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章 皇城北平 (2)

因爲廊頂和樑柱間,繪滿了絢麗斑斕的圖案與花紋,除了花鳥飛禽,山水人物以外,更蘊藏了許多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畫廊就如同一部史冊,你讀著典故,全然忘記自己身在哪個朝代,又是否走得出來。畫筆勾勒了情節,油彩粉飾了滄桑,這些宮廷畫師,傾注了多少的感情,才得以讓這些圖畫流淌著生命的血液。它們可以在任何一種幻覺中復活,演繹著過往多姿的歲月。那些發生過的故事,浸在水墨裡,隨著流年生長,讓後人在凝聚的風雲裡,看到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的秉性、中國人的風骨。

記憶是掛在天上的明月,是沉在湖心的靜水,它會隱藏,卻不會流失。遊走在頤和園的後湖景區,眺望兩岸一條仿江南水鎮的蘇州街,想象著當年帝王對南國水韻的嚮往、對市井生活的渴望,這樣富麗的閒趣,卻讓人心生憐意。

一個坐擁天下的帝王,卻未必有平民百姓過得自在安逸,豈不知生活的富貴並不能填補心靈的貧瘠。他將皇家園林的輝煌氣派改建成江南園林的秀逸清雅,是想放下厚重的王權,換取平凡的幸福。然而命運可以創造,卻真的很難改寫,用富貴交換富貴是更加的富貴,用虛空取代虛空卻是更加的虛空。一旦陷進生命的輪迴,縱是智者,也很難清醒地走出來。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人太早看透,有人又覺悟太晚,到最後,都會迴歸到終點。感性的人說,先有開始纔有結局,豁達的人說,先有結局纔有開始。無論你屬於哪種人,都算是透徹地明白自己的行程,每一條都鋪滿了希望,只等著你去追逐,去超越。你藉著萬壽山的風灌輸豪邁,藉著昆明湖的水浸潤柔情,藉著長廊的畫豐沛思想。走出頤和園,是一種充實的開始,還是一種短暫的結局?

你看,時間仍在,飛逝的是這些在光陰中流轉的人物。

穿越長城

是一條沉睡在華夏大地的巨龍,是一個屹立在萬古青山的王者,是一條橫跨在歷史時空的河流。它橫亙古今天下,馳騁雲天萬里,造就了一代風雲霸主,承載無數熱血英雄。當年這條氣吞河山的巨龍,如今只是一位裝載了民族記憶的老人,它深邃而沉默。

一座失去了鋒芒的長城,熄滅了戰爭的長城,停止了吶喊的長城,我們還能在它額前滄桑的皺紋上,找尋到昂揚的鬥志、翻滾的硝煙,以及富饒的文明嗎?

當然可以。你看它似騰飛的巨龍,用不可企及的高度俯瞰衆生,傲視皇城。你看它似振翅的蒼鷹,以曠絕於世的氣量劃過雲霄,吐納煙雲。這是炎黃子孫用熱血澆鑄的長城,這是中華兒女用骨肉堆砌的長城,它可以沉睡,卻不會死去;它可以緘默,卻不會麻木。

你是一個現代的旅夢者,朝它一步步走近,無須寶馬利劍,無須長纓彎弓,只推開這堅固的城牆,便可以抵達彼岸的風景。它會向你細訴那些退隱在歲月帷幕後的故事,無數風流王者,金戈鐵馬、逐鹿中原的故事;無數折腰英雄,橫騁疆場、碧血黃沙的故事;甚至還藏隱著許多情長兒女,肝腸寸斷、催人淚下的故事。

只有走出人生狹小的井天,才能看到蒼茫絕域的風景。登上長城,是爲了擁有一份高瞻遠矚的襟懷;腳踩大地,是爲了守候一份平和沉穩的堅實。當你行走在磚石鋪就的階梯,撫摸著還有溫度的城牆,遙看隱隱瀰漫著硝煙的烽火臺,思緒如海浪汪洋,滔滔不止。

是秦始皇開天闢地,在泱泱大國的土地上建築長城,用一道城牆劃分禮儀之邦與蠻荒之域的界限,用厚重的城牆鞏固他的帝王之夢。便演繹了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動人傳說,想要造就一座綿延萬里的長城,就必然要承擔過程的耗損與犧牲,是非功過自有歷史見證。古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當披荊斬棘,策馬揚塵,方能收復更廣闊的天地。秦始皇憑著他過人的才智與謀略、鋒芒與霸氣得以一統河山,而萬古長城卻在大秦沃土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一座跨越巍巍羣山的長城,從此牽引出無數橫空出世的君王,各路英雄彈冠而起,爭鬥江山。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乃至那射鵰的成吉思汗,誰不是在馬背上得來的江山?到後來大明的江山,又被入關的大清奪去,那時的長城已敵不過努爾哈赤率領的八旗鐵蹄。城破壁倒,又鑄就了多少熱血男兒,那些英雄似星辰般鑲嵌在歷史的天空,如記憶雕刻在長城的牆壁上。

當年明崇禎皇帝殺袁崇煥,甚至被後人說成是自毀長城,事實又真的是如此嗎?朝代的更迭有如日夜的交替,恰好崇禎的江山輾轉到了黑夜,行至危崖絕壁,誰還能力挽狂瀾?此時的長城成了明朝不攻自破的道具,它是一條真正沉睡的巨龍,需要時代的風雲將它喚醒。凝固之後還會冰釋,涅槃之後更加年輕,我們當以清醒、理性的思想來看它無悔的今朝、當世的輝煌。

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當你佇立在城牆,看羣山起伏,巨龍蜿蜒,難道你就真的成了英雄嗎?這樣的太平盛世,實在讓人珍惜,亂世之中,要登長城,需經歷多少血腥的搏鬥,刀斷劍殘,也未必可以站立於此,看神州大地一片豪邁。如今你不僅可以大步流星地攀越長城,還可以對歷史高談闊論,甚至可以對著茫茫河山高呼,你是英雄,因爲你登上了長城,你踩著巨龍的身子,俯視朗朗乾坤。

是,這當然也是英雄,做英雄未必就要流血犧牲,這是一個可以脫去徵袍、醉心遊覽祖國疆土的年代。回探過往,當年秦、趙、燕在北方修築長城,是爲了抵禦匈奴、東胡南侵。而今的長城,是存放古老民族記憶的地方,是維繫進步文明的紐帶,它以龍的長度丈量歷史,它以龍的精神屹立東方。所以,你可以放聲高歌,青山的迴盪是掌聲,黃河的咆哮是喝彩。

一座萬里長城,是一部文化史冊,你兩手空空而來,卻可以滿載而歸。然而長城又是一部無字之書,擺放在中國北部遼闊的桌案上,讓看風景的人帶著心靈來解讀。你觸摸到的城牆、箭垛、烽火臺就是文化,那些厚實的建築、精妙的佈局,以及雕飾和繪畫都是藝術。還有飄蕩在風中,吟詠著“秦時明月漢時關”的詩句,高掛在雲端的水墨畫卷,都在告訴你這古塞雄關的壯麗與莊嚴、這九州大地的輝煌與博大。歷史是明鏡,再撲朔迷離的故事都可以照得清朗,它將長城這一路鋪陳的變幻風雲,都照得透徹、明白。

人生是一種挑戰,而萬里長城會激勵你心中的血性與英雄氣概。這條巨龍,因爲沉睡太久,歲月在它身上雕琢了太多的痕跡。遠眺時,你看到它巍峨壯觀,霸氣嶙峋;近觀時,你看到它鱗片剝落,厚重滄桑。儘管長城橫跨穿越許多省市,而北京在世人心目中卻是離長城最近的一座城市。這是個生長帝王、英雄輩出的城市,濃縮了中國歷史最精華的往事。

至今八達嶺長城還有後人不斷地在增添新磚,修補被時光風蝕的印記。只是修補之後,還能復原到從前的模樣嗎?長城是歷經不同朝代建築錘鍊而成,想要回復當初,除非時光流轉。歷史上有相似的故事,卻沒有相同的戰爭。懷舊是人生的美德,創新卻是精神的超越。長城曾經義無反顧地保護著華夏兒女,如今它同樣也可以享有中國民族至高無尚的尊榮。它是王者的象徵,是英雄的象徵,是民族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長城就像一條凝固的河流,它的沉默,不是落後,不是保守,更不是封閉,而是一種深邃的堅韌,靜靜地守護古老文明。當知無聲之地勝有聲,不留名處自留名。而與之遙遙相望的京杭大運河,反而被光陰冷落,已不見當年百舸千帆的繁華景象。同爲君王,秦始皇力掃六國的霸氣遠遠超越了隋煬帝荒淫無度的罪惡,然而隋煬帝開拓大運河的浩大工程並不輸於秦始皇修築長程。儘管動機不同,卻給後世的繁榮鼎盛帶來近乎相同的意義。

有時候,對與錯、興與衰之間有著模糊的界限。浩浩天下就如同一盤棋局,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有多少完整的破碎,就會有多少柔軟的剛強。當隋煬帝夢著江南水岸、冷月梅花的清越,秦始皇卻懷念大漠邊疆、層雲萬里的豪情。無論成王敗寇,都散作漫漫煙塵,在歷史的天空劃上深淺不一的句號。

在這座無字的城牆上,你還能觸摸到什麼?透過石頭的寒冷去觸摸帝王的溫度?透過古磚的紋絡讓流逝的歷史重演?大概有許多種聲音在叩問,這偉大深厚的長城,有一天也會逃不過命運的詛咒,在激浪的歷史風雲裡轟然倒塌嗎?我們當以理性坦蕩的心態面對沉浮,順應自然。要相信,這世間還有不死的魂魄,如那些封鎖在時光裡的英雄,如這條蜿蜒於青山之顛的巨龍。

豈不知,臥薪嚐膽之後,又可以指劍問江山,煮酒論英雄。

圓明園絕響

每一個來到圓明園的人,所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風景,那就是一片被戰爭煙熏火燎後的斷垣殘壁。當然,這是用眼睛膚淺地去看。如果用心靈深邃地去看,看到的則是一座海市蜃樓。時光是幻影,可以讓記憶破碎,也可以讓記憶重合。

這座曾經被讚譽爲“萬園之王”的圓明園,從失火的那天開始,就在歷史的心口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連同北京城乃至整個中國都被灼傷。你腳下的石頭還留有被烈焰焚燒後殘餘的溫度,空曠的原野含有一種被掏空的清醒。瀰漫在圓明園上空的煙火,嗆得你不能縱情快意地思想。有時候,做一個深邃的人,卻不如做膚淺的人淡泊沉穩。

圓明園曾經是一座富麗堂皇的人間天堂,可是天堂失火了。失火後的圓明園是一盤散亂的殘局,昔日的帝王在這裡負傷而逃,還有誰可以反敗爲勝?它不再絕世獨立,不再國色天香,被毀了容顏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不能傾城傾國。一位脫去了龍袍、摘下了王冠、丟失了權杖的帝王,還能君臨天下、叱吒風雲嗎?上蒼奪回了他呼風喚雨的權力,從此連做一個平民百姓的資格都沒有了。也許曾經擁有王者之風的圓明園,不屑於做一個平凡人,活著時輝煌鼎盛,死去也要燦爛成灰。

當你爲它惋惜,爲它心痛,爲它悲憤時,它卻傲然地清醒著。玉石俱焚之後,殘夢猶存,所以它一點也不孤單。在風煙平靜的日子裡,守著這片廢墟,守著空中樓閣,任世人感嘆追憶,甚至想方設法地想要破鏡重圓。這是歷史上一次漫長的月蝕,只是沉淪過後會有更清澈的月明。

都說雲煙過眼,可是分明可以在堆砌的石頭上找尋到往事遺落的影子。這一片廣漠的空間,依稀還能聞到殘餘的王氣。奇珍異寶被洗劫一空,雍容華貴被殘缺、破碎取代,流乾了血的圓明園,只有靈魂沒有被掏空。在尚存的靈魂裡去搜尋昨日光影,讓枯朽的圓明園在如水的記憶中漸漸豐盈。

圓明園,誕生在康熙年間,成長於雍正王朝,風華在乾隆盛世。雍正帝還對“圓明”二字有過明澈的詮釋: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喜歡看林海雪原、大漠風情的滿族人,一時間住進紫禁城,被紅牆綠瓦禁錮,心生厭倦與煩悶。於是廣徵田地水域,在京城郊外修建園林。

圓明園建在北京西郊,一塊園林薈集之地,彷彿隱藏了皇族的龍脈,令各代帝王傾心鍾情。當初建園的康熙帝並不會想到圓明園會演繹到那樣繁盛的景況,更料想不到,百餘年後的大清盛世會遭遇這樣一場劫數。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來時如潮涌,去時如潮滅,這場不可一世的浪潮在乾隆盛世得到空前絕後的滿足,也是在他的王朝裡逐漸消退的。如今我們只能在歷史的圖騰上重溫那段圓明春夢,流年能給我們的就真的只有這麼多了。

歷史的濤聲依舊,劃槳而來,一定可以打撈起沉陷在時光深處的碎影。佇立在廢棄的石頭上,撫摸西洋樓遺痕,透過浩蕩的長風,將圓明園碎落的記憶組合。不復存在意味著曾經存在,只要你帶著一顆圓融的心來,就可以將堆砌的碎石、伶仃的舊物在心中復原,復原成當年的曠世盛景。

第11章 菩提道場 (3)第21章 皇城北平 (3)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14章 一面湖水 (3)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8章 風情古鎮 (4)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10章 菩提道場 (2)第21章 皇城北平 (3)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11章 菩提道場 (3)第19章 皇城北平 (1)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6章 風情古鎮 (2)第8章 風情古鎮 (4)第2章 花開見佛 (2)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14章 一面湖水 (3)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21章 皇城北平 (3)第21章 皇城北平 (3)第19章 皇城北平 (1)第22章 海上重逢 (1)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3章 花開見佛 (3)第5章 風情古鎮 (1)第14章 一面湖水 (3)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9章 菩提道場 (1)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10章 菩提道場 (2)第14章 一面湖水 (3)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6章 風情古鎮 (2)第19章 皇城北平 (1)第13章 一面湖水 (2)第9章 菩提道場 (1)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22章 海上重逢 (1)第19章 皇城北平 (1)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10章 菩提道場 (2)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16章 夢裡水鄉 (2)第14章 一面湖水 (3)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21章 皇城北平 (3)第6章 風情古鎮 (2)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2章 花開見佛 (2)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9章 菩提道場 (1)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6章 風情古鎮 (2)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3章 花開見佛 (3)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21章 皇城北平 (3)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6章 風情古鎮 (2)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9章 菩提道場 (1)第18章 蓉城光陰 (2)第9章 菩提道場 (1)第16章 夢裡水鄉 (2)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5章 風情古鎮 (1)第18章 蓉城光陰 (2)第18章 蓉城光陰 (2)第5章 風情古鎮 (1)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9章 菩提道場 (1)第13章 一面湖水 (2)第10章 菩提道場 (2)第16章 夢裡水鄉 (2)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5章 風情古鎮 (1)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8章 風情古鎮 (4)第16章 夢裡水鄉 (2)第10章 菩提道場 (2)第17章 蓉城光陰 (1)
第11章 菩提道場 (3)第21章 皇城北平 (3)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14章 一面湖水 (3)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8章 風情古鎮 (4)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10章 菩提道場 (2)第21章 皇城北平 (3)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11章 菩提道場 (3)第19章 皇城北平 (1)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6章 風情古鎮 (2)第8章 風情古鎮 (4)第2章 花開見佛 (2)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14章 一面湖水 (3)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21章 皇城北平 (3)第21章 皇城北平 (3)第19章 皇城北平 (1)第22章 海上重逢 (1)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3章 花開見佛 (3)第5章 風情古鎮 (1)第14章 一面湖水 (3)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9章 菩提道場 (1)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10章 菩提道場 (2)第14章 一面湖水 (3)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6章 風情古鎮 (2)第19章 皇城北平 (1)第13章 一面湖水 (2)第9章 菩提道場 (1)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22章 海上重逢 (1)第19章 皇城北平 (1)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10章 菩提道場 (2)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16章 夢裡水鄉 (2)第14章 一面湖水 (3)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21章 皇城北平 (3)第6章 風情古鎮 (2)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2章 花開見佛 (2)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9章 菩提道場 (1)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6章 風情古鎮 (2)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17章 蓉城光陰 (1)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3章 花開見佛 (3)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12章 一面湖水 (1)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21章 皇城北平 (3)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6章 風情古鎮 (2)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9章 菩提道場 (1)第18章 蓉城光陰 (2)第9章 菩提道場 (1)第16章 夢裡水鄉 (2)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5章 風情古鎮 (1)第18章 蓉城光陰 (2)第18章 蓉城光陰 (2)第5章 風情古鎮 (1)第20章 皇城北平 (2)第9章 菩提道場 (1)第13章 一面湖水 (2)第10章 菩提道場 (2)第16章 夢裡水鄉 (2)第7章 風情古鎮 (3)第5章 風情古鎮 (1)第4章 花開見佛 (4)第8章 風情古鎮 (4)第16章 夢裡水鄉 (2)第10章 菩提道場 (2)第17章 蓉城光陰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宾市| 汾西县| 金沙县| 获嘉县| 台前县| 朝阳市| 巴中市| 马边| 聂拉木县| 霞浦县| 项城市| 湟中县| 通城县| 察雅县| 长沙市| 双鸭山市| 保山市| 沙河市| 从江县| 阜城县| 英超| 龙陵县| 曲麻莱县| 襄汾县| 镇康县| 普格县| 慈溪市| 新平| 莎车县| 阿荣旗| 海伦市| 赣州市| 新宁县| 青冈县| 栖霞市| 九寨沟县| 开原市| 拉孜县| 乳源| 阿荣旗|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