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八章 【消毒】

當夜,黃傑等人自然在太湖縣城邊上紮營,也按軍寨形制舍了轉運站點。

而守城的老卒也散開消息,入夜前又領著好幾批躲在附近的百姓來投,經過點算之後,計有青壯男子五十餘,婦女三十餘,老弱和孺子快有百人,黃傑自然要將他們收留下來,不過卻也防備這些人身上可能會有疫病,另外設了營地安置。

一夜無話,八月初八這日一早,黃傑起身後便尋了昨日領頭的老卒來,問道:“老陶頭,附近可有產白灰的灰窯?”

那老卒姓陶,想了想便道:“太湖周邊出好土,所以燒窯的不少,各家若要白灰自己燒便是了,倒也沒人專燒白灰。大人若要白灰,俺就會燒,不知需要幾多?”

黃傑偏頭想想,道:“若要給縣城消毒,只怕用得幾千斤,你一個人能燒得幾多?”

老陶頭聽了先是一愣,隨後恍然大悟:“消毒?只聽說白灰能驅蟲瘴……嘶!瘟病也算是瘴毒啊!俺懂了!小官人只管放心,莫說要幾千斤,便是幾萬斤也是容易,俺這便去尋人燒窯。”

老陶頭興沖沖走了之後,黃傑便有出門尋了正在建築轉運軍寨劉錡,這一次他領來的人理,以劉錡的二百捧日軍兵卒爲主,一百五十餘民伕和馬萬帶領的三十餘捕快、白做和幫閒隨扈爲輔,而沿途的轉運站點裡更是散了小兩千人,不過如今這第一批糧草軍輜已經與八月初一從黃州發運,以每天平均一站地的速度,十五之前必定能發到安慶城下。

只說黃傑尋了劉錡,便問了:“劉小將軍,俺不是聽說你麾下軍中,有人在東京城裡做過潛火隊,此次可是跟來了?”

那劉錡便笑道:“黃大秀才可是問著了人,俺兄長便是做過太尉府的潛火隊統制,這次來的人中,到有好幾人是那火候!”

這劉錡如今也是十五、六的年紀,算起來也就比黃傑大了一歲多些,平日裡都在聯莊受他兄長劉鈺操練,這次跟著黃傑來了後,兩人都是少年性子,很快也就混熟了,因此黃傑便也戲謔的喚他做劉小將軍,他便叫黃傑做黃大秀才。

黃傑聽了高興,便忙道:“好好好!快將人喚來,俺要尋他們來做些水袋、唧筒,好給太湖縣城消毒!”

劉錡聽了也是對消毒一詞不解,但也很快將人喚來,簡單問了之後,便分派了人手去尋木匠和蒐集樹膠,開始來做水袋、唧筒。

這潛火隊乃是如今東京市上專業負責救火的隊伍,也只在汴梁城中有此建制,各地還用廂軍和捕快衙役兼職,而水袋、水囊和唧筒卻是如今大宋各地最常見的滅火工具。

據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載:“水袋,以馬、牛雜畜皮渾脫爲袋,貯水三四石,以大竹一丈,去(節)縛於袋口。若火焚樓棚,則以壯士三五人持袋口,向火蹙水注之。”

則水囊是以“豬牛胞盛水”,即用豬牛等動物的皮胞當作容器來盛水救火,唧筒即“用長竹下開竅,以絮裹水桿,自竅唧水”,此物不僅用於滅火還時常用於農業灌溉,可謂一物多用。

劉錡找來的幾個捧日軍兵卒原先就是太尉府中潛火隊的隊員,對各式的救火用具自然要比黃傑熟悉,正巧如今要建制轉運站,各種物料工具也是齊備,當即便拆了幾頂牛羊皮的帳篷,縫製了兩口水袋和十幾口水囊和唧筒出來。

拿來一看,這水袋也就是一口可以裝十幾桶水的巨型水袋,封口處鏈接了一根打通竹節的長竹子,用樹膠將縫隙封好,通過擠壓袋子將裡面的水噴出來滅火,還有那水囊也是相同的原理,只是個頭稍小而已。

至於唧筒,更是簡單,也就是將一截長竹子上下都打通竹節,然後埋入一根細桿用布裹了魚膠便成了。用的時候直接將一頭放入水中將細桿一拉便吸水入了長竹,對著火頭一推細桿,便將裡面的水噴射了出去。

做出這許多後,黃傑對那水囊和唧筒倒也沒什麼想法,只是覺得這水袋有些累贅,便問:“這一袋水,怕有好幾石重,如何搬動挪走?”

領頭的兵卒便笑道:“倒也簡單,只需將水都放完了,一個人提著便走了。”

黃傑想想搖頭道:“累贅!不實用!你等尋些物料來,俺來教你們做個好物件,比這水袋好用!”

這黃傑是上官,衆人自然不敢質疑,便也聽話去尋來了物料,按照黃傑的安排,在一輛標準的騾車上裝了一個大木箱子,四壁的木板縫隙不但要木匠弄成凹凸槽拼接密合,還裡外塗了魚膠封死縫隙,才把水袋封在裡面。

衆人一看,這不就是水袋變成了水車,覺得也是不錯,只是用木箱封了水袋之後,又該如何出水呢?

黃傑當然不會犯了這等傻事,又在頂上加了個風箱,用管子鏈接在水袋之中,等樹膠密封好後,一推拉風箱給水車送風,便將裡面的水給擠壓了出來,噴射的力度絲毫不比人力差。還有黃傑還讓人割了牛皮來縫製水管,也用樹膠封了針縫,兩頭接上竹管後,便讓這水車的作用範圍擴大了許多。

也就在黃傑領著人制作這些東西的時候,那老陶頭也帶著人尋回了不少石灰來,說是就在城邊村落裡尋著了一個陶窯,存放著不少往日燒好的白石灰,便也就先帶回來了。可黃傑卻說這些燒過以後放置的許久的石灰不當用,需要從新入窯燒過才成。

不過,石灰尋著了,水車、水囊和唧筒也製成了,黃傑倒是將此事交給劉鈺跟進,又去尋了孫新來商議如何挺近安慶城事情。

這今日已經是八月初八,可昨日抵達太湖縣見了慘狀,也沒聽說童貫的大軍正在接近,若真要尊了軍令讓黃傑領著幾百人將轉運站舍到安慶府的城下,豈不是自己作死麼?

對此,孫新道:“大郎莫急!方纔一早俺已經叫了人去舒州打探,等那童貫大軍到了舒州,俺們再往安慶去不遲。”

黃傑想想也對,便下令所有人全力投入到給太湖縣城消毒的大事中來,因爲再過不久,黃州城下願意返鄉的太湖縣流民就要啓程返鄉了,總不能讓他們回來以後還住在野地裡吧?

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二章 【恤貧療疾】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六章 【去還休】第一千零十五章 【使賴】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六五章 【黑船】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二章 【傳訊】第九百四八章 【滅種真言】第九百十八章 【己酉密約】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十章 【女將】第一百七九章 【夫綱】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四章 【戰五蟲】第二百零四章 不稱意第九百四二章 【天衣無縫】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四章 【老廝】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四章 【天傾了】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五章 【啞謎】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八章 【直搗黃龍】第一千零四六章 【陣圖】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三章 【分派】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零七章 【豁然開朗】第一百二九章 【管賬】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三章 【何其哀】第九百三四章 【康王趙構】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七章 【震驚】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四章 【天經地義】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一章 【幫助】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三章 【華州軍】第一千零三八章 【單挑】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一章 【鏖戰】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一章 【爛泥】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八章 【伏擊】【楔子】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三章 【入蜀】第一千零五十章 【勁敵】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三章 【向北行】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章 【虎穴龍潭】第一千零六三章 【意外】第五十二章 【試營業】第一百九十章 謀劃第一百五八章 【炮製】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七章 【銀山】第八十章 【過節】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八章 【連襟兄弟】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十章 【大同韓氏】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六三章 【花容】第九百七四章 【錯愕】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九章 【陣斬】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八章 【罪己】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八章 【事端】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七章 【震驚】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九章 【但行好事】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四四章 【祥瑞】第一百四八章 全身退第二百一十章 江湖再見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六章 【格局】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六章 【鴆毒】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三章 【給個交代】第一百二六章 【洗塵】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一章 【盧二歸來】第一百九七章 秦馳道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九章 【拼桌】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三章 【智深】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六章 【都該死】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六章 【轉還】第九百八五章 【免戰】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一章 【入城】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七章 【妙法】第九百七十章 【得勝】第一百九四章 插旗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一章 【三國】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四十章 【北上】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四四章 【苛政】第二百三六章 【壞消息】第二百三四章 【說陣】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二章 【遭了大殃】第九百三二章 【擾亂朝綱】第九百九三章 【狷生】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二章 【該走了】第一百四九章 倒焰爐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九章 【雙刃劍】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一章 【心有別意】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五章 【岳家小郎】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三章 【趙庚子】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八章 【轉回】第一百零五章 【談心】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七章 【震驚】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七章 【捅破天】第一千零三一章 【會盟】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二章 【傳訊】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零五章 【密約】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一章 【殺狗官】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十章 【拳腳說話】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五章 【信你】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七章 【金玉盟約】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三章 【追來】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六章 【會寧府】第一千零十六章 【獠牙】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四章 【大爆發】第六十章 開張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四章 【再續前緣】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一章 【震天雷】
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二章 【恤貧療疾】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六章 【去還休】第一千零十五章 【使賴】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六五章 【黑船】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二章 【傳訊】第九百四八章 【滅種真言】第九百十八章 【己酉密約】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十章 【女將】第一百七九章 【夫綱】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四章 【戰五蟲】第二百零四章 不稱意第九百四二章 【天衣無縫】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四章 【老廝】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四章 【天傾了】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五章 【啞謎】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八章 【直搗黃龍】第一千零四六章 【陣圖】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三章 【分派】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零七章 【豁然開朗】第一百二九章 【管賬】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三章 【何其哀】第九百三四章 【康王趙構】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七章 【震驚】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四章 【天經地義】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一章 【幫助】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三章 【華州軍】第一千零三八章 【單挑】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二一章 【鏖戰】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一章 【爛泥】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八章 【伏擊】【楔子】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三章 【入蜀】第一千零五十章 【勁敵】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三章 【向北行】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章 【虎穴龍潭】第一千零六三章 【意外】第五十二章 【試營業】第一百九十章 謀劃第一百五八章 【炮製】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七章 【銀山】第八十章 【過節】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八章 【連襟兄弟】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十章 【大同韓氏】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六三章 【花容】第九百七四章 【錯愕】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九章 【陣斬】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八章 【罪己】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八章 【事端】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七章 【震驚】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九章 【但行好事】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四四章 【祥瑞】第一百四八章 全身退第二百一十章 江湖再見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二六章 【格局】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六章 【鴆毒】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三章 【給個交代】第一百二六章 【洗塵】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一章 【盧二歸來】第一百九七章 秦馳道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九章 【拼桌】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三章 【智深】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六章 【都該死】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六章 【轉還】第九百八五章 【免戰】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一章 【入城】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七章 【妙法】第九百七十章 【得勝】第一百九四章 插旗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一章 【三國】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四十章 【北上】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四四章 【苛政】第二百三六章 【壞消息】第二百三四章 【說陣】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二章 【遭了大殃】第九百三二章 【擾亂朝綱】第九百九三章 【狷生】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二章 【該走了】第一百四九章 倒焰爐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九章 【雙刃劍】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一章 【心有別意】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五章 【岳家小郎】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三章 【趙庚子】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八章 【轉回】第一百零五章 【談心】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七章 【震驚】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七章 【捅破天】第一千零三一章 【會盟】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二章 【傳訊】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零五章 【密約】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一章 【殺狗官】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十章 【拳腳說話】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五章 【信你】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七章 【金玉盟約】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三章 【追來】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六章 【會寧府】第一千零十六章 【獠牙】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四章 【大爆發】第六十章 開張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一四章 【再續前緣】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一章 【震天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东| 拉萨市| 巩留县| 施甸县| 绥化市| 新宾| 资兴市| 阜平县| 静海县| 灌南县| 婺源县| 宣化县| 军事| 紫阳县| 平湖市| 四平市| 黄平县| 镇远县| 清远市| 阿拉善盟| 嘉禾县| 巴彦淖尔市| 额济纳旗| 武冈市| 邯郸县| 呼和浩特市| 泰和县| 阿拉善右旗| 宜兰市| 曲靖市| 平谷区| 常山县| 固原市| 乌苏市| 扶沟县| 安塞县| 南木林县| 绥江县| 宁都县| 大冶市| 河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