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六章 返鄉後的出路

張耳爲遣返士卒一事發愁,一時拿不定主意。

“要不我們去軍營看看,聽聽士卒們現在是怎樣一個想法。”張敖覺得與其在這裡空想,還不如親自去看一下有什麼困難。

張耳對張敖的建議並不反對,張耳畢竟是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到王這個位置,還沒有習慣在王宮中指手畫腳。

張耳帶著張敖走到了軍營之內。

營中的將領既緊張又激動,這些天可把他們著急壞了,漢王遣返士卒的命令已經下達,而具體怎麼操作他們還沒接到通知。軍營之內士卒人心浮動。將領們也不知怎麼辦好。

“末將孟舒恭迎大王。”將軍孟舒帶領軍營內的主要將領來迎接趙王張耳。

“父王您在大帳中等候,我去找些人來。”張敖制止了孟舒將軍召集所有將領的行動。如果只是和營中的將領們討論一下張耳和張敖就不用親自來了。

“是。”孟舒將軍有些緊張,世子越過將領們直接找士卒,是不是有軍官幹了欺壓士卒的事,雖然這種事經常有,一旦被趙王抓住了就要變成大事情了。

“你找幾個主要將領來,今天我們討論一下遣返士卒的事。”張敖見孟舒將軍緊張的樣子,給了他一個定心丸,今天需要輕鬆的氛圍。

張敖親自到軍營中挑挑揀揀選了十幾個人回來,這裡邊既有底層軍官也有普通的士卒,有的頭髮花白歲數不小,還有幾個瘦小枯乾看樣子剛成年。

衆人進到大帳之內見趙王張耳居中而坐,旁邊還有許多高級將領急忙上前行禮,然後站在帳下戰戰兢兢的不敢出聲。

“將士們你們辛苦了,我今天來是想聽聽你們對返鄉有什麼想法。”張耳特意起身對衆人還禮之後說道,他對這些將士還是很尊敬的。

“漢王允許士卒返鄉,對我們大家來說是天大的好事,項羽被打敗了,我們將過上太平日子了。”孟舒將軍見半晌沒人出聲,只好主動站出來說道。

“大家離開家鄉征戰多年確實辛苦,因此趙王特意前來想聽聽大家在返鄉過程中有什麼困難,什麼困難都可以說,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張敖知道如果順著將軍的話說下去將變成對劉邦歌功頌德的吹捧大會,急忙直奔主題。

“我們離開家鄉很多年了,現在連家鄉的情況怎麼樣都不知道,只想著快點兒回家。”一個底層的軍官說道。

“大家不用急,讓大家返鄉的事馬上就開始了。趙王擔心大家返鄉後的生活,所以才請大家過來想辦法。”張敖見有人開了口,好言安慰著。

“我的家離這裡不遠,倒知道一點兒家裡的情況,現在家裡已經一貧如洗,我們回家想要重新做農夫都很困難,既沒有傢俱也沒有種田所需的種子,更別說牲畜了。”一個老卒大著膽子說道。

張耳對老卒點點頭示意他的問題已經記下了。

“我的家裡已經沒有親人了,我這幾年都在軍營裡過的,種田什麼的也不會,大王能不能讓我繼續留在軍營之中。”一個歲數很小的士卒上前說道。

“其實我們也不知道回去後能幹什麼?”有好幾個士卒也隨聲附和道。

張敖在旁邊仔細聽著士卒們的講述,大部分士卒還是想盡快的返回家鄉,只是擔心回家後耕種困難,沒有了活路。還有少數人已經習慣了征戰的日子,上戰場雖然危險,但他們覺得那就是他們的生活。

“其實我們也有一些想法,當然比起士卒們的困難不算什麼。我們有些人擔心,士卒返鄉後軍隊數量減少,也就不需要那麼多軍官了,軍官們是也跟著返鄉還是降級繼續在軍隊幹。”在場的一個高級軍官看張耳對士卒的態度不錯,也藉機提出了自己關心的問題。

張耳身邊有書吏將所提的問題一件件都記在了書簡之上。氣氛逐漸活躍了起來,衆人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些事十分的瑣碎,有的還是重複的問題,張耳和張敖都耐心的傾聽著,記錄著所有的問題。

衆人把想說的話都說的差不多了,張耳再次表示感謝,衆人退了出去。大帳內只剩下張耳父子和孟舒將軍。

問題提了一大堆,要解決這些問題還要靠張敖父子二人。

“歸根到底還是窮,趙國養不起這麼多軍隊,士卒返鄉後還是窮,連耕種的資料都沒有。”張敖很是感慨。自己穿越成了官二代,富二代怎麼還要爲錢發愁。

“這些士卒跟著我南征北戰吃盡了苦,能夠幫他們還是儘量幫吧,儘量籌集一些錢糧,宮中消減用度把錢都用在幫助返鄉士卒上。”張耳決定將趙國本來不多的收入拿出來救濟返鄉的士卒。

“我回去找貫高計算一下能擠出多少錢糧,將軍統計一下有多少士卒要返回家鄉,這個需要精確數字。”張敖對將軍說道。

孟舒將軍趕緊點頭稱是,趙王願意給返鄉士卒錢糧,不管多少也是爲士卒們的一種安慰,算是爲將軍救了急。

張敖繼續說道:“返鄉士卒大部分重新做農夫,還有一些立過功的可以在回鄉後讓他們擔任鄉里的三老。”張敖不但想讓士卒回鄉後過上好日子,還想加強對整個國家的控制。張敖這也是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本來數年的戰火剛剛平息,百姓需要休養生息,一般的作法是讓百姓自己慢慢恢復生產。可張敖是穿越者,他知道歷史發展的進程,有許多先進的作法要推廣,所以張敖需要一個執行能力強的官府。

“你的意思是將鄉里這些人也象官吏一樣管理?”張敖有點兒疑惑。按照秦制一里十八戶,十里一亭,設有亭長,十亭爲一鄉,鄉有三老,三老就是有秩、嗇夫、遊徼。這些人雖然負責一個地方的鄰里糾紛的調解,賦稅的徵收、徭役的攤派,但他們並不是正式的官吏,只能算是村民的自治組織。不但是現在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王權也只管到縣這一級。

“這樣可以給士卒們一個好的出路,同時也可以防止鄉村被氏族大戶控制。”張敖的想法是既然要推行郡縣制乾脆徹底一點兒。

“可是這樣官吏的數量會大增,朝廷的開支太大了。”張耳想到有許多人到他這裡領工錢就感覺頭痛。

“以前三老、亭長什麼的報酬也是要從百姓的賦稅中出,現在只不過是先收上來再發下去,不會給朝廷增加太多的負擔的。”張敖最想幹的是讓管理百姓的人不從百姓手裡收錢歸自己。這樣可以儘量減少小吏對百姓的盤剝,其實也就是後世所講的收支兩條線。

“那就按你所說的辦吧。”張耳覺得這個改變對朝廷沒有太大影響,對士卒又有好處也就答應了。

“對於那些不想返鄉的士卒,我要挑選出一部分做特殊安排。”大部分都認爲天下太平了,張敖卻知道戰爭遠遠沒有結束,趙國軍隊的戰鬥力不但不能減弱而且還要加強。

第二百三十章 神射手第八十章 程序正義第一百零五章 剖符作誓第三十二章 二牛之力第二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九章 大漢的態度第三百三十三章 未卜先知第三晨四十五章 事物的兩面性第二百五十章 難題第四十三章 圖書館的構想第二十六章 返鄉後的出路第五十七章 官二代該過的日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防火演習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怎麼不飛上天呢第一百六十三章 賄賂第三百一十八章 再立新功第三百二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誣陷第四百二十四章 認清形勢第二百七十八章 漲工資第二百八十九章 指條明路第六十五章 王見王第三百九十七章 推恩令第三百五十三章 皇帝難當第三百二十四章 水能克火第四十五章 算算禮金第六十八章 不整容的韓國第一百六十章 白登之圍第八十八章 離別第一百三十七章 理論與實踐第一百七十一章 商品交換第三百一十三章 深山中的寶藏第二百一十八章 兒子對爹的吹捧第四十四章 允婚第一百一十七章 畫地圖第三百六十九章 宣傳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法令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一十一章 乾媽來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簡單防箭法第四百四十章 不跑了第一百一十章 吃飽飯很難第二百三十七章 決心第四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質第二百一十六章 沒的選擇第二十七章 銳士營第四十章 長樂宮第九十六章 兵棋第五十三章 擒賊擒王第一百九十四章 押入大牢第八十六章 看屍體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降神火第四百一十一章 乾媽來了第二百零九章 虎口奪食第四百三十五章 老熟人新難題第一百九十七章 拉你陪葬第六十四章 兄妹情深第一百五十二章 密報第五十六章 可以腐敗一下第十章 共享天下第一百七十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征第三百五十四章 壓水機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建學校第三百三十三章 未卜先知第三百九十一章 事發突然第二十一章 爹是好爹第二百一十三章 歷史的偶然第二百五十一章 收買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有錢的人第四百零一章 與吳國的戰爭第一百零四章 君臣爭封第五十三章 擒賊擒王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美味第二百七十一章 凱旋第二百六十五章 各自逃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親情與宮鬥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盤大棋第二百六十一章 誣陷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過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要去長安第九章 韓信亂點兵第三百四十章 悲喜之間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法令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一百零五章 剖符作誓第二百五十五章 攻防第一百零四章 君臣爭封第二百九十七章 拆房尋書第二十章 離別第二百零五章 羊毛紡織業第三百四十八章 公主做慈善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老師的重要性第二百三十九章 下一代第二百二十一章 猜忌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山四皓第一百二十一章 里程錶第十八章 拜訪第三百二十八章 膽大的趙離
第二百三十章 神射手第八十章 程序正義第一百零五章 剖符作誓第三十二章 二牛之力第二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九章 大漢的態度第三百三十三章 未卜先知第三晨四十五章 事物的兩面性第二百五十章 難題第四十三章 圖書館的構想第二十六章 返鄉後的出路第五十七章 官二代該過的日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防火演習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怎麼不飛上天呢第一百六十三章 賄賂第三百一十八章 再立新功第三百二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誣陷第四百二十四章 認清形勢第二百七十八章 漲工資第二百八十九章 指條明路第六十五章 王見王第三百九十七章 推恩令第三百五十三章 皇帝難當第三百二十四章 水能克火第四十五章 算算禮金第六十八章 不整容的韓國第一百六十章 白登之圍第八十八章 離別第一百三十七章 理論與實踐第一百七十一章 商品交換第三百一十三章 深山中的寶藏第二百一十八章 兒子對爹的吹捧第四十四章 允婚第一百一十七章 畫地圖第三百六十九章 宣傳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法令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一十一章 乾媽來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簡單防箭法第四百四十章 不跑了第一百一十章 吃飽飯很難第二百三十七章 決心第四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質第二百一十六章 沒的選擇第二十七章 銳士營第四十章 長樂宮第九十六章 兵棋第五十三章 擒賊擒王第一百九十四章 押入大牢第八十六章 看屍體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降神火第四百一十一章 乾媽來了第二百零九章 虎口奪食第四百三十五章 老熟人新難題第一百九十七章 拉你陪葬第六十四章 兄妹情深第一百五十二章 密報第五十六章 可以腐敗一下第十章 共享天下第一百七十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征第三百五十四章 壓水機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建學校第三百三十三章 未卜先知第三百九十一章 事發突然第二十一章 爹是好爹第二百一十三章 歷史的偶然第二百五十一章 收買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有錢的人第四百零一章 與吳國的戰爭第一百零四章 君臣爭封第五十三章 擒賊擒王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美味第二百七十一章 凱旋第二百六十五章 各自逃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親情與宮鬥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盤大棋第二百六十一章 誣陷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過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要去長安第九章 韓信亂點兵第三百四十章 悲喜之間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法令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一百零五章 剖符作誓第二百五十五章 攻防第一百零四章 君臣爭封第二百九十七章 拆房尋書第二十章 離別第二百零五章 羊毛紡織業第三百四十八章 公主做慈善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老師的重要性第二百三十九章 下一代第二百二十一章 猜忌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山四皓第一百二十一章 里程錶第十八章 拜訪第三百二十八章 膽大的趙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永福县| 南阳市| 莆田市| 张北县| 平阳县| 银川市| 府谷县| 南通市| 自治县| 苏尼特右旗| 晋中市| 台北县| 仁怀市| 岳池县| 班戈县| 谷城县| 榆树市| 泰来县| 斗六市| 东安县| 磐安县| 隆化县| 三门峡市| 建阳市| 大邑县| 东乌珠穆沁旗| 秦皇岛市| 泸水县| 旬阳县| 韩城市| 天长市| 札达县| 凤庆县| 平定县| 大埔区| 郓城县| 潞城市| 舟曲县| 台北市| 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