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新式戰(zhàn)法
趙孝騫造燧發(fā)槍和火藥的初衷是自保防身,經(jīng)歷過刺殺後,自己的生命比什麼都重要。
他沒想過會被朝廷徵用,他以爲大宋的火器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了,應該不會稀罕自己造的這些小玩意兒。
沒想到自己終究還是弄出了超越時代的東西,大宋的火器如今只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燧發(fā)槍的面世,對當今的戰(zhàn)爭影響甚遠。
尤其是火藥,趙孝騫造出的火藥是配比最佳,威力最強的那種,與大宋的所謂火藥威力簡直天壤之別。
不誇張的說,只要與軍陣搭配得當,它可以決定一場戰(zhàn)爭的勝負。
但遺憾的是,趙煦竟然說“可否保大宋疆土不被遼騎所犯”。
趙孝騫有點想笑。
大宋的官家和臣子其實早已失了進取統(tǒng)一之心,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大概是從太宗那時便開始了吧。
高粱河之敗,雍熙北伐之敗,君子館之敗。
太宗親自參與指揮的三場大敗仗,打得大宋服服帖帖,那位著名的楊家老令公,也是戰(zhàn)死在雍熙北伐這場戰(zhàn)役中。
後來真宗時期的澶淵之盟,更是徹底將大宋的脊樑打斷,從此大宋再不敢言兵,對遼國一味妥協(xié)忍讓,要啥給啥。
漸漸地,大宋君臣對遼國已形成了一種固有的概念,那就是“遼人不可敵”。
進取?統(tǒng)一?
不,大宋只想茍安。
茍安的念頭不是南宋纔有的,是澶淵之盟以後便有了,一個國家的君臣上下皆已失了進取之心,哪怕割據(jù)政權(quán)都保不住多久,北宋變成南宋是歷史必然。
所以趙孝騫如今造出了燧發(fā)槍和火藥,趙煦的問題竟然是“可否保遼騎不犯”。
聽聽這話……
明明手握殺人利器,卻習慣性雙手抱頭蹲下。
脊樑斷了,勇氣沒了,給他一顆核彈都沒用。
趙煦的問題,趙孝騫沒法正面回答,他怕自己忍不住說出難聽的話,惹得龍顏大怒,給自己招來麻煩。
沉吟片刻,趙孝騫問道:“官家可曾發(fā)現(xiàn),這種火槍雖然犀利,但缺點也很嚴重,比如填藥裝彈的時間過長,射程不夠理想等等。”
趙煦想了想,點頭道:“沒錯,朕也想說,又怕折了子安的銳氣……”
趙孝騫扯了扯嘴角,你特麼還怕折別人銳氣,你倒是拿點銳氣出來呀。
“射程的問題,還是那句話,槍管內(nèi)刻劃膛線,但有點困難,約莫一年半載能解決,至於填藥裝彈時間過長的問題……”
趙孝騫遲疑了一下,道:“臣請官家賜臣臨時指揮之權(quán),臣讓這五百餘將士重新演練一遍,遇敵騎衝鋒時如何處斷。”
趙煦眉梢一挑:“子安還有這本事?好,朕允爾指揮之權(quán),這五百火槍兵任爾調(diào)遣。”
趙孝騫謝過之後,轉(zhuǎn)身面朝那五百火槍兵,沉聲道:“諸將士聽令,五百人馬上分爲三部兵馬,三部人數(shù)均等。”
五百人遵令而行,在營官指揮下,迅速分爲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人數(shù)大約一百六十餘人。
趙孝騫將三個部分命爲三個小隊,然後令第一小隊面朝草靶一字排開,單膝跪下端槍瞄準。
與此同時,第二和第三小隊站在後方迅速填藥裝彈,第一小隊擊發(fā)後立馬後撤,繼續(xù)填藥裝彈,而第二小隊補上位置,單膝跪下?lián)魵ⅲo接著後退,第三小隊繼續(xù)補上……
擊發(fā)之後撤回隊伍末尾的小隊也不閒著,一邊整隊一邊繼續(xù)填裝。
空曠的校場上,已聽得槍聲不間斷地響起,幾乎沒有停歇之時,經(jīng)過三支小隊連射五六輪後,趙孝騫終於下令停止。
然後趙孝騫轉(zhuǎn)身朝趙煦行了一禮,默默地走到他身側(cè)。
趙煦和軍中一衆(zhòng)將軍睜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著校場上仍未消散的硝煙,再看遠處已被打得東倒西歪殘破的草靶,不由目瞪口呆。
“這……這是什麼戰(zhàn)法?”趙煦吃吃地道。
“官家,此爲‘三段射擊式’戰(zhàn)法,嗯……沒錯,又是臣想出來的小玩意兒。”趙孝騫面不改色地道。。
三段射擊法,起源於十六世紀的歐洲,同時明朝也有了雛形。它的作用是彌補火槍無法連續(xù)性射擊的缺點,既然無法連續(xù),那咱們就輪著來。
戰(zhàn)友在前面biubiu,我在後面裝藥,你們biubiu完了,我正好裝完了藥,輪到我上去biubiu了。
如今是大宋,沒人知道打仗還可以這樣玩,趙孝騫一不小心又開了先河。
趙煦又激動了,年輕人的情緒永遠熱淚盈眶,永遠熱血中二。
“竟可如此?竟可如此?!”趙煦激動得打擺子,土鱉見了大世面的表情。
趙孝騫淡定地道:“是的,可以如此。如果三段填藥時間還不夠,可以改四段,五段,看個人愛好。”
“官家,假設對面是一支騎兵,人數(shù)就算有萬人吧,當敵騎發(fā)起衝鋒,通常兩裡內(nèi)便要策馬加速,戰(zhàn)馬到了五百步內(nèi),速度已是最快。”
“而我們只需三四千火槍兵,如方纔那般列陣以待,從三百步開始射擊,不間斷之下,騎兵到咱們陣線前三十步內(nèi),大約已是傷亡慘重了,而敵人的衝鋒,此時已不成形了。”
“騎兵中彈倒下,不會原地消失,他們戰(zhàn)馬軀體和屍體倒在衝鋒的前路上,會形成障礙,被後面的騎兵踐踏而過,屍體積累太多,騎兵根本無法保持高速衝鋒,速度滯緩之下,便已註定了敗局。”
不知爲何,趙孝騫腦海裡出現(xiàn)了一幕來自前世的畫面。
無數(shù)漢人和八旗清兵源源不斷地衝鋒,卻被數(shù)千英軍用火槍輕易地擊潰,無數(shù)人倒在數(shù)百步之外。
先進文明對落後文明的碾壓,就是如此殘酷無情。
華夏百年屈辱史,自此而始。
這一世,有了他這個不該出現(xiàn)的人,偏偏出現(xiàn)了。
世界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趙孝騫要用實際行動告訴華夏的今人後人,火藥,不是用來放煙花的!
我們明明曾經(jīng)掌握了先進的東西,爲何仍要嚐盡屈辱?
其實趙孝騫本來不想做這些事,當個混吃等死愉快啃老的世子不香嗎?
費勁巴拉搞槍搞火藥,出這麼大的風頭被無數(shù)人注視,當這隻出頭鳥好玩嗎?
不好玩,但不得不玩。
趙孝騫沒忘記,如果自己什麼都不做的話,三十年後,大宋會發(fā)生一場劇變。
靖康之恥,兩位皇帝和數(shù)千宗親會被擄掠到北方,女子被凌辱殺害,男子被脫光了衣裳,在蠻夷的面前表演牽羊禮。
這些被擄掠的宗親裡面,就包括他。
也許,還包括自己的妻妾和子孫。
想到那一幕不堪的畫面,趙孝騫不得不出這個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