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九章 【收復燕京】

論說當時中原本就動盪不安,又有契丹虎視眈眈,這石敬瑭也不傻,肯定不會承認自己“收藏了”傳國玉璽,自然把這事秘而不宣。

而契丹估計也知道這事,但因爲石敬瑭在契丹人面前乖的跟孫子一樣,只是契丹不想明的來搶,鬧起來了萬一石敬瑭反悔要討回燕雲(yún)十六州那就劃不來了。

也該石敬瑭點背,只做了六年皇帝就掛了,隨後契丹就找機會滅了後晉,石敬瑭費盡心思建立的王朝曇花一現(xiàn)。契丹滅後晉肯定也是爲了得到能夠號令中原的傳國玉璽,在宋、遼(契丹改的名字)、金,這三國抗衡的時候遼國肯定不敢說自己拿了玉璽,就算沒有說宋還是聯(lián)合金搞垮了遼。

所以如今說傳國玉璽在遼國寶庫裡,只怕還真有這個可能!

此外,哲宗朝時,也曾有西北農(nóng)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fā)現(xiàn)傳國璽,送至朝廷。後經(jīng)十三位大學士依據(jù)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但朝野有識之士多疑其僞。

至前朝時,趙佶好風雅,便也增刻印璽十方,時人有畫蛇添足之譏,其實趙佶似有淡化傳國璽地位的深意在其中也說不定。

至於如今,畢竟遼國也開化了百年之久,不論儒學還是科舉都從大宋學了個似模似樣,因此遼國之人知道傳國璽的用處也是正常,唯一不正常的就是這遼國寶庫與耶律延喜生死之事,爲何會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流傳開來。

得了如此消息,黃傑倒也沒什麼好激動的,便也只是給花榮回了兩個字:再探!

不過,很快也就旬日之間,這等消息便也呼嘯著席捲了大宋朝野,這朝中如何議論且也不說,民間卻是議論紛紛,有人云你趙桓不說要封禪麼?連傳國玉璽都沒有,你封的什麼禪?

更有人言:沒有傳國玉璽的封禪,最多隻能算是小封禪,有了傳國玉璽的封禪,也才能算作大封禪!

一時間,朝野震動如雷,就是遠離汴梁千里之遙的黃州街頭,竟也有酸儒議論紛紛,甚至還有人爲這傳國玉璽真僞之事爭得面紅耳赤,當街赤膊使跤,就好像只要叫他尋得了傳國玉璽就能直接當皇帝一般!

也就在黃傑覺得此事裡外都透著不尋常的時候,卻是突然收到了種師道發(fā)來的河北飛遞,乾道元年的三月初五,趙桓下詔要求種師道立即北伐,首先的目標就是拿回燕京!

燕京這個地方,起先金國攻遼的時候本來就拆得一塌糊塗,後來由童貫使錢贖買回來,但由於城中磚瓦、梁木甚至街上的石頭都被金人挖掘掠奪一空,雖然大宋這邊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試圖修復城郭,可還沒完工就以爲張鈺事變再次被金軍攻下。

後來宗望在汴梁城下雖然敲詐得手北撤返回了檀州和平州,並未派兵守在燕京,本來這空城也沒有守的價值,但就目前來說,它的確還是屬於金國的勢力範圍之內,種師道的河北軍依舊還是在固守著雄州和霸州原來與遼國對峙的戰(zhàn)線。

所謂軍令如山,趙桓發(fā)出的北伐命令不但有其必然的合理性,而且也不是種師道能夠封還的,所以種師道發(fā)來飛遞與黃傑,因爲不是要跟黃傑商量什麼,不過就是知會一聲罷了。

雖然得了這個消息的時候,種萱早已經(jīng)帶著之前商量好的駐兵高麗的計劃北上返回,算算路程應該進入河北境內了,但黃傑也沒去做什麼無用功,因爲論打仗自然還是種師道的水平更高一些。

其實論說起來,如今當真不是與遼國開戰(zhàn)的好時機,一方面西夏剛在西北討了大宋的野火,佔了天德、雲(yún)內、武州及河東八館等地,如今種師中帶兵增援蘭州,也纔剛剛壓住陣勢而已。

而另一方面,雖然宗望帶著大軍主力返回國內處理天鎮(zhèn)帝的事情,可平檀二州如今也還駐紮著至少五、六萬的金軍,這戰(zhàn)力也不可小覷。

最後一方面,種師道如今手裡倒也還有十二、三萬人馬的大軍,可至少九成都是步兵,一旦跨過了白溝河,進入了屬於平原地帶的燕京區(qū)域後,要如何與騎兵對抗可就得看種師道的指揮藝術了。

三月十六,種師道以收回當初已經(jīng)約定贖回的燕京爲由,派原來的宣撫司使王安中前去收拾燕京。這個宣撫司使王安中就是當初接收燕京並負責修繕的那位,當初張鈺陣斬闇母,並獻俘五百與大宋,便是這位宣撫司使王安中接的手。

後來宗望來攻,也是他帶頭棄城而逃,只不過諒他棄守的是一座本就還在修繕城郭的廢城,並且手中連守備的兵馬都沒有,因此也就沒有怪罪他,如今叫他出面去收拾燕京,倒也是名正言順。

而王安中倒也不是笨蛋,接了這個差事後,第一時間就要種師道派給他五千雜兵全部換了便服,而且還把兵器甲冑換了一百多車各種匠作工具,然後又僅僅攜帶了半月的糧食,也就小心翼翼的往燕京行去。

據(jù)說,這支隊伍一跨過白溝河就被金軍的探哨發(fā)現(xiàn),只是因爲瞧見他們全是民夫打扮,還用大車拉著各種工具,便也沒有襲擊,反倒是一路護送著進入了燕京,隨後那王安中還被接到檀州見了留守坐鎮(zhèn)的完顏宗弼。

據(jù)說王安中與完顏宗弼據(jù)理力爭,道理竟也說得啪啪響,最後竟然宗弼理屈詞窮,同意王安中進入燕京,繼續(xù)修繕城郭。

誰知道,說贏了宗弼的王安中高高興興的返回燕京一看,早前他領著人修繕的外城牆體倒也還好,並沒有遭到金軍的二次破會。可進去一瞧,卻險些哭出聲來,但見燕京內城之中再一次遭到了破壞,便是原先皇宮的區(qū)域,更是被拆得一塌糊塗,不但房屋的梁木全被取走或是就地燃燒取暖,甚至連茅房都沒被放過,也就僅剩下了一片殘垣斷壁。

這樣一座殘城,也難怪王安中要哭出聲來,可不管怎麼說他總也算是再次收復了這大宋人魂牽夢縈數(shù)百年的燕京了!

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八六章 【亡國之相】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十章 【坐井觀天】第七十二章 【糖精】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七章 【打帶跑】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五章 【賣妹求榮】第五十章 【窺探】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七章 【打虎】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四七章 【約戰(zhàn)】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三章 【得失】卷七 燕雲(yún)急 第六百一九章 【黑鍋】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二章 【南行】第九百五十章 【戰(zhàn)場再見】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五章 【掌心雷】第一千零七六章 【破局】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八章 【根由】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一章 【參股】第一千零三八章 【單挑】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六二章 【笑納】第一千零七六章 【破局】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六二章 【不可】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十章 【金兀朮】第一百五六章 【高俅】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六十四章 【懷璧其罪】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五章 【去泰山】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零四章 【僑民之民】第二百二二章 罐肉會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十章 【拳腳說話】第二十四章 【避險】第九百二六章 【開了眼界】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六五章 【啓動】第二十一章 【好算計】第一百零八章 【脫殼】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四章 【黃州衛(wèi)】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一章 【原來如此】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七章 【昏君】卷七 燕雲(yún)急 第六百一十章 【天罰】第一百七九章 【夫綱】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七章 【打帶跑】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四十章 【由民自主】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七章 【美差】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九章 【王虎】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三七章 【繼續(xù)吹】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十章 【扈家莊】第一千零二十章 【坑姑】第一千零二七章 【國約】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八七章 【免罪】卷七 燕雲(yún)急 第六百一六章 【都該死】第一百八七章 青苗法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十九章 【縋城】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九章 【盡釋前嫌】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七十章 【猜著了】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三章 【壞消息】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三章 【辭官】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三章 【追來】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十章 【造車】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九章 【格物】第一百七二章 中計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六章 【豐亨豫大】第四十一章 【切磋】第六章 【書童】第六十章 開張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八章 【事端】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九章 【火器展示】卷七 燕雲(yún)急 第六百章 【買一贈二】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三章 【授首】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三章 【說服】第二百一一章 【辯日】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四章 【塞爾柱】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七一章 【烏雲(yún)胡娜】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八章 【太極旗飄揚】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六五章 【啓動】第一千零二七章 【國約】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九七章 【秦晉之好】第二百三三章 【羅馬】第一千零六七章 【和談】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八章 【八賊】第二百三七章 【商議】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四章 【指控】第十三章 【秘法】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六章 【何以滅】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九章 【惶急】第一百三四章 【變數(shù)】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五五章 【算賬】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三章 【報應】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三八章 【問計】第九百七三章 【大坑】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二章 【盡人事】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八六章 【亡國之相】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九章 【外援】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十四章 【護送】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一章 【哭笑不得】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四章 【老廝】第九百五二章 【得勝關】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三章 【偷人】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八章 【將來再說】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七章 【畢業(yè)】第十八章 【銀錢】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四章 【智取】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六十四章 【故智】第一千零三三章 【唏噓】
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八六章 【亡國之相】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十章 【坐井觀天】第七十二章 【糖精】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七章 【打帶跑】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五章 【賣妹求榮】第五十章 【窺探】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七章 【打虎】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四七章 【約戰(zhàn)】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三章 【得失】卷七 燕雲(yún)急 第六百一九章 【黑鍋】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二章 【南行】第九百五十章 【戰(zhàn)場再見】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五章 【掌心雷】第一千零七六章 【破局】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八章 【根由】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一章 【參股】第一千零三八章 【單挑】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六二章 【笑納】第一千零七六章 【破局】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六二章 【不可】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十章 【金兀朮】第一百五六章 【高俅】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六十四章 【懷璧其罪】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五章 【去泰山】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零四章 【僑民之民】第二百二二章 罐肉會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十章 【拳腳說話】第二十四章 【避險】第九百二六章 【開了眼界】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六五章 【啓動】第二十一章 【好算計】第一百零八章 【脫殼】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四章 【黃州衛(wèi)】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一章 【原來如此】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七章 【昏君】卷七 燕雲(yún)急 第六百一十章 【天罰】第一百七九章 【夫綱】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七章 【打帶跑】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四十章 【由民自主】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七章 【美差】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九章 【王虎】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三七章 【繼續(xù)吹】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十章 【扈家莊】第一千零二十章 【坑姑】第一千零二七章 【國約】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八七章 【免罪】卷七 燕雲(yún)急 第六百一六章 【都該死】第一百八七章 青苗法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十九章 【縋城】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九章 【盡釋前嫌】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七十章 【猜著了】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三章 【壞消息】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三章 【辭官】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三章 【追來】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十章 【造車】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九章 【格物】第一百七二章 中計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六章 【豐亨豫大】第四十一章 【切磋】第六章 【書童】第六十章 開張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八章 【事端】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九章 【火器展示】卷七 燕雲(yún)急 第六百章 【買一贈二】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三章 【授首】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三章 【說服】第二百一一章 【辯日】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四章 【塞爾柱】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七一章 【烏雲(yún)胡娜】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八章 【太極旗飄揚】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六五章 【啓動】第一千零二七章 【國約】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九七章 【秦晉之好】第二百三三章 【羅馬】第一千零六七章 【和談】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八章 【八賊】第二百三七章 【商議】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四章 【指控】第十三章 【秘法】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六章 【何以滅】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九章 【惶急】第一百三四章 【變數(shù)】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五五章 【算賬】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三章 【報應】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三八章 【問計】第九百七三章 【大坑】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二章 【盡人事】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八六章 【亡國之相】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九章 【外援】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十四章 【護送】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一章 【哭笑不得】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四章 【老廝】第九百五二章 【得勝關】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三章 【偷人】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八章 【將來再說】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七章 【畢業(yè)】第十八章 【銀錢】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四章 【智取】卷七 燕雲(yún)急 第五百六十四章 【故智】第一千零三三章 【唏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海口市| 莲花县| 交口县| 余干县| 安吉县| 上杭县| 凌云县| 娄烦县| 如皋市| 六枝特区| 田阳县| 广元市| 南投县| 丹东市| 东明县| 丹江口市| 石渠县| 武川县| 石泉县| 竹溪县| 仁化县| 大港区| 齐河县| 甘谷县| 佛教| 濮阳市| 东乡| 分宜县| 仪陇县| 任丘市| 衢州市| 金山区| 屯昌县| 安乡县| 池州市| 英吉沙县| 张北县| 藁城市| 兰州市|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