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0章 結(jié)案

李毓昌一案歷經(jīng)三年,在馬德手裡不到半個月就結(jié)了案。

淮安知府王伸漢謀害皇差,賄賂官員,又意圖殺害原告,判斬立決!蘇州知府王彀,膽大妄爲(wèi),貪污受賄,包庇罪犯,又欺壓百姓,強(qiáng)買強(qiáng)賣,判絞刑!江寧同知林永升,貪賄包庇罪犯,又行賄通融,判革職,遣戍烏里雅蘇臺;江蘇按察使徐祖蔭,貪污受賄,包庇罪犯,又意圖從中不軌,掘墓換屍,判革職,全家流放,遣戍北海道;江寧將軍蘇努,包庇罪犯,無事生非,貪污受賄,縱容下屬攪亂江寧府治安,判革職,回京交部議處!此外,還有九名與李毓昌一起赴山陽縣查賑的進(jìn)士,如今有的任翰林院編修,有的任各地知縣,全部革職查辦;另有其餘幫兇佐貳雜職者,判流徙或杖責(zé)者三十有七。江蘇巡撫宋葷,失職不察,雖事出有因,亦記大過一次,吏部考功薄上記爲(wèi)“劣”字!……李林氏爲(wèi)夫伸冤,歷經(jīng)艱辛,囑當(dāng)?shù)毓賳T爲(wèi)其立節(jié)烈之碑,告狀所耗家財,囑江南總督馬德由查抄犯官家資之中爲(wèi)其補(bǔ)足。

因爲(wèi)此案,馬德終於像當(dāng)初震懾安徽一般,暫時震懾住了江蘇官場,得以順利入駐。

而康熙的聖旨並不是只有這一道。

除了下旨處置那些犯官之外,康熙不久又下達(dá)了另一道聖旨。

令內(nèi)閣中書,山東濟(jì)寧道張伯行接任江蘇按察使,並令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韓菼出任江蘇學(xué)政,主持今年的江南會試,另,聖駕駐蹕江蘇,江蘇百姓迎駕所耗不菲,其心可嘉,特免江蘇全省半年錢糧!

……

聖旨一到,江蘇上上下下立即就把李毓昌一案的事情差不多忘了個乾乾淨(jìng)淨(jìng)!

士子們最關(guān)心的是什麼?科舉!康熙四十二年恰好是大比之年。事關(guān)自己未來的仕途,誰還會理會別人是冤還是不冤?

百姓們最關(guān)心的是什麼?生活!本來康熙南巡,江蘇本地的不少百姓都被壓著多拿錢糧,康熙這一道聖旨,也立即把他們的注意力轉(zhuǎn)移了開去,轉(zhuǎn)而稱誦起康熙的仁德來。

至於官員們,一來頭上頂著個三隻眼的“馬王爺”,二來江蘇又即將有兩個新來的大員,他們在弄清楚狀況之前,自然不敢亂來。不過,就算等他們弄清楚狀況,恐怕也不太敢有所動作。

張伯行,現(xiàn)年五十三歲,號稱“于成龍第二”,河南開封府儀封人(今蘭考縣東),家庭富裕??滴醵哪?,他進(jìn)京考試,獲殿試三甲八十名,獲賜進(jìn)士出身。經(jīng)考覈,授予內(nèi)閣中書,又改授中書科中書。中書科的職責(zé)是繕寫冊文、誥敕等事宜。這是直接爲(wèi)皇帝辦文、宣諭的機(jī)關(guān)之一??滴跞四炅拢B續(xù)下暴雨,迅猛的洪水衝開了儀封城北關(guān)堤壩,咆哮而出,向城內(nèi)襲來。人們驚惶失措,亂作一團(tuán),是時,張伯行正在家中爲(wèi)父喪守制,在此危難時刻,他挺身而出,召募當(dāng)?shù)匕傩眨H自督率,找來布袋裝沙填塞住決口,從而避免了一場即將發(fā)生的慘劇。這件事使得他很快受到重視,康熙帝下達(dá)諭旨,命他以原銜赴河工之任,督修黃河南岸堤二百餘里及馬家巷、東壩、高家堰諸地的水利工程。他悉心於河務(wù),苦幹三年,勞績顯著,在今年年初被授予山東濟(jì)寧道。他上任山東濟(jì)寧道時,適值山東鬧饑荒。他急災(zāi)民之所急,不等朝廷採取措施,便慷慨捐出河南家中的錢、糧、棉衣,分裝數(shù)船,運(yùn)往災(zāi)區(qū),分發(fā)給運(yùn)河標(biāo)兵和災(zāi)民,“傾資廣惠,衆(zhòng)賴以濟(jì)”。這時,朝廷下達(dá)旨意,指令當(dāng)?shù)毓賳T開倉賑濟(jì)。張伯行奉命賑濟(jì)汶上、陽谷等縣,先後動用倉谷二萬二千六百餘石。事後,布政使司指控他專擅,上疏彈劾。張伯行毫不畏服,據(jù)理申辯:“奉旨賑濟(jì),不發(fā)倉谷,坐視各州縣之百姓流離死亡而不救,倉有餘粟,野有餓殍,本道之罪,其可逭乎?”又寫道:“今本道以擅動倉谷被參,理應(yīng)順受。第恐將來山東各官,以本道爲(wèi)戒,視倉谷爲(wèi)重,民命爲(wèi)輕,一任鵠面鳩形,輾轉(zhuǎn)溝壑,害有不可言者矣?!睆埐旭g斥得有理,朝廷沒有追究,此事即作罷論。可是,又有誰能想得到,事隔不過數(shù)月,康熙居然又一下子把這個人提拔到了江蘇按察使的位子上呢?雖然以四品升至三品並無不可,可張伯行僅僅才作了幾個月的濟(jì)寧道而已。

不過,康熙的決定既然已經(jīng)明旨下發(fā),自然是沒有人能夠反對。

而相對於張伯行,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韓菼的到來就更加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這個韓菼,字元少,別字慕廬,蘇州人??滴跏锍罂茣钤v日講起居注官、右贊善、侍講、侍讀,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頗受康熙器重,贊其文章“文章古雅、曠古少見”,親賜“篤志經(jīng)學(xué),潤色鴻業(yè)”匾額??墒牵m然是江蘇本地人,江蘇的學(xué)子們對他也覺得親近,可韓菼卻是徐乾學(xué)的門生,莫忘了,上任江蘇學(xué)政徐元文(前面的徐文元是錯的)是徐乾學(xué)的弟弟,正是被馬德給彈劾下去的。

不過,雖然很多人都感以迷惑不解,更多的江蘇學(xué)子卻是高興。因爲(wèi)既然是江蘇出身的主考官,那麼,出於同鄉(xiāng)的情結(jié),這次會試江蘇學(xué)子被取中的可能性將更大一些。

而這一切,也正符合了康熙和馬德的心思。

李毓昌一案本來在許多人看來是很容易對康熙臉上進(jìn)行抹黑的,就算馬德剛剛上任,康熙不好將其罷黜,也肯定會因此而受到責(zé)難。可是,區(qū)區(qū)兩道聖旨,居然就把這一切都解決了。這讓許多人心慰,也讓許多人大爲(wèi)不甘??墒牵@個時候出頭鬧事,那可就是真真正正的給康熙蹬鼻子上臉了,不知道有誰能有這個膽子。

而此案之後,馬德便把迎駕之責(zé)交給宋葷,自己繼續(xù)辦自己的事情??滴醯挠{也繼續(xù)南行,一路歡迎歡送依然。

……

一行人,三個老頭兒,十幾個壯漢,一輛馬車,外帶著幾匹馬,悠悠哉哉地走在江蘇到安徽的官道上,大道平坦通暢,走得倒也不費(fèi)勁兒。騎在頭裡的那個老頭兒大約也就五十出頭,偏瘦,留了點(diǎn)兒小鬍子,兩眼有神,邊走邊四處灑摸,還不忘和跟在他身邊的兩個老頭交談交談。至於其他人,則在一個大約三十來歲漢子的指揮下,不時警惕的看著四周。

“我說廷玉啊,你用不著這麼謹(jǐn)慎吧?弄得大家都緊張兮兮的!”

左邊兒一個眉眼之間略帶些狡黠的老頭說道,正是高士奇。原來,康熙自從接到馬德的奏摺,下了聖旨解決了李毓昌一案,又給江蘇安排了按察使和學(xué)政之後,覺得老窩在龍舟上也有些憋的慌,突然動了心思想來安徽瞧一瞧。於是,也不管馬齊和張廷玉的反對,把御駕一行都交給了四阿哥胤禛管理,囑咐他不得泄密,便帶著幾個親信臣子和一隊御前侍衛(wèi)偷偷下了船,順著江蘇和安徽的官道向西進(jìn)發(fā)。只是,一路上張廷玉老是不忘囑咐那些侍衛(wèi)小心在意,高士奇覺得他有些過於小心,這才忍不住提了出來。

“高帳房,老爺出來一趟,我等身爲(wèi)臣子,豈能怠慢!何況,這裡是兩省交界之處,是賊人最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睆埻⒂衤牭礁呤科娴脑?,不緊不慢地答道。

“我知道。不過,你也犯不著這麼謹(jǐn)慎吧?這世上雖然有賊,也還沒到了如此猖獗的地步。再者說了,你看看腳下的官道,修的不比奉天的差不少。馬德肯下這麼大功夫修路,肯定是因爲(wèi)人來人往的多,所以啊,我看你防賊防的過了。”高士奇說道。

“萬無一失,不如時時小心!”張廷玉答道。

“得!老爺,您看咱們‘請’來的這位西席先生都快成護(hù)院的了?”高士奇朝騎馬走在前面的康熙攤了攤手,無奈道。他們來時分配的角色,就是康熙是老爺,馬齊是管家,高士奇長得精明,是帳房,至於張廷玉,怎麼看都成不了別的角色,就被高士奇安排成了請來的教書先生。

“哈哈,老高你就隨他吧。反正廷玉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康熙在前笑了笑,沒有在意。高士奇看康熙這麼說,也就不再管,繼續(xù)一邊跟康熙聊著天,一邊向前趕路。

一行人就這麼不緊不慢的趕著路,時間大約到了中午的時候,到了一個小村子??滴跤X得有點(diǎn)餓,在馬上手搭涼棚,見前面村口正好有一座鄉(xiāng)村小店,店後臨河,店前靠路,店門兩旁栽著一溜楊柳,一灣河水東流,店前老槐樹旁的,長竹竿上挑著個幌子,上頭龍飛鳳舞寫著兩行大字:

太白聞香下馬,劉伶知味停車。

“有意思,這鄉(xiāng)間小店兒居然也知道劉伶知味兒!有趣有趣……”(魏晉時的“竹林七賢”其中號稱醉仙的酒老大劉伶)康熙騎在馬上,一邊走,一邊笑著對高士奇問道:“老高啊,看來這安徽也不比江蘇差不多少嘛。這民間也有不少識書之人,你說對不對?。俊?

“呵呵,老爺這話可就問錯了人了。這話您得問廷玉!他纔是安徽本地人??!”高士奇笑道。

“不錯不錯,該問廷玉!哈哈哈……”康熙暢快地笑道。

“鄉(xiāng)村小店卻開得如此有韻,還是小心些好!”馬齊不冷不熱的插了一句。他一直反對康熙離開御駕,相對於張廷玉的小心,他實(shí)際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小心嘛!知道,知道!不過……這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馬管家,你總不能讓咱們大家餓肚子吧?餓著我們倒是無所謂,餓著咱們老爺,你怎麼擔(dān)待?”高士奇朝馬齊笑問道。

“好了,不要吵了,吃頓飯嘛!還能出什麼大事?”康熙看著馬齊想要出言反駁,急忙出言制止道。對於手下的分歧,他這一路是大感頭痛,早知道就不帶馬齊這個傢伙來了。

……

“有客來了--哎,老客!請裡頭坐,又幹淨(jìng)又敞亮,打個尖兒再趕路啊……”看到康熙一行十幾個人,那店裡的夥計立即喜笑顏開地迎了出來,一邊走,一邊大聲朝店裡面喊道。

康熙幾個人下了馬,命手下侍衛(wèi)把馬拴在路邊樹上,又把馬車停好,跟著那引領(lǐng)的夥計就進(jìn)了小店兒。高士奇坐下後,伸手朝桌子上一抹,再看看手上,點(diǎn)了點(diǎn)頭說道:“還真不錯,清雅乾淨(jìng)!是個好地方!”

“看這位老先生說的。咱們這店雖小,可也是開了三十來年了。每天迎來送往的客人多了,常走這條道的客官誰不知道?憑的就是好酒好景緻!要是不好,哪能留得住客人?……您老恐怕還不知道吧?我們這門外的酒幌子,那可是桐城書院的大才子寫的。”那夥計去弄草料餵馬了,店裡出來一箇中年婦人,提了個煮酒的銅壹放在一邊的火上,聽到高士奇這麼說,立即就跟上了嘴。

“哦?怪不得我看剛纔你們酒幌子上的字總覺得不太對勁兒呢。原來是桐城書院的人寫的!只是,我怕你的酒未必當(dāng)?shù)闷疬@麼高的價兒呀!”高士奇笑道。

“看您老說的。什麼叫不對勁啊?咱們這酒要是不行,人家那‘斗酒詩百篇’的才子能給咱寫這酒幌子?”那婦人正忙著佈菜,聽到高士奇的話,也不生氣,只是略嗔了一下,又接著笑道。

“哈哈哈,好一個‘斗酒詩百篇’,光憑這一句,你這酒我們就得好好嚐嚐!”康熙笑道。雖然只是一句普通的句詩,可在一個民婦的嘴裡迸出來,就是讓人聽著有味兒。

“你是老闆娘吧?”馬齊突然又朝那婦人問道。

“老先生好眼光。您老有事兒?”那婦人瞧著康熙一行人穿著雖然不算華貴,可氣質(zhì)中自然透出一股雍容,曉得是有來頭的人,一邊將煮酒的銅壺提在手裡篩著,一邊笑問道。

“也沒什麼,我就是想問一下,順著你們這條官道下去,接著是什麼地方?”馬齊問道。

“老先生您不常走咱們這條道吧?”老闆娘聽了馬齊的問話,沒有回答,只是笑問道。

“沒錯。我們確實(shí)是不常走這條道兒。以前都是從水路,順著運(yùn)河到江寧,再轉(zhuǎn)長江水道的!近來聽說江南總督馬大人重修了官道,這纔打算順過來看看!”張廷玉接口說道。

“呵呵,我就說幾位先生有些眼生呢!不過話又說回來,幾位先生這可是走對了地方了。您這麼十幾位,人又不多,要是走水路,那還真就是耽誤功夫了,花的盤纏也肯定多。還不如順著官道,一天少說多走一倍的路程?!崩祥浤镄Φ?。

“老闆娘你說的不錯。這前面是哪兒呀?”馬齊又問道。

“呵呵,老先生,前面就是泗縣縣城!其實(shí)啊,您根本就不用問我!凡是新修的官道,每個岔路口或者每隔十里地就有一個指路牌,您難道沒注意?”老闆娘笑問道。

“哦?還有這等事?”馬齊悶頭想了想,沒想起來在哪兒遇到過指路牌,便又反問了過去。

“沒有路牌那肯定是因爲(wèi)還沒有修完。說起來也是,這官道難修啊。幾位客官你們也看到了,咱們安徽的官道比別處都寬一倍,這下面,都是碎石沙子,上面鋪的是那叫什麼水泥,不怕壓,也不怕水……咱不懂那些,也不知道爲(wèi)什麼又是泥又是水的居然就不怕水了。這用的東西好,花的錢自然也就多了,修起來也麻煩。再說了,這麼長的一條道,肯定要佔(zhàn)地唄,這一佔(zhàn)地,自然就有人不樂意。在咱們安徽這地面兒上還好說,出了安徽那可就難嘍!”老闆娘看看酒篩得差不多了,便給康熙等人倒了一小壺,送了過去。

“哦?這地是百姓的命根子,理應(yīng)誰都不捨得。怎麼在安徽就容易佔(zhàn)呢?”康熙問道。

“怕唄!咱們那位馬撫臺,人都說是趙公明轉(zhuǎn)世,手裡拿著皇帝老子賜的金鋼鐗兒呢,他老人家要修路,咱安徽哪有幾個不怕死的,敢給他上眼藥啊?”老闆娘隨口答道。

“唔?難道安徽巡撫竟然如此霸道不成?”康熙問道。

第220章 後招第89章 監(jiān)考官:馬德第二百二七章 廢除漕運(yùn)第94章 拖考第310章 大放厥詞第一百七四章 願望第46章 沒跑兒第401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352章 暗信第52章 新的包衣奴第184章 神機(jī)營第101章 回屯第一百七四章 願望第268章 審?fù)?/a>第392章 手段第1章 倒黴五人組第287章 御前大臣第276章 職業(yè)倫理第73章 殺!第350章 繞第316章 陰險第106章 混水摸魚第150章 工農(nóng)商學(xué)“兵”第19章 宗人府奏摺第108章 鹽第299章 必死無疑?第74章 因由第318章 西藏之南第一百六二章 京城應(yīng)對第一百四四章 官家人販子第22章 歷史的岔路第322章 分裂第一百二一章 英國老頭的計謀第61章 矛盾第185章 佟府第48章 高手第329章 疑第410章 解決之道第218章 黑手對陰招第276章 職業(yè)倫理第261章 左右爲(wèi)難第111章 老哇蒜第282章 兩個阿哥第310章 大放厥詞第一百六四章 西去無影蹤第一百五六章 罰第15章 寧古塔第一百五八章 走了第391章 黑心第二百五一章 有了第334章 改道?第294章 上課*調(diào)將第101章 回屯第264章 當(dāng)街打鬥第201章 理藩院尚書的用處第54章 有變第95章 納蘭性德第258章 集體制第一百五二章 參觀第294章 上課*調(diào)將第307章 報復(fù)第75章 戰(zhàn)幕落下第15章 寧古塔第7章 閃電“成親”第180章 大沽口第418章 “聯(lián)合國軍”?第282章 兩個阿哥第二百三四章 搶劫·琉球第319章 請膺第一百六二章 京城應(yīng)對第172章 拜見第一百九七章 臺灣總兵第二百四九章 誣你沒商量第43章 冷門第49章 大阿哥第185章 佟府第58章 外援第160章 不得已第312章 北渡第185章 佟府第216章 安排第195章 平臺策第50章 餿主意第101章 回屯第442章 大事不好第26章 兩方面第194章 此去黃泉,一路順風(fēng)第186章 再打一仗第351章 清查江南第326章 一次打倆第一百五三章 吉卜賽人第一百二三章 自投羅網(wǎng)第118章 意外第400章 雞肋?扔掉!第194章 此去黃泉,一路順風(fēng)第299章 必死無疑?第282章 兩個阿哥第一百六九章 旗人漢人第215章 “打劫”
第220章 後招第89章 監(jiān)考官:馬德第二百二七章 廢除漕運(yùn)第94章 拖考第310章 大放厥詞第一百七四章 願望第46章 沒跑兒第401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352章 暗信第52章 新的包衣奴第184章 神機(jī)營第101章 回屯第一百七四章 願望第268章 審?fù)?/a>第392章 手段第1章 倒黴五人組第287章 御前大臣第276章 職業(yè)倫理第73章 殺!第350章 繞第316章 陰險第106章 混水摸魚第150章 工農(nóng)商學(xué)“兵”第19章 宗人府奏摺第108章 鹽第299章 必死無疑?第74章 因由第318章 西藏之南第一百六二章 京城應(yīng)對第一百四四章 官家人販子第22章 歷史的岔路第322章 分裂第一百二一章 英國老頭的計謀第61章 矛盾第185章 佟府第48章 高手第329章 疑第410章 解決之道第218章 黑手對陰招第276章 職業(yè)倫理第261章 左右爲(wèi)難第111章 老哇蒜第282章 兩個阿哥第310章 大放厥詞第一百六四章 西去無影蹤第一百五六章 罰第15章 寧古塔第一百五八章 走了第391章 黑心第二百五一章 有了第334章 改道?第294章 上課*調(diào)將第101章 回屯第264章 當(dāng)街打鬥第201章 理藩院尚書的用處第54章 有變第95章 納蘭性德第258章 集體制第一百五二章 參觀第294章 上課*調(diào)將第307章 報復(fù)第75章 戰(zhàn)幕落下第15章 寧古塔第7章 閃電“成親”第180章 大沽口第418章 “聯(lián)合國軍”?第282章 兩個阿哥第二百三四章 搶劫·琉球第319章 請膺第一百六二章 京城應(yīng)對第172章 拜見第一百九七章 臺灣總兵第二百四九章 誣你沒商量第43章 冷門第49章 大阿哥第185章 佟府第58章 外援第160章 不得已第312章 北渡第185章 佟府第216章 安排第195章 平臺策第50章 餿主意第101章 回屯第442章 大事不好第26章 兩方面第194章 此去黃泉,一路順風(fēng)第186章 再打一仗第351章 清查江南第326章 一次打倆第一百五三章 吉卜賽人第一百二三章 自投羅網(wǎng)第118章 意外第400章 雞肋?扔掉!第194章 此去黃泉,一路順風(fēng)第299章 必死無疑?第282章 兩個阿哥第一百六九章 旗人漢人第215章 “打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金县| 南靖县| 屯门区| 酒泉市| 江门市| 突泉县| 巴楚县| 泰和县| 弥勒县| 邻水| 萨嘎县| 仙游县| 南川市| 彩票| 建水县| 开封市| 藁城市| 林芝县| 宜良县| 新巴尔虎右旗| 兴和县| 泾阳县| 江城| 哈巴河县| 龙州县| 肥东县| 肃南| 南部县| 浙江省| 东阳市| 游戏| 宁阳县| 新乐市| 夏邑县| 武清区| 定陶县| 融水| 威远县| 右玉县| 神农架林区|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