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章 :密室諜蹤 (5)

“嘿嘿,對了,道教是中國的國教,天下道士都應該去縉雲山看看,這裡面旅遊業務的機會好大哦!我回去給我們老大講一下,開一個宗教尋根熱線,一定把縉雲山弄得嘿火爆!”

“曾伯,那座縉雲山上有沒有和上清寺有關的寺廟呢?”小敏始終緊扣主題。

“應該沒有,但是縉雲山最近十年來恢復了道觀,上面有紹龍觀和白雲觀。這個紹龍觀的地位也不低啊,在傳說中,紹龍觀關係到重慶的龍脈。”

“重慶的龍脈?”我又是第一次聽說。

“紹龍觀的‘紹’,就是接續的意思,指接續龍脈。很多年以前,有位道士發現影響重慶興衰的龍脈,從華鎣山一直延續到朝天門,但這個龍脈的脊樑,卻在縉雲山上斷掉了,因此這個道士就修了一座石橋把龍脈接了起來。爲了保護這座橋,他在旁邊修建了紹龍觀,那座橋就叫接龍橋。”

“那我一定要帶團去看看,哈哈!”潘天棒興奮不已。

“那座接龍橋現在怎麼樣?”我關心重慶的龍脈。

老曾搖搖頭說:“早就被泥石流沖垮了,前些時間我去看過,接龍橋上游還有些農家樂排些污水下來呢。”

“喊那家農家樂把排污搞整一下嘛,再把接龍橋修好,重慶恢復龍脈後說不定發展更好呢!”潘天棒總是那麼謎信。

話題扯得夠遠了,密室裡也呆得夠久,我打斷潘天棒的話題:“小敏,快看看另一張紙上寫的什麼?”

小敏拿出另一張紙條來,念出了一首詩:

草草尋覓蹇家寶,

人人不識滄白道,

一入當年二仙庵,

小洞室啓大諜消

這首詩,顯然講的是小敏爺爺尋找密室的經歷,可是我卻看不出什麼線索。

老曾冥思苦想,小敏和潘天棒也在對著紙條發呆。我想了幾種辦法都解不開這首詩,於是不耐煩地走到密室入口邊上查看動靜。

拾起地上的鐵手柄,我輕輕地打開石門,可石門仍舊發出低沉的聲音。探頭到室外的地道里,剛纔那些聲音已經聽不見了。

回過頭,老曾正好嘆了口氣:“唉,我們先出去再說,這首詩我也想不透。”小敏和潘天棒自然附和。

收拾好東西,我們輕手輕腳地走出來,關好石門。老曾把鐵手柄插進門上的小洞,然後拾起地上的溼泥,把鐵手柄的把手糊了一下,牆上再看不出痕跡來了。

我領頭向回走,很擔心遇到什麼事情,因此讓老曾他們和我保持著十米左右的距離。一路上,只開了我身後潘天棒的一盞頭燈,走得非常慢。

原路走向入口都沒有動靜,但是在經過那個電報室的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我們撞入的那個電報室的牆壁,居然已經重新砌上了磚,牆上糊上了與周圍一樣的溼泥,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我們已經無法確切地找到那個被潘天棒撞破的具體地點。在燈光下,四人面面相覷。

老曾用頭一擺,示意我們儘快離開。

?

向前幾步,我又發現:驚嚇潘天棒那個裝骷髏的箱子已經重新蓋上了,周圍已經完全恢復了原樣。潘天棒緊張地繞開那裡,拉著小敏的手,緊隨著我。

穿過堆滿舊桌椅的地方,我帶頭從側洞鑽了出來。站在原來剪開的灌木叢邊,向四周看去,卻什麼人也看不到,只有周圍的深草與大樹,在月色中隨風輕輕搖晃。

老曾最後一個從洞裡出來,四下尋找了一番,突然悄悄說道:“怪了,我留在灌木叢裡的花剪和十字鎬已經不見了,我們快走!”

夜幕中的仁愛堂後花園,幾座樓房都沒有任何燈光,有幾分陰森。我們飛快地從後花園下到缺口,踏上山城步道。匆忙中,我的鞋帶被潘天棒踩掉了,爲了繫鞋帶,我落在了隊伍最後。

當我蹲下繫鞋帶的時候,想著身後的花園中也許有幾雙眼睛在盯著我們,不禁頭皮有些發麻。禁不住回頭望向操場邊的廢樓,果然,月光下,一個黑影正在二樓走廊上站立著,對著我們的方向!我急忙跑向山城步道,追上老曾,心臟跳得像打鼓。

步道上,長江大橋北端的燈光明亮耀眼,深夜了,仍然是車來車往,步道上還有附近的居民在漫步。我悄悄鬆了口氣,問老曾:“你認爲是什麼人把電報室封了?”

老曾搖搖頭:“我當然不曉得。不過,這麼短的時間能迅速把牆洞補好,而且地上還整理得和我們沒有來的時候一樣,不會是一個人做的,肯定有一幫子人啊!不管是正是邪,我們都不宜多管,閃人再說!”

從山城步道出來,從小巷穿到馬蹄街,再從馬蹄街上行到金湯街,這一帶人煙密集。我常常回頭四顧,那種被人盯著的感覺已經沒有了。

回到抗建大廈,這一次樓下看電梯的保安很奇怪:“你們每次出門回來都又髒又臭,今天怎麼這麼幹淨?”我們不禁苦笑起來。

到老曾家裡後稍做收拾,大家一起來到大露臺上休息,潘天棒則給我們泡茶去了。

已經是十一點過,夜風分外清涼,我們又開始研究那首線索詩。老曾給我們分了一下工,他負責從字意來解,我負責研究詩裡的機關,小敏做記錄。

我堅信這首詩不能通過詩意來解,因爲這詩的意境感覺比較生硬,非常像機關詩的感覺。可無論謎語、藏首藏尾的幾種解法都不行。在我試過幾種機關詩的解法都行不通以後,小敏突然提出一種方案:“如果藏頭字是一個謎語呢?”

這首詩的藏頭是:草、人、一、小四個字,從上到下按照字謎一排,我恍然大悟:“這是一個‘茶’字!”

“茶!”老曾和小敏跟著叫起來。

潘天棒端著茶盤已經站在我們面前了,很無辜地看著我們:“吼啥子嘛,才泡好就端出來了。”

“茶,肯定就是解開11號圖紙的方法!”我話剛說完,小敏就高興地衝向房間,潘天棒急忙端著茶盤讓路。

一會兒,小敏從房間出來,取出11號圖紙來交到老曾手上。老曾在茶幾上放好圖,拿棉籤將茶水塗抹上去,圖紙角上慢慢顯出一首詩:

舉杯禮罷兩江寧

掘出園中珠玉金

月下虎嘯聲如雷

驚醒巖下十萬兵

這首詩寫的一定是小敏爺爺的親身經歷!

也許很久以前的某個夜晚,在一個能俯瞰兩江的山上,小敏的爺爺舉起酒杯,喝掉了一杯酒。趁著酒興,他進入藏寶點開始發掘,找到了上百箱黃金。掘寶的時候,驚動了附近的老虎,猛虎在夜色中長嘯,巖下駐紮的軍隊都被驚醒了。

他後來如何躲開軍隊?詩裡沒有提到。

我說:”這首詩裡如果是寫地點,那一定是能看兩江,並且有老虎和駐軍的地方。老曾,哪個地方纔具備這三個條件?”

老曾從茶幾上擡起頭來:”兩江因該就是指長江和嘉陵江。在重慶主城區,能夠俯瞰兩江的地方就不少。有佛圖關、鵝嶺、枇杷山,也有朝天門、江北城和老君洞。解放前很多山上都有老虎,但加上駐軍隊,這個地方就只可能是鵝嶺或者佛圖關了。”

小敏突然一把抓住我的肩膀,用力搖著:”大哥,大哥,你們看詩的第三列!這首詩好象也是藏頭詩啊,只不過藏在肚子裡!”

我一驚,仔細看去,果然詩的第三列排下來,是“禮園虎巖”四個字!

“對了,就是鵝嶺!”老曾一拍大腿,”禮園就在鵝嶺。從山上一直到江邊,差不多整個鵝嶺都是禮園的範圍。而且山頂上,確實有一個虎巖!”

潘天棒嘿嘿笑著摸摸小敏的頭,說:”厲害啊,曾叔叔和老羅都沒有猜出來,還是你行!”

“這個禮園是什麼來頭?怎麼又有老虎?”我問道。

“說來話長。禮園是1909年的時候修的,當時一個叫李耀庭的商人,買下了整個鵝嶺,建成他的公館,稱爲禮園,又稱宜園。山頂上有個洞子,養著一頭老虎。”老曾點起煙,在夜色中吞雲吐霧:”抗戰的時候,蔣介石在禮園住了幾個月,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大使也去住過。解放後,劉伯承和*、賀龍這些在人物,也都住在那裡,到了1958年,禮園才正式成爲公園。其實,禮園的面積遠比鵝嶺公園大,因爲修兩楊路的時候,把鵝嶺欄腰切斷了,兩楊路下面現在軍區的地方,也是當年禮園的。”

老曾說到公園的時候,我還沒有感覺禮園多大,但提到從鵝嶺山頂一直連到長江邊上的範圍都是禮園的,才嚇了一跳。

“這個李耀庭是做什麼的?哪來那麼多錢?”我問。

“嘿嘿,這句話問到點子上了,我先去查一下資料。”老曾轉身進了書房。

潘天棒急了:”查啥子資料嘛,我們現在就去鵝嶺看看,不是更好?”

我說:”以前鵝嶺公園晚上發生過案件,所以晚上都有治安巡邏。半夜三更去鵝嶺,肯定會被當成壞人抓起來的。還是明天白天去看看再說嘛。”

小敏嗔怪道:”是啊,天棒哥,你不要總是那麼莽撞。”

我笑了,很少看見小敏這麼當面責怪潘天棒。“這首詩上講,有”珠玉金”三類東西,如果真的找到了,估計一時半會兒也搬不完喲。”

潘天棒興奮地說:”這張圖上的寶藏,會不會是李家的財產呢?這個人買得起弄個大一匹山,簡直太富了!”

我搖搖頭:”當年孔二小姐派徐中齊去尋寶,尋的都是古代留下來的東西。這個李家當年住著蔣介石,還有國外大使,說明他們在政界地位很高,財產是不需要藏在地下的。老曾說我問到點子上了,說不定李家的財富來源和藏寶有關係。”

老曾捧著一本地方誌出來,坐到涼椅上,一邊翻書一邊講:”這位李耀庭,出生於雲南昭通,本來是一個窮人,但他在清朝當過兵,升官到遊擊,後來還當過馬幫,往返雲南和重慶之間。1880年他來到重慶天順祥字號,這是一個有錢莊的商行,他幫老闆打理生意,管理重慶分號。由於他才華出衆,重慶分號的規模迅速擴大,成爲了商行的全國連鎖管理中心。當時中國有十八個省,他就把重慶分號擴展到了十五個省,連香港和越南邊境都設了代理點!書上講,他靠這個分得了鉅額的紅利。後來他自己開公司做鹽,他的鹽號也成爲了川東最大的鹽號;他還在四川投資過石油和天然氣。這些事情,一步步讓李耀庭成爲了當時的西南首富。重慶商會成立後,他是當然的首屆會長。他的兒子也不簡單,出錢出力資助了辛亥革命,其中一個兒子李湛陽成爲辛亥革命時蜀軍政府的財政部長。書上講鵝嶺上的禮園,是他兩個兒子買來給他養老的,因爲是孝敬父親,所以稱爲禮園。”

“那他的財產來歷很清楚啊?”我說。

老曾合上書,說道:”李家在購買了鵝嶺後,財產不減反增,好象更富了。重慶商界就有傳言,說是李家在修建禮園時,在鵝嶺地下挖了寶,而且一時半會兒還挖不完。所以後來就養了老虎在虎巖的洞裡,保護地下的寶藏。”

“明白了,怪不得孔二小姐要派徐中齊去鵝嶺尋寶,一定和這個傳言有關係。”我恍然大悟,進入最接近老蔣的地盤去尋寶,一定充滿了危險吧,小敏的爺爺在詩裡第一句舉杯飲酒,也許是爲了壯膽。

“其實,我覺得李家用不著靠什麼寶藏,已經足夠富了。李家經商,向來善於利用政府資源。庚子年的時候,八國聯軍侵擾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李耀庭資助她大量銀兩,慈禧後來回北京給了李家不少封賞。在辛亥革命時,李湛陽爲國民政府出了大量的資金。這些情況都說明李家在經商的水平上,不是一般的高。對了,李家還投資過媒體,宋育仁創辦了重慶曆史上第一張報刊《渝報》時,就是李家給的錢。”老曾喝了一口茶,說:”所以,我覺得說李家挖藏寶得財產並不可靠,倒是聽說這個事情去尋寶的人有點多,搞得李家傷腦筋。李家在修建禮園時請道士看過風水,非常擔心挖寶破了風水,因此養了老虎來嚇人,求個清靜。”

“如果地下無寶,那麼,小敏爺爺詩中提到的‘珠玉金’又是哪裡來的呢?”我不太認可老曾的說法。

“我只說李家的財產不是來源於藏寶,並沒有講鵝嶺沒有寶藏,這是兩回事情。”老曾不緊不慢地講:”宋代以來,關於鵝嶺藏寶的傳說就有,還記得佛圖關那個挖掉夜雨石的明朝總兵劉時俊吧?他就是一個尋寶狂、摸金校尉,在他駐守佛圖關期間,不知道在重慶挖出了多少東西。”

我暗自笑起來,從來沒有想到我會有一天也成了劉時俊的同行。

“曾叔叔,你的意思是說,那個劉時俊挖了寶,沒有帶走,留在鵝嶺了?啷個可能喲!”潘天棒不相信。

“莫急哈,聽我講。劉時俊在重慶滅了奢崇明的叛亂,本來是立了大功,但部隊中有監軍想冒他的功,就抓住劉時俊經常半夜出門尋寶這件事,說他通敵,直接把劉時俊送進監牢,押到了北京關起來。因此,劉時俊如果尋到寶物,是不可能帶得走的。後來劉時俊在北京平了反,恢復官職,卻再也沒有來過重慶。鵝嶺這裡到佛圖關都是兵防重地,他又吃過一次大虧,他是一定再也不敢來起他的寶了。所以我認定,第一,劉時俊肯定在鵝嶺有東西留下來;第二:小敏爺爺尋到的東西,多半和劉時俊有關係!”

第24章 :舊宅井深 (2)第10章 :兩路茶亭 (2)第6章 :日月星辰 (1)第36章 :密室諜蹤 (1)第37章 :密室諜蹤 (2)第23章 :舊宅井深 (1)第12章 :藏經古樓 (2)第26章 :紅樓驚魂 (1)第36章 :密室諜蹤 (1)第31章 :佛圖石流 (2)第32章 :佛圖石流 (3)第11章 :藏經古樓 (1)第40章 :密室諜蹤 (5)第8章 :日月星辰 (3)第49章 山洞秘史 (3)第21章 :金碧臺下 (2)第15章 :曾家巖洞 (1)第16章 :曾家巖洞 (2)第4章 :洪崖暗河 (4)第3章 :洪崖暗河 (3)第24章 :舊宅井深 (2)第16章 :曾家巖洞 (2)第35章 :佛圖石流 (6)第17章 :曾家巖洞 (3)第43章 鵝嶺虎嘯 (3)第38章 :密室諜蹤 (3)第34章 :佛圖石流 (5)第47章 山洞秘史 (1)第1章 :洪崖暗河 (1)第20章 :金碧臺下 (1)第19章 :曾家巖洞 (5)第35章 :佛圖石流 (6)第14章 :藏經古樓 (4)第31章 :佛圖石流 (2)第32章 :佛圖石流 (3)第8章 :日月星辰 (3)第30章 :佛圖石流 (1)第4章 :洪崖暗河 (4)第15章 :曾家巖洞 (1)第33章 :佛圖石流 (4)第19章 :曾家巖洞 (5)第12章 :藏經古樓 (2)第33章 :佛圖石流 (4)第38章 :密室諜蹤 (3)第34章 :佛圖石流 (5)第1章 :洪崖暗河 (1)第17章 :曾家巖洞 (3)第37章 :密室諜蹤 (2)第36章 :密室諜蹤 (1)第1章 :洪崖暗河 (1)第34章 :佛圖石流 (5)第11章 :藏經古樓 (1)第26章 :紅樓驚魂 (1)第37章 :密室諜蹤 (2)第12章 :藏經古樓 (2)第3章 :洪崖暗河 (3)第27章 :紅樓驚魂 (2)第14章 :藏經古樓 (4)第23章 :舊宅井深 (1)第32章 :佛圖石流 (3)第32章 :佛圖石流 (3)第41章 鵝嶺虎嘯 (1)第38章 :密室諜蹤 (3)第18章 :曾家巖洞 (4)第10章 :兩路茶亭 (2)第48章 山洞秘史 (2)第45章 水陸古鎮 (1)第37章 :密室諜蹤 (2)第24章 :舊宅井深 (2)第45章 水陸古鎮 (1)第44章 鵝嶺虎嘯 (4)第48章 山洞秘史 (2)第7章 :日月星辰 (2)第48章 山洞秘史 (2)第10章 :兩路茶亭 (2)第28章 :紅樓驚魂 (3)第43章 鵝嶺虎嘯 (3)第18章 :曾家巖洞 (4)第8章 :日月星辰 (3)第19章 :曾家巖洞 (5)第18章 :曾家巖洞 (4)第11章 :藏經古樓 (1)第12章 :藏經古樓 (2)第18章 :曾家巖洞 (4)第13章 :藏經古樓 (3)第25章 :舊宅井深 (3)第25章 :舊宅井深 (3)第2章 :洪崖暗河 (2)第43章 鵝嶺虎嘯 (3)第12章 :藏經古樓 (2)第39章 :密室諜蹤 (4)第21章 :金碧臺下 (2)第43章 鵝嶺虎嘯 (3)第28章 :紅樓驚魂 (3)第35章 :佛圖石流 (6)第35章 :佛圖石流 (6)第10章 :兩路茶亭 (2)第44章 鵝嶺虎嘯 (4)第20章 :金碧臺下 (1)
第24章 :舊宅井深 (2)第10章 :兩路茶亭 (2)第6章 :日月星辰 (1)第36章 :密室諜蹤 (1)第37章 :密室諜蹤 (2)第23章 :舊宅井深 (1)第12章 :藏經古樓 (2)第26章 :紅樓驚魂 (1)第36章 :密室諜蹤 (1)第31章 :佛圖石流 (2)第32章 :佛圖石流 (3)第11章 :藏經古樓 (1)第40章 :密室諜蹤 (5)第8章 :日月星辰 (3)第49章 山洞秘史 (3)第21章 :金碧臺下 (2)第15章 :曾家巖洞 (1)第16章 :曾家巖洞 (2)第4章 :洪崖暗河 (4)第3章 :洪崖暗河 (3)第24章 :舊宅井深 (2)第16章 :曾家巖洞 (2)第35章 :佛圖石流 (6)第17章 :曾家巖洞 (3)第43章 鵝嶺虎嘯 (3)第38章 :密室諜蹤 (3)第34章 :佛圖石流 (5)第47章 山洞秘史 (1)第1章 :洪崖暗河 (1)第20章 :金碧臺下 (1)第19章 :曾家巖洞 (5)第35章 :佛圖石流 (6)第14章 :藏經古樓 (4)第31章 :佛圖石流 (2)第32章 :佛圖石流 (3)第8章 :日月星辰 (3)第30章 :佛圖石流 (1)第4章 :洪崖暗河 (4)第15章 :曾家巖洞 (1)第33章 :佛圖石流 (4)第19章 :曾家巖洞 (5)第12章 :藏經古樓 (2)第33章 :佛圖石流 (4)第38章 :密室諜蹤 (3)第34章 :佛圖石流 (5)第1章 :洪崖暗河 (1)第17章 :曾家巖洞 (3)第37章 :密室諜蹤 (2)第36章 :密室諜蹤 (1)第1章 :洪崖暗河 (1)第34章 :佛圖石流 (5)第11章 :藏經古樓 (1)第26章 :紅樓驚魂 (1)第37章 :密室諜蹤 (2)第12章 :藏經古樓 (2)第3章 :洪崖暗河 (3)第27章 :紅樓驚魂 (2)第14章 :藏經古樓 (4)第23章 :舊宅井深 (1)第32章 :佛圖石流 (3)第32章 :佛圖石流 (3)第41章 鵝嶺虎嘯 (1)第38章 :密室諜蹤 (3)第18章 :曾家巖洞 (4)第10章 :兩路茶亭 (2)第48章 山洞秘史 (2)第45章 水陸古鎮 (1)第37章 :密室諜蹤 (2)第24章 :舊宅井深 (2)第45章 水陸古鎮 (1)第44章 鵝嶺虎嘯 (4)第48章 山洞秘史 (2)第7章 :日月星辰 (2)第48章 山洞秘史 (2)第10章 :兩路茶亭 (2)第28章 :紅樓驚魂 (3)第43章 鵝嶺虎嘯 (3)第18章 :曾家巖洞 (4)第8章 :日月星辰 (3)第19章 :曾家巖洞 (5)第18章 :曾家巖洞 (4)第11章 :藏經古樓 (1)第12章 :藏經古樓 (2)第18章 :曾家巖洞 (4)第13章 :藏經古樓 (3)第25章 :舊宅井深 (3)第25章 :舊宅井深 (3)第2章 :洪崖暗河 (2)第43章 鵝嶺虎嘯 (3)第12章 :藏經古樓 (2)第39章 :密室諜蹤 (4)第21章 :金碧臺下 (2)第43章 鵝嶺虎嘯 (3)第28章 :紅樓驚魂 (3)第35章 :佛圖石流 (6)第35章 :佛圖石流 (6)第10章 :兩路茶亭 (2)第44章 鵝嶺虎嘯 (4)第20章 :金碧臺下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江县| 新蔡县| 临澧县| 淮安市| 彭山县| 永泰县| 嘉祥县| 长治市| 克东县| 邹平县| 黑水县| 伊宁县| 平谷区| 龙海市| 怀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察隅县| 东宁县| 康保县| 南和县| 三江| 五华县| 城口县| 海阳市| 当涂县| 乌鲁木齐市| 博客| 右玉县| 腾冲县| 建昌县| 高州市| 都安| 上饶县| 天津市| 牡丹江市| 博乐市| 桂平市| 扎鲁特旗| 乐东| 诸暨市| 澄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