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不管是魏國的李悝變法,還是楚國的吳起變法,再或者齊國鄒忌的改革和韓國的申不害變法及秦國的商鞅變法,外加宋朝的王安石變法和清朝的戊戌變法。
萬變不離其中。
無非從經濟和吏制兩方面入手。
經濟,主要體現在土地上面,利用土地,發展農業生產,從而鞏固地主階級政權的經濟基礎,同時提高國家稅收。
吏制,主要體現在懲戒貪官,精減裁汰無能、無用、不急之官,提拔有能力、有用、對皇帝衷心等官吏一方面。
經濟和吏制的改革,往往會觸及保守一派的利益,許多變法變革,就是因爲保守派利益受到了侵犯,發起反擊,繼而化作了無用的流水,最終使得變法變革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還因爲保守派的反擊,起到了適得其反的反作用,令無數民衆怨聲載道。
作爲穿越者。
董天成知道保守派反撲的力度,也曉得這些保守派,會壞了變革變法的事情,故提前打了預防針,也針對性的做了一些防禦措施,六扇門就是董天成保證變法變革成功的最強力武器。
其次。
官家趙琪的信任,也是董天成有信心搞成功本次變革的一個理由。
當然。
這裡面。
也有董天成沒有料到的地方。
也不知道是不是王安石變法遺留後遺癥的緣故,在變法變革消息被故意泄露後,民衆對於本次變革變法的反對態度,異常的強烈。
如此強烈的反對,要是沒有幕後推手,打死董天成也不相信。
可就是這樣。
趙琪在董天成的攛掇下,還是於次日朝堂,正式宣佈了變法變革事情。
趙琪與內閣商量後決定,爲了提高大宋國力,減輕人民的負擔,進行三項改革:
第一項改革。
士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所有的士紳,不管是秀才,還是舉人,再或者進士,都一律有義務的服勞役和納捐稅款。
也就是說,本次變法變革,取消了士紳以往的特權。
要知道。
之前士紳們,是不需要服勞役,要是不需要納捐稅款的,他們的勞役和稅款,全都平攤到了那些沒有功名的窮苦百姓的身上。
如此。
自然加重了一干窮苦百姓的負擔。
歷朝歷代,官逼民反的事例,太多了,也有一些朝代,由於官逼民反,繼而落了個朝代滅亡的下場。
這件事,董天成與趙琪說過,正因爲說過這件事的危害,所以趙琪才異常的贊同和支持董天成變革。
第二項改革。
是火耗歸公,所謂的火耗是一種附加費。
各州縣政@府藉口民間繳的稅賦零碎銀兩多,要化零爲整,才方便上解。
因爲煉銀有損耗,所以要加徵火耗費。
實際徵加時間,加徵了20%到30 %的火耗費,其實真正的損耗,通常在1%到2%之間,通常不超過2%的。
但貪官污吏們,出於某些緣故,將火耗費增加到20%~30%,這多出來的收入,成爲供應地方經費開支,尤其是彌補官俸不足的重要來源。
地方官吏徵收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老百姓,卻不堪重負,怨恨極大,十幾次的民反事件,就是因爲火耗這件事。
此次下令火耗提解歸公,即全部上繳中央,以增加國庫的庫銀。
歷史上。
真正提出火耗歸公的,是清朝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登基之初,國庫存銀只有一百萬兩,十四年後,乾隆皇帝登基時,國庫存銀超過三千萬兩。
十四年的時間,國庫存銀翻了三十倍,火耗歸公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
第三項改革。
是攤丁入畝,攤丁入畝便是調整農民與政府的賦稅關係,以土地爲徵稅標準,廢除人丁標準,這就是的農民與政府的依附關係更加鬆弛,農民的自由度增大了,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農業發展。
糧食就多。
相應的,人口也多。
人多,就可以編練新軍,繼而北攻北元,收服故土。
第四項改革。
農發商發。
所謂的農發商發,就是在發展農業的時候,也大力發展商業。
商業。
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大因素。
英國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運動,就是商業發展的一大體現,羊吃人運動,是封建主義朝著資本主義變革的一項證明。
此四項的改革。
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所有有名望的士紳聯名上奏,反對本次變法變革,畢竟本次變法變革,是割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
此外。
各地官員也拿著所謂的萬言書,去阻止新政的實行,甚至就連朝廷大臣們,也與這些人站在了一起。
相對於那些士紳和地方官員,朝堂的這些大臣們,更是可惡。他們曉得不能反對趙琪,便以軟刀子對待。
不說一句話,只是將他們收到的奏章,完好無少,一個字不少,一個字不多的遞給皇上趙琪,對新政沒有說過一句話,當然也沒有對下面說一句新政好。
趙琪自然知道他們是消極抵抗。
卻也無可奈何。
總不能讓錦衣衛指揮使徐雲龍將所有反對的朝臣,全部殺死吧?
殺死了這些朝臣,誰還爲他趙琪做事情?
前段時間,徐雲龍立威,已經殺了夠多的人了,萬幸恩科舉行完畢後,補充了不少新入官員,否則碩大的朝堂,只有兩三苗人,可怎麼行?
丟的。
是朝廷的臉面。
爲了本次變革的成功,趙琪與董天成商量了一番後,決定在恩科官吏當中,挑選一批與董天成志同道合者,與董天成一起做這件事關整個大宋的變法變革之事情。
皇宮。
御書房。
趙琪召見了本屆新科狀元。
這幾日。
由於民衆的反對及一干官員的不作爲,新皇趙琪這幾天明顯的蒼老了好多,他在新科狀元到達御書房外後,無精打采的朝著小桂子道了一句,“宣他進來吧。”
一會兒。
新科狀元跪下道:“臣參見皇上。”
趙琪看了他一眼,道:“你先起來吧。”
“謝皇上。”新科狀元道:“不知皇上召微臣,所爲何事?”
“朕想問你一聲,你對朕的新政有什麼看法,是不是你和他們的想法也一樣啊?”趙琪盯著新科狀元,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