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此時此刻,遠在千里迢迢的武昌城那裡;黎元洪代表湖北軍政府正在武昌閱馬場舉行拜將儀式;黃興臨危受命,率領參謀長李書城、秘書長田桐趕往漢陽,在古琴臺,設立革命軍總司令部,後來轉移到昭忠祠(漢陽老城北門外),在歸元寺設糧臺(糧秣裝備供應儲存處),接手指揮陽夏之戰。
黃興登臺領受將印的這一天,袁世凱已經從河南信陽來到了湖北孝感數天了;但是他一直只是在觀望,並沒有對自己的部隊下達任何進攻命令。
袁世凱之所以這樣做,並不是說他多麼愛國愛民,或者是忠心於滿清政府,或者是多麼同情革命黨人,又或者是擔心武昌城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城市。
而是因爲他既不想繼續匍匐於清王室腳下,也不想過去投靠革命黨人分一杯殘羹;看人臉色行事的日子他已經受夠了,他要借武昌起義撼動狂飆驚雷;造一個歸屬自己的改良主義的中華帝國,爲自己闖出一片江山。
所以在他接受清廷督請來湖北之前,他早已向攝政王載灃(醇親王,清光緒載恬的胞弟,清宣統溥儀的父親)開出六大條件:召開國會、重組內閣、寬容武昌革命黨人,解除自戊戌變法以來對黨羣社團的禁止令、補足軍餉等等條件。
而且當他來到了受命,先在信陽後到孝感,設司令部作督軍狀後;他的心思還是完全在湖北,因爲國家****,重新出山;需要他考慮的事太多了,特別是他要認真考慮一下自己如何在這場大動盪裡面,得到更加多的利益和權力。
而此時的戰時總司令黃興也在佈置漢陽和武昌的防務,在蛇山、龜山設炮兵守衛,在南岸嘴至三眼橋的漢江沿岸設兵防守。
因爲現在的陽夏之戰早已由進攻爭奪戰轉爲後撤防守戰,眼下黃興身負的重任是;以漢陽爲前沿陣地拖住敵方的兵力,保住武昌城;保證湖北軍政府的安全,保住武昌起義的成果。
面對如此大的使命,黃興深感壓力。
但也就在他感覺壓力龐大之際,全國十八個省竟然在他就任戰時總司令的第二天;就突然紛紛宣佈光復,宣佈脫離清廷成立獨立政府。
頓時,形勢對湖北軍政府十分有利,同時湖南革命黨人也騰出力量;派遣軍隊跨省趕來武漢;於是不多久,漢陽前沿陣線就漸漸地聚集起湘鄂聯軍一萬餘人;這使得黃興頓時感到眼前一片光明,並且下令準備反攻漢口。
三天後,駐紮漢陽的革命軍繞過清軍在南岸嘴設下的重裝佈防,從琴斷口(今江漢二橋漢陽橋頭東側琴斷口街)搭浮橋渡過漢江,埋伏在漢水北岸(宗關水廠一帶)。
由於當年漢口西城郊,荒野平土,大片沼澤;人煙稀少,所以黃興率部渡河沒有被北洋軍發現。
第二天,黃興親自率領反攻部隊向漢口城區發起攻擊,由西至東,沿著今天解放大道古田片向東行進,攻佔博學書院(今武漢市第四中學)和既濟水火公司水廠(今漢口宗關武漢市自來水公司,江漢二橋漢口橋頭)。
經過一場短暫的戰鬥後,很快黃興帶領的先頭部隊就直逼玉帶門附近。
清軍聞訊後驚惶非常,這樣無所顧忌的反戈一擊是他們所沒料到的;完全不合軍事常規思維,於是,北洋軍援軍大批涌向玉帶門;迎著革命軍的來勢分兩側堵截,依然是炮兵掩護步兵,輕重武器一齊射擊。
革命軍北翼受重創後撤,南翼軍隊見敵方火力如此強大;不願拿雞蛋往石頭上碰,順勢跟著後退。
“不許後退,大家向前衝!”見此,黃興著急地大叫道。
但是兵退如山倒,所以此時此刻並沒有什麼人願意聽從他的命令,繼續向前進攻;因爲民軍們此時卻是紛紛爭先恐後地逃跑向漢水,見到自己的調令沒有人願意聽從,於是黃興也只能夠十分垂頭喪氣地,十分無可奈何地下命令放棄漢口撤回漢陽。
當他們退回到漢陽後,一點傷亡士兵的數目;至少有傷亡六百人,這個傷亡數目對於漢陽守軍的鬥志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但是禍不單行,在黃興得反攻漢口的計劃剛剛失敗之際,北洋軍再次發動攻勢。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北洋軍另一支隊伍,由孝感到新溝(古鎮,位於漢水與漢北河匯合處,今屬武漢市東西湖區);渡過漢水佔據蔡甸,從蔡甸進逼三眼橋。
見此危機,黃興立即調動軍隊西向迎敵;半小時後,雙方就在三眼橋展開激戰。
漢陽三眼橋:位於蔡甸到漢陽王家灣之間的漢蔡高速公路上,隋唐時漢陽通往京城的驛道,曾經有一座橋;橋下有三孔,所以得名,後來橋毀留下這個地名;今新建鋼筋水泥橋,也名三眼橋;當年三眼橋戰鬥,兩方殺得難分難解,革命軍鬥志兇猛;清軍受挫,被迫停止前進,革命軍佔領三眼橋以東高地——仙女山、米糧山(美娘山)、鍋底山、湯家山、磨子山、扁擔山——阻擋清軍入城之路。
但是就在這一天,馮國璋指揮漢口清軍從舵落口(漢水北岸,今漢口礄口區工農路)渡河;衝破米糧山防線;與蔡甸方向趕來的清軍配合,攻打米糧山,對革命軍形成夾角之勢。
漢陽三眼橋到王家灣之間一帶屬崗壟地貌,小山丘陵密佈,如盆圈一般圍合著龜山腳下的漢陽古城。突破這一圈山嶺,從扁擔山到月湖古琴臺,攤開一片平野湖泊;從西而東,坦坦蕩蕩沒有遮蔽,漢陽古城便無險可守。
黃興雖然不算是軍事大家,但這起碼的軍事知識他還是很懂的,下令漢陽守軍死守三眼橋以及以東的仙女山;阻擋袁世凱軍隊入城通路,但是,軍隊不聽調令。
一天後,米糧山、仙女山相繼失守,革命軍退守鍋底山和扁擔山。
第二天,兩路清軍開始在扁擔山一帶會合,並且合力進攻漢陽守城革命軍,大炮聲震撼山巒水泊,鍋底山和扁擔山失守;同時清軍從王家灣、十里鋪**;近逼歸元寺(中南名剎,清光緒建築,今漢陽翠微橫路20號),和漢陽鐵廠(張之洞湖北工業基地之一,遺址在今漢陽區琴臺大道旁邊)。
於是一場大規模的山地戰由此而展開,但是在一番慘烈地山地爭奪戰後;革命軍卻是傷亡巨大,再也無力在平原上組織防禦;於是數路清軍如飛蝗襲來,漢水不是長江,渡河過來是很容易的;清軍分數路從漢口渡河,從琴斷口、十里鋪、五里墩、古琴臺、南岸嘴沿河登岸;漢水堤防全線潰散,困守漢陽城的革命軍只能是拼死搏擊;戰爭進行到這一步,漢陽保衛戰陷入絕境。
而此時的周文彬也已經帶領著自己的部隊,趕到了漢川附近,準備朝蔡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