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63章 狩獵和宮中法事

這夜無話,第二天天亮。

別看只有短短的一晚上,可宮裡的事卻已經(jīng)傳開了,當(dāng)然蕭淑妃鬼魂之事,還沒有大臣們知道,可啓蒙殿裡史大總管被火燒死的事,卻都傳了出去。

不管是參加了朝會的重臣,還是各衙門裡的小吏,個個都知道了。史忠臣雖然平常爲(wèi)人還算是低調(diào),可身份在哪兒擺著呢,大唐巨宦斃命,這終不是小事。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也是如此,老一代的宦官沒了,自必有新一代的替補上去,如此一來宮中的權(quán)力格局必將發(fā)生變化,而宦官又是皇帝的身邊人,外臣的重要內(nèi)援,事先打理一下,套套交情,還是很有必要的。

小吏們猜測著,估計史愛國要上位了,除了他也想不出別人來。皇宮很大,裡面的宦官頭子也有不少,可能當(dāng)上大總管的,論資格都要比史愛國弱,所以大家都猜著,就是史愛國了。

不過,小吏們的想法,往往不太靠譜兒,因爲(wèi)他們不能接觸到太多的宦官,對於宮裡的事情不是那麼太瞭解,所以往往預(yù)計錯。

重臣們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清楚,誰能當(dāng)上大總管,以後誰能往外傳皇帝的起居消息,心情密報,那不是資格的問題,而是皇上看誰順眼的問題。所以,誰能當(dāng)上宮中大總管,不用猜,只要上朝時,看看誰站在皇帝的身後,叫著“升朝”,那誰就是大總管了。

自從第一任皇帝秦始皇開始,宦官就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了,而且是重要到可以左右朝局的勢力,雖然史忠臣從來沒有對朝政指手劃腳過,可誰能保證他的繼承者不會這樣呢?何況現(xiàn)在的皇帝這麼弱,這種情況下,是很有可能產(chǎn)生權(quán)宦的

所以,大臣們對於誰能當(dāng)大總管,還是很關(guān)心的。當(dāng)然,這種關(guān)心是根據(jù)歷史上來的,有前車之鑑,可誰也沒想到,李治這樣弱的一個皇帝,身邊並沒有出現(xiàn)權(quán)宦,卻出現(xiàn)了一個女皇,這實在是人算不如天算了

李治今天倒是沒有拖拉,正常時間便上了早朝,而跟在他身後的,便是史愛國。史愛國容顏憔悴,兩隻眼睛通紅,大大的黑眼圈,顯示著他一夜未眠

大臣們都想:“按常理說,他死了哥哥,怎麼著也得處理一下後事,休息幾天。可今天卻還跟著上朝,這就說明,他就是下一任大總管的人選了”

史愛國高聲叫道:“升朝”

大臣們一起跪倒在地,山呼萬歲。李治擡了擡手,道:“諸位愛卿平身。”大臣們便即站了起來,都等著李治說事。

李治卻沒直接說史忠臣的事,宮中的大總管再怎麼重要,也重要不過李恪的事去。他道:“朕登基日短,不昭武功,以至於四方宵小肆虐,更有高句麗和百濟這種跳樑小醜,犯我大唐屬國。是以,朕決定狩獵,以示武功。”

古時的狩獵,不是指皇帝騎馬出城,帶著一批手下去打打兔子,射射山雞什麼的,而是一種儀式,算是一種軍事演習(xí),起到練兵的作用。有時候,更是逃跑的一種好聽的藉口,比如說敵軍進攻京城,皇帝逃難,離京城時不能說逃跑,而說是去外地狩獵。

當(dāng)然,初唐時節(jié),還沒有安祿山這種叛逆,李治更不是李隆基,他說要去狩獵,是昭示武功,向天下百姓表明,他能文能武,不是個守成之君,而是擁有開疆?dāng)U土能力的馬上皇帝。

忽然間說到狩獵,大臣無不驚詫,這是怎麼回事,好端端的爲(wèi)什麼要去狩獵?一想到狩獵,大臣們立即想起隋煬帝了,隋煬帝是最喜歡狩獵的,而且喜歡出國狩獵。可惜的是,每次狩獵,結(jié)果都不怎麼樣,去突厥狩獵時還被突厥兵給包圍了,差點自己當(dāng)了獵物

除了長孫無忌和王平安之外,沒人知道內(nèi)幕消息,馬周第一個就跳了出來,他是中書省的宰相,管的就是做計劃,狩獵的計劃要由他來做,他不同意,自然要第一個出來反對。

馬周道:“皇上,您要去哪裡狩獵?老臣以爲(wèi),營州方面草長蚊多,實不適合狩獵啊”他以爲(wèi)李治要御駕親征,要親自去解決李恪呢。李恪的事情有辦法解決,用不著皇帝親自出馬。

按著正常思路,大臣們也都這樣認(rèn)爲(wèi),紛紛出言反對。

李治有心說明,自己只是出城轉(zhuǎn)轉(zhuǎn),等宮裡的法事做完,自己就回來。去什麼營州,開玩笑一樣,那裡也太遠(yuǎn)了些,自己可沒隋煬帝那種好心情,沒事兒就喜歡亂逛,還總是逛不好

王平安立即出來,道:“皇上,以臣淺見,不如去潼關(guān)方向狩獵吧,順便巡視一下潼關(guān)的城防。”

長孫無忌也走了出來,道:“皇上,不如讓各國使者隨行,看我大唐禁衛(wèi)的操演,有各國使者隨行,走的太遠(yuǎn),似乎不好,太讓使者們勞累了。”

李治連忙嗯了聲,道:“朕本想去幽州那裡走一走的,不過兩位愛卿都這麼說,那好吧,便只去潼關(guān)吧只是,會不會有點兒近啊?”

大臣們連忙一起道:“不近,不近,這就夠遠(yuǎn)了。”

馬週一皺眉頭,心想:“好端端的,爲(wèi)什麼要狩獵,是不是宮裡出事了?嗯,應(yīng)該是宮裡出事了,要不然怎麼把狩獵弄得象野遊。野遊去潼關(guān)是遠(yuǎn)了點,可狩獵去潼關(guān)又似乎近了些”

宮裡出了什麼事,一會兒問問便知,倒也不急,馬周道:“如果是去潼關(guān),那老臣這便去擬個條陳出來,把各項事宜定下。只不知,皇上您要何時出發(fā)?”

李治道:“呃,這個,當(dāng)然是越快越好了,不如就明天吧,要不今天晚上出城吧”他不想在宮中多待,一來是想著玩樂,二來感覺宮裡陰森森的,連著死人,他有點不自在。

馬周大吃一驚,道:“今晚出城?這個,這未免太倉促了吧?”

大臣們都感覺有點口乾舌燥,這事情未免也太突然了,怎麼能說走就走呢,皇上離京,不管多遠(yuǎn),都是離京,都是大事啊,事前要做準(zhǔn)備的,至少也得三五天的時候,十天半個月的也屬正常,哪可能當(dāng)天說走,就當(dāng)天走的

滿朝文武都感覺皇上這些日子行爲(wèi)反常,不知是受了誰的影響,反正就是不正常,要說朝裡,好象還沒誰有這個本事,就連長孫無忌也沒這個本事,那影響皇帝的人肯定就是在宮裡了,宮裡有誰,王皇后?也只剩下她了,除了她還能有誰?

大臣們想不出來還能有誰,便一起對王皇后不滿起來,這個女人真是個禍害,遠(yuǎn)不如長孫皇后。她想起一出是一出,還攛掇著皇上去做,真是個禍水,先帝當(dāng)初真是看走了眼,選了這麼個人做兒媳婦兒,失策,真是大大的失策

大臣們想不出別的原因,更加想不出宮裡還有誰,便一致怪起王皇后來。這事要是讓王皇后知道了,她得冤死,皇帝連夜都不在她那裡過,她能影響個啥啊

王平安見大臣們不滿,又見李治衝自己打眼色,他連忙去看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卻把頭一扭,假裝看風(fēng)景。這個動作以前王平安總做,不想竟被長孫無忌給學(xué)會了。

王平安只好硬起頭皮,道:“說走便走,才顯我聖上英武,行事雷厲風(fēng)行,要依臣說,不如下朝就走,那才最好。”

大臣們一起怒目而視,這是什麼屁話,把帝王之事當(dāng)成兒戲嗎?哪有皇帝狩獵,說走立即拍屁股就走的,就算是普通百姓人家遠(yuǎn)行,也得事先準(zhǔn)備準(zhǔn)備吧

王平安又道:“諸位大人請想,如果有敵軍奔襲我大唐,象以前突厥人就經(jīng)常幹這種事兒,先帝登位之初,他們不是來過嗎,在長安城外,渭水河畔飲馬,這不就是因爲(wèi)突襲的關(guān)係所以說,意外事情永遠(yuǎn)都有可能發(fā)生,一旦有突然的戰(zhàn)事發(fā)生,皇上就得應(yīng)對啊,得到消息,立即起兵迎敵,這是操演裡重要的一環(huán)啊長孫大人,您是說吧?”

長孫無忌呃一聲,只好道:“對……就算對吧”

馬周很是吃驚,道:“長孫大人,你怎麼說對,王平安所言,分明就是強詞奪理呀”

李治卻道:“這怎麼能算是強詞奪理,分明就是忠言呀嗯,這事就這麼定了,朕先出城,帶著禁軍先行,以示應(yīng)對緊急軍情,大軍可隨後出發(fā)。還有,史忠臣昨夜不幸故世,他的職位,朕打算讓史愛國承襲,諸君可有異議?”

馬周看了一眼殿上的大臣,見大臣們都皺著眉頭,可卻誰也不吱聲,他只好再次仗義執(zhí)言了。

他道:“皇上,老臣以爲(wèi),朝政當(dāng)一件一件的去議,議好一件,再議下一件。昨天李恪之事,本來說好是讓史忠臣去宣旨的,可他卻當(dāng)晚便故世了,那麼該派誰去,這個還沒議好,皇上卻又要去狩獵,行程又沒議好,又說讓史愛國當(dāng)大總管諸事繁多,卻沒有頭緒,國家大事,不能這樣商議啊”

李治卻道:“這是一回事,朕心中有數(shù),無需再議了”說罷,他站起身,一甩袖子,下朝而去。

衆(zhòng)臣只好恭送聖駕。王平安直起腰,看向馬周,心想:“就這點小事兒,你就覺得繁多啦?皇上還沒說要建新皇宮的事呢,要是說出來,你不得暈過去”

馬周慢慢地直起腰來,出乎意料地,他臉上並沒有什麼太尷尬的神色,半點被皇上甩袖子之後,身爲(wèi)一個重臣,該有的尷尬都沒有,反而臉上頗有喜色

這回?fù)Q王平安吃了一驚,心想:“不會吧,他是不是老糊塗了,怎麼被皇上甩了袖子,不生氣,反而高興起來,就算要當(dāng)忠臣,皇上的雷霆雨露都得歡喜,也用不著這個樣子吧”

馬周摸了摸鬍鬚,笑道:“皇上今天乾坤獨斷,倒是有幾分先帝的樣子啊”

對於一個老宰相來講,什麼風(fēng)浪沒見過,就算李治行爲(wèi)反常,提出些不可理喻的要求,他也是能夠接受的,再說李恪的事,還有狩獵的事,都是可以解決的,並不是什麼嚴(yán)重的事情。馬周本來是不滿的,可李治一甩袖子,他立時就滿了,而且是大滿特滿。

馬周別的不怕,國家大事永遠(yuǎn)不會被處理完,這件辦好了,就會有下一件,這件沒辦好呢,也許下一件就來了,身爲(wèi)大臣不就是處理事情的麼。可對於臣子來講,不怕事兒多,就怕皇帝懦弱,而李治恰恰又是個懦弱之人,他要是不懦弱,還真就當(dāng)不上皇帝,可既然當(dāng)上了皇帝,再懦弱就不行了。

李治和臣子們好說好商量,雖然很有明君的樣子,可馬周卻並不如何讚賞,一般來講,懦弱的人都是這個樣子的。可李治一乾坤獨斷,把袖子一甩,他立即就讚賞起來了,皇帝嘛,該獨斷的時候,就應(yīng)該獨斷,這才叫皇帝。李治一甩袖子,很有先帝的模樣,馬周見了,當(dāng)然大爲(wèi)歡喜

馬周摸著鬍子,一副皇帝終於長大了的樣子,笑道:“無病,皇上英明,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可你卻是個糊塗人,不能皇上說什麼,你就也說什麼啊宮裡出了事,到底怎麼樣,說來聽聽”

長孫無忌在旁嘿了聲,道:“他呀,不見得能說清楚,還是讓老夫來說吧”他和馬周肩並肩地往外走。

王平安落後幾步,沒有跟著,他在想著,該去靈感寺了,去找玄奘大師,好讓他進宮做法事,雖然純屬多此一舉,可面子活兒,該乾的,還得幹才行。

正低頭想著事,忽聽殿門口那裡,馬周大聲道:“宮中鬧鬼?胡說八道,這絕對不可能”

長孫無忌卻道:“這個可能不可能,咱們小聲說,鬧鬼這事確是蹊蹺,但宮裡的人卻是不太可靠……”他說話的聲音小了下去,馬周也不再大聲說話,兩人邊走邊點頭,漸漸遠(yuǎn)去了。

王平安沒有馬上出宮,先去了門下省,想交待一下做法事的相關(guān)事宜,還有皇帝出城狩獵,門下省也是要做一些準(zhǔn)備的。

剛進大門,就見裡面小跑出來一人,卻是李義府。李義府有點憔悴,他小跑著迎接上來,道:“相爺,您回來了?朝中可有大事,您累了吧,小人給你沏茶去”

王平安看到他,心裡頭有點不是滋味兒,嘿了聲,笑道:“那就有勞了。嗯,你昨晚睡得可好,我看你眼中有紅絲,這是失眠的表相啊嗯,你呀,凡事不要想得太多,容易傷身的。”

他拍了拍李義府的肩膀,道:“我昨天給皇后娘娘開了劑安神的藥,在太醫(yī)那裡,你去太醫(yī)署,就說我說的,給你也拿幾劑,服了就好,你就能睡著了”

李義府大是感激,至少表面上是,連聲稱謝。王平安不再理他,進大堂去了。

可別的屋裡的官員們卻看到院子裡的一切了,他們可不知其中貓膩,人人心中只是在想:“這個李義府,不會是得了王相爺?shù)那嗖A,從此就要發(fā)達(dá)了吧”

第524章 狄仁傑想和李治做連橋第238章 怎麼擊鼓都是你作詩第475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第309章 金屋藏嬌第771章 非要找到那個她不可第417章 至少有五萬人第413章 世上第一根火槍第607章 很有見識的村姑大嬸第905章 把持住營州第869章 武媚娘可不是好惹的第613章 旱情第673章 李恪被修理得滿頭青包第506章 武媚娘偷進李治寢宮第393章 褚遂良有請第547章 王平安不能陪著去第841章 武媚娘和李義府第560章 上元節(jié)第60章 人與人,最怕比第337章 慘到要哭第399章 百官求情第746章 敵人盡滅第282章 烈酒的妙用第503章 夾陰傷寒第867章 李義府改名叫史義府第358章 互相打擊第522章 狄仁傑亂琢磨第281章 湖底下有什麼第339章 有膽,竟敢挑戰(zhàn)王平安第338章 平安來救傲天了第449章 古藍(lán)田和王文度第767章 李治要去感業(yè)寺慰問羣尼第698章 武媚娘懷孕期滿第670章 往李恪身邊摻沙子第126章 太子有請第308章 地下迷宮第239章 濃妝淡抹總相宜第391章 出風(fēng)頭第701章 快來看這個孩子第294章 少年奴隸的秘密第872章 李治坦白第466章 氣勢如虹的李治第702章 武媚娘大受打擊第106章 原來你是尉遲恭第67章 紈絝,就要有紈絝的樣子第905章 把持住營州第715章 武媚娘上路第447章 房玄齡到了第895章 武媚娘發(fā)飆第334章 老子們不伺候你了第111章 狀告大糧商第147章 四胞胎第269章 一羣人來求知己第367章 不用不知道,巴豆真奇妙第514章 裝賢淑第444章 玉門關(guān)守將第617章 曾經(jīng)的餘孽第854章 武媚孃的第二個追隨者第254章 問題出在柳樹上第121章 仙姑打老丹第364章 賭治拉肚子第22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549章 飛馬前去破壞第805章 宰相出手,媚娘得利第831章 李治朝第一宮闈大案第367章 不用不知道,巴豆真奇妙第277章 帶我們一起去吧第532章 刮痧調(diào)治法第27章 那就收了吧第242章 烈酒上場第130章 算是個人材第707章 李恪要求改封地第119章 小仙翁第452章 破破爛爛的折柳縣城第365章 又是一味藥第645章 把刺史們當(dāng)驢使喚第117章 阿依丁的姐姐第323章 眼保健操現(xiàn)在開始第548章 王平安和史愛國碰頭第192章 綠豆湯第309章 金屋藏嬌第346章 看誰跑的快第137章 萬民旗第712章 長孫無忌收到了信第604章 醫(yī)生可和醫(yī)生不一樣第392章 媚娘前來致謝第410章 江家大姑娘第822章 王皇后下定決心第671章 非要住在一起不可第40章 這纔是真正的高手第727章 商討渡海作戰(zhàn)第536章 開錢莊之空手套白狼第718章 在感業(yè)寺外落難第544章 一起全來考較第338章 平安來救傲天了第339章 有膽,竟敢挑戰(zhàn)王平安第452章 破破爛爛的折柳縣城第852章 下手不留情第229章 突厥徒弟第44章 看病就找平安小神醫(yī)第724章 夜垂甘露殿
第524章 狄仁傑想和李治做連橋第238章 怎麼擊鼓都是你作詩第475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第309章 金屋藏嬌第771章 非要找到那個她不可第417章 至少有五萬人第413章 世上第一根火槍第607章 很有見識的村姑大嬸第905章 把持住營州第869章 武媚娘可不是好惹的第613章 旱情第673章 李恪被修理得滿頭青包第506章 武媚娘偷進李治寢宮第393章 褚遂良有請第547章 王平安不能陪著去第841章 武媚娘和李義府第560章 上元節(jié)第60章 人與人,最怕比第337章 慘到要哭第399章 百官求情第746章 敵人盡滅第282章 烈酒的妙用第503章 夾陰傷寒第867章 李義府改名叫史義府第358章 互相打擊第522章 狄仁傑亂琢磨第281章 湖底下有什麼第339章 有膽,竟敢挑戰(zhàn)王平安第338章 平安來救傲天了第449章 古藍(lán)田和王文度第767章 李治要去感業(yè)寺慰問羣尼第698章 武媚娘懷孕期滿第670章 往李恪身邊摻沙子第126章 太子有請第308章 地下迷宮第239章 濃妝淡抹總相宜第391章 出風(fēng)頭第701章 快來看這個孩子第294章 少年奴隸的秘密第872章 李治坦白第466章 氣勢如虹的李治第702章 武媚娘大受打擊第106章 原來你是尉遲恭第67章 紈絝,就要有紈絝的樣子第905章 把持住營州第715章 武媚娘上路第447章 房玄齡到了第895章 武媚娘發(fā)飆第334章 老子們不伺候你了第111章 狀告大糧商第147章 四胞胎第269章 一羣人來求知己第367章 不用不知道,巴豆真奇妙第514章 裝賢淑第444章 玉門關(guān)守將第617章 曾經(jīng)的餘孽第854章 武媚孃的第二個追隨者第254章 問題出在柳樹上第121章 仙姑打老丹第364章 賭治拉肚子第22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549章 飛馬前去破壞第805章 宰相出手,媚娘得利第831章 李治朝第一宮闈大案第367章 不用不知道,巴豆真奇妙第277章 帶我們一起去吧第532章 刮痧調(diào)治法第27章 那就收了吧第242章 烈酒上場第130章 算是個人材第707章 李恪要求改封地第119章 小仙翁第452章 破破爛爛的折柳縣城第365章 又是一味藥第645章 把刺史們當(dāng)驢使喚第117章 阿依丁的姐姐第323章 眼保健操現(xiàn)在開始第548章 王平安和史愛國碰頭第192章 綠豆湯第309章 金屋藏嬌第346章 看誰跑的快第137章 萬民旗第712章 長孫無忌收到了信第604章 醫(yī)生可和醫(yī)生不一樣第392章 媚娘前來致謝第410章 江家大姑娘第822章 王皇后下定決心第671章 非要住在一起不可第40章 這纔是真正的高手第727章 商討渡海作戰(zhàn)第536章 開錢莊之空手套白狼第718章 在感業(yè)寺外落難第544章 一起全來考較第338章 平安來救傲天了第339章 有膽,竟敢挑戰(zhàn)王平安第452章 破破爛爛的折柳縣城第852章 下手不留情第229章 突厥徒弟第44章 看病就找平安小神醫(yī)第724章 夜垂甘露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平市| 贞丰县| 绥芬河市| 安化县| 武邑县| 开封市| 乌审旗| 象山县| 兴宁市| 鲁甸县| 台东县| 仙游县| 渝北区| 青龙| 斗六市| 房山区| 邢台县| 黎城县| 西丰县| 和林格尔县| 广德县| 云霄县| 西乌珠穆沁旗| 合山市| 揭西县| 平顶山市| 桂林市| 临湘市| 婺源县| 乌兰浩特市| 台北市| 怀集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东乡族自治县| 新闻| 珠海市| 乾安县| 乃东县| 修文县| 顺昌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