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嬰兒肉體斂去最後一絲光芒,嬰兒的啼哭聲才響起,其明亮的眸子間,一隻絢麗的鳳凰正由遠而近,突然間風起雲涌,一隻金色的巨爪踏破雲霄,而後巨大的龍頭便出現在空中,最後龍和鳳便呈在那裡,幻化出一顆寶珠,寶珠成型之後,這一切便消散。從始至終,外人並未察覺到一絲變化,因爲這一切只存在於伏羲的那雙澄澈的眼眸之中,或者說這一切僅伏羲一人所察。隨著寶珠的出現,伏羲的眼珠更加澄澈,仔細觀察,其內似有一本源向外泛著絲絲金光,滋養著這個生命。
隨著時間的流逝,伏羲也漸漸長大,10來歲的他帶領著一衆小他4-5歲的人整天在山水湖沼間四處嬉鬧,如同一頑童一般。其父風不易是黃河北岸部落的首領,前不久剛吞併其他三部落,現在正在和西北蠻族部落交戰,如若拿下蠻族部落,其將統一黃河北岸。風不易有兩個兒子,伏羲爲大兒子,還有一兒子爲風伏宇小伏羲兩歲,按照部落傳統,風不易的位置應由伏羲繼承,可他終日不聞戰事,相比於伏宇年僅14就在軍中屢建奇功,可謂是雲泥之別。儘管如此,風不易還是希望能將大位傳於伏羲,他始終堅信,伏羲之成就必將非凡。在和蠻族的戰爭中,不知爲何僵持不下,風不易爲此心力憔悴,而伏羲仍在外遊玩,一日伏羲遊玩至洛水和黃河交叉口時,突然間天地震動,風雲變色,黃河水勢滔天,一隻巨龜漸漸浮於水上,伏羲雖見多識廣,但見此情形,伏羲也不由驚愕。巨龜背上似有天地之氣流動,伏羲定睛一看,一幅充滿宇宙奧妙的圖漸漸清晰。伏羲大張嘴巴,揉了揉眼睛,再看,巨龜已不知去向,可是那圖畫卻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子裡面。聽聞父親病倒,伏羲就算再貪玩也有孝子之心,在前往父親戰地的途中,伏羲日夜琢磨腦海裡的圖畫,雖經過不停地琢磨可還是毫無頭緒。伏羲在一個清晨,推開馬車的門簾,望向太陽升起的天邊,此時太陽還不見蹤影,天地卻已明朗。回想昨日傍晚在馬車邊烤魚的場景,夕陽照射下,萬物的影子拉得老長,直至太陽落下,影子消逝。而在正午其取水的時候,太陽於高位直射,我腳下卻不見影子。太陽已落下許久,可天地仍然可見,並未立馬變得黑暗。想到這裡,伏羲豁然開朗,放聲大笑道:“此消彼長,陰陽變化,天道如此,天道如此,哈哈哈哈。”於是他們快馬加鞭,奔赴戰地,在伏羲頓悟的理論指導下,風不易大敗蠻族部落,自此黃河北岸一統。班師回朝,風不易因常年征戰,積勞成疾,薨。伏羲繼承大統,依父親遺志一年間快速統一了黃河南岸。戰亂終止,休養生息,天下太平。伏羲醉心研究天道,便遊歷天下,終在若水河畔窺的天道,創先天八卦。伏羲以佈道傳教爲己任,如此才能不埋沒天道,世稱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