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四章 藥箱

“殿下可知今日之舉意味著什麼?”岑文本擔心李恪年幼,不知自己所作所爲的意義,於是提醒道。

李恪自然知道岑文本的意思,親王不比太子,親王雖可以學從多人,但業師卻只能有一人,今日李恪若是拜了岑文本爲師,改日便不能再拜旁人了。

當然李恪拜岑文本爲師,絕不會是心血來潮,反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這世上,哪怕是岑文本自己在內,也沒有任何人比李恪更瞭解岑文本的才幹。

岑文本雖大器晚成,卻有王佐之才,善摩帝王心思,可比漢之子房、陳平。

而且李恪若是貿然拜房杜那般權貴爲師,反倒會引起李世民的疑心,與他不利。

李恪毫不猶豫地回道:“李恪雖幼,卻也知尊師之禮,李恪拜師後自當執弟子禮,侍奉師長,三十年如一日?!?

岑文本聽了李恪的話,臉上閃過一絲不解,他甚至有點懷疑自己先前對李恪的判斷了。

莫非李恪當真並無野心?他若有帝王之志,爲何要與官卑職微的自己綁在一起?自己又能給他什麼?

岑文本直白地問道:“未問殿下之志?”

李恪頓了頓,看了看四周,見四周並無旁人,於是在腦海中思慮了片刻,回道:“李恪身懷兩朝帝血,自當循父皇之志,治國平天下?!?

治國平天下!

岑文本聽了李恪的話,心中一陣震動。

曾幾何時,岑文本年少時也曾如李恪這般逸興遄飛,但隨著他出仕蕭銑,卻爲蕭家宗親所不容,接著又隨蕭銑一同降唐,幾經波折,如今不過一個秘書郎,他的性格已經漸漸內斂、低調,不復少年時那般張揚。

今日李恪所言,倒也叫他想起了自己往昔的模樣。

岑文本對李恪道:“前路坎坷,荊棘難行,殿下所選之路並不好走,殿下可曾想清楚了?”

李恪斷然道:“雖千萬人吾往矣?!?

岑文本看著面容雖稚嫩,面色卻堅定如山的李恪,沉默了片刻,方纔問道:“朝中權貴無數,殿下爲何偏偏選我?”

岑文本那日雖未身臨光天殿,但也知道,那日光天殿中盡是朝中重臣,裡面隨便挑出一人,都比岑文本官職要高,人脈要廣,李恪爲何偏偏選了與他只有數面之緣,而且官卑職微的岑文本?

李恪回道:“李恪隨與岑師只有數面之緣,但對岑師才學、人品卻極爲推崇。在李恪眼中,岑師一生所學不在房杜之下。望岑師不以李恪愚鈍,收錄門牆,每日得聆教誨?!?

房玄齡、杜如晦,一個是中書令,一個是兵部尚書,在時人眼中,這兩人才略猶在長孫無忌之上,李恪拿房杜與岑文本相較,自然是極高的讚譽了。

岑文本聽了李恪的話,心頭竟也不禁一動。

岑文本出自南陽岑氏江陵房,南陽岑氏爲山南門閥,起於東漢初,其祖乃漢光武雲臺二十八將之一,舞陰侯岑彭,其祖父乃西樑吏部尚書岑善方。

岑文本可謂家學淵源,自幼便聰慧敏捷,在南陽一代頗有賢名,以文才顯於州郡。

他少年出仕,曾事樑帝蕭銑,而後又隨蕭銑降唐,官拜荊州別駕,助李孝恭安定山南。區區數年,山南道能有如此局面,離不得岑文本之功。

論文名和地方政績,岑文本均爲上上之選,可岑文本的仕途卻不順利,此番入京,也只是官拜一個並無實權的秘書郎。

原因無他,只因岑文本是江南世家子弟,在長安又毫無半點根基,爲關隴門閥所不容。

文人向來有傲骨,岑文本自然也不例外,岑文本自覺文才政略不輸於人,又豈會甘願與秘書省的那些枯燥的藏書度過餘生。

可如今長安政局六成握於關隴貴族手中,三成在山東門閥,而江南世家子弟在朝中爲官者少之又少,岑文本作爲江南世家子弟想要出頭,何其難也。

自百年前侯景之亂後,江南世家子弟被屠戮殆盡,而後一蹶不振,到了今日都未緩過氣來,江南文人想在朝中立足更是難上加難。

再照這種局勢下去,恐怕要不了百年,包括岑氏在內的江南世家便該如昔年的王謝兩家一般泯然衆人了。

不過今日的李恪的出現,卻突然給了岑文本解決這種困局的希望,不止是爲他自己,更是爲了整個江南世家。

太微星易主,應的未必便是李恪,可岑文本相信事在人爲。若是岑文本當真能助李恪登上皇位,將來岑文本以帝師之名輔政,江南世家興許就再興有望了。

“承蒙殿下不棄,岑文本願爲殿下輔弼,助殿下一償所願。”岑文本沒有絲毫拖拉和做作,還禮拜道。

————————

拜禮、授幣、奉酒...

一連串的拜師流程之後,李恪便算是正是拜了岑文本爲師。

拜師之後,岑文本詢問了李恪的課業進度,交代了幾句於他,便讓李恪先行回宮了。

李恪回到了東宮宜秋殿,李恪剛到宜秋殿,還未及坐下好生歇息,便被楊妃命人傳了過去。

“恪兒拜見阿孃?!崩钽淼揭饲锏畹膬鹊?,對在錦塌上坐著的楊妃拜道。

楊妃招了招手,將李恪攬入懷中,柔聲問道:“虎頭今日拜師可還順利?”

李恪如實回道:“還算順利,岑師已錄李恪入門牆,以爲弟子?!?

楊妃聽了李恪的話,點了點頭道:“岑先生雖官職不顯,但他能得河間王推崇,想必還是很有些本事的,拜了岑先生爲師也好,免得旁人惦記著你?!?

李恪看著楊妃樣子,似有所知,於是問道:“阿孃的意思是?”

楊妃擺了擺手,讓貼身侍女瓶兒拿來了一個六寸見方的木箱,放在面前的案上,對李恪道:“你不在時長孫無忌命人送來了一箱藥材,說是你大病初癒,還需仔細調理。”

“藥材?”

李恪聽到楊妃提到了長孫無忌的名字,不禁想起了光天殿中那個看似敦儒,實則暗藏心機的老狐貍。

李恪打開藥箱看了看,人蔘、肉桂、茯苓、白芍...俱是些常見的中藥,並無什麼不妥,於是對楊妃問道:“長孫無忌與咱們甚少往來,今日怎麼突然這麼好心送來了藥材?”

楊妃對李恪道:“除了這藥材外,長孫無忌派來的人還留下了一句話?!?

李恪問道:“什麼話?”

楊妃回道:“藥材煎煮亦是要事,非但需掌握火候,更需把握藥材入水的順序,先後有序,有主有次,切莫壞了規矩,亂了順序,反倒傷了身子便得不償失了。”

李恪安靜地聽著楊妃的話,看著眼前的這箱藥,彷彿能看到長孫無忌當真他的面在與自己說這些話。

果然,光天殿內發生的事情已經叫長孫無忌覺出了不尋常的味道,這是接熬藥爲引子,敲打他了。

李恪沒說什麼,只是從塌上起身,將藥箱合上,自己抱著藥箱便欲出門。

楊妃見狀,生怕李恪衝動,忙問道:“虎頭何去?”

李恪停下腳步,衝著楊妃一笑,道:“恪兒將這藥箱帶回臥房,置於牀頭的桌案上,每日以此自警,此後行事與千萬仔細,不得大意?!?

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六章 分封第三章 奏對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十三章 南下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十六章 欽陵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三十章 破陣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十二章 敲打第四十五章 渤??ね?/a>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十七章 朝議第二章 拒辱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章 汗庭第十九章 狼谷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六章 佯攻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章 陰山下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三章 靈州軍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七十章 騙鉞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十章 校場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八章 演練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十三章 召見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十四章 恩蔭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十一章 擇師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十七章 急招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五十五章 借糧
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六章 分封第三章 奏對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十三章 南下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十六章 欽陵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三十章 破陣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十二章 敲打第四十五章 渤??ね?/a>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十七章 朝議第二章 拒辱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章 汗庭第十九章 狼谷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六章 佯攻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章 陰山下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三章 靈州軍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七十章 騙鉞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十章 校場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八章 演練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十三章 召見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十四章 恩蔭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十一章 擇師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十七章 急招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五十五章 借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宁国市| 荣成市| 沽源县| 卢氏县| 双鸭山市| 肇庆市| 砀山县| 义乌市| 柳林县| 菏泽市| 乡宁县| 五家渠市| 阿拉善左旗| 广德县| 留坝县| 团风县| 瓦房店市| 理塘县| 泽库县| 五寨县| 凌海市| 法库县| 辛集市| 西藏| 牙克石市| 泰宁县| 五台县| 方山县| 辽中县| 阜康市| 福贡县| 红河县| 宁阳县| 贵德县| 南丰县| 凤翔县| 肇东市| 盘锦市| 吉木萨尔县|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