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5章 驚變(上)

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我心中也是惴惴,正要開口,卻聽到觪在喚我。只見他走到我面前,表情認真:“姮,你與二位夫人待在一處,切勿擅自走動。”

我望著他,點了點頭:“諾。”

觪頷首,便要離開,我忙把他叫住:“阿兄。”

他回頭,我遲疑地說:“夷人……”

觪看著我,又看看滿面擔憂的衛佼等人,神色放緩一些,柔聲道:“無事,夷人雖衆,卻無堅甲利兵,且濱邑有城牆,也有鄉人抵禦,只消待使者請來援師即可。”

他的目光堅定,我仍不十分放心,卻還是微微點頭,衛佼像是舒了一口氣,臉色稍霽。

觪轉向衛佼,揖禮道:“勞夫人關照吾妹。”

衛佼微笑,還禮道:“太子客氣。”

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順暢。

邑君派出了五名使者,分別往蘇國都邑源和周邊城邑報信。不料,邑外的夷人早有防備,使者們從一道小門出去,沒走多遠就被埋伏在周圍的夷人叫囂著趕了回來,其中兩人被石頭砸破了頭,血淋淋的。

眼見求援無望,緊張情緒陡然升級。邑中的除了守城的人,所有男女老少都聚集到了序,站得密密麻麻,皆表情沉重。

他們將邑中所有的武器都找了來,卻不過十幾根幹,鄉人平時打獵所用的弓矢也不過數十。在觪的建議下,邑君讓大家把能找到的木料和石塊都聚集起來,打造干戈和箭矢;鄉人們甚至將農具也拿了來,錢和鎛包有青銅鋒刃,可作爲臨時的武器,其餘的耒、耜等則放到城門之後,預備頂門之用。

“邑君欲守城到底?”堂上,衆人又聚在一起商議對策,觪問道。

邑君嘆了口氣:“唯今之計,也只好守城,夷人逃荒而來,必無多少糧草,而邑內水糧齊備,想來守過幾日,夷人糧斷自退。”

觪沉吟片刻,道:“夷人無糧,若爲攻邑,必使全力。城牆年久失修,而人數微寡,只怕……”

衆人一陣默然。

我站在觪的身後,看著他們,想了想,出聲道:“何不燃烽燧?”

話音落下,所有人都看向我,眼神訝異。

“烽燧?”邑君思索了一會,說:“我曾聽人說起西北諸國,每有戎狄入侵,便在城牆燃起濃煙,名曰‘烽燧’。然中原之地,烽燧見所未見,或許以爲燒荒不加理睬。”

觪看看我,對邑君說:“此六月之始,莊稼未及成熟,無人燒荒。且烽燧烏煙甚異,只消有人來察看,必知我等受圍。非常之時,此法雖不定奏效,卻也不妨一試。”

邑君頷首:“此言甚是。”

日光炎炎,一絲風也沒有。半乾的柴草高高地堆在土臺上,燃起熊熊火焰,熱浪滾滾,濃濃的黑煙直衝天空。

我堅持要跟著觪,隨他去城牆巡視。

往邑外望去,只見夷人仍然聚集在邑外,人人手裡都有了幹,卻依舊無所動作。遠處的樹林間,人影綽綽,隱約有鈍鈍的伐木之聲。

“夷人攻來,究竟意欲何爲?”我問。

觪搖頭,嘆道:“若知曉就好了。”

突然,身後傳來一陣紛亂叫喊,我和觪一驚,連忙過去看。只見一處殘破低矮的城牆上,幾名鄉人手中拿著簡陋的石矛,面色激動,氣喘吁吁地向趕來的邑君報告說,有幾個夷人試圖從這裡攀上來,幸虧及時發現。

我朝城牆下望去,頓時睜大眼睛。一根粗長的木頭倒在地上,旁邊,一個夷人後腦朝天地躺著,一動不動,身下血色鮮紅。

邑君眉頭皺起,沉聲命令衆人搬運土石修補城牆。

這件事之後,夷人再也沒有動靜。不久,邑君又派了兩三撥人突圍報信,卻依舊被堵了回來。

太陽在空中漸漸向西移去,邑中的烽火仍然在燒,夷人卻一點也不忙,或就地坐下或四處走動,似乎打算就這麼待著,我甚至嗅到邑外飄來淡淡的烤肉味道。

衆人討論之下,認爲夷人若要攻邑,人數不足,必定是要等天黑之後,像白天那樣偷襲。得出這個結論,所有人都忙碌起來,修城的修城,造器的造器,做飯的做飯,等待夜晚的到來。

“若夫君在就好了,”衛佼望著外面,道:“他從不把東夷人放眼裡。”

我笑了笑:“佼安心,有邑君與吾兄在,定然無事。”

事情似乎沒有想象中的艱難。

傍晚之前,大家在堂上剛吃完飯,一名守城的鄉人滿頭大汗地入內稟報,說邑外有一支隊伍正開過來,好像是周人。

衆人一聽,精神頓時爲之一振,立刻到城牆上看。

只見遠方的道路上,塵頭揚起,旌旗飄飄,一支約摸百餘人的車駕人馬,正向這裡奔來。

邑外的夷人也發覺了,拿起手中的武器,他們中間,有人擂起了皮鼓,“咚、咚”地響。夷人們聚集起來,跟著節奏呼喝向前,將手中的戈矛木桿對向那支逐漸靠近的人馬。

煙塵滾動,兩輛車在前,由駟馬拉著,率先衝入夷人之中。霎時間,兵器相撞,控弦陣陣,夷人不斷地涌上,與那隊伍相抗。

我站在城牆上,定定地看著他們搏殺,手緊緊地攥出了冷汗。只見車上的人從容不迫,帶領隊伍徑直向地前衝,車下的徙兵揮舞戈矛,夕陽中,青銅劃過錚亮的刃光,與****相撞,喊叫聲中摻著哀號,此起彼伏。

夷人數量雖衆,卻終究是臨時聚起流民,手中武器簡陋,漸漸抵擋不住。車兵卻越戰越勇,將夷人陣容衝擊得七零八落,所過之處,一片狼藉,屍體和掙扎的傷者縱橫相雜。

眼看著夷人敗局已定,忽然,鼓點一變,他們不再廝殺,紛紛地棄下武器,潮水般向原野中逃去。

衆人大喜過望,歡呼起來,我渾身松下,這才發現指甲深深地掐進了掌心。邑君忙命人打開城門,又在在城牆上奏起鼓角,親自出去迎接援師。

“不知是哪位國君。”衛佼激動地說。

我也好奇不已,與她一起望向前方。夕陽半埋在天邊,如血的霞光中,當頭兩乘上的面孔映入眼簾,我愣住。只見那居中站立的,一人正是虢子,而另一人,是燮。

夜晚,燭火通明。

堂上列滿案席,家臣不斷地奉上菜餚,邑君滿面笑容,向賓席上的二人一揖,道:“濱邑得二位國君相救,感激涕零。”

“邑君不、不必謝我,當謝、謝晉侯纔是。”虢子謙和地說。

燮微笑:“我與虢子結伴往成周,路過貴邑岔口時,見有烏煙沖天。晉國與戎狄交戰多年,我見慣烽燧,便心下生疑,派人前來查探,果然是危急之事。”

邑君嘆道:“彼時夷人斷我求援之路,若非杞國公女提及此法,濱邑危矣。”

燮一訝,將視線轉向我。四目相對,他注視著我,沒有說話,只覺那深眸中微瀾乍起。

“不、不想公女一、一介女子,竟也知、知曉這西北兵、兵戎之術。”虢子露出讚歎之色。

“姮也是聽人說起過。”我笑了笑,下意識地轉開眼睛,卻總能感受到對面那似有探詢的目光。

這時,觪移開話題,談起了今天的戰事,衆人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

有一個所有人都疑惑的問題,夷人究竟爲什麼要攻擊濱邑?

虢子說這個好辦,他手下不乏聽得懂東夷語言的人,找個俘虜來問一問就明白了。衆人皆贊成。

問訊的結果卻使所有人大吃一驚,據東夷俘虜說,幾日前,他們聽到一個消息,幾年前周王征伐東夷,掠來大批糧食,全都存在了前商的屯糧之所濱邑。這消息傳得有理有據,東夷人信了,不久,又得到另一個消息,說衛伯將率殷八師往成周大蒐,各國國君也要參加,會帶走大批戍師。

東夷人感到機不可失,很快便組織起來,等到王孫牟大軍一走,便來攻邑。

“東夷之糧?”邑君瞪大了眼睛:“自周以來,本邑不再屯糧天下皆知,何人竟傳出這等荒謬之言!”

衆人也覺得不可思議,一時間,議論紛紛,卻仍百思不得其解。

奔勞了一天,所有人都累了。飽餐之後,安排下晚上的守衛事項,宴席很快散去。

堂前,我和觪遇到一同出來的虢子,他一臉和色,與觪交談起來。

寒暄幾句,觪看看他身後,問:“如何不見庶夫人所遣的寺人?”

虢子笑道:“朝歌見過太、太子那日,那寺人即、即返虢,向內、內人傳信。”

“哦?”觪微笑:“原來如此。多日未見,不知庶夫人身體如何?”

“安好。”虢子說:“內人來、來書,說日來無、無事,願我與衛、衛伯同往成、成周,早去早歸。”

觪面露訝色:“衛伯昨日已率師往成周去了。”

虢子笑了笑:“吾聞朝歌有、有女媧廟,甚靈驗,可保得孕者無、無災患,我昨日前往祭、祭拜,故而推遲。”說著,他看向我們身後,笑意更深:“不期,竟遇著晉、晉侯。”

我順著他的目光轉頭,一愣,燮面色無波,正向我們走來。

相互見過禮,虢子看著晉侯,笑呵呵地對觪說:“太子有、有所不知,晉侯年、年初新婚,如今夫人有、有孕,昨日,他也往廟、廟中祭拜。”

心忽而沉沉一墜,我猛地擡眼看燮。他也看著我,夜色中,一雙眼眸深不見底。

“晉杞同聯姻於齊,還未向國君賀喜。”只聽觪在旁邊道。

燮泛起淺笑:“多謝太子。”

夜風撥開白日留下的餘熱,鑽入頸間,絲絲地散發著沁涼。

又閒談了幾句,觪拉著我跟他們告辭。我看到自己機械地行禮,轉身跟著觪離去,思想卻停留在那雙表情沉靜的臉上。走了幾步,猛地回頭,燮仍站在原地看著我,走道一折,他的面容消失在牆後。

步子突然停下,耳邊傳來觪長長的嘆氣聲。他放開我的手,注視著我:“姮,既已了斷,又何苦不捨?”

我望著他,良久,牽起一絲苦笑:“阿兄,我並非不捨,只是心仍會痛罷了。”

觪瞅我,好一會,輕聲道:“稚子。”說完,轉身繼續拉我往前。

今天的一切都不平凡,積聚了太多勞累和思考,我洗漱一番後,在榻上沾枕即睡。

不知過了多久,我被寺人衿急急地喚醒:“……君主,夷人又來了。”

我聞言,一個激靈坐起,趕緊穿上衣服出門。

邑中重又變得紛紛擾擾,火把照得明亮,四處可見拿著武器奔走的人。

我登上城牆,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眼前,無數火把在黑夜中晃動,將半邊天映得紅亮,東夷人不知從何出現的,人數比白天要多出許多倍,將濱邑團團圍住,叫囂著,向前面涌來。

第133章 返豐第67章 絹帕第111章 致書第89章 河伯 (2)第91章 伏裡(中)第14章 燮父(上)第141章 周鼓 + 沃若(全) (1)第54章 頡邑(下)第116章 夜火第41章 路遇第126章 楊伯第125章 鑾鈴第129章 松明第83章 重遇第32章 覲見第144章 迢迢第29章 爭執(下)第106章 庶姊第20章 約會第92章 伏裡(下) (1)第37章 憂思(下)第142章 周鼓 + 沃若(全) (2)第149章 鹿鳴(下)第51章 大豐(下)第110章 迷癥第26章 戀情第15章 夑父(下)第81章 豐渠第36章 憂思(上)第1章 異世第24章 衛佼第20章 約會第80章 相贈第60章 歸來第134章 問詢第46章 辟雍(下)第82章 虢子第23章 商鵠第64章 宴席第33章 夜會第61章 闕臺第84章 濱邑第52章 鍾室第143章 骨符第84章 濱邑第120章 心門第18章 齊姜(下)第100章 白茅(中)第121章 星辰 (1)第147章 鹿鳴(上)第89章 河伯 (2)第102章 尋覓第86章 驚變(中)第136章 舟人第15章 夑父(下)第123章 夜露第103章 伊水 (1)第60章 歸來第122章 星辰 (2)第54章 頡邑(下)第100章 白茅(中)第4章 鳳形佩第150章 雙闕第15章 夑父(下)第27章 返國第67章 絹帕第86章 驚變(中)第138章 歧周(中) (1)第4章 鳳形佩第11章 獻俘第150章 雙闕第87章 驚變(下)第9章 姬輿第117章 犬丘第46章 辟雍(下)第78章 77章 (3)第51章 大豐(下)第97章 往事第8章 太室第17章 齊姜(上)第60章 歸來第38章 娶婦第79章 再會第12章 雒水(上)第112章 泮宮第143章 骨符第1章 異世第129章 松明第144章 迢迢第92章 伏裡(下) (1)第32章 覲見第42章 入宮第144章 迢迢第136章 舟人第118章 楚橘 (1)第149章 鹿鳴(下)第20章 約會第11章 獻俘第26章 戀情第23章 商鵠
第133章 返豐第67章 絹帕第111章 致書第89章 河伯 (2)第91章 伏裡(中)第14章 燮父(上)第141章 周鼓 + 沃若(全) (1)第54章 頡邑(下)第116章 夜火第41章 路遇第126章 楊伯第125章 鑾鈴第129章 松明第83章 重遇第32章 覲見第144章 迢迢第29章 爭執(下)第106章 庶姊第20章 約會第92章 伏裡(下) (1)第37章 憂思(下)第142章 周鼓 + 沃若(全) (2)第149章 鹿鳴(下)第51章 大豐(下)第110章 迷癥第26章 戀情第15章 夑父(下)第81章 豐渠第36章 憂思(上)第1章 異世第24章 衛佼第20章 約會第80章 相贈第60章 歸來第134章 問詢第46章 辟雍(下)第82章 虢子第23章 商鵠第64章 宴席第33章 夜會第61章 闕臺第84章 濱邑第52章 鍾室第143章 骨符第84章 濱邑第120章 心門第18章 齊姜(下)第100章 白茅(中)第121章 星辰 (1)第147章 鹿鳴(上)第89章 河伯 (2)第102章 尋覓第86章 驚變(中)第136章 舟人第15章 夑父(下)第123章 夜露第103章 伊水 (1)第60章 歸來第122章 星辰 (2)第54章 頡邑(下)第100章 白茅(中)第4章 鳳形佩第150章 雙闕第15章 夑父(下)第27章 返國第67章 絹帕第86章 驚變(中)第138章 歧周(中) (1)第4章 鳳形佩第11章 獻俘第150章 雙闕第87章 驚變(下)第9章 姬輿第117章 犬丘第46章 辟雍(下)第78章 77章 (3)第51章 大豐(下)第97章 往事第8章 太室第17章 齊姜(上)第60章 歸來第38章 娶婦第79章 再會第12章 雒水(上)第112章 泮宮第143章 骨符第1章 異世第129章 松明第144章 迢迢第92章 伏裡(下) (1)第32章 覲見第42章 入宮第144章 迢迢第136章 舟人第118章 楚橘 (1)第149章 鹿鳴(下)第20章 約會第11章 獻俘第26章 戀情第23章 商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南市| 宜城市| 贺州市| 大庆市| 闽清县| 胶州市| 揭阳市| 仁布县| 沐川县| 邛崃市| 茌平县| 安乡县| 开封县| 密云县| 荣成市| 大连市| 区。| 中西区| 读书| 屏南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博乐市| 兖州市| 青浦区| 龙川县| 罗平县| 邢台市| 商洛市| 自贡市| 抚松县| 广安市| 城步| 澄迈县| 眉山市| 广安市| 思茅市| 涿鹿县| 石楼县| 黑山县| 鹤庆县|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