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7日,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刻終於來臨。
早晨七點,校園裡播放《運動員進行曲》。
在激昂的音樂聲中,學校主樓前的噴泉全部開放。
在陽光的映射下,散出一道道美麗的彩虹。
10輛大巴車沿著教學樓整齊停放,班主任發表完戰前動員,同學們依次登車。
大巴車們沿著校園主幹道繞了三道圈,緩緩駛出學校。
校長在播音室拿著話筒,預祝同學們取得好成績。
當然,龍浩也在心裡默唸。
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半小時後,同學們依次下車,走進玉清中學。
八點整,考試的大門陸續打開,同學們從考試通道魚貫而入。
工作人員拿著體溫測試儀,對著排成一條直線走向考場的學生進行體溫測量。
體溫槍對著考生的耳朵,用紅外感應測試人體溫度。
如有異常,立即進行隔離。
龍浩安全地通過檢查,他按照準考證上的編號,走進了二樓的210號教室。
把不必要的雜物放到教室門口的桌子上,他帶著透明的考試袋,坐到指定座位上。
玉清中學的課桌都是最新式的,九十里面高,一百釐米寬,單排。
“Calm down!…… Deep breath!”
龍浩利用閒暇的時間做心理暗示。
鈴聲響起,三位監考老師走進教室,再一次強調考試紀律。
尼瑪,在新安裝不久的監控頭照射下,誰敢打小抄?
按照要求,7日上午考語文,下午考數學,8日上午考英語,下午考理綜。
老師們撕開密封的試卷檔案袋,檢查試卷是否錯誤。
經確認無誤,開始發放試卷。
龍浩接過語文試卷,隨手把多餘的向後傳。
他看到題目,《2003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理科卷B類》。
吻合,和未來記憶裡的完全相符。
就在前幾天,高考試卷A類被盜,中央震動。
教育部緊急通知,全國高考啓用B類卷,這也是爲何高考題目太難的原因。
填好姓名,準考證號碼,放下筆等待考試鈴聲的正式響起。
“叮鈴鈴…”
監考老師宣佈,考試正式開始。
龍浩開始閱讀試卷。
“語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兩部分,第I卷1—6頁,第Ⅱ卷7—12頁。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併交回。”
“第一題,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答案選B,蒞臨乖戾官吏嘔心瀝血不寒而慄,都是li,四聲。”
“第二題,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答案選A,部署備受青睞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都沒毛病。”
“第三題,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答案選C。”
“報載孫穗芳女士近年多次(親臨)BJ大學,爲推動中山先生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市政府對城市建設佈局做出了(規劃),在2008年前將每年增加800萬平方米的綠地。”
“鄧亞萍現在留給大家的印象,(不僅是)日漸成熟的儀表風度,(而且是)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哈哈哈,這些題都做過N遍了,灑灑水啦。”
……
“閱讀理解,下列對“溫室效應”這一概念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答案選A,指由於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能夠受陽光的一定的密閉空間中所產生的一種保存溫效應。”
“文言文閱讀,《舊唐書?斐矩傳》。”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答案選C,恐爲身禮品,每遇人盡禮遇:優待”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從。”
“翻譯:裴矩竟然能夠當廷辯駁,不肯當面順從。”
“文言文閱讀,非常簡單……”
……
“詩詞賞析,《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爲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爲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王維的禪意非常厲害,不就是說在山中參禪,鬧中取靜嗎?”
“答:這首詩構思精妙,寫景技巧高超。
前四句寫赴寺道中的山景。
他在雲霧瀰漫的高山中行走了數裡,還不知道香積寺在哪裡。
只見古木夾道,寂無人跡,忽聞鐘聲自林靄傳來,卻仍不知寺在何處。
這生動地表現出山的深幽。
“何處”既與“無人”對偶,又遙應開篇的“不知”,將一種幽遠深奧、縹渺莫測、令人迷惘訝異的意境氛圍渲染得越來越濃。”
“無敵了!”
“作文題,《智子疑鄰》。”
“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音標疏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係呢?是什麼關係呢?”
“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哎呀,好苦惱,要不要直接抄襲大佬的《仰望星空》呢?”
“字數要求不少於800字,不得抄襲。”
“算了,還是不做死了,語文拿個開門紅吧!”
“題目就寫,《論感性與理性的關係》。”
“主要論點就寫,感性是匹野馬,需要理性的繮繩來駕馭。”
“論據,劉邦信任韓信、張良、蕭何,才華雖然不如他們,但信任他們,給予他們施展才能的空間,纔打敗了不信任部下的項羽。”
“再來一條論據,唐太宗不以魏徵爲李建成的家臣而重用之,成就君臣佳話。”
“最後的殺手鐗,若只有理性,就會變得冷酷無比,如果只有感性,則只會意氣用事。”
“所以,感性和理性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千字,龍浩放下筆,檢查試卷答案和答題卡。
經確認無誤後,收拾好筆紙,提前十五分鐘交卷。
這一次,他勢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