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5章 校場驚雲(三)

“不不不……朕不能比下去,快!董愛卿!快通知曹孟德!朕不比了,朕不想比了——!!”

“陛下……如今再說不比,何人能聽,恐怕已經爲時已晚了!”董承搖頭苦笑著,連忙阻止了劉協的吶喊。

“朕是天子!!朕說不比就是不比了!!朕要回宮……”劉協的臉上此刻泛出了一絲焦急的潮紅。

但董承依然苦澀道:“陛下……請三思,此刻百官隨行……陛下一再出爾反爾,只會鬧得更不利的下場,爲今之計……還有辦法……”

“什、什麼辦法?”

“爲今之計,就是十勝……十敗,落得個平局的收場,這樣也可皆大歡喜!”

劉協的臉色,在這一刻瞬間閃過一道精芒,便是聽到前者話語的同時,劉協大喜出聲,“好!正合朕的心……意…………”

“報,啓稟陛下,曹丞相有言,二十場不夠,再多加一場,比二十一場……以讓勝負分明!爲百官助興!!!”

猛然間,一騎快馬在這個時候,從西邊跑了過來,連忙大聲稟報著。

卻是這一刻,一瞬間只得讓劉協和董承二人身子僵化。

“知道了……你退下吧。”董承下意識皺著眉頭說道。

“二、二十一場……這曹孟德……分明是故意的……”可是這一下,劉協便是在帝王車上身子一踉蹌,險些倒了下去。

連忙扶住前者。董承此刻也是汗流雨下的道:“陛下且勿動怒,看來這次只能靠淮南侯的發揮了,唉……可現在怕是擔心也已無用……老臣我,也沒有其他辦法可行……”

“都怪朕自取其辱……此番勝也不是,敗也不是,當如何爲之啊……”

正當此時。

在劉協兀自後悔不已之際,似乎演習也同時要開始了。

本陣一千步兵,與西邊一陣,總共兩千人相互奪旗,東面的是曹信指揮。西面的則是曹丞相一方,而每一方一千士兵的後面,都有一個軍旗,分別刻著金色的‘天’,與黑色的‘地’二字。

不過曹信這一邊並不是他自己親自帶兵,而是在後方指揮,真正帶兵的則是趙雲趙子龍。

“君侯,總共要比二十一場,這也太多了。難道這裡面有甚蹊蹺?”趙雲手執龍膽銀槍,此刻策馬來到曹信的身旁。不住的疑惑道。

但曹信卻表現的很坦然,唯獨那一閃而過的凝重,“子龍,過多的不用去想,接下來二十一陣,都要你帶兵,我會在後方給你們指揮,不必去想勝負,只要記住一點。看清楚旗語。”

“諾!”

曹信此時的目光透射的很遠,看似望著西邊的軍陣,但這眼神當中卻有著不一樣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卻是讓趙雲,感到非常的安心。

卻是此時,另一邊。

“何人願出這第一陣?”曹操目光沉冷,眼看演習即將開始。不禁掃視著身後的衆將。

“末將曹仁,願打頭陣!見識見識淮南侯的帶兵之道!”

竟是當先出來一將,剛到而立之年,三十歲上下。滿鬢絡腮鬍,八尺身高,卻正是曹操最爲倚重的大將之一,曹仁。

“好……你去吧,小心些……”

不過,似乎曹操本人不太喜歡這場演習一般,慵懶的坐在丞相儀仗中,隨手吩咐下來。

而這一刻開始,演習也同時拉開了序幕。

“我乃丞相坐下,廣陽太守,行徵南將軍,曹仁!賜教了!”

四周校場,包圍了很多朝廷官吏,其中從大到九卿,小到侍從小吏,一時間顯得人山人海。

這些人都分爲三派,一派是曹操帳下心腹,這些人當然是支持曹丞相一方,而另一方則是劉協的股肱忠臣,支持的也自然是天子一方,至於這第三方,則是一羣看熱鬧的官員,平時奉承不得曹操,又跟天子表不上忠心,現在也只能做個看客。

兩軍擺開陣勢,一千人的小隊,充滿了朝氣,此刻就像是羅馬的鬥獸場,雖然沒有看臺,但周圍的朝廷命官倒充分的擔當了觀衆的角色,有些年輕的還不時高聲喊叫,助興吶喊著。

“陛下,這是老臣的堂弟……姓曹名仁,字子孝,爲人勇略俱佳,用兵善謀,是老臣頗爲倚重的大將啊……”

此刻劉協與曹操正坐在一起,在兩軍馬上演戲之際,坐在臨時搭建的木舍之中,準備觀看著這一系列演習的第一場。

聞言,一邊的劉協和董承盡皆眉頭緊皺,看著曹操悠然自得的模樣,更是讓劉協分外的臉色發白。

雖然不可以贏,但劉協也不想輸,只是曹信說到底還是曹操的人,故此劉協這心裡倒是已經準備了敗陣的準備。

“演習!!開始——!!!”

銀槍一抖,在木舍旁小黃門的高聲尖叫的同時,趙雲順勢拍馬殺出,在曹信坐陣後軍的指揮下,風一般的向著前方挺近。

曹信此刻就拿著兩個小旗子,這兩個旗子是用來指揮這一千人馬的,相當於後世戰場上的旗語前身,通過不同的組合動作傳達必要的戰略目的,而這種東西,三國時期是絕對沒有的。

更沒有相關旗語的概念,要知道所謂的旗語是1684年,由英國人盧克率先發明,然後後世多用於戰爭的調度,多用於海軍的溝通。

不過此刻,已經成爲了曹信指揮的工具。

所謂的旗語,曹信其實構思了很久,從鄴城這兩年更是每日暗中思索著旗語的應用,因爲這對於古代粗糙的戰爭指揮來說,幫助實在是太大了。

試想一下,三國時期,袁紹八十萬大軍爲什麼會兵敗於官渡?其他的因素先不提,就像古代的戰爭一樣,一個領導戰局者不可能一個一個的去關照一個士兵,而幾十萬人,帶兵的都是以萬人計算,這樣的戰爭,缺乏獨立性,單兵作戰的能力。

幾乎都是將軍的一個號令,幾萬人一起衝鋒,然而又是簡單的一個號令,幾萬人又撤退……

這樣的軍隊無疑是沒有靈魂的,也是曹信這些年蟄伏之際,從兵法上領略出來的道理。

而顯然的,這旗語的誕生,讓戰場的機動能力大大提升,讓曹信的指揮變得更加靈活多變,在小範圍裡足以展現出巨大的威力。

兩隻旗子……在曹信的手中,宛如賦予了生命一般,大開大合之間,顯得異常的奇特。

便是此時,趙雲似乎也同樣心領神會,在曹信每一次旗語之中,趙雲一邊率隊迂迴前進,一邊又依照地形展現出靈活多變,與曹仁的一千人井然有序的競爭著。

似乎趙雲和曹信這幾天,也沒少研究這旗語的應用。

“奇怪……大哥……這曹信到底在搞什麼鬼……怎地俺張飛一個也看不懂。”

此刻,在曹操的一派的中間,張飛頓時不解的撓了撓頭,當即對身爲大哥的劉備,疑惑的詢問著。

似乎也是看了半天,劉備當即也搖了搖頭,“我也看不明白……你看……每一次君侯揮動那赤旗,子龍一邊就立刻變陣,好生古怪啊……”

赤旗和黑旗,上下翻飛,揮舞在遠處曹信的手中,劉備一直看到這裡,不禁對這一切感到深深的好奇起來。

關羽同時點頭說道:“大哥三弟……你們好好看看,似乎君侯手中的軍旗,另有乾坤……你們注意到沒有……那曹仁和子龍根本就沒有真正的衝突。”

隨著前者的話語,二人定睛一看,的確如前者所言。

同時在臨時搭建的木舍中。

曹操隨即嘆道:“快一炷香了,子孝竟然一下子都沒有碰到對方的軍隊……太奇怪了,老臣還是第一次看到子孝這麼著急呀……”

曹操坐在太師椅上,不禁含笑著目睹面前的戰局,一臉的悠然自得。

這一刻,同樣的,劉協似乎也被這一切戰局給吸引住,常年居住在深宮的他,似是很久都沒有看到這麼精彩的演習,方纔也是不顧形象的連聲叫好,宛如將之前的擔心拋到九霄雲外一般。

但對於曹操的話,劉協確實也注意到了。

“喝——!!衝啊——!!”

在一塊凹凸不平的山地上,曹仁第三次沒有擺脫住趙雲的陣型,這讓久經沙場的曹仁倍感一絲意外的同時,也不禁有些好奇。

焦慮的勒緊馬腹,不斷指揮著身後的一千步兵,曹仁此刻手持木棍,等待著接下來的衝鋒時機。

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曹仁此刻也相對注意到了遠處的曹信……

雖然曹信只管指揮,不參與奪旗,但只見曹信雙手的兩個紅黑旗,卻似乎散發著某種魔力一般。

每一次曹仁率隊想要衝垮趙雲的防線,到對方的後陣將大旗奪過……但每當一靠近趙雲這些人,對方就詭異的避開或者撤退,然後在周圍的地形的掩護下不斷繞著曹仁的四周遊蕩著。

就像是一羣孤魂野鬼一般,一時間鬧得曹仁頓時頭昏腦漲起來。

而這一刻,曹仁的一千人也在不知不覺間損失了兩百人,大部分都是被不知何處而來的木棍擊中,不得不失去繼續作戰的資格。

宛如隨著時間的推移。

校場的所有人,就這麼注視著,但慢慢的也開始驚訝於曹信的旗語指令,逐漸發現了其中的不凡所在。

ps:弱弱求一下月票,大秦之小兵傳奇2.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第65章 京才大會(中)第16章 古之惡來第110章 發明這,發明那(三)第161章 陰山降二將(二)第295章 廢察舉制(一)第159章 一夜,滅了四萬(完)第176章 曹信VS徐晃(一)第346章 大團聚(一)第98章 太守很忙(四)第76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第287章 奉漢不奉劉(一)第216章 大反擊(四)第40章 名將何其多(上)第100章 陳留士族(二)第200章 藏頭露尾(一)第171章 陰謀夜漫漫第143章 勢如破竹(一)第226章 曹信臨朝(二)第33章 一刀之威第46章 聖手華佗(上)第108章 發明這,發明那(一)第57章 贏得代價(下)第370章 十面埋伏(二)第42章 巧計破張遼(上)第50章 我有一計第84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九)第41章 名將何其多(下)第343章 山中“捕獸”(二)第2章 宴席弔喪第180章 此一別,何時歸(一)第135章 汝南風雲(三)第337章 攻山頭(四)第40章 名將何其多(上)第380章 大事件後(一)第50章 我有一計第195章 以火滅火(四)第352章 官渡爆發(二)第76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第163章 陰山降二將(完)第275章 成軍崩潰(五)第215章 大反擊(三)第88章 兗州平定(三)第322章 顧家借糧(三)第113章 大刀闊斧,太守本色(三)第368章 破袁,諸侯震動!(十)第293章 一年之後?第373章 十面埋伏(五)第149章 夜半陳嬙兒第137章 大破汝南(二)第33章 一刀之威第142章 大破汝南(七)第127章 主將心思(一)第93章 聲名鵲起(三)第98章 太守很忙(四)第72章 濮陽危機(一)第331章 袁曹之戰(二)第222章 徒手翻雲,亂武三軍(二)第317章 趙雲男兒氣(三)第144章 勢如破竹(二)第73章 濮陽危機(二)第55章 贏的代價(上)第222章 徒手翻雲,亂武三軍(二)第53章 滅的就是精銳(中)第351章 官渡爆發(一)第90章 曹信授命第44章 巧計破張遼(下)第170章 獻計奪帝(完)第313章 徐州有事(一)第354章 官渡爆發(四)第287章 奉漢不奉劉(一)第147章 敵進我退(二)第111章 大刀闊斧,太守本色(一)第70章 書生莫叫板(中)第79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四)第207章 扶搖三策助張頜(五)第233章 校場驚雲(一)第127章 主將心思(一)第165章 一夜四萬,震驚!(二)第278章 兵臨城下(三)第89章 兗州平定(四)第303章 清君側(三)第153章 引君入甕(四)第288章 奉漢不奉劉(二)第137章 大破汝南(二)第183章 月下追曹信第261章 力挫樂就第142章 大破汝南(七)第283章 回師(一)第167章 一夜四萬,震驚!(完)第287章 奉漢不奉劉(一)第140章 大破汝南(五)第35章 虎癡許褚(上)第169 獻計奪帝(二)第320章 顧家借糧(一)第57章 贏得代價(下)第71章 書生莫叫板(下)第340章 “曹信”歸來(三)第132章 曹操的信任?(三)第153章 引君入甕(四)第111章 大刀闊斧,太守本色(一)
第65章 京才大會(中)第16章 古之惡來第110章 發明這,發明那(三)第161章 陰山降二將(二)第295章 廢察舉制(一)第159章 一夜,滅了四萬(完)第176章 曹信VS徐晃(一)第346章 大團聚(一)第98章 太守很忙(四)第76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第287章 奉漢不奉劉(一)第216章 大反擊(四)第40章 名將何其多(上)第100章 陳留士族(二)第200章 藏頭露尾(一)第171章 陰謀夜漫漫第143章 勢如破竹(一)第226章 曹信臨朝(二)第33章 一刀之威第46章 聖手華佗(上)第108章 發明這,發明那(一)第57章 贏得代價(下)第370章 十面埋伏(二)第42章 巧計破張遼(上)第50章 我有一計第84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九)第41章 名將何其多(下)第343章 山中“捕獸”(二)第2章 宴席弔喪第180章 此一別,何時歸(一)第135章 汝南風雲(三)第337章 攻山頭(四)第40章 名將何其多(上)第380章 大事件後(一)第50章 我有一計第195章 以火滅火(四)第352章 官渡爆發(二)第76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第163章 陰山降二將(完)第275章 成軍崩潰(五)第215章 大反擊(三)第88章 兗州平定(三)第322章 顧家借糧(三)第113章 大刀闊斧,太守本色(三)第368章 破袁,諸侯震動!(十)第293章 一年之後?第373章 十面埋伏(五)第149章 夜半陳嬙兒第137章 大破汝南(二)第33章 一刀之威第142章 大破汝南(七)第127章 主將心思(一)第93章 聲名鵲起(三)第98章 太守很忙(四)第72章 濮陽危機(一)第331章 袁曹之戰(二)第222章 徒手翻雲,亂武三軍(二)第317章 趙雲男兒氣(三)第144章 勢如破竹(二)第73章 濮陽危機(二)第55章 贏的代價(上)第222章 徒手翻雲,亂武三軍(二)第53章 滅的就是精銳(中)第351章 官渡爆發(一)第90章 曹信授命第44章 巧計破張遼(下)第170章 獻計奪帝(完)第313章 徐州有事(一)第354章 官渡爆發(四)第287章 奉漢不奉劉(一)第147章 敵進我退(二)第111章 大刀闊斧,太守本色(一)第70章 書生莫叫板(中)第79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四)第207章 扶搖三策助張頜(五)第233章 校場驚雲(一)第127章 主將心思(一)第165章 一夜四萬,震驚!(二)第278章 兵臨城下(三)第89章 兗州平定(四)第303章 清君側(三)第153章 引君入甕(四)第288章 奉漢不奉劉(二)第137章 大破汝南(二)第183章 月下追曹信第261章 力挫樂就第142章 大破汝南(七)第283章 回師(一)第167章 一夜四萬,震驚!(完)第287章 奉漢不奉劉(一)第140章 大破汝南(五)第35章 虎癡許褚(上)第169 獻計奪帝(二)第320章 顧家借糧(一)第57章 贏得代價(下)第71章 書生莫叫板(下)第340章 “曹信”歸來(三)第132章 曹操的信任?(三)第153章 引君入甕(四)第111章 大刀闊斧,太守本色(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平县| 文水县| 于田县| 广汉市| 本溪| 宽城| 灵丘县| 新沂市| 济阳县| 昌邑市| 茌平县| 武川县| 青海省| 沙河市| 鹤庆县| 疏勒县| 桂林市| 彭州市| 禹城市| 宁波市| 白河县| 新密市| 都匀市| 汉川市| 呼伦贝尔市| 沁水县| 望都县| 克拉玛依市| 武冈市| 奈曼旗| 凤凰县| 无锡市| 来凤县| 南溪县| 敦煌市| 蛟河市| 彭泽县| 丽江市| 北票市| 鹿邑县|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