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等一下我先在外圍跟對方遊鬥,讓它無法感知我戰陣內部的情況。而內部的力量則挖地道進入對方八卦陣的中心和兩個陣眼,從他們內部展開一個八卦陣,直接吞噬掉對方。”
“不怕對方把我們外圍遊斗的力量消滅嗎?”
“沒關係,等對方反應過來估計系統就崩潰了,他無法知道應該如何取捨,攻擊哪一邊。就算他要攻擊外圍,我大不了擺個圓陣龜縮防禦減小損失嘛。”
“多說無益,試試吧。”
五分鐘後,表弟摘下頭盔。
“太費腦子了,你們繼續,我睡一會兒。”
過程和預想的差不多,面對內部形成的八卦陣,對方的八卦陣像是遇到BUG一般卡頓了足足一秒,緊接著全力圍剿我們正面戰場上虛有其表的八卦陣,但是表弟直接收縮防線,形成防禦力最強的圓陣,有效的降低了損失,牽制了對方,當然在對方陣中中心開花的新八卦陣也功不可沒,一開始就佔據了陣眼,讓對方的戰陣無法順暢運轉。對方的反應也是迅速,立刻收陣而回,不再糾纏表弟的圓陣,竟然開始逆行八卦陣,向內收縮,意圖滅掉在他陣中開花的八卦陣,但這是無濟於事的,因爲一開始的地道偷襲已經讓表弟取得人數上的優勢,加上佔據了中心立足點和兩個陣眼,正反兩個八卦陣開始了僵持對殺。這時候在圈外原本龜縮防禦爲圓陣的戰力開始變陣爲鋒矢陣,八卦陣逆行意味著脆弱的內部變爲脆弱的外部,裡應外合之下,鋒矢陣輕鬆的攻破了逆行八卦陣。
“看不出來,你蠻靠得住的嘛。”蛋蛋不鹹不淡的說了一句。
“爲什麼現在都全息投影了,還是改不了你那賤掰掰的嘴臉!”表弟對好基友,從來就不會溫柔的。
就在大家爲破陣“彈冠相慶”的時候,中央的陣盤突然打開,一把鑲有八卦陣的羽扇呈現了出來。
“恭喜幾位高士破解陣盤,獲得孔明先生的信物。”說話間,黃月英呈上了信物羽扇和一個絹帛。
打開絹帛
恭喜秩序神殿小隊完成密室【三顧茅廬】的首次通關,獲得唯一稱號【求賢若渴】,由於逃出密室的同時完成了隱藏任務,特開啓隱藏內容【隆中對】。
求賢若渴這個稱號似乎是對招募NPC贏得好感之類的地方有用,但是大家的注意力顯然不在這上面。
“怎麼有種奔跑吧兄弟任務卡的即視感。”
“那個策劃本來就是學密室逃生的吧。”
“各位請隨我來。”黃月英女俠又發話了。
很快,黃月英將大家引入最開始進入密室的地方。
“鬥鬥哥哥,我們厲害吧,沒有你我們闖關成功,而且開啓了隱藏任務哦。這次多虧了霄姐和國慶呢。”
“豆瓣醬,服不服?”霄姐依舊霸氣威武。
“其實我覺得,能夠開啓隱藏任務是因爲哥吧?”蛋蛋用徵詢的眼光看向我和黃月英。
“看在冰雪女神的面子上告訴你吧,確實是因爲一直坐在這裡的那位玩家,你們小隊纔開啓隱藏任務的。”
“隨便坐坐就行?”霄姐當即表示質疑。
“隨便坐坐自然是不行的,蛋蛋,還記得我們第一次刷密室逃生的時候你請教密室的設計者如何防止所謂的【跳步】嗎?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後來我認爲,與其隔絕每個房間之間的線索的聯繫,不如允許玩家跳過原本設計的步驟。甚至每個密室都應該有可以一步登天的所謂BUG!”
“產生跳步會造成三個問題,1浪費被跳過環節的設計成本。2跳步會大幅縮短時間,直接降低玩家的體驗。3容易導致玩家依賴跳步完成遊戲,你知道每個人都有撬鎖逃出密室的衝動的。”
“1設計成本可以通過特色的增值來抹平,而且用BUG相當於跳過了原本要解決跳步的成本.23其實是一個問題,這原本就在設計中,玩家如果全力研究一步登天可以直接通關的BUG,那麼就會消耗常規過關應用的時間,如果一邊常規推進,一邊研究BUG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而且沒人規定BUG會出現在什麼時候。這個度需要玩家自己掌握自己平衡。”
“那麼這個密室的BUG就是靜坐?”霄姐還是不解。
“這個密室叫做三顧茅廬,任務目的其實是請諸葛亮出山。那麼,如果你作爲一個經天緯地頂級人才,面對一個不知底細的老闆,有什麼東西是不用見面就能知道的呢?”
“是誠意!”霄姐一邊回話,一邊意味深長的向某個方向看了一眼。
“沒錯,是誠意,考驗誠意的方式就如我們所見,睡覺。”
“嗯,玄德公似乎就是坐等諸葛亮大夢先覺的,雖然只是演義。”蛋蛋一邊思索一邊說道。
“額,如果有個懶惰的人,進來之後就坐在這裡,豈不是佔了大便宜?”
“非也非也,求賢若渴,待人以誠,抑或三心二意,徒有其表,亮豈能不辨呼?”
又是一道光影閃爍,一個英姿勃發羽扇綸巾的全息投影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與大家心目中的諸葛亮形象一般無二。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妮妮作爲文科小學神,自然能信口背出隆中對原文。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所問所答一切如隆中對策,一般無二。妮妮熟悉原文,正要回答一個善字,但我卻伸手示意妮妮,表示阻止。一來我認爲隱藏任務不會如此兒戲,二來我原本就對所謂的隆重對策頗有微詞。
“非也非也,先生言‘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此言大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