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 幽默的新政治老師
週四下午度第一節課是政治課,我已經準備好了清香的溼紙巾,畢竟坐在第一排,是離煙味最近的災難區,不得不防,上個學就和演宮鬥劇一樣累,畢竟,我在這裡的身份就是個“丫鬟”,這些“主子們”脾氣一個比一個暴躁,一個個的都難伺候。
我向旁邊的段辰睿遞給他一包溼巾,笑著說道:“拿著吧,待會用的著。”
他一臉茫然,說道:“教室裡不熱,風扇大著呢,謝謝,我不需要。”
齊小靜笑著說道:“我也備著呢,這政治老師喜歡上課抽菸,你還是拿著吧。”
我把溼紙巾丟到他桌子上,說道:“對的,前排乃是災難區,不備著點溼紙巾,真怕待會嗆死。”
他接過溼紙巾,半信半疑地點點頭。
上課鈴聲響起,我掏出嶄新的政治課本,看了一下目錄,大致預習了一下課本內容,要保持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學習委員難當啊。
不一會兒,一個身穿白色襯衫的年輕男子走了進來,也拿著一本嶄新的政治課本,瞅著這樣子也不像轉校生啊?
他剛走進教室門,就成功地吸引了我們所有人的注意。衆人詫異地看向他,我也是。
他把書輕輕地放在桌子上,拿起粉筆流暢的寫下了幾個字李建軍。
轉身將粉筆丟進盒子裡,拍拍手上的灰,笑著說道:“同學們好,我是你們的新政治老師,李老師,剛剛碩士畢業不久,教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多多關照。”
衆人鼓掌,我也“啪啪”地鼓掌表示歡迎,終於擺脫那個大煙鬼了,開心。
我和齊小靜得意地相視一笑,差點就激動得擊掌了,只能把這接近爆炸般的興奮都融進掌聲裡,周圍的同學也應該和我一樣吧,要不然這掌聲怎麼這麼驚天地泣鬼神一般,響徹整個教室呢?
李老師感受到了同學們的熱情,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謙虛地說道:“謝謝你們的歡迎,接下來我們開始上課吧。”
李玲正準備喊“起立!”,只說了一個“起”,李老師擺擺手,笑著說道:“以後我的課就不用來這一套了,把對老師的尊敬放進心裡,我就很感激了,其他的都是虛的。”
李玲被打斷之後,有些尷尬地點點頭,笑著說道:“哎,好的。”
從此他的課,確實不喊起立坐下了,果然年輕的老師就是不一樣,比較開明,說話也爽快,還照顧學生的感受。
他轉身寫了今天要上的課文標題,然後就打開與我們一樣新的書,有條不紊地講著政治課。
剛纔沒有仔細看,他這轉身幾次之後,我發現,他頭頂的頭髮有些稀疏,出現了中年男人才有的禿頂,前面濃密的頭髮都是用側面的長頭髮,梳起來遮蓋的。
我說,這劉海怎麼這麼奇特呢。
但,外貌這種東西,又不是我們能決定的,所以,我對這個也並不是很在意,瞥了一眼,就耐心地看著課本,認真聽課了。
但好像不止我一個人發現了,後排傳來一陣陣的議論聲,十有**與我發現的這件事有關係。
強忍著不去關注八卦的好奇心,我依舊認真地聽著我的課。
但總有一些神經大條的男生,鬧出一些雷人的事情來。
比如,此刻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在認識聽著課,並沒有什麼不和諧的地方,但是,後排突然傳出來一陣鬨笑聲,混亂中聽見了幾句“什麼?沒有頭髮啊?”
這聲音有些響亮,蓋過了鬨鬧聲,傳到了教室前面。
男生髮現這聲音確實有些過分了,本來鬨鬧的同學,也在老師轉身前,立即恢復了安靜。
這聲音我都聽見了,那老師肯定也聽見了,但他此刻竟然沒有多說什麼。
只見他把剛纔講的知識點,繼續冷靜地講完,然後笑著說道:“大家都不是瞎子,我知道你們看到什麼了,我這頭髮啊,就是當初讀書太用功了,一不小心就聰明絕頂了,所以啊,你們一定不要太用功,凡事過猶不及啊!”
他幽默風趣地自嘲著,引得在座的同學都鬨堂大笑,還有認真的同學,竟然拿起手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拽了幾根頭髮,才放心的長吁一口氣。
我轉頭想看看後排剛纔搗亂那一撥人的臉色,不料正好撞見陳濤在那邊拽自己的頭髮,那眼神還有笨笨的動作,真讓人忍俊不禁,我捂著嘴笑了笑,無奈的搖了搖頭。再認真撇了撇後排的男生,那幾個坐在那裡一動不動且有些慌張的,估計就是肇事者吧。
看完後,我迅速地坐回來,看著滿臉自信的李老師。
不自覺地在心裡感嘆道:“一個人若是有了幽默的氣質,整個靈魂都變得生動起來,熠熠生輝。”
其實,我也沒有資格笑陳濤,畢竟,我也是那個摸自己後腦勺,還有拽自己頭髮的成員之一,妄想從自己頭髮的結實程度來判斷一下自己的努力是否超標。
但我拽了三次愣是沒有拽下一根來,看樣子,我的努力程度還不夠,離“聰明絕頂”還差得遠呢。
李老師憋著笑,調侃道:“看樣子,大家還不算太用功哦,頭髮都比我結實。
都別玩了,繼續上課吧。
還有,以後可別在我背後說我壞話哦,雖然沒有順風耳,但教室這麼點大的地方,我還是能勉強聽見的。”
他說完,聲音還在空中迴響著,他卻早已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繼續寫著板書,畫著思路圖,上著課。
我第一次見有老師用這麼有趣的方式來解決師生矛盾,而不是用非打即罵的方式來製造更多的矛盾。
看著也洋洋灑灑的寫著板書,不緩不慢地講著課,舉止之間都透露這一股書生意氣,風度翩翩的樣子,一股感嘆不禁在心底油然而生:“小鄉鎮的教育,終於在用他緩慢地腳步,奮力地追趕著這個時代的發展。
我想我們不能去怪它太過破舊與落後,歷史的大車軲轆,總是在馬不停蹄地前進著,只不過,多種方面的因素導致了發展的各種不平衡。
小城教育的進步只能同它自身去比較,畢竟將一個走路的人同一個開轎車的人比移動速度,這件事本身就是有些荒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