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31章 出發

皇帝鐵了心要南巡,內閣鼎力支持,這是誰也阻擋不了的事情,偏偏有人就幹了,還拼了一條命,血灑左順門。

這背後的含義非常值得推敲了,趙貞吉找到了唐毅,開門見山,“元輔,此行恐怕不吉啊?”

唐毅面色凝重,緩緩道:“大洲公也相信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老夫自然不信。”趙貞吉嘆息口氣,“元輔,老夫見行程規劃當中,居然有參觀蘇州文廟,拜祭陽明公一項。”

“莫非大洲公不願意?”

趙貞吉立刻搖頭,“老夫師從心學前輩,是陽明公的弟子,本朝可稱聖人者,唯有陽明公一人而已,拜祭陽明公,給陽明公正名,乃是所有心學門人的期望。只是……”老夫子欲言又止,頓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唐毅搖搖頭,“當有人以死相抗,就正名我們這一步打到了關鍵點上,大洲公,這幾年我們一起主持變法,整飭朝綱,到了眼下爲止,你覺得變法可是成功了?”

這個問題很好,隆慶登基五年,外平俺答,對內整飭吏治,清丈田畝,今年預計戶部歲入會超過兩千萬兩,明年還能再上一個臺階。朝廷有錢了,能做的事情就多了,改革軍制,發行銀元,整修河工,各地廣建倉庫直道……

大明朝的國勢在快速扭轉,到處都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不敢說盛世,至少算天下大治吧!

但是趙貞吉卻絲毫高興不起來,相反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老頭兒的背都佝僂下去。

“元輔,千難萬難,舉步維艱啊!”

“大洲公,您是老前輩,我也不妨放肆一回。我們不斷往前推動改革,阻撓我們的不是哪一個臣子,而是長久徘徊在腦袋裡的觀念,有祖宗法度,有程朱理學,甚至有孔孟之道……您老意下如何?”

趙貞吉吸了一口氣,他一輩子治學,都是以孔孟門徒自居,要說祖師爺的壞話,他還沒有那個勇氣。

“元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義禮智,儒家之道,沒有錯,錯的是我們這些後輩門徒。”老夫子語重心長。

“不對。”唐毅卻毫不買賬,“大洲公,仁、義、禮、智,三綱五常,溫良恭儉,孝悌忠義……自然沒有錯,可是要做到什麼程度?什麼纔是仁,什麼纔是孝,標準在哪裡?除了一些極端的例子之外,兩個普通的蕓蕓衆生,放在一起,哪個是仁,哪個是孝,能區分得出來嗎?治國和修身到底不同,一個人需要反躬自省,可以安貧樂道,可以成仁取義,試問一個朝廷,肩負著千萬人的生死安危,我們能胡來嗎?我們做事能只求問心無愧嗎?朝廷考評官吏,能只靠道德嗎?”

唐毅連續發問,犀利無比,趙貞吉猛然瞳孔緊縮,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大洲公,您老通曉古今,儒家士人講究重義輕利,認爲商賈都是奸佞狡詐之徒,結果就口不言利,排斥商賈,在財務上,多少大臣被耍得團團轉,面對國庫枯竭,束手無策?”

趙貞吉有心辯駁,可是卻找不出任何有力的論據,別的不說,光是唐毅用新債換舊債,就把愁人的利息壓力給輕鬆化解,省出來的銀子能幹多少事情?不懂財務,不懂經營,能治理國家嗎?

“再有,文官都希望重文輕武,抑制武臣,說他們桀驁不馴,心懷不軌,一旦做大之後,就會謀朝篡位!誠然這種可能性我不反對,但是不要忘了,國家還有外患,不需要武將去平定嗎?把他們踩到了泥裡,難道真的要我大明學習兩宋,等到胡人殺到京城,指著太監領兵禦敵,國破家亡嗎?”

趙貞吉被問得越發窘迫,竟然汗透衣衫。

“還有,就拿皇帝出巡來說,一提到就說什麼勞民傷財,就說什麼靡費無度,試問大明廣有萬里,不論南北,都陛下的子民,讓天下百姓一睹天子風采,不是更能拉近民心嗎?”

唐毅連著舉了三個例子,個個切中要害。

翻開儒家的典籍,你會發現不論孔孟聖人,說的都非常有道理,聽起來都很動聽……但是爲什麼用儒家治國,就難以跳出興衰治亂的循環,而且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標準來說,幾乎歷代士人,沒有一個合格的,毛病出在了哪裡?

其實看看儒家提倡的那些東西,也就明白了,不論三綱,還是五常,都是道德標準,而道德是沒法量化,沒法言說,大家都知道孝是對的,可做到什麼程度是孝順?誰能說得清楚?

相應的富國強兵,制定法律,刑無等級……全都觸手可及,實實在在,這也就是爲什麼春秋戰國,法家大勝儒家的原因所在。

這東西就有些像後世的情況,有些團體打著環保的旗號,水電站不讓建了,打著反核的口號,核電站也不讓建了——結果呢,他們用電比誰都兇,停電了,比誰罵得都大聲。病態扭曲的環保人士、反核人士、愛狗人士、愛貓人士,他們和千百年前的,死抱著儒家教條的士大夫,都是一個德行,自以爲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可是真的按照他們的主張,那就什麼都做不了,只能在推諉扯皮,無休止的謾罵爭吵之中,慢慢沉淪下去……

“大洲公,此番南巡,我想讓陛下看看東南的發展,同時也讓東南的紳商士人,和陛下交流,我們要拿出真正能落實的國策,經過這一番協商,爭取把商稅的事情落實下去。東南是最支持新政的地方,心學門人是新政的忠實擁護者,只有到了東南,才能一錘定音,心學取代理學,務實取代空談,新政取代舊制。陛下走了這一趟,下一步的新政才能真正往下推動。”

唐毅真正袒露心聲,把自己的設想和趙貞吉和盤托出,老夫子悚然一驚,嘴巴張得老大,久久閉不上,敢情唐毅打著這麼深的算計,想得這麼長遠,趙貞吉突然格外慚愧。

“元輔,老夫鼠目寸光,讓您見笑了,誠如是,哪怕多花再多的銀子,也是值得的。”

唐毅露出大大笑容,說服了趙貞吉,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大洲公,我馬上要陪著陛下南下,內閣交給高閣老統轄,他的脾氣或許不好,我希望大洲公能相忍爲國,你們兩個務必精誠合作,把京城的局穩住,我去把東南的局打開,到時候南北齊動,一舉成功!”

“請元輔放心,爲了心學,爲了大明千秋萬代,哪怕高鬍子打我的嘴巴,老夫也笑臉相對!”

“多謝了!”

唐毅深深一躬,以趙貞吉在清流之中的地位,他只要和高拱緊密配合,唐毅也就不需要過多擔心。

隆慶五年,中秋節過後,朱載垕的鑾駕在御林軍的護衛之下,正式離開京城。首輔唐毅,帶著大學士張守直,吏部尚書殷士儋,兵部尚書譚綸,戶部尚書王國光,右都御史林潤,錦衣衛大都督陸繹,等等數十位朝中重臣,陪伴著隆慶離開了生活三十五年的京城。

高拱,趙貞吉,陳以勤,張居正,張守直,五位閣老留守京師,高拱總攬朝政。

“元輔,陛下拜託您了。”

“中玄公,京城就靠你了!”

唐毅和衆人拱手告別,離京的時候,還有一些小雨,走到了通州,就變得風和日麗,陽光明媚起來。

“哈哈哈,老天爺都知道朕出京了,特意來恭喜朕呢!”隆慶的心情格外好。

拉著唐毅,兩個人坐在了船頭,看著大運河兩邊的柳樹成蔭,碧水涌動,遠山近村,裊裊炊煙,都讓人心曠神怡。

“對了,唐師傅,怎麼沒帶著師母,還有平凡出來?師母不也是太倉人,讓她回家看看啊!”

唐毅撓了撓頭,不好意思道:“臣倒是想,不過她又懷上了。”

“哎呦,恭喜師傅啊!”隆慶有些感嘆,“師傅多子多福,朕替師傅高興,奈何朕命薄啊,天家子嗣艱難,只有李妃替朕誕下了兩個兒子,前幾天,又有一個妃嬪小產了,都是成了型的男嬰,朕,朕這心好像刀割似的。”

涉及到了皇家的事情,唐毅乖乖閉嘴,沒有多話,可是他心裡一清二楚,在他的關照和保護之下,隆慶的身體比歷史上要好的很多,三十幾歲的漢子,宮中懷孕的女子不在少數,可唯獨李妃的兩個兒子生養下來,老大還做了太子,泥瓦匠的閨女,不可小視啊!

隆慶感傷了一下,很快就調整過來了。

“師傅,這一次朕就想真正見識一下民間風貌,各地的官員也不用費心接待,住只要遮風擋雨,吃當地土產就好。”

唐毅淡淡一笑,“陛下勤儉,臣代沿途的官吏百姓多謝陛下。”

嘴上這麼說著,可是誰有膽子怠慢隆慶,每到一處,各地都是奉上最好的吃食,熱情招待,遇到了名勝古蹟,隆慶也跑去看看,一路上走的別提多開心了,轉眼就進入了山東的地界。

“唐師傅,朕怎麼覺得運河好像窄了許多?”

唐毅閃目看去,果然三十丈寬的大運河,在某些地段,只剩下十丈不到,河岸邊都是密匝匝的農田,誰這麼大的膽子,敢佔用河道土地啊?(。)

第623章 驅逐景王第306章 瓊漿玉液第978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85章 一個奇蹟第775章 巨獸第750章 稻穀飄香第491章 唐大人是個好官第33章 老將出馬第637章 抓捕第444章 轟轟烈烈找祥瑞第648章 坑爹第906章 羣賢畢至第973章 作繭自縛第79章 劫後餘生第532章 傲嬌的鹽商第892章 徐閣老麻煩了第288章 靠著兒子不丟人第512章 智者不惑第347章 一鳴驚人第77章 三強第113章 富可敵國第55章 庸俗的志向第1056章 龍體垂危第871章 龍騎兵的傳說第908章 不會彎曲的膝蓋第835章 炙手可熱的南洋公司第630章 當仁不讓第344章 同學會第650章 鬼門關第906章 羣賢畢至第215章 妖僧的野望第780章 海瑞的空中樓閣第29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1063章 帝不豫第247章 問策第809章 緹騎四出第755章 尷尬的見面第145章 一鳴驚人第150章 佳人饋贈第601章 第一堂課第619章 最年輕的侍郎第1116章 理想與現實第555章 兵強馬壯第831章 他會戰死的第82章 渾不吝第712章 最大的收穫第296章 大殺器第571章 父子不同調第1040章 突變第1070章 高拱敗了唐毅來了第857章 孤單的隆慶第682章 威逼利誘第562章 畫一張大餅第725章 王崇古的要求第302章 朝廷瘋了第950章 復河套第1017章 生猛的商人第693章 審訊第554章 說服徐閣老第397章 海筆架第859章 隆慶的暴擊第1107章 南洋總督第1082章 決戰公堂(下)第565章 嚴世藩來了第294章 這叫什麼事第809章 緹騎四出第506章 賽驢第1136章 金融風暴第1043章 定計第1146章 生擒萬曆第407章 壞出了境界第459章 平倭之策第309章 小三元的東西,辟邪第871章 龍騎兵的傳說第193章 用生命演出的唐毅第1092章 仁慈的周王第679章 急流勇退第382章 一飛沖天第389章 唐順之的新工作第361章 不得不戰第572章 夫人果斷第226章 可憐人第25章 破綻第687章 悽慘第642章 胡宗憲的疑問第202章 步步緊逼第642章 胡宗憲的疑問第971章 未戰先亂第475章 辦學和銀子第326章 誅心第148章 餿主意第306章 瓊漿玉液第358章 又升官了第986章 唐毅的判斷第819章 朝廷有負吳人多矣第982章 作死的伊王第400章 秘聞第183章 狼士兵第474章 班底第787章 嘉靖的劫難
第623章 驅逐景王第306章 瓊漿玉液第978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85章 一個奇蹟第775章 巨獸第750章 稻穀飄香第491章 唐大人是個好官第33章 老將出馬第637章 抓捕第444章 轟轟烈烈找祥瑞第648章 坑爹第906章 羣賢畢至第973章 作繭自縛第79章 劫後餘生第532章 傲嬌的鹽商第892章 徐閣老麻煩了第288章 靠著兒子不丟人第512章 智者不惑第347章 一鳴驚人第77章 三強第113章 富可敵國第55章 庸俗的志向第1056章 龍體垂危第871章 龍騎兵的傳說第908章 不會彎曲的膝蓋第835章 炙手可熱的南洋公司第630章 當仁不讓第344章 同學會第650章 鬼門關第906章 羣賢畢至第215章 妖僧的野望第780章 海瑞的空中樓閣第29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1063章 帝不豫第247章 問策第809章 緹騎四出第755章 尷尬的見面第145章 一鳴驚人第150章 佳人饋贈第601章 第一堂課第619章 最年輕的侍郎第1116章 理想與現實第555章 兵強馬壯第831章 他會戰死的第82章 渾不吝第712章 最大的收穫第296章 大殺器第571章 父子不同調第1040章 突變第1070章 高拱敗了唐毅來了第857章 孤單的隆慶第682章 威逼利誘第562章 畫一張大餅第725章 王崇古的要求第302章 朝廷瘋了第950章 復河套第1017章 生猛的商人第693章 審訊第554章 說服徐閣老第397章 海筆架第859章 隆慶的暴擊第1107章 南洋總督第1082章 決戰公堂(下)第565章 嚴世藩來了第294章 這叫什麼事第809章 緹騎四出第506章 賽驢第1136章 金融風暴第1043章 定計第1146章 生擒萬曆第407章 壞出了境界第459章 平倭之策第309章 小三元的東西,辟邪第871章 龍騎兵的傳說第193章 用生命演出的唐毅第1092章 仁慈的周王第679章 急流勇退第382章 一飛沖天第389章 唐順之的新工作第361章 不得不戰第572章 夫人果斷第226章 可憐人第25章 破綻第687章 悽慘第642章 胡宗憲的疑問第202章 步步緊逼第642章 胡宗憲的疑問第971章 未戰先亂第475章 辦學和銀子第326章 誅心第148章 餿主意第306章 瓊漿玉液第358章 又升官了第986章 唐毅的判斷第819章 朝廷有負吳人多矣第982章 作死的伊王第400章 秘聞第183章 狼士兵第474章 班底第787章 嘉靖的劫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乐至县| 自贡市| 辽阳市| 尼玛县| 隆化县| 仪征市| 双桥区| 庆城县| 黎城县| 龙泉市| 泰兴市| 富裕县| 南城县| 连江县| 外汇| 定兴县| 东乌| 吴忠市| 玛曲县| 蓬安县| 宜良县| 和静县| 波密县| 新密市| 武乡县| 郸城县| 潞城市| 永川市| 新平| 西藏| 平湖市| 湾仔区| 宁都县| 伊通| 襄城县| 丰镇市| 来安县| 萨迦县| 望都县|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