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句話,程運突然直愣愣地盯著雄霸,半晌後突然站起,來回踱了幾步,然後沉聲對雄霸說:“敢問幫主,你的目標是什麼?”
“先生難道不知道我天下會的口號?”
“知道是知道,不過我還是想聽你說?!?
“我雄霸今生有一統天下的宏願?!?
“既然幫主真心想要一統天下,程某便還有一言要問,幫主的天下是指?”
“先生何來此問?我等是江湖人,自然是要一統江湖,成爲武林霸主?!?
“唉,幫主請回吧,看來程某要等的明主還沒有到來?!?
“先生還請明言?”聽到程運這句話,雄霸有些不高興,語氣加重,身上真氣涌動,一股霸道沉重的威勢壓來。
“呵呵,幫主何必如此?”程運隨便就將這股壓力擋開,這種輕描淡寫令雄霸一驚,心道還是小看了程運。
程運繼續說道:“既然幫主要問個明白,我便說個清楚,我本以爲幫主乃是當世豪傑,如今看來……?!?
“卻不知先生到底何意,是認爲我雄霸不夠一統江湖的資格嗎?”
“我要等的人,要有霸主之資,帝王之才,囊括八荒之志,一統江山之心,程某自信纔不遜蕭陳,若遇明主,改朝換代不在話下。”
程運這一番話說的雄霸有些呆滯,他怎麼也沒想到程運不是嫌他野心太大,而是說他眼界太低,野心太小。
“可當今天下已有武林皇帝,皇帝武林,卻已是天下之主,掌管華夏龍脈,功於萬世,享有九州氣運,先生想要改朝換代,未免口氣太大了吧。”
“哼,當今天下,戰亂紛紛,民不聊生,武林皇帝尸位素餐,昏庸無能,爲什麼不可以推翻他?幫主還真的相信什麼九州龍脈守護者之說?”
“爲何不信,此說由來已久。”
“人云亦云,這不過是皇家矇蔽世人之說罷了?!?
沒錯,程運根本不相信什麼龍脈氣運之說,什麼得龍脈者得天下根本就是屁話。
在後來無神絕宮入侵中原時,先不說聶風曾拿著龍脈壓制魔性,就連雄霸等很多人都拿到過龍脈,最後哪個成了天下之主?
而且聶風爲了拯救天下人才入魔,也算是幫助了武林皇帝,而他不過是借來用用而已,可是武林皇帝還是下令通緝聶風,讓人追捕他,其實武林皇帝不過是怕失去龍脈,威脅自己的地位,還說的冠冕堂皇,動不動就九州氣運,典型是噁心的政客。
既然要改變結局,讓雄霸獲得勝利,程運就想鼓動雄霸,讓其早點產生做皇帝的野心,使其勢力大增。
“這……”
“心有多大,世界便有多大,若無蓋世的雄心壯志,怎麼長久萬世不拔的豐功偉業,雄幫主好好想想。此值亂世,主擇臣臣亦擇主,如果幫主真的只想做一個江湖霸主,就請回吧,程某情願老死於此。”
結果,雄霸又灰溜溜地離去,看著雄霸的背影,程運一陣冷笑,當年諸葛亮爲什麼能夠得到重用,最後獨掌蜀漢大權?一方面是他自己的才智,他使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幫助劉備取勝,又在後來的權力鬥爭中戰勝了其他人,可是在程運看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三顧茅廬。
諸葛亮做足了姿態,吊足了劉備的胃口。他越是這樣做,越顯示出一副名士賢良的樣子,越是吊胃口,劉備就越重視他,所以一進入劉備麾下,便可以擁有發揮的平臺,如果不是三顧茅廬,一個新歸附的人怎麼可能一下子就得到大權,在幾次危險的境地中出謀劃策,並且策略也得到深刻貫徹。
要知道任何勢力中資歷都很重要,想要得到尊重和信服,需要實實在在的成績,可是新人往往需要話費大量的時間來等待機會,慢慢地做出成績,而這個等待則會讓新人錯過很多好時機。
再後來,諸葛亮成爲了軍師,劉備成了一方諸侯,還是對他敬重有加,並不像一個君主對待臣子那樣,爲什麼?遇到有人和諸葛亮產生分歧,劉備也會在心裡上偏向諸葛亮,爲什麼?
這一切都是因爲三顧茅廬,在劉備心裡,諸葛亮便是蓋世之才,是能夠幫他成就霸業的人,是他辛辛苦苦請出來的,不能失去。這最後一個,辛辛苦苦請出來的纔是重點。
諸葛亮算無遺策,人們會說劉備有識人之明,禮賢下士,乃是英明之主,如果諸葛亮錯了,諸葛亮是個廢物,別人就會說劉備是個睜眼瞎,辛辛苦苦三番兩次就請出來這麼一個玩意兒。
所以,只要諸葛亮有能力,有才能,劉備就會偏向他,就會讓諸葛亮是對的。
如今程運之於雄霸也是如此,在雄霸心中“程雲”可是他前半生霸業所在,絕對不能失去。程運越是吊著胃口,雄霸就越重視,越急迫,程運在雄霸心中的形象就越高深,越深刻,越重要。
雄霸回去還真的好好思索了程運的話,覺得十分有道理,既然要幹,爲什麼不索性把皇帝拉下馬,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不過讓他立刻回去認錯,雄霸也拉不下臉面,磨磨蹭蹭好久,又通了幾次書信,一點點表明自己想法已經改變。
程運的回信中卻並不相信,他提出了一個令雄霸很爲難的要求。在程運的信中說道:“幫主說改變了主意,想要爭奪那至高皇座,程某不知真假,既然如此,如果幫主真的改變了主意,幫主便不是一介江湖人,個人武力也並不是爭奪皇位的必要條件,不知幫主肯否將獨門絕學相贈?”
程運的這個要求可以說是很過分,卻又合情理的。江湖霸主和天下之主不同,江湖霸主需要蓋世武功,可天下之主卻不能以武功爲重,一個把個人武力看的太重的皇帝對於天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高手的傲氣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是最大的威脅,萬民福祉皆繫於一身,結果因爲地方隨便一刺激,就莽撞地跑出去和人單挑,最後被陰死,怎麼想都是有害的。
武林中人或許會因爲個人高深的武功而臣服,可萬民不會因爲高深的武功就讓他做皇帝,雖然有些偷換概念,卻也有讓雄霸無法反駁的歪理。
程運這麼做當然有私心,不過通過這個事情也可以看出雄霸到底有沒有真正改變想法。對於一個武者,獨門武學珍貴無比,可對於一個諸侯乃至皇帝,就不能抱著什麼獨門武學,只要需要用武學拉攏人才,就要果斷拿出來,這是一個武林霸主進階成逐鹿者最主要的心裡障礙。
雄霸並沒有讓他失望,經過了一翻考慮後,雄霸真的將三分歸元氣的法門交給了程運。雄霸做出這樣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雖然程運的武功很高,可是拿到三分歸元氣後,也無法令他的武功徹底超越自己。
三分歸元氣之所以厲害,便在於天霜拳、排雲掌和風神腿三絕合一,三種內力融匯爲一,基於三大武學相剋的原理,三分歸元氣不但對於三絕有剋制,本身的威力也十分強大。沒有這拳掌腿三絕,三分歸元氣也只是一種融合不同真氣合一的法門而已。
就算程運拿到了法門,難道他還能放棄自己原本的武功,重修三分歸元氣?從程運的劍術就能看出他原本修煉的武功並不遜於自己,不說放棄了原本的武功,要去哪裡找到如三絕一樣相剋又相合的絕學,單說作爲一個劍客,程運會放棄之前的劍術嗎?
正因爲這樣的考慮,雄霸認爲程運是真的想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確實改變主意,是不是有以江湖霸主的身份逐鹿天下的資格,於是他慷慨地給出了三分歸元氣。
可惜他不知道,程運並不是一個劍客,雖然他的劍術修爲很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