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重提舊案
登基大典,何其莊穆。
然而就在這時,竟然有人破壞了儀式,喊出一句完全不屬於儀式內容的話。
大慶殿內羣臣譁然,紛紛望向說話的人。
說話的是御史臺的侍御史,諫議大夫陸長珅。
陸長珅是嘉佑八年的進士,朝堂因爲新舊黨爭,政策反覆,陸長珅本是新黨一員,仕途可謂坎坷多磨,意氣風發時官職最高任吏部侍郎。
舊黨復辟,司馬光推翻新政的元祐年間,陸長珅作爲新黨官員被貶謫,最落魄時任洪州團練副使。
本來被貶成民兵隊長已經夠慘了,還是個副的。
後來新黨東山再起,哲宗親政後章惇拜相,宰相大筆一揮,把這位新黨骨幹成員從洪州撈回了汴京,任御史臺侍御史,諫議大夫。
此刻陸長珅正義凜然站在殿中,羣臣急忙後退,陸長珅方圓丈許杳無人煙,生怕與他扯上關係。
面對陸長珅的突然發難,龍椅上的趙佶皺起了眉。
今日一早他便覺得心神不寧,眼皮猛跳個不停,就連心跳的節奏也沒來由地跳得厲害,彷彿有什麼大事要發生。
原本登基大典一切順利,趙佶只待批完冊封和大赦的奏疏後,儀式差不多就完成一大半了,接下來還有各種祭祀,各種參拜等等儀式,那都是走個過場,很快他就是大宋合理合法的皇帝了。
這個節骨眼上,有人竟然跳出來製造了混亂,趙佶心中那股不祥的預感越來越強烈。
當著三千朝臣的面,趙佶只能忍住心中的暴怒和不安,努力鎮定地問道:“何事不可赦?”
陸長珅上前一步,一臉無懼揚聲道:“臣請端王殿下徹查昔日衝獻太子夭折一案!”
稱呼“端王殿下”,是因爲登基儀式還沒完成,嚴格意義上說,趙佶還不算是正式的大宋皇帝。
而“衝獻太子”,是趙煦唯一的小皇子趙茂,年僅三個多月,後來被趙煦封諡號“衝獻”,並追贈“太子”。
說到衝獻太子,殿內羣臣更是瞠目結舌,議論聲四起。
衝獻太子夭折於一年多前,很久遠的事了,而且當時皇城司查緝過後,此案已經了結,當時的官家趙煦都認同了結果。
那麼久遠的事,今日卻突然拿到新君的登基大典上來說,這顯然很不對勁,大事即將發生。
殿內的朝臣大多是聰明人,聰明人思考事情基本都是舉一反三的。
很快有人便意識到,陸長珅今日在登記大典上拿衝獻太子夭折一案說事,顯然不是臨時起意,必然有他的目的和深意的。
所以,當初衝獻太子夭折,莫非與趙佶有關?
如若坐實了,這可捅破了大天??!
看著羣臣竊竊議論,眼神古怪的樣子,趙佶頓覺手腳冰涼,連自己的心跳都彷彿感覺不到了,額上的冷汗一滴滴地滑落腮邊,臉色卻漸漸蒼白。
深呼吸幾次,趙佶努力壓下心頭的恐懼和惶然,鎮定地盯著陸長珅,緩緩道:“陸御史,今日是朕的登基大典,你在大典上說起此事,是不是不合適?”
“如若要徹查,你可單獨上奏,大典之後朕可令刑部大理寺著手查緝,可你卻破壞了大典儀式,觸怒上天,此罪你可擔當得起麼?”
說到最後,趙佶愈發疾言厲色,身著皇帝冕服,頭戴十二道垂旒帝冠,更增了幾分帝王威嚴。
面對趙佶的責問,陸長珅卻毫無懼色,冷冷道:“此事不查明,難以對天下人交代,端王殿下登基更是名不正,言不順,故而臣在此時請命徹查!”
人羣裡的議論聲愈發瘋狂,陸長珅這語氣,這態度,幾乎已經擺明了將趙佶當成了嫌疑人。
朝班前列,趙孝騫都有些吃驚。
朝爭的慣例,炮灰先出來挑事兒,然後比較大的人物出來,以正義之名衝鋒陷陣,最後纔是大佬出來拿出鐵證,一言定生死。
流程是這樣沒錯的,可這個陸長珅……明明是個炮灰,這炮灰卻好像有點猛。
扭頭望向左側站立的章惇,趙孝騫湊在他耳邊低聲道:“這姓陸的傢伙,你安排的?”
章惇捋須,嗯了一聲。
趙孝騫敬佩地看著他,炮灰都這麼猛了,後面的大佬豈不是要上天嘍。
再看章惇,趙孝騫卻發覺他有些神色不寧,關注力明顯不在殿內的混亂上,眼神飄忽似乎有極重的心事。
趙孝騫心中一沉,這老貨該不會在這種時候反水吧?
“章相公,怎麼了?”趙孝騫問道。
章惇遲疑了一下,道:“曾布不見了。”
趙孝騫急忙四顧,發現樞密使曾布果然沒在朝班中。
剛纔太廟祭天時,曾布還在的,趙孝騫記得當時還與他點頭招呼了一下,可現在君臣來到大慶殿,曾布卻消失了。
如此重要的場合,曾布若無緊急事,絕不可能缺席。 所以,這就意味著出了變故!
趙孝騫的眼神立馬陰沉下來,環視四周後,沉聲道:“難道他聽到了什麼風聲?”
章惇沉聲道:“曾布雖也是新黨,但他與老夫素來不合,尤其是立新君這件事上,曾布鐵了心支持端王趙佶,老夫與他爭吵已不止一次,今日他在登基大典上突然消失,顯然很不對勁?!?
頓了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