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章 國雖大,忘戰必危

“呃……”李好翻了個白眼,一副不置可否的樣子。漢武帝的事情李好怎麼可能不清楚?實際上他了解的並不這個時候的人知道的少,甚至還能更全面的來分析。

昔漢武帝將鹽鐵酒國營專賣,實行平準均輸政策。目的是防止商人從中漁利,從而增加政府收入,達到了調節物價及防止市場壟斷的功效,把財富集中到自己手上。

但是反而造成了與民爭利的局面,商人遂將注意力轉移至土地買賣,導致土地兼併嚴重。這中間就是一個經濟的問題,李好自認自己比這個時候的人至少要多見識了不少。

這個時候的人大致還只能在什麼官府不能怎麼樣怎麼樣著手,而後世的經濟學家們已經從宏觀調控說到微觀調控,計劃經濟說到了市場經濟,高下一看就清楚。

雖然漢武帝武功極盛,但是那是幾代積累。而到他自己手上,反而因爲他到處征伐也造成了國庫空虛,大量人民被徵召從軍,死傷甚重,也影響了經濟發展。

由於民生困苦、社會動盪不安、人民流離失所及民怨沸騰,天漢二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相繼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徵和四年漢武帝只得親自頒下了《輪臺罪己詔》,向人民承認自己的罪過及公開作出反省。

這段歷史從不同的時候能看出不同的問題出來,對於李好來說,後世的各種論壇上面各種分析,他對這裡面的事情怎麼應對他反而更清楚一點,但是這時候的人不怎麼想。

“陛下,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啊?!?

那位說過和親的傢伙被李好說了一句荒謬後,立刻扯著脖子抹著眼淚,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和滿朝大臣講起了古。完全一副爲李二的江山作想,爲大唐作想的樣子,李好的那句荒謬嚴重的傷到人家的自尊心了。

古代的人對於漢武的評價基本上是基於人家小劉同志自己下的罪己詔來評論,當不了真。尤其後來的那個砸缸的小光同志的評價,在其《資治通鑑》中評判毫不留情,更是扯蛋:

“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對漢武帝劉徹執政期間的作爲有這樣的評論:“漢武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李好想對那位大臣還有小光同志說的是兩個字“扯蛋?!币来笏瓮醭褪且驙憳O度富裕,卻打不了仗而滅亡的,最後連皇帝公主全部被蠻族抓去當奴隸一樣對待。

對於這種不通軍事還喜歡掉古文的傢伙李好相當的鄙視,首先來說這位大臣,在他心目中的戰爭應該就象李二之前的敗筆一樣。自己掏腰包打仗,打完了還得行仁義之師,對化外之民訓斥一番再加以撫慰,說不定還要送個公主和大量的技術人才過去就好了。

然後再自己掏腰包賞賜有功戰士,至於戰死的,隨便打發點就完了。錢從那裡來,國內那麼多平民向他們多徵收點賦稅就好了,內王外聖用的極爲漂亮才能顯示我王師的風度和氣量嘛。

國內百姓的死活那有面子重要?所以仗打的越多,勝仗越多士兵的損失就越多,國內的老百姓的日子就過的越苦。打著打著,人家日子過不下了不就造反了?

那《無向遼東浪死歌》不就這麼個意思?幫國家打仗還不如做強盜好,以後誰還去打仗?老楊同志是這麼想的,所以他第一次徵高麗華麗的失敗了,而且接著又敗,敗著敗著就把江山敗沒了。

至於小光同志,這位同志是大宋的保守派兼節流派,我想他心目中的戰爭應該是所有的將士光著膀子去和胡人交戰打贏就好,要不然大家都省吃儉用過日子,省下的錢給遼人送歲幣去。

至於他的能力怎麼樣就不評價了,但是宋在他和小王同志的爭鬥之後完全的衰弱下去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宋還是屢被外夷欺壓最弱的王朝,從來沒有在對外上面強硬過一次。

所以這種人去評價一位極具武功的人的話基本可以當成放屁,他要是有點眼光的話大宋也不會如同一位脫光了衣服的美女任人蹂*躪了。至於他的爲人此處不做評價,不過紙上論政算他一個。

相比其他人,這個時候的李二其實對漢武還是相當推崇,史記唐太宗說:“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睆倪@裡可以看出,李二的評價還是相當公正。

只是後來他被尊爲“天可汗”後纔會洋洋得意的說句“昔人謂御戎無上策,朕今治安中國,而四夷自服,豈非上策乎?”又說“漢武帝窮兵三十餘年,瘦弊中國,所獲無幾。豈如今綏之以德,使窮髮之地盡爲編戶乎?”

這是李二不知道他死後的事情,要不然他就不敢說那句話了,或者他活到漢武一樣的年紀他也不敢如此自誇了。他會後悔當初怎麼不把那些王八蛋全部屠了,所謂的懷柔政策四夷來朝基本都是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根本就是一時的效果而已,而且留下禍患無窮。

不過現在在朝廷上,很多話李好也不好直接說了出來,不過對付一個想著和親的大臣,憑藉自己心中的那點料也是綽綽有餘。李好微笑著詢問這位和親國亡兄:“不知這位同僚以爲什麼叫交戰呢?你心中的交戰又是這樣呢?”

這位和親兄的回答果然不出李好所料的回答,無非是外夷入侵當舉全國之力,將士同心打敗對方,然後對化外之民訓斥一番再加以撫慰就好,我天朝大國當有大國之風。

李好笑了笑,這位和親兄的回答在這個時代來說很地道,也沒什麼漏洞。但是當他看到李好笑的那麼燦爛時,心裡莫名的一緊,暗自懷疑起來,難道自己回答有錯?

李好沒有解釋這些,他連追著和親兄問了幾個問題,如我軍的糧草怎麼來,士兵的傷亡和軍功怎麼賞,如果胡民下次再來入侵怎麼辦。

和親兄的回答基本都是符合這個時代的人的想法,如果以這個時代人來評價的話基本是沒漏洞。所以和親兄越回答,底氣越足,可對面的李好也笑的越來越燦爛。

“那麼依照這位同僚的意思,如果打仗不需要從國內增加賦稅,戰士們的軍功封賞不需要國庫撥錢,那是不是打仗就沒問題了?”

那位和親兄一時頓住了,不過他還是很快就反應過來,然後反駁,如果不從國內籌集物質,那就勢必要從胡人手上獲取物資了,這與我朝王師仁義的宗旨就不符了,有損我大唐的形象。

不過他的反駁讓李好笑的更燦爛了:“恭喜你,你回答對了,但是沒有獎勵。先朝楊帝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一徵高麗就宣揚他的仁義之師,所以他敗的非常慘重,而且還因此斷送了大隋江山?!?

“再說那些化外之民掠奪我漢人子女物資的時候,你怎麼不同他講講什麼叫仁義之師呢?打仗需要向我大唐百姓收納賦稅的時候,你怎麼不同我大唐的百姓講講仁義不收他們的賦稅呢?”

“那些陣亡士兵爲了邊疆安慰浴血奮戰的時候,你怎麼不同他們講講仁義給他多點撫卹呢安撫將士們呢?反倒是我朝征戰胡夷的時候卻要對一羣殺我朝百姓,奪我朝土地的人講仁義,你是不是胡人派過來混進我大唐的奸細,要不然這麼處處爲他們說話?我覺得朝廷應該對你祖宗十八代進行覈對一下,免的你以後出賣我大唐?!?

“你……我……”和親兄只來的及說這麼兩個字,就被李好的話氣的暈了過去。看來這位仁兄的體質不過關啊,居然就這樣暈了過去?旁邊馬上有侍衛把暈倒的人移到一邊去。

這傢伙此刻的臉算是丟光了,以後在同僚面前,他想要擡起頭來也很難。原本只是在言語上面讓李好吃個虧而已,卻不曾想反被李好給氣暈了,這也是沒誰了。

李好覺得似乎還沒有把自己的戰鬥力完全發揮出來,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然後四周環視,卻沒人再跳出來和他辯論這個了,有點眼光和能力的人都在反思他說的那些話的意思去了。

“陛下,國雖大,好戰必亡。但是後面也還有一句,國雖大,忘戰必危!國家的強大自然不能靠窮兵黷武來維持,也不是靠委曲求全來維持,該打還是得打,這樣才能打出威風出來。”

這個時候的政客李好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或許是時代的侷限性吧,也許還有一些人的本質就有問題。殺起自己人來那可是相當的狠辣,斬草除根,誅其九族的手段都能使的出來。

可是對外了,好象手段寬厚多了,如果他們能拿出一半對內的手段出來,那些邊疆胡人之禍估計就要少上很多。可惜的是,歷史從來就多少人這麼想過,反而還在爲自己的軟弱找理由,把那些英雄淹沒。

第一百六十九章 婚事第十三章 西市第兩百章 後生可畏第四章 有錢也犯難第三百六十章 侵略者第一百一十七章 八百里洞庭第二百七十八章 婚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綢繆第兩百一十二章 擼串第二十三章 本家第三十二章 天價的剁辣椒第一百八十八章 擔擔麪第二百六十二章 桂林米粉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兩百二十六章 判斷有誤!第二百七十三章 東山羊第二百八十四章 琉球島上的創新美食第一百二十章 天下一絕第二百六十四章 戰後第十五章 唐朝的那些事兒第兩百四十七章 還不夠快!第一百零六章 傳統和美食第一百零九章 愛晚亭第三十三章 財神第四十九章 病第三百四十七章 歌舞賽第三百零五章 新紮祭酒第一百零七章 中秋宴第一百六十二章 煙花第二十三章 本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夜行(第三更)第兩百一十四章 混混第三百四十七章 歌舞賽第二百八十三章 貞觀十五年第三百二十六章 揚州第二百九十四章 異域美味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征第一百七十四章 雖勝猶敗的戰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踴躍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食材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食材第兩百三十六章 火在燒第三百零九章 實業興國第二百七十章 來自大唐的高速公路第兩百三十七章 佈置第一百二十章 天下一絕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征第三十四章 程家的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避暑莊園第五十四章 擴張第一百九十三章 戰敗第七十二章 春節第四十二章 劉仁軌第三百五十三章 棒打狍子瓢舀魚第六十六章 吳王李恪第二百五十五章 家有喜事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章 瘟疫第一百七十三章 戰爭的陰影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冰鎮更好喝!第兩百二十七章 形勢嚴峻第三百零三章 變化中的長安第三百五十三章 棒打狍子瓢舀魚第兩百三十四章 見面第兩百二十九章 佛跳牆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 糖(心情不好加更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山水甲天下第七十五章 該來的遲早要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八百里洞庭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八十三章 我家天師有請第三百一十三章 東征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兩百零八章 不堪一擊!第二百五十二章 改變時代的東西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好的武俠夢第一百九十一章 房二逃婚第一百零二章 傳統第十三章 西市第兩百二十九章 佛跳牆第一百八十六章 蜀王第兩百三十七章 佈置第二百六十三章 有後第三百二十五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四十九章 病第六十四章 頭痛的忠叔第一百五十三章 贖身第一百零六章 傳統和美食第一百一十章 終於逮著機會吃牛肉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有後第五十四章 擴張第二百六十二章 桂林米粉第七十四章 某,洛陽王玄策也!第二百六十三章 有後第六十九章 武家的女人們第一百零七章 中秋宴第一百四十九章 輕視第七章 唐朝的那些食物第二十二章 新收入第十五章 唐朝的那些事兒
第一百六十九章 婚事第十三章 西市第兩百章 後生可畏第四章 有錢也犯難第三百六十章 侵略者第一百一十七章 八百里洞庭第二百七十八章 婚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綢繆第兩百一十二章 擼串第二十三章 本家第三十二章 天價的剁辣椒第一百八十八章 擔擔麪第二百六十二章 桂林米粉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兩百二十六章 判斷有誤!第二百七十三章 東山羊第二百八十四章 琉球島上的創新美食第一百二十章 天下一絕第二百六十四章 戰後第十五章 唐朝的那些事兒第兩百四十七章 還不夠快!第一百零六章 傳統和美食第一百零九章 愛晚亭第三十三章 財神第四十九章 病第三百四十七章 歌舞賽第三百零五章 新紮祭酒第一百零七章 中秋宴第一百六十二章 煙花第二十三章 本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夜行(第三更)第兩百一十四章 混混第三百四十七章 歌舞賽第二百八十三章 貞觀十五年第三百二十六章 揚州第二百九十四章 異域美味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征第一百七十四章 雖勝猶敗的戰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踴躍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食材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食材第兩百三十六章 火在燒第三百零九章 實業興國第二百七十章 來自大唐的高速公路第兩百三十七章 佈置第一百二十章 天下一絕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征第三十四章 程家的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避暑莊園第五十四章 擴張第一百九十三章 戰敗第七十二章 春節第四十二章 劉仁軌第三百五十三章 棒打狍子瓢舀魚第六十六章 吳王李恪第二百五十五章 家有喜事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章 瘟疫第一百七十三章 戰爭的陰影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冰鎮更好喝!第兩百二十七章 形勢嚴峻第三百零三章 變化中的長安第三百五十三章 棒打狍子瓢舀魚第兩百三十四章 見面第兩百二十九章 佛跳牆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 糖(心情不好加更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山水甲天下第七十五章 該來的遲早要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八百里洞庭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八十三章 我家天師有請第三百一十三章 東征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兩百零八章 不堪一擊!第二百五十二章 改變時代的東西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好的武俠夢第一百九十一章 房二逃婚第一百零二章 傳統第十三章 西市第兩百二十九章 佛跳牆第一百八十六章 蜀王第兩百三十七章 佈置第二百六十三章 有後第三百二十五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四十九章 病第六十四章 頭痛的忠叔第一百五十三章 贖身第一百零六章 傳統和美食第一百一十章 終於逮著機會吃牛肉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有後第五十四章 擴張第二百六十二章 桂林米粉第七十四章 某,洛陽王玄策也!第二百六十三章 有後第六十九章 武家的女人們第一百零七章 中秋宴第一百四十九章 輕視第七章 唐朝的那些食物第二十二章 新收入第十五章 唐朝的那些事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来县| 通海县| 富民县| 常熟市| 隆化县| 确山县| 汝城县| 平原县| 泰宁县| 汪清县| 翁源县| 民权县| 绿春县| 临澧县| 东辽县| 禄劝| 焦作市| 嘉定区| 阿合奇县| 酒泉市| 额敏县| 金阳县| 肇东市| 海盐县| 津南区| 保靖县| 涿鹿县| 吉木萨尔县| 顺平县| 鹤峰县| 托克逊县| 承德县| 长丰县| 大邑县| 喀喇| 长乐市| 柳州市| 五华县| 稻城县| 改则县| 马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