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18章 橫插一槓子

李林甫固然對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一職垂涎三尺,杜士儀同樣不想放過這個從天上掉下來的機會——事實上,他除卻躲開了這場風波之外,其他的什麼都沒做,可事到臨頭不去搶奪那些果實,那他也就太過於聖人了。可是,如今安北牙帳城剛剛建成不久,漠北情勢看似安定,實則仍舊危機四伏,他不可能放下自己一直致力於經營的這片天地,又抽身而去兼領河隴。所以,他便把主意打到了王忠嗣身上。

儘管他和王忠嗣相交甚篤,杜廣元在王忠嗣麾下,王忠嗣長子王周則在他麾下,可最起碼的避嫌他卻還是知道的,回京之後除卻公衆(zhòng)場合之外,兩人絕不會私下碰頭,以防給人鑽空子。尤其是在韋堅和皇甫惟明私下會面出事後,他就更謹慎了。在如今這節(jié)骨眼上,他甚至沒有派人去給王忠嗣送信交流,而是直接選擇了通過宮中內侍打探聖意。果然,正懊惱韋堅倒臺太快的高力士須臾就送了信出來,說是李林甫舉薦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夫蒙靈察出鎮(zhèn)河隴。

韋堅和皇甫惟明的處分塵埃落定前兩天,杜士儀就已經帶著家人搬回了宣陽坊的私宅。此時此刻,他坐在書齋中若有所思地沉吟片刻,隨即便喃喃自語道:“夫蒙靈察……李林甫倒還真是挑的好人選。”

不回京不知道李林甫權勢之盛,如今見證了韋堅和皇甫惟明一夕之間猛然垮臺的這一幕,杜甫連最後一絲留京任官輔佐君王的僥倖之心也打消了。聽到杜士儀的唸叨,他不禁出言試探道:“大帥要就此事上書和李林甫打擂臺?”

“當然不。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主動上書,顯得我猴急,還不如等著陛下垂詢。這樣大的事,我和王忠嗣正好留在長安,陛下十有八九會召見我二人,到了那時候再隨機應變,比現如今貿貿然先出手強。”

李隆基這位素來自負的大唐天子,很喜歡用各種情況來考證臣子的忠誠,他大可以將計就計。

正如杜士儀所料,對於二鎮(zhèn)節(jié)度使這樣需要聖裁的要職,縱使是李林甫親自上書舉薦,李隆基仍然有自己的考量。這一次拿下韋堅和皇甫惟明,他是出於防範東宮的意識,可他並不願意讓李林甫把手伸得太長,能夠把持邊鎮(zhèn)軍中事務。因此,他思來想去,便索性一同召見了王忠嗣和杜士儀。

這還是杜士儀和王忠嗣兩人入京後,除卻朝會以及大宴這樣的大場合之外,第一次單獨見面。可在興慶宮興慶殿之外碰到的時候,兩人只是客氣地寒暄,一句旁的話都沒說。等到他們入殿參拜,天子賜座,李隆基果然就提到了韋堅和皇甫惟明之事。

“此前羅希秉上書奏明,韋堅從者曾經招認,韋堅除卻打算在放燈之夜見皇甫惟明之外,還打算私自會見你二人。”李隆基一面說,一面觀察二人臉色,就只見王忠嗣面色大凜,而杜士儀則眉頭微皺,但並沒有不自然的表情,便用溫和的口氣說道,“然則朕深知你二人素來謹慎自持,料想決不至於與其有所勾連。故而,朕快刀斬亂麻貶了韋堅和皇甫惟明,亦是不意株連太廣。”

朝野對於韋堅的處分本就有所議論,如今天子挑明,杜士儀便神態(tài)自若地說道:“陛下寬仁爲懷,臣亦不敢有所隱瞞。實則那天上元節(jié)之夜,臣本來還帶著家人暢遊燈市,卻巧合恰逢臣親家,嗣楚國公姜度,得其言說曾遠遠看見酷似太子殿下之人在坊市遊玩,臣想到東宮尊貴,若萬一在外偶遇,則行禮說話多爲不便,就帶著家人去玉真觀叨擾,也是想著躲個清閒。沒想到就在這大好的節(jié)慶晚上,東宮固然無事,韋堅卻私會皇甫惟明”

王忠嗣雖爲武將,可卻並不粗疏,杜士儀竟主動坦白此節(jié),他當然不會說自己得了杜士儀口信,就也跟著說道:“臣本也是陪著妻兒散心,可想想上元節(jié)之夜常有權貴子弟出遊,動輒驚擾百姓,後來也就淺嘗輒止,早早回家了。如今想起來卻也有些後怕,如若真的韋堅路遇之後非要攀談,卻也不好拒絕。”

杜士儀回京之後,只見過親朋故舊,於謁的士人雖將墨卷投滿了杜家院子,可杜士儀卻並未見過其中一人,王忠嗣亦然。李隆基雖未讓人盯著,可杜士儀對宮中內侍素來大方,自然會有人順嘴將這樣的情形如實告知天子,順便吹捧他一兩句好話。於是,對於二人的實言相告,李隆基自然滿意得很。對於如今這空缺的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之職,他便索性問了出來。

“河西隴右正當防禦吐蕃之要,你二人都曾於鄯州任職,前時右相舉薦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夫蒙靈察,你二人覺得如何?”

面對這個意想之中的問題,杜士儀便當先拱手答道:“陛下,夫蒙靈察鎮(zhèn)守安西四鎮(zhèn)這幾年,確實功勞不小,可臣斗膽問陛下一句,夫蒙靈察再威名赫赫,是否能及得上當初聲震西陲的蓋嘉運?”

李隆基頓時若有所思地說道:“不能及也。”

“那麼陛下,以蓋嘉運當年之軍功赫赫,聲名遠揚,兼領河西隴右節(jié)度之後,非但沒有寸功,反而丟了石堡城,何也?驕矜自滿,固然是其一,可他在西域太久,不通河隴地理人情,此其二也譬如臣當年節(jié)度隴右,則大唐和吐蕃已然議和,自可從容整備軍務人事;而臣調任朔方,已經有信安王多年來打下的深厚底子,也可緩緩上手。但如今河隴與吐蕃年年交戰(zhàn),並不是安定的地方,可以容得將帥漸漸熟悉當地情形。”

杜士儀說到自己這些年出鎮(zhèn)的經歷,卻並沒有吹噓功勞,而是實實在在講述初上任的光景,李隆基只覺得入情入理,就連王忠嗣也不禁暗自讚歎其深通潤物細無聲的精要。果然,下一刻李隆基便出言問道:“若是照你這麼說,最好是用熟悉河隴之將?既如此,你曾節(jié)度隴右兩年,便是最精當的人選了”

“若非安北牙帳城剛剛建成,塞外各部仍需安撫,臣早就主動請纓了。臣在朔方已經八九年了,遠勝在隴右的年數,而且絕非臣誇口,漠北如今看似安定,情勢卻錯綜複雜,若非臣親力親爲,無人可以勝任”

儘管杜士儀此言狂放,可李隆基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惱火,反而微微點了點頭,繼而躊躇了起來。

這時候,王忠嗣斜睨了杜士儀一眼,見其也正好看了過來,他立刻明白了對方的言下之意。他如今不再是年少輕狂,銳意求取邊功的時候了,可河東如今無事,范陽兼平盧節(jié)度使安祿山又崛起得極快,對奚人以及契丹的用兵也輪不到他王忠嗣,久而久之沒有戰(zhàn)功,難保李林甫會盯上自己。他當即主動出言道:“陛下,安北牙帳城剛剛落成不久,塞外各部仍虎視眈眈,杜大帥確實離不開。臣願請纓,出鎮(zhèn)河隴”

此話一出,李隆基頓時眼睛一亮。他定睛盯著王忠嗣看了好一會兒,隨即撫掌笑道:“好忠嗣肯擔責,更勝皇甫惟明十倍既如此,便以你節(jié)度河西隴右,兼領支度營田等留後事。想來河隴諸將看到你迴歸,定然會額手稱慶

王忠嗣連忙謙遜謝過。這時候,杜士儀方纔笑著說道:“恭喜陛下,河隴無憂也”

李隆基一推扶手站起身來,隨即若有所思地說道:“只不過,如此一來河東節(jié)度使便暫時空缺了。”

高力士一直侍立在側,眼看王忠嗣調任河隴已成定局,李林甫的盤算顯然落得一場空,他自然不吝錦上添花,小小推上最後一把:“陛下,以安祿山之資歷,尚能節(jié)度范陽、平盧。如今王大帥又節(jié)度河西、隴右,陛下既然幾次嘉賞杜大帥之功,何妨令其兼領河東?如此一來,但凡漠北有事,杜大帥便可徵調朔方、河東兵馬前往平亂,則安北牙帳城可以穩(wěn)若泰山”

平時高力士縱使建言,也不會當著外臣的面,可此時此刻他順勢說出的這一番話,李隆基卻覺得極其入耳。想到杜士儀早已坦陳和李林甫不和,又分明自始至終遠著東宮,用這樣的人衛(wèi)護京畿北面屏障,實在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他當即重重點頭道:“好忠嗣留下的河東節(jié)度,君禮以朔方節(jié)度使兼領,則京畿自北到西,再無可憂”

王忠嗣聽到這樣的措置,自也長舒一口氣。杜士儀在幾年之中定然會鎮(zhèn)守安北牙帳城,而其兼領河東,定然不會去動他重用的那些故將,這樣他就可以毫無顧忌地上任河隴。他趁著天子正高興,正要表明會將杜廣元帶去河隴上任,杜士儀卻突然開口說出了一句話。

“承蒙陛下欽點,臣之長子在王大帥麾下,已經有兩三年了,很是磨礪了一番。臣聽聞陛下有意重奪小勃律,臣請將其調往安西大都護府”

“嗯?”

此話一出,不但李隆基愣住了,就連王忠嗣都大爲意外。後者已經決定把杜廣元帶去河隴,也好趁著對吐蕃的戰(zhàn)事好好磨練其一番,卻不意想杜士儀竟主動表示把人調去西域

第61章 赫赫崔氏,天子宣召第523章 風雲際會第560章 明修棧道第369章 簡在帝心,念君靈犀第845章 害羣之馬第865章 慶豐年中暗流涌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865章 慶豐年中暗流涌第1203章 主心骨回來了第776章 山崩地裂第314章 端午節(jié)上的宮怨詩第913章 故人何紛紛第1064章 炸毛第310章 親不慈,親不待第129章 名利雙收動京華第10章 線裝書第66章 出宮第1001章 利誘韋堅第566章 雲州招商第663章 光風霽月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第686章 監(jiān)考使第1174章 薛嵩請降第687章 龍蛇各有道第450章 擠走上司的前奏第527章 親迎,卻扇第74章 禮書經算技,閨門需五藝第576章 死戰(zhàn)之動員第1218章 重見天日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第973章 窈窕淑女第605章 虛位以待俊傑才第162章 慶功宴後,穿心...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341章 官高一級坑死人第233章 豪俠之道,飄零金枝第66章 出宮第369章 簡在帝心,念君靈犀第1164章 義子將前鋒,兒統飛龍騎第884章 諫君寬仁,名士風流第1059章 御前爭桃子第1200章 定風波還是避風波第206章 爭鋒第1169章 巨敗之後鞭文武第316章 紛至沓來的佳人們第350章 不如回家賣蕷薯!第1026章 倒行逆施,分量不夠第964章 巧舌如簧第1016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第105章 志同道合第780章 從一而終第1088章 喋血第1137章 文士烈膽第671章 大動干戈,不死不休第743章 用人的信號第790章 薦君使吐蕃第246章 金枝玉葉無福求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第1062章 人心所在第483章 急於求成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312章 離婚!第1135章 烏合之衆(zhòng)第653章 大丈夫第510章 婚事眉目第654章 廣結羽翼,雅州報喪第416章 誰家玉人最知音第1001章 利誘韋堅第611章 親疏之別第947章 日月換新天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559章 糧荒第869章 死到臨頭,反咬一口第101章 珠聯璧合訪張旭第781章 詩品高下,河州刺史第387章 輕鬆逆轉第1203章 主心骨回來了第343章 亂謀逆象,紛至沓來第161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1070章 名將之決意第870章 上元之夜,最後一擊第1216章 痛打落水狗第884章 諫君寬仁,名士風流第172章 借刀殺人第842章 毒餌第630章 中眷裴七郎第149章 請君入甕第312章 離婚!第625章 爲副節(jié)度賀!第1013章 上元夜遊第536章 告御狀!第559章 糧荒第1052章 節(jié)度進京,羣英薈萃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583章 突厥牙帳,雲州特使第500章 失心瘋第1111章 昔日雲州三傑
第61章 赫赫崔氏,天子宣召第523章 風雲際會第560章 明修棧道第369章 簡在帝心,念君靈犀第845章 害羣之馬第865章 慶豐年中暗流涌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865章 慶豐年中暗流涌第1203章 主心骨回來了第776章 山崩地裂第314章 端午節(jié)上的宮怨詩第913章 故人何紛紛第1064章 炸毛第310章 親不慈,親不待第129章 名利雙收動京華第10章 線裝書第66章 出宮第1001章 利誘韋堅第566章 雲州招商第663章 光風霽月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第686章 監(jiān)考使第1174章 薛嵩請降第687章 龍蛇各有道第450章 擠走上司的前奏第527章 親迎,卻扇第74章 禮書經算技,閨門需五藝第576章 死戰(zhàn)之動員第1218章 重見天日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第973章 窈窕淑女第605章 虛位以待俊傑才第162章 慶功宴後,穿心...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341章 官高一級坑死人第233章 豪俠之道,飄零金枝第66章 出宮第369章 簡在帝心,念君靈犀第1164章 義子將前鋒,兒統飛龍騎第884章 諫君寬仁,名士風流第1059章 御前爭桃子第1200章 定風波還是避風波第206章 爭鋒第1169章 巨敗之後鞭文武第316章 紛至沓來的佳人們第350章 不如回家賣蕷薯!第1026章 倒行逆施,分量不夠第964章 巧舌如簧第1016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第105章 志同道合第780章 從一而終第1088章 喋血第1137章 文士烈膽第671章 大動干戈,不死不休第743章 用人的信號第790章 薦君使吐蕃第246章 金枝玉葉無福求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第1062章 人心所在第483章 急於求成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312章 離婚!第1135章 烏合之衆(zhòng)第653章 大丈夫第510章 婚事眉目第654章 廣結羽翼,雅州報喪第416章 誰家玉人最知音第1001章 利誘韋堅第611章 親疏之別第947章 日月換新天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559章 糧荒第869章 死到臨頭,反咬一口第101章 珠聯璧合訪張旭第781章 詩品高下,河州刺史第387章 輕鬆逆轉第1203章 主心骨回來了第343章 亂謀逆象,紛至沓來第161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1070章 名將之決意第870章 上元之夜,最後一擊第1216章 痛打落水狗第884章 諫君寬仁,名士風流第172章 借刀殺人第842章 毒餌第630章 中眷裴七郎第149章 請君入甕第312章 離婚!第625章 爲副節(jié)度賀!第1013章 上元夜遊第536章 告御狀!第559章 糧荒第1052章 節(jié)度進京,羣英薈萃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583章 突厥牙帳,雲州特使第500章 失心瘋第1111章 昔日雲州三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华| 桓仁| 且末县| 丹江口市| 汶上县| 庄河市| 贵定县| 威宁| 南澳县| 大名县| 云安县| 新竹市| 恭城| 揭东县| 浑源县| 平潭县| 卫辉市| 喜德县| 庆云县| 同德县| 即墨市| 博白县| 营山县| 扎囊县| 玛纳斯县| 珲春市| 平顶山市| 自贡市| 个旧市| 呼伦贝尔市| 湖北省| 连城县| 怀远县| 苍溪县| 龙岩市| 奉贤区| 抚顺市| 宕昌县| 德保县| 分宜县| 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