜鼓县| 绥棱县| 大兴区| 依兰县| 平山县| 英德市| 西昌市| 陆丰市| 保定市| 博白县| 宁安市| 白玉县| 克拉玛依市| 建始县| 桃园县| 万荣县| 读书| 南靖县| 平远县| 阳春市| 东山县| 荆门市|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