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章 僧格林沁

咸豐不顧衆大臣的勸諫,一意在武衛軍大營練兵,每日都與士兵們同吃同住。武衛軍因感咸豐之敬,個個拼死誤訓練,奮勇當先,又有咸豐之何團訓練好而可得“天下第一軍”之旗的承諾,更是人人都鬥氣,誓要奪取那像徵榮譽的軍旗。

咸豐二年六月,咸豐皇帝一邊在武衛軍大營操練人馬,一在大營裡處理政事。於是大營裡往來之官員不絕。各官員第來一次體會都有大的不同。驚奇於那種不下跪式的軍禮,有的搖頭認爲是皇帝胡鬧,有的讚賞,認爲這種禮儀拉近了官與兵之間的關係。不管別人怎麼說,咸豐在這一個月裡看看這支自己練出來的武衛軍,一天天地強大,心裡倍感欣慰。班書在六月前結速了大清軍械局的工程並造出來第一批“中正式”步槍送到了武衛軍軍營。那天的咸豐捧著槍,整個人都變得精神起來。順手接過一把“中正式”拉開槍栓,上了子彈。在沒班書一臉驚訝和全營官兵有些崇敬的目光上打響了第一槍。咸豐很滿意班書的工作。雖然這批槍還存著很多的缺點。由於火藥的威力不夠強,射程遠沒有後世裡的遠,而且鋼材的質量也讓槍身的而熱性偏低,連續使用太久的話槍身容易發熱,導致損壞。但這已經足夠了,只要能得德國那邊的練鋼技術的支持,再加上班書這位天才的努力鑽研,咸豐相信更高質量的鋼材不會是一個夢想的。現在一切都只有等了,等待德國的消息。

咸豐將第一批二十五支“中正式”交給了阿赤赫讓他安排官兵們輪流用真槍打耙,進一步提高士兵的射擊水平。並給“中正式”改名爲“中興1式”,就這樣咸豐的不斷努之下,中國的第一支新式軍隊終於有了框架。

六月的北京已經開始有些炎熱了。從西伯利亞吹過來的寒風再也頂不住從太平洋吹過的暖流,退出了中國的北方。六月裡咸豐迎來了又一個熟悉的歷史人物——僧格林沁。這位蒙古親王,咸豐的表親,在五月接到咸豐的聖旨之後,就從科爾沁草原起程,經過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終於來到了北京。在被軍處大臣們告之,皇帝並不在宮裡後,僧格林沁只得馬不停蹄地趕到武衛軍大營去。

僧格林沁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有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在星爺的電影《武狀元蘇丐兒》裡,完全將僧格林沁刻畫成了一個庸碌無爲,毫無見識的白癡形像。而在歷史上的晚清來說,僧格林沁,卻是一位了不得的蒙古大將,被滿清朝庭,慈禧太后倚爲長城。而事實上,僧格林沁也卻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將,也有一定的戰術眼光。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僧格林沁奉命率軍抵禦,在天津大沽口,與聯軍大戰。僧格林沁勇猛無畏,此役清軍損毀聯軍船艇10艘,殲敵500人,致使聯軍暫時退出了華北。在後的抵禦聯軍的戰鬥中,僧格林沁也是從不退縮,堅決抵抗,雖然最終沒能抵擋住列強的強大武力,但是他的勇武是咸豐非常欣賞的。大之後進剿捻軍的戰役中,僧格林沁也是戰功非凡,攻進了捻軍的老巢安徽雉河集,殺死捻軍首領張樂行。咸豐三年,太平軍天官副臣相林風祥,地官正臣相李開芳率軍三萬餘人突入直隸,兵峰直指北京。僧格林沁受命率軍抵駐琢州,抵抗太平軍。一連患的征戰中,僧格林沁數勝太平軍,並俘虜了林鳳祥。

在晚清普遍士氣低落,戰力幾乎爲零的年代裡,僧格林沁仿若晚清的一顆明珠,將垂死的晚清王朝稍微地打入一絲生氣。然面隨著僧格林沁在最後的剿捻戰中被捻軍設計圍困,戰死在曹州西北的吳家店後,標誌著滿族從此再無勁旅,軍權漸次落入湘軍、淮軍手中,清廷能不震掉?

僧格林沁一路上來,都在想著皇帝爲什麼召見自己。他自己的想法是,咸豐帝想要自己去南方清剿發賊。這倒是如了他自己的願。一直以來,自小生長在草原上的僧格林沁,一直有著蒙古人的好戰的本質。他一直期待自己能建一番大功業,而不是從上代的手裡接過那科爾沁郡王的帽子。

“站住!是什麼人?軍事禁地,閒人免入!”當僧格林沁急急地從京城來到武衛營門口的時候,他被守位士兵攔住了。那小兵明顯不懼怕他帶有明顯標誌的王爺服飾和頂帶,只是拿手中的長槍(長矛)架在他的面前。

“我是僧格林沁,是皇上招我來的。不開眼的東西還不快讓開。”僧格林沁對於士兵敢攔自己去路有些惱怒。不過看這些士兵的架勢,僧格林沁還是覺得很不錯的。很精神,很有氣勢。動作乾淨。他早在來軍營之前就聽一些大臣一直搖頭晃腦的告他,皇帝在親自練兵,而且練兵的方法很古怪,希望僧王能勸勸皇帝。僧格林沁到是不覺得有什麼。作爲好戰的蒙古人,他認爲皇帝這樣是對的。一個好的帝王就該有這樣的氣勢,就該武功赫赫,殺伐戰場。

“敬禮!”小兵行了一個新式的軍禮,然後一個立正對著僧格林沁大聲道;“王爺請稍等,我去通報皇上。”說完也不等僧格林沁反應過來便跑了。

僧格林沁被小兵的這個新式的軍禮引起了興趣,一直圍著站得筆直的另一名小兵打轉,口裡還嘖嘖有聲:“嗯,皇上這個軍禮搞不錯,比下跪來得有氣勢多了。”聽說了一些大臣的“風言風語”僧格林沁心裡也對這支所謂的新式軍隊有點好奇,今天到這裡一是來複旨的,二就是想看看皇帝到底練一支什麼樣的軍隊。轉了一會,僧格林沁聽到一連患的“敬禮”聲,之後便看到了咸豐笑呵呵地從大營中出來了。僧格林沁可不是武衛軍,趕忙跪下:“奴才僧格林沁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僧王不必多禮,朕可是盼著僧王早日到來啊!”咸豐笑著將跪在地上的僧格林沁扶了起來。

“皇上……奴才怎麼能勞皇上親自出營迎接,奴才實在……”僧格林沁被咸豐這一招無意識的行爲感動地有些說不出話來。封建帝王身份何其高,爲了他一個小小的郡王竟然出外迎接,對僧格林沁來說尊榮不可謂不大。其實僧格林沁真正本身是一個滿人,而且是咸豐的表親。他是道光帝的姐姐過繼過去的兒子。道光之所這樣做,一來是表示對一向忠心的科爾沁表示看重,二來是想用是滿人身份的僧格林沁監視蒙古的其他諸部。咸豐原本就對僧格林沁的才華所瞭解,而且他親自出來也是因爲後世的習慣,他不知道他這一無意識的舉動把一個晚清大將感動的激動萬分。

“唉,僧王仍是蒙古草原上的一隻雄鷹,更是我大清不可多得的猛將。自當受得起,受得起啊。哈哈……”咸豐可不管什麼君臣視儀,對僧格林沁的感動更是迷惑。不過既而便想通了,只得哈哈地解釋一下,減輕僧格林沁的緊張感。咸豐招僧格林沁來一是想看看這位滿清大將,二是希望用讓他招集蒙古勁騎,組一支騎兵部隊。後世的咸豐可是對騎兵部隊一無所知的,自然要藉助僧格林沁這位蒙古大將的幫助。

“僧王可先隨朕看看這武衛軍,再談其它他如何。”咸豐拉著僧格林沁的手道。

“奴才也聽人說起皇上親自練兵,而且奴才剛剛從外面觀察一下,皇上這支武衛軍確實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勁旅。”僧格林沁,被咸豐拉著有些不自在,不過被咸豐說到武衛軍的時候,馬上引起了他的興趣,暫時地將不適丟到了一邊。

“哈哈,僧王過獎了。”咸豐被僧格林沁拍了一個小小的馬屁,忙謙遜地著,不過臉上還是自得不已的,畢竟這一個月來,自己是看著武衛軍成長的,能讓一代名將作出這樣的評價還是很讓咸豐感到驕傲的。

一行人隨著咸豐走進了軍營。在咸豐的帶領下,僧格林沁見到了那些大臣們口中的奇怪練兵之法。翻越障礙,泥塘,還那有那些拿著木槍練習拼刺刀的,那些練軍體拳的,更讓僧格林沁驚喜的是另一處不多的幾一標人馬正在練習的射擊。僧格林沁看著那種能連續發射的火槍,驚喜不已,走過去從一個小兵手裡接過一支,拉動了幾下,又描準的幾下,可惜他不會用。無奈地又還給了小兵。

“皇上,這種洋槍就是大清軍械局所造嗎?”僧格林沁滿歡喜地向咸豐道,他也曾看過洋槍,不過比之武衛軍的連發快槍那是差到不知道哪裡去了。這怎麼叫一個自小好武的蒙古漢子不又驚又喜呢。

“正是,僧王以爲如何。不過可惜軍械局打造得太慢了,一個月才造了這二十幾條,子彈也不多。呵。。。”看到僧格林沁的滿臉的歡喜,咸豐也很高興,這個僧王果然是個武將對新式武器,也像武衛軍們一樣,歡喜不已,直正的軍人對精銳的軍隊,強大的武大精緻的武器,其至強大的對手都應該表現出一種激動,歡喜的表情的。這些都應該是他們喜歡的或者是要超越的目標。

僧格林沁想的又不一樣,他想的是如果真的如咸豐所說,用不了多久,大清的官兵就能強大起來,那麼對付人也可以輕而易舉了。要是自己能率領這麼一支像武衛軍一樣的人馬,他堅信能讓南京條約不再發生。既他更期待咸豐能讓自己帶領武衛軍去江南平叛,好建功立業。

“皇上這樣的洋槍可比洋人的好多了,要是能再多點,那就咱大清就能把洋人趕出去了。”僧格林沁欣喜地道,完全將剛纔的不適丟到了腦後去了。

“是啊,不過現在還不行啊。江南正亂著呢而且各地也有叛亂四起。內不安,怎麼用有心力去攘外呢?”咸豐聽了僧格林沁的話,一臉憂鬱地道。

“皇上,奴才願親領一軍爲皇上去江南平定發賊,還大清一個太平。”僧格林沁原本就爲這個來的,聽到咸豐這樣說,馬上下跪請旨,他就指望著咸豐能讓他帶著武衛軍去和太平軍一試長短。

“僧王,快快請起,在這武衛軍的軍營裡,咱不興跪拜了,剛剛你不也看見了嗎?呵呵,這個發賊的事,還不急,朕留著他們不這有用處。朕招僧王來另要事。”咸豐不得不再次扶起僧林沁,而且爲免再次出現這種無聊的禮儀,咸豐乾脆跟僧格林沁表明了武衛軍的規矩。僧格林沁又是一臉的迷惑,留著發賊有用。這叛亂還能有用?那皇上不是招自己來平叛,又是爲了什麼?僧格林沁百思不得其解。

咸豐招僧格林沁來,當然不僅僅是爲了將來的林鳳祥,李開芳他們的北伐之戰了。這武衛軍現在纔有個樣子,步槍才二十幾把,手槍也不多,子彈更不多,哪能經得起太平軍來折騰啊。僧格林沁是蒙古人,對騎兵應該很熟悉,將來的騎師可是要看他的了。而且僧格林沁用監視蒙各部的用處,將來的俄國豈圖分裂外蒙的事情,咸豐是決不容許再次在自己手裡發生的。他要好好的善待僧格林沁,讓這位蒙古都統,科爾沁郡王將來率領新軍掃平蒙古叛亂,驅逐俄國在蒙的勢力。當然這些當前是不能對僧格林沁說的。

“呵,僧王不用太急,如今武衛軍纔有個樣子,武衛太少,彈藥不足,怎麼能上戰場呢。以後有的是仗要僧王去打的。呵呵。”咸豐看出了僧格林沁心裡面的想法,又不好直接說自己的找他來的目的,只能先忽攸著他。

“是奴才料想不周,請皇上恕罪!”僧格林沁,哪有看不出咸豐的心思的,不過咸豐說的也對,這隊伍還只這點槍枝,就是拉到江南去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要是把這些精銳都折損在江南了,那要是皇上怪罪下來也不是好得了的。

“嗯,僧王能這樣想朕就放心了。朕本有要事跟僧王商議的,不過僧王剛來,就先住在軍營吧。明天便是這武衛軍會操的日子,僧王也來看看朕的練兵之法有無成果。之後咱再來說說要事。”會操之日不遠了,剛好僧格林沁來了,咸豐決定先讓他看看這新式軍隊的戰法,也後以後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不至於範一些小錯誤,提前爲他打下新戰法的思想。

對於武衛軍會操之事,僧格林沁比咸豐更熱心,當即就答應了。他甚至還躍躍欲試地想去跟武衛軍一起訓練一下。咸豐也不反對,只是讓阿赤赫先跟僧格林沁講解一些新式訓練的方法要領。然後就自己一個回帳去了。讓僧格林沁自己去體會,將也好讓他能獨自抵當一面。不用再讓咸豐自己去再跟僧格林沁多費心思了。騎兵他是沒辦法的,只得德國軍官來跟他講講了。

僧格林沁完全沉靜在新式訓練之法的喜悅裡。連咸豐走了都不曾發現,還好這是在武衛軍之中,沒有人會覺得這樣是無禮的,在軍營裡官兵都是平等的。這是咸豐費了一個月親身和士兵們同吃同住得來的。

結束了一天的訓練,各團官兵都開始回到營中跟隨咸豐之前請回來的一些教書先生學習識字。這讓僧格林沁又吃驚了一回。當兵的只要勇敢就行了,還要學什麼字啊?又不考功名。這皇上是一套一套的啊。心下對咸豐更是迷惑,也更是敬服了,對那些大臣們說的“風言風語”更是不屑。

武衛軍們邊學著字,一些人更是在準備著明天的會操,他們心裡都憋著一股勁,都看著那面早已飄揚在校場一個月的“天下第一軍”眼熱不已。精彩就在明天

第52章 中秋晚晏第一○五章 英雄末路四第237章 相煎相太急(上)第18章 情至深處第38章 發展之計第一一○章 急義胡雪巖第114章 後宮風波又起(下)第29章 中德北京條約(一)第三o三章 九州平寂四第28章 柏林的決定第269章 揮軍東顧(下)第173章 血染冰城(二)第388章 中華!!!第142章 血戰臺灣(二)第189章 中德合資(下)第三o五章 九州平定六第126章 釣魚剿匪(下)第73章 天國的隱憂(上)第269章 揮軍東顧(下)第28章 柏林的決定第244章 承德春狩(一)第298章 碩果累累(下)第一一○章 急義胡雪巖第73章 天國的隱憂(上)第90章 望斷秋水第93章 天若有情(下)第353章 飲馬東京(三)第231章 南京動亂(二)第3章 大清第三衰第317章 詹西女王(下)第376章 爭霸海洋(上)第146章 血戰臺灣(六)第278章 七國峰會(上)第232章 南京動亂(三)第78章 利益纔是王道(中)第三六o章 突變中第245章 承德春狩(二)第二o六章 四國和談十二第34章 新北京(四)第322章 海狼行動(下)第116章 一五計劃(下)第335章 放一把火第291章 最後的決戰(中)第38章 發展之計第54章 始料難及第88章 凱旋而歸(上)第218章 整肅黑幫(二)第三八o章 決戰海上中第326章 登陸新加坡(下)第77章 十年之約第111章 未雨綢繆第15章 長沙之戰(三)第162章 決戰天津(十)第312章 給我個孩子第176章 血染冰城(五)第351章 飲馬東京(一)第二四o章 美夢難成一第48章 北伐軍覆滅(一)第77章 利益纔是王道 上 完整第二o三章 四國和談九第284章 叛亂(上)第352章 飲馬東京(二)第167章 關門打狗(三)第185章 雪中大計(下)第96章 京華浮雲(六)第79章 利益纔是王道(下)第199章 四國和談(五)第165章 關門打狗(一)第381章 決戰海上(下)第一一○章 急義胡雪巖第132章 虎門硝煙(下)第276章 薩摩藩的覆滅(上)第244章 承德春狩(一)第34章 新北京(四)第72章 兩難全(下)第1章 憶斷魂飛第4章 兒女情長第13章 長沙之戰(一)第14章 長沙之戰(二)第218章 整肅黑幫(二)第179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二)第129章 最後的佈防第二o四章 四國和談十第一○七章 英雄末路六第三二o章 燃燒的新加坡下第181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四)第211章 奇怪的商人(四)第二一o章 奇怪的商人三第78章 利益纔是王道(中)第213章 煙雨江南(一)第382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上)第284章 叛亂(上)第26章 會操之勢第192章 又見倭奴(下)第329章 中國人幹了什麼?(上)第369章 復國者(上)第21章 魯班的傳人第152章 不是陰謀是陽謀第172章 血染冰城(一)第47章 天軍北伐
第52章 中秋晚晏第一○五章 英雄末路四第237章 相煎相太急(上)第18章 情至深處第38章 發展之計第一一○章 急義胡雪巖第114章 後宮風波又起(下)第29章 中德北京條約(一)第三o三章 九州平寂四第28章 柏林的決定第269章 揮軍東顧(下)第173章 血染冰城(二)第388章 中華!!!第142章 血戰臺灣(二)第189章 中德合資(下)第三o五章 九州平定六第126章 釣魚剿匪(下)第73章 天國的隱憂(上)第269章 揮軍東顧(下)第28章 柏林的決定第244章 承德春狩(一)第298章 碩果累累(下)第一一○章 急義胡雪巖第73章 天國的隱憂(上)第90章 望斷秋水第93章 天若有情(下)第353章 飲馬東京(三)第231章 南京動亂(二)第3章 大清第三衰第317章 詹西女王(下)第376章 爭霸海洋(上)第146章 血戰臺灣(六)第278章 七國峰會(上)第232章 南京動亂(三)第78章 利益纔是王道(中)第三六o章 突變中第245章 承德春狩(二)第二o六章 四國和談十二第34章 新北京(四)第322章 海狼行動(下)第116章 一五計劃(下)第335章 放一把火第291章 最後的決戰(中)第38章 發展之計第54章 始料難及第88章 凱旋而歸(上)第218章 整肅黑幫(二)第三八o章 決戰海上中第326章 登陸新加坡(下)第77章 十年之約第111章 未雨綢繆第15章 長沙之戰(三)第162章 決戰天津(十)第312章 給我個孩子第176章 血染冰城(五)第351章 飲馬東京(一)第二四o章 美夢難成一第48章 北伐軍覆滅(一)第77章 利益纔是王道 上 完整第二o三章 四國和談九第284章 叛亂(上)第352章 飲馬東京(二)第167章 關門打狗(三)第185章 雪中大計(下)第96章 京華浮雲(六)第79章 利益纔是王道(下)第199章 四國和談(五)第165章 關門打狗(一)第381章 決戰海上(下)第一一○章 急義胡雪巖第132章 虎門硝煙(下)第276章 薩摩藩的覆滅(上)第244章 承德春狩(一)第34章 新北京(四)第72章 兩難全(下)第1章 憶斷魂飛第4章 兒女情長第13章 長沙之戰(一)第14章 長沙之戰(二)第218章 整肅黑幫(二)第179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二)第129章 最後的佈防第二o四章 四國和談十第一○七章 英雄末路六第三二o章 燃燒的新加坡下第181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四)第211章 奇怪的商人(四)第二一o章 奇怪的商人三第78章 利益纔是王道(中)第213章 煙雨江南(一)第382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上)第284章 叛亂(上)第26章 會操之勢第192章 又見倭奴(下)第329章 中國人幹了什麼?(上)第369章 復國者(上)第21章 魯班的傳人第152章 不是陰謀是陽謀第172章 血染冰城(一)第47章 天軍北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瓦房店市| 黄梅县| 巴彦淖尔市| 新津县| 绵阳市| 沂源县| 罗平县| 红原县| 双流县| 舒兰市| 凤冈县| 庆元县| 舟山市| 图们市| 赞皇县| 那坡县| 德清县| 涟源市| 汉阴县| 河曲县| 交口县| 通州市| 宁都县| 鞍山市| 六盘水市| 竹北市| 平湖市| 通辽市| 时尚| 长岛县| 青铜峡市| 舒兰市| 新野县| 那坡县| 聂荣县| 昂仁县| 镇康县| 昌乐县| 永修县| 龙岩市|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