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驚駭的看著這個方向,辰軍爆發驚天歡呼,而燕軍卻如喪考妣,滿臉失魂落魄,無法置信,士氣瞬間跌落零點:“將軍,隕落了!”
轟!
彷彿平地起驚雷,無數燕軍士卒面面相覷,宛如被抽乾了勇氣般,很多之前還在奮力抵擋的士卒,瞬間崩潰,轉身就逃。
“追!”
範鐵林大喝,每一步都橫跨數米,背後一名名辰國將士滿臉狂熱,帶著極度的激動,保持陣型,衝殺而去。
淳于瓊並沒有停步,他很清楚楊不歸最爲需要什麼,長刀橫掃,刀光劃落,所向無敵!
經過最初的震驚,驚懼,在幾位的將軍指揮下,燕軍勉強維持住陣型。
他們這些軍伍之人,對燕國的忠心也並未有多少,可一想到身後的家人,一個個也抵死頑抗起來。
家國情懷,哪怕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都具備,更何況他們這些投身軍旅的武人了。
更何況若不突破這裡,待大火到來他們也免不了一死。
“殺!”
範鐵林爆喝一聲,聲音滾滾而來,好似炸雷般響起。
跨馬奔襲在最前面,宣化大斧橫掃,擋在他面前的幾個士卒,全都如稻草人一般橫飛出去。
身後衆多士卒緊緊跟隨,快若閃電,面色俱都冷漠異常,冰冷無情,一桿桿長槍機械的刺出,收回,每一擊都帶來一片血浪。
這支辰國最爲悍勇的軍隊,在淳于瓊幾個月的操練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蛻變。
“哈哈……痛快!”
範鐵林染血的身軀挺拔如山,手中大斧緊握,一頭砸下。
轟!
地面瞬間被砸出一個大坑,無數土石飛濺出去,化爲最爲兇猛的箭矢。
周圍的燕國士兵還沒衝到他很前,就被射成篩子,帶著一臉不甘,埋屍此地。
“好一員勇將。”
人羣之中,一員滿面虯髯的鐵塔大漢注意到範鐵林,幾個跨步出現在他面前,一臉驚歎道。
範鐵林卻沒有多少傲氣。
他只是煉皮境界,距離煉血還差的很遠。
煉皮,煉的就是皮膜,直到把全身上下每一寸皮膜煉到極致,纔可蘊養出一絲血氣。
而隨著境界的提升,不僅力量大增,皮膜也硬如金鐵。
這也是一將可爲百人敵,萬人斬的原因,因爲憑藉普通士卒,根本不可能破了他們的防禦,只能依靠人數,活生生把他們累死。
當然,若是有戰陣加持,情況又會變得不一樣。
“你也不差!”
範鐵林神色冷漠,目光落在大漢身上,不鹹不淡道。
“如今木已成舟,負隅頑抗只不過是多添幾縷孤魂,何不下馬投降。”
他一眼就看出眼前的將領修爲與他相差無幾,讓他不得不感慨。
自跟隨淳于瓊出征以來,雖然只經歷兩場大戰,可遇到的高手卻不知凡幾。
“投降?”
大漢虎目一掃,望著己方大軍節節敗退,黝黑仿若鐵水澆築的臉上多了一些堅毅。
“將軍百戰死,身爲一國之將,戰死沙場,本就是我的宿命。”
他神色坦然,手中長矛橫握,好似要刺破空氣。
“你也不例外,也許就在今日今時。”
話音落下,腳下一踏,地面頓時龜裂開來,整個人如一頭暴熊一般衝殺過來。
“那一天也許會到來,但絕不是今天。”
範鐵林面色不變,持斧橫擋。
“叮!”
足以穿金裂石的碰撞聲以二人爲中心蕩漾開來,震的周圍士卒耳膜生疼。
更近一些的更是腦中一片轟鳴,昏厥過去,耳朵更是鮮血淋漓。
範鐵林臉色潮紅,猛然向後退了幾步,犁出兩道深勾。
對面那個將領也比他好不了多少,整個人“噔噔噔”向後倒退幾步,每一步都深深鑲嵌在地下,留下一個深約數尺的腳印。
範鐵林自跟隨淳于瓊以來,受到他的指點,實力不說突飛猛進,但也有了質的突變。
他自負若是遇到以往的自己,不下百回合必然可以拿下。
可這一次碰撞,自己居然和這名燕將鬥了個旗鼓相當。
“好!”
他緊握手中大斧,渾身肌肉高高隆起,裡面好似有一隻小老鼠在竄來竄去。
整個人高高躍起,手中大斧力壓而下,黝黑的斧刃,鋒芒畢露。
還沒落下,下首的大漢就感覺周身一寒,好似針扎一樣。
他瞳孔劇烈一縮,深吸一口氣,可範鐵林速度太快,他只能奮力舉起長矛,想要擋下這蘊含滔天巨力的一擊。
轟!
恐怖的碰撞激起一陣氣流,飛沙走石,將二人徹底淹沒在裡面。
煙塵散去,下首的大漢半個身子都被埋在土裡,雙臂高舉,長矛橫臥,抵住範鐵林的大斧。
大漢此時身軀處處見血,面色蒼白至極。
但他的面容依然滿是堅毅,臉上幾乎尋覓不到一絲恐懼。
“一路走好!”
範鐵林渾身鮮血淋漓,但心底卻極爲痛快。
斬將奪旗,是所有將軍夢寐以求之事。
儘管心中很是欣賞這位未通名的燕將,但戰死沙場也許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他大喝一聲,大斧改劈爲削,如一縷黑光劃破虛空。
一顆大好頭顱帶著血沫橫飛出去,鮮血好似一縷虹光,劃破長空。
“將軍,將軍死了!”
有士卒注意到戰場突變的,在幾位將軍先後陣亡,他幾乎是啞著嗓子嘶吼出這一句話。
諸多燕國士卒一個個渾身發冷,手中兵器不知何時跌落都沒有察覺。
大局已定,淳于瓊面色冰冷,靜靜落在範鐵林面前。
“搜身,整理戰場!”
燕國幾個重要將領,必然攜帶與燕國聯繫的信件,求援之物也不會少。
淳于瓊雖然沒把燕國放在眼裡,可也知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得道理。
“將軍,這是自燕將身上搜出來的。”
很快,範鐵林就自淳于瓊斬殺的那位燕將身上搜到一道聖旨。
淳于瓊攤開,粗略一掃後,又把它遞給身後的範鐵林。
“你怎麼看?”
辰國由於內亂,人才稀少,遠不及周邊燕國與辰國。
若不是楊不歸鐵血上位,更有紀靈和淳于瓊這等大將統率,恐怕早就會被周邊幾個國家吞併。
範鐵林被楊不歸歸於他麾下,本身也算是難得的人才。
淳于瓊也抱著培養的心思,畢竟在華夏諸多同僚未降臨之前,楊不歸坐下可堪一用的將領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