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43章 寸步不讓(下)

高宗這麼句話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強了些,直聽得諸般臣工們盡皆目瞪口呆不已,敢情大傢伙吵嚷了這麼久,他老人家居然連一句都不曾聽進耳中,這麼一連串的問話一出,明擺著是否定了武后先前的決斷,偏生還沒人敢將此事捅破的,概因高宗懼內的事兒滿朝文武盡皆知曉,萬一要是高宗生怕武后見怪而遷怒的話,那豈不是自找沒趣來著,於是乎,滿殿的大臣們盡皆默然一片,任由高宗在上頭大口地喘著粗氣。

“陛下明鑑,先前朝臣們彈劾韋夕機瀆職枉法,其已當庭服了罪,妾身念其年老糊塗,並未重處,特準其戴罪立功,趕巧雷州司馬有缺,就做主讓其補上,陛下若以爲此間有不妥處,妾身改之可也?!?

羣臣們可以不開口,武后卻不能如此行事,尤其是見到李顯嘴角微動,似乎有就此事發難之跡象之際,趕忙搶先溫言解釋了一番。

“嗯,那就這樣好了。”

高宗對韋夕機被貶一事顯然甚是不滿,可事已至此,他也不願因此事去跟武后理論,只能是悶悶不樂地吭了一聲,說到底還是懼內所致。

老爺子生氣了,接下來的戲也就好唱了!

一見到高宗那副不甘的樣子,李顯的心情不禁爲之微微一鬆,概因這正是李顯想要見到的效果,先前他故意裝作要就此事發難的樣子,爲的便是誘使武后自己去開口解釋,從而使得高宗心中本就因李賢將死而不滿的心思更重上幾分,如此一來,在接下來將開始的庭辨中,高宗的不滿必然會有所發泄,而這,對於李顯來說,無疑是最有利的武器,也是李顯扳回不利局面的最重要之保證。

“啓稟父皇,韋夕機既去,洛陽府尹便已是出了缺,終須得有人掌總,若不然,中樞在地有亂,其禍不小矣。”

打鐵要趁熱,這個道理李顯自是清楚得緊,趁著高宗不甘之心正濃,李顯立馬出言稟報了一句道。

“嗯,顯兒可有何人要薦麼?”

高宗先前雖已聽李顯說起過羣臣們各有推薦,但卻並未加以理會,在賭氣心態的作用下,竟是打算將薦人的權力就此交給了李顯。

“父皇明鑑,兒臣並無私人要薦,只是先前聽朝臣們就人選問題激辨,兒臣心中頗有所感,東都乃中樞所處,華蓋雲集,世家豪門比比皆是,若無剛直之輩以守,則恐殆矣,是故,兒臣以爲蕭侍郎所薦之人選袞州刺史駱賓王最相適宜焉,此兒臣之淺見也,還請父皇聖斷。”

高宗雖是給了權力,不過麼,李顯卻並沒就這麼大刺刺地直接推薦人選,而是繞了個彎子,將駱賓王擡了出來,雖說虛僞了些,可表面功夫還是要的,該顯示一下自己無私之際,終歸是得表現上一番纔是。

“嗯,駱觀光向有強項令之稱,爲官也屬清廉,朕素知之……”

駱賓王文名卓著,高宗往日裡便甚是喜歡其之詩賦,自是對其青眼有加,加之又是李顯所奏之人,自無不準之理,概因高宗本意便是要扶持李顯,以平衡武后漸大的在朝之勢力,自不會有甚猶豫,張口便欲就此準了奏。

“陛下,諸臣工皆言駱賓王初任地方,尚未及年,政績兀自不顯,驟然調任洛陽府尹,恐疏漏難免,勢該詳加權衡爲是。”

一見高宗要準奏,武后可就不樂意了,不等高宗將話說完,便已從旁打岔了一句道。

“臣等懇請陛下三思!”

武后這麼一發話,賈朝隱、武承嗣等兀自站在殿前的一衆後黨們自是不甘落後,齊刷刷地附議道。

“唔,這個……”

高宗可以不理會後黨們的咋呼,可卻不能不考慮武后的意見,只是內心裡又很想幫襯李顯一把,左右猶豫之下,一時間還真不知說啥纔是了。

瞧老爺子這皇帝當的,著實憋屈得跟小媳婦似地!

儘管早就預計到事情不會如此之順利,可一見到高宗那副猶猶豫豫的樣子,李顯還是忍不住腹誹了其一番,不過麼,倒也無太多的失望之意,畢竟高宗這個性子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此時“舊病”復發也屬尋常事罷,再說了,李顯對此情形早已做好了相關之準備,卻也並不怕武后一方的人多勢衆。

“陛下,微臣以爲駱賓王乃賢能之輩,操守又佳,正是洛陽府尹之不二人選,不止微臣如此看,越王殿下也與微臣有著共識,微臣懇請陛下明斷!”

作爲李顯一方的急先鋒,蕭明自是不會坐看局勢的一邊倒,也無須李顯去暗示,早已是搶到了武后一黨的身前,高聲稟報了一句道。

“陛下,微臣以爲蕭侍郎所言甚是,臣附議!”

“陛下,臣亦附議!”

“臣附議!”

……

有了蕭明的帶頭,蕭潛、李度、王方明等七八名文武官員也跟著站了出來,高聲附和著,只是聲勢比起多達三十餘衆的武后一黨,顯然是單薄了些。

“八哥也以爲駱賓王可行乎?”

蕭明等人這麼一出頭,高宗總算是看明白了,敢情洛陽府尹這個職位已成了太子與武后之間誓死爭奪的山頭,心中的猶豫自不免更深了幾分,自是不願輕易下個決斷,這便將目光投到了默默立於殿旁的李貞身上。

“回陛下的話,臣以爲或許可行哉?!?

先前聽蕭明句句不忘扯上自己,李貞便已是有苦難言了的,這會兒見高宗居然打算將燙手的山芋往自個兒的懷裡硬塞,李貞簡直是憋屈得想放聲大哭上一場,又或是狠狠地咒罵李顯一番,可惜他不敢,只因如今他越王一系的命/根子還扣在李顯的手中,面對著高宗那明顯不懷好意的問話,李貞也就只能是含糊其辭地應了一句道。

“哦?!?

高宗的本意是想讓李貞出面幫著李顯一把,可一見李貞的態度似乎不是很堅決,內裡透著股勉強的意味,心不由地便是一動,狐疑之意就此大起了。

“父皇,朝臣們對洛陽府尹人選一事既是爭執頗多,兒臣以爲不妨先擱置爭議,交由政事堂議決此事後,直奏父皇審覈,如此可成?”

一見到高宗的反應,李顯立馬便猜知了其心裡的變化,自不會給高宗去詳問個究竟的機會,這便緊趕著出言建議道。

“嗯,這提議麼,八哥以爲如何???”

儘管李顯打岔得甚是及時,可高宗的注意力卻是沒那麼容易被分散了去的,加之其一門心思要李貞去當那個惡人,自是死活揪住李貞不放。

“臣別無異議,一切聽憑陛下聖裁。”

李貞如此精明的個人,又怎會看不出高宗的用心何在,心裡頭已是恨極,可卻不敢有甚不妥的表示,只能是恭敬地應答了一句道。

“嗯,媚娘,朕看顯兒這提議似乎頗佳,不若就這麼定了可好?”

高宗見李貞不肯接招,心裡頭也難免有些不痛快,可又不好發作於其,沒奈何,只好以商量的口吻試探了下武后的意思。

“陛下,洛陽府尹須臾不可出缺,若是遷延時日,恐有大亂焉。”

李顯先前提議之際,武后便已敏銳地意識到這其中怕是有陷阱在,畢竟政事堂裡七位宰相中,她所能真正控制的僅有賈朝隱一人,再算上薛元超這麼個或許能爭取一下的新任宰相之外,其餘人等皆不受其控制,一旦上了政事堂,十有八九要糟,自是不肯如了李顯的意,只是李顯的提議乃是正理,畢竟政事堂便是幹這麼個活計的,但凡朝臣們爭持不下之際,自該由諸宰輔來輔助皇帝裁決,武后自不好正面反對,這便拐了個彎子地進言道。

“父皇,母后之言甚是,東都治安事關朝堂安危,是該早日議決之,兒臣提議,就以兩日爲限,著政事堂議決此事便好,還請父皇聖裁!”

武后的本意是想在此次早朝中議決此事,然則李顯又怎可能如了其之意,這便順著桿子往上一爬,立馬將武后的意思給扭曲得失去了原味。

“唔,那倒也是,顯兒之言有理,此事便這麼定了,裴行儉!”

高宗儘自不算笨人,可其實也真聰慧不到哪去,被李顯這麼一說,還真誤以爲武后也真就是這麼個意思,眼瞅著李顯與武后難得地達成了共識,他自是不想再在此事上多囉唣,這便下了決斷,當即便點了首輔裴行儉的名。

“微臣在!”

裴行儉乃文武之全才,自是知曉高宗其實是誤讀了武后的意思,但卻絕不肯出言點醒,這便假作不知地站了出來,高聲應答道。

“此事便由愛卿掌總了,朕給卿等兩日時間,務必給朕一個決議,可能辦到否?”

高宗對裴行儉這個首輔還是很信任的,這便將掌總之事交給了其。

“臣當盡力,必不負陛下所託!”

裴行儉對武后一向很不感冒,早年他被貶去安西,就是因反對立武媚娘爲後之故,這些年來,雖不曾再有公然反對武后的言行,可暗中卻是沒少爲武后設些隱蔽的絆子,而今得了個名正言順地擺武后一道的機會,自是樂意得很。

“嗯,那就這麼定了!”

高宗本就是大病剛愈之體,先前又被李賢將死的事狠狠地刺激了一回,再議上如許之久的事,早已是疲得不行了,這一見事情已告了一個段落,自無心再主持朝議,丟下句交待之後,也不等裴行儉領旨謝恩,起了身,便拖著腳向後殿行了去,他這麼一走,早朝自也就告了終了……

第119章 意外之意外(下)第334章 領導權之爭(五)第426章 絕對強勢(六)第383章 廓州烽火(一)第81章 下點眼藥(上)第380章 騎軍突擊(下)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718章 勸進風波(五)第226章 從長計議(下)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778章 前塵往事(下)第625章 糧庫之戰(六)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701章 殺戮之樂章(三)第632章 必要的交易(上)第629章 惡人先告狀(二)第723章 書房定策第233章 白雁之約(下)第455章 部族大聯盟(上)第137章 二王斷案(三)第143章 四個雞蛋上跳舞(上)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36章 臨時協議八百零八章 善後事宜下第774章 鐵騎縱橫(三)第755章 兵權之爭(下)第184章 傻人自有傻福第373章 危局(中)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611章 武后的狠手第417章 崛起的根底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97章 妥協的藝術(五)第501章 打出來的協議(四)第442章 突圍而走(中)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381章 李賀發威第406章 夜幕下的襲殺(上)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507章 天后主政(下)第398章 伏擊與反伏擊(四)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253章 公堂上的較量(上)第329章 獵鷹行動第676章 殺明(下)第87章 約法三章(下)第495章 大海濤聲(四)第602章 迴歸與別離第587章 紅山宮之約(下)第412章 連捎帶打(四)第780章 摩擦(上)第483章 追殲黑風盜(五)第16章 家的感覺第437章 荒原遇險(下)第791章 大勢所趨(上)第599章 正面交鋒(中)第772章 鐵騎縱橫(一)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587章 紅山宮之約(下)第630章 惡人先告狀(三)第359章 夜戰八方(五)第103章 適得其反第451章 和爲貴(上)第497章 大海濤聲(六)第654章 相位之爭(二)第148章 洛陽的召喚第388章 雙雄會河州(上)第677章 軒然大波(上)第710章 血色黃昏(下)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53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602章 迴歸與別離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258章 進退之間第586章 紅山宮之約(上)第473章 連兒灣之戰(四)第709章 血色黃昏(上)第705章 殺戮之樂章(七)第371章 河州之殤(中)第389章 雙雄會河州(下)第639章 激爭連連(上)第560章 風捲殘雲(二)第178章 謀奪帥印(三)第792章 大勢所趨(下)第32章 考驗(下)第647章 各有謀算第388章 雙雄會河州(上)第245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上)第427章 絕對強勢(七)第171章 太平公主的劫難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271章 狠狠打壓(下)第297章 無解的難題第347章 底牌掀開第227章 橫生枝節第146章 驅武妙策(下)第754章 兵權之爭(中)第164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
第119章 意外之意外(下)第334章 領導權之爭(五)第426章 絕對強勢(六)第383章 廓州烽火(一)第81章 下點眼藥(上)第380章 騎軍突擊(下)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718章 勸進風波(五)第226章 從長計議(下)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778章 前塵往事(下)第625章 糧庫之戰(六)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701章 殺戮之樂章(三)第632章 必要的交易(上)第629章 惡人先告狀(二)第723章 書房定策第233章 白雁之約(下)第455章 部族大聯盟(上)第137章 二王斷案(三)第143章 四個雞蛋上跳舞(上)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36章 臨時協議八百零八章 善後事宜下第774章 鐵騎縱橫(三)第755章 兵權之爭(下)第184章 傻人自有傻福第373章 危局(中)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611章 武后的狠手第417章 崛起的根底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97章 妥協的藝術(五)第501章 打出來的協議(四)第442章 突圍而走(中)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381章 李賀發威第406章 夜幕下的襲殺(上)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507章 天后主政(下)第398章 伏擊與反伏擊(四)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253章 公堂上的較量(上)第329章 獵鷹行動第676章 殺明(下)第87章 約法三章(下)第495章 大海濤聲(四)第602章 迴歸與別離第587章 紅山宮之約(下)第412章 連捎帶打(四)第780章 摩擦(上)第483章 追殲黑風盜(五)第16章 家的感覺第437章 荒原遇險(下)第791章 大勢所趨(上)第599章 正面交鋒(中)第772章 鐵騎縱橫(一)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587章 紅山宮之約(下)第630章 惡人先告狀(三)第359章 夜戰八方(五)第103章 適得其反第451章 和爲貴(上)第497章 大海濤聲(六)第654章 相位之爭(二)第148章 洛陽的召喚第388章 雙雄會河州(上)第677章 軒然大波(上)第710章 血色黃昏(下)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53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602章 迴歸與別離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258章 進退之間第586章 紅山宮之約(上)第473章 連兒灣之戰(四)第709章 血色黃昏(上)第705章 殺戮之樂章(七)第371章 河州之殤(中)第389章 雙雄會河州(下)第639章 激爭連連(上)第560章 風捲殘雲(二)第178章 謀奪帥印(三)第792章 大勢所趨(下)第32章 考驗(下)第647章 各有謀算第388章 雙雄會河州(上)第245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上)第427章 絕對強勢(七)第171章 太平公主的劫難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271章 狠狠打壓(下)第297章 無解的難題第347章 底牌掀開第227章 橫生枝節第146章 驅武妙策(下)第754章 兵權之爭(中)第164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安县| 郯城县| 乐至县| 安庆市| 读书| 武功县| 金乡县| 犍为县| 融水| 台江县| 鄂托克旗| 贡嘎县| 汉源县| 凌海市| 师宗县| 三都| 绥阳县| 宣武区| 乌拉特前旗| 搜索| 黑水县| 广东省| 伊川县| 红河县| 桐柏县| 托里县| 噶尔县| 公安县| 溧水县| 广东省| 射阳县| 怀仁县| 巴塘县| 全州县| 当雄县| 铜陵市| 荔波县| 井冈山市| 南皮县| 思茅市| 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