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8章 唐山後裔

清晨時分,街巷中迴盪著各種各樣的方言,即便是在華僑最爲聚居的新加坡,這裡的華人也說著各種各樣的方言,即便是廣東話亦分成多種方言,但勉強還能夠聽懂一些,可若是廣東人碰到福建人,兩人講話幾乎是”雞同鴨講”一般,這隻使得華僑間的溝通出現了障礙,不過在這幾年,情況多少得到了改變。

無論是新加坡亦或是南洋每一地的華僑學校,都利用校舍開設了夜校,以教授華僑講習國語,加之收音機的普及,使得國語南洋也卻發的普及開來,尤其是每年數以萬計的華僑子弟返回國內上大學,講讀國語更是成爲了青年學生和家人的習慣。

清晨時分,揹著書包的李樹德父母鞠躬請安後,便離開了家門,朝著學校走去,從香樟街走到中正中學,大概要走五分鐘,但他覺得這條路突然拉得很長,混跡在早晨上學的少男少女羣裡使得他覺得乏味而無聊,他今年已經18歲了,他讀書很晚,差不多十歲纔讀書,現在初中甚至還沒有畢業,而他的同班同學不過只有14、5歲。

“在班裡自己就像個傻小子似的!”

李樹德在心底這般嘀咕著,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希望現在回到唐山,然後和鄰居家的二哥一樣,成爲一名軍人,不過現在不打仗了,真是的……

也許應該當一名工人,嗯,進汽車製造廠當一名工人,不過似乎汽車廠都在北方,在廣東並沒有汽車廠……

雖說在他的心裡總是會浮現出唐山、廣東,甚至還有青海的草原、華北的平原等等,一個個關於唐山的地理名詞,但是他卻從沒有回過唐山。

曾經在他的記憶中,唐山似乎就是每年父母祭拜先人的方向,直到他進入華僑學校讀書之後,在國內派來的老師教授下,唐山那個模糊地方,纔在他的腦海中清晰起來。

現在與過去不同,過去的華僑學校,大都是由僑民集資、捐款創辦,唐山除去派遣部分教師外,並沒有給予多少資金上的支持,而現在華僑學校卻得到中華教育基金會的資助,每年高達三四千萬元的資助,僅在南洋各地,現在就開設了多達九千餘座華僑學校,而中正中學則是其中之一。

因爲海外華人均具中國國籍,屬中國僑民,所辦學校依歸中國學制和管理,與其它的僑校一樣,中正中學半數老師是受教育部派遣,他們使用的教材亦是國內的教材,也正是在那些老師的教授中,李樹德心中的唐山才變得越發的直觀起來。

在離學校還有幾十米的時候,李樹德看到不時有學生進入的校門兩側的八個標準。”民族”、”國家”、”政府”、”領袖”當然還有校門處鋼製門廊上醒目的”青天白日徽”,這一切都在表明這是一座標準的華僑學校,在南洋幾乎每一座華僑學校都是如此。

“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胄,東亞稱雄。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進大同。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

上午八點,伴著學校樂隊演奏的《國旗歌》旋律,中正中學的近千名師生或是右手撫心或是行著軍禮目視著緩緩升起的國旗,唱著國旗歌,站在後排的李樹德自然也不例外

“莫徒務近功。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

在升旗儀式完成之後,李樹德看到校長走到前排的宣講臺上,依如往日一般,他首先對所有的師生加以勉勵,在校長的講話中,李樹德的雙眼卻望著隨風飄揚的國旗,那面國旗無論是在國內亦或是南洋早已經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不僅是中國的象徵,同樣也是中華民族主義的象徵,看著那面國旗,他的腦海中所浮現出來的畫面卻是戰爭電影或記錄片中在硝煙瀰漫戰場上飄揚的國旗。

“中國國民政府乃是……”

就在李樹德的思緒隨著國旗飄遠的時候,突然,身邊同學們的宣誓聲音將他的心神喚了回來,他連忙和其它的同學一樣,大聲宣誓。

“中國國內四萬萬七千萬同胞及兩千萬僑胞共同依賴之唯一政府,中國最高領袖,”

響亮的誓言隨著少年們稚嫩的話聲,在學校操場上回蕩著,穿著一身未著軍銜軍裝的王德陽同樣隨著學生們一同宣誓,

“……委員長乃是中國國內四萬萬七千萬同胞及兩千萬僑胞共同擁戴之唯一領袖,國民政府之主張,即中國全國人民之主張,……委員長之意志,即全國國民之意志,餘以此誓,宣誓效忠民族、效忠國家、效忠政府、效忠領袖!”

在宣誓的過程中,他的眼睛掃視著臺下的這些青年學生,他們的神情莊嚴且肅穆,他深知這種宣誓是華僑學校的所特有的。在南洋,或許生活著歐洲人、印度人以及阿拉伯人等龐大的移民羣體,但是他們的與祖國的關係卻遠不像華僑那般,狂熱的認同唐山,這種狂熱的認同,在過去的十幾年間發生著一些變化,曾幾何時,華僑只是強調中國需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而在”抗戰軍興”時,華僑則普遍的認爲服從統一領袖的必須,即便是在現在,亦未曾改變這一點。

當然,更爲重要的一點,恐怕還是國民政府對南洋華僑民族主義教化,自國府定都南京以後,先後頒佈了50餘項僑民教育的政策和法規,規範海外僑教,其中關鍵是將國內教育宗旨作爲海外華僑教育的宗旨,要求海外僑校的管理、備案等方式與國內學校相同,由此使華僑教育成爲中國的國民教育,在”抗戰軍興”之後,無論是南京的教育部亦或是華北的教育復興委員會,更是進一步加強了海外僑教,雙方都派出了大量教師,並提供了大量經費支持僑教。

不過,作爲僑校的軍事教官,王德陽卻知道,深受僑教影響的華僑學生,其認同傾向,不僅僅指向中國,而且指向以三,民主義爲建國理念的國民政府,而華北輸出的”國家至上”國家主義觀點,同樣也在這裡同這一觀念完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契和。

就像現在的”南洋國民黨”一樣,南洋國民黨並不僅僅是三民主義的信徒,他們的理念實際上融合了三,民主義與國家至上的國家主義,在這一點上,到是和”國家運動聯盟”相同,而南洋國民黨的黨員,亦可能會是國民黨南洋分部黨員,亦也可能是國家運動聯盟南洋分部的黨員

想到這裡,王德陽的脣角微微一揚,臉上流露出一絲笑容,作爲國家運動聯盟的一員,他深知與國民黨兩者並沒有真正意義的主義之爭,有的只是政治理念上的分歧罷了,或許,也只有在南洋,兩黨的理念才能真正的融匯,在這裡,至少雙方沒有政治上的競爭,反而進行充分合作,以配合領事館爭取華僑權力,就像華僑學校的教師派遣、教材運入以及軍訓使用訓練槍械的權力,無不是各方竭力配合努力爭取的結果。

在升旗儀式結束的時候,李樹德看著於操場邊,似有所思的教官,他深吸一口氣,然後朝著老師走了過去。

“教官!”

立正,行軍禮,這是面對軍事教官的不同,見普通老師只需行鞠躬禮。

“嗯,有什麼事,李樹德!”

作爲學校中唯一的一名軍事教官,王德陽和校長一樣,能夠叫出學校中的407名學生的姓名,甚至知道他們的愛好,而李樹德在軍事訓練中的表現一直都非常出色,也正因如此,他纔會關注他,甚至準備在他初中畢後,推薦他前往保定軍事學院受訓。

“教官,我……”

語間帶著些猶豫,李樹德好不容易纔開口說道。

“我不想再讀初中了!”

“怎麼想退學?”

盯著面前的少年,王德陽的目中滿是詫異之色。

“雖說義務教育只有6年,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話,至少需要讀完初中,這樣的話,將來你才你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勸說著少年,王德陽的心底略覺有些無奈,在中國義務教育只有6年,是否讀中學完全基於自願,而在南洋,即便是小學亦基於自願,國內實施的強迫教育不能在南洋實施,因爲沒有法律保障,因此只能通過遊說的方式,勸說華僑家庭將子女都送進學校讀書。

“教官,我不是不想讀書,而是……”

話語稍稍一頓,李樹德的視線不由的投向旗桿上的國旗,神情中盡是依戀之狀。

“我想,我想回唐山讀書,以我的成績,大學,我肯定考不上的,不過,我想,我想進技術學校應該沒問題吧,也許,這樣能說服阿爸給我買張船票,我想回唐山,去看看長江有多美,看看黃河有多麼的壯麗,還想,還想……”

一個少年人的夢想,看起來只是那麼的簡單,可任誰都知道,這種可能性並不大,除非他能考上大學,或者自費回到唐山,否則,也許,他們終其一生都不能回到唐山,少年雙眸中的期盼看在王德陽的眼中,只讓他整個人陷入了思索之中,或許,對於李樹德,他可以推薦他去保定接受培訓,到時自然有邊防軍司令部爲其支付船票,但是,在南洋卻有數百萬僑民子弟,他們的心中未嘗沒有回到唐山看看的心思,他們又如何回到唐山呢?比奇提示:如何快速搜自己要找的書籍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第42章 返鄉只爲招工忙第260章 徵地第402章 廣州灣之變(上)第838章 風雲變幻第117章 雄廠荒涼心憂傷第69章 殺人何需燕留行第308章 崛起中的商機第104章 動員第209章 霧捕第121章 決心已下第1185章 三巨頭的會面第92章 理想主義者第1144章 未來的改變第130章 連鎖未來誰人知第29章 千里迢迢只爲財第40章 工廠易建工難開第232章 最後的會議第378章 徵兵第192章 閥思第214章 血與火第70章 歸國之人第301章 班門弄斧第16章 秘密合作第447章 動員第164章 初抵初逢心不同第1065章 潰敗第188章 震驚第262章 事業的前提第176章 君投之以信,我效...第134章 灼熱第181章 目標,日軍先頭聯隊第1029章 北上 北上第430章第109章 戰爭的需求第1099章 固執的石井第251章 政治還是軍事第125章 八字橋第60章 中意合作第226章 落在帝國的心臟的炸...第1193章 北國(下)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44章 是天真或是真誠第285章 北上取經第213章 制勝僅需一股氣第7章 在蘇俄第38章 維繫世界的命運第50章 新的開始第786章 攔截第148章 華北第141章 元老亦有他心思第205章 戰雲瀰漫備戰忙第1221章 歸國第1138章 孤島內的人們第165章 木秀於林風摧之第425章 好事臨門第165章 板垣的末日第320章 還來得急第300章 基礎雖小謀大業第251章 天皇之憂第1104章 燃燒吧第19章 暴利卻把好名揚第1069章 行屍走肉第796章 血與白的啓示第72章 誰道藉口是虛言第3章 軍人之憂第1090章 無法阻止第384章 肥肉第818章 燥動的日本第166章 北平第800章 棘手之事第257章 事業的開始第114章 地無分南北,年無分...第1079章 遼陽之戰(七)第233章 夏季攻勢(一)第349章 超前第317章 情報中心偶遇第100章 是梟是雄誰人知第34章 仿古之問遇故人第342章 新政之難第110章 北疆第227章 未來之勢第1034章 南京會第1099章 固執的石井第1079章 遼陽之戰(七)第93章 寧靜夏維夷(上)第131章 委員長的安排第213章 戰臨沂(二)第199章 左右之擇第1139章 政治的延續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123章 南下第1227章 戰友第403章 沙龍或者……第385章 風雲突變第170章 捷報傳來時第1135章 勝利前夕的憂慮第1033章 那就給他們戰爭吧第141章 元老亦有他心思第426章 無所懼第176章 君投之以信,我效...
第42章 返鄉只爲招工忙第260章 徵地第402章 廣州灣之變(上)第838章 風雲變幻第117章 雄廠荒涼心憂傷第69章 殺人何需燕留行第308章 崛起中的商機第104章 動員第209章 霧捕第121章 決心已下第1185章 三巨頭的會面第92章 理想主義者第1144章 未來的改變第130章 連鎖未來誰人知第29章 千里迢迢只爲財第40章 工廠易建工難開第232章 最後的會議第378章 徵兵第192章 閥思第214章 血與火第70章 歸國之人第301章 班門弄斧第16章 秘密合作第447章 動員第164章 初抵初逢心不同第1065章 潰敗第188章 震驚第262章 事業的前提第176章 君投之以信,我效...第134章 灼熱第181章 目標,日軍先頭聯隊第1029章 北上 北上第430章第109章 戰爭的需求第1099章 固執的石井第251章 政治還是軍事第125章 八字橋第60章 中意合作第226章 落在帝國的心臟的炸...第1193章 北國(下)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44章 是天真或是真誠第285章 北上取經第213章 制勝僅需一股氣第7章 在蘇俄第38章 維繫世界的命運第50章 新的開始第786章 攔截第148章 華北第141章 元老亦有他心思第205章 戰雲瀰漫備戰忙第1221章 歸國第1138章 孤島內的人們第165章 木秀於林風摧之第425章 好事臨門第165章 板垣的末日第320章 還來得急第300章 基礎雖小謀大業第251章 天皇之憂第1104章 燃燒吧第19章 暴利卻把好名揚第1069章 行屍走肉第796章 血與白的啓示第72章 誰道藉口是虛言第3章 軍人之憂第1090章 無法阻止第384章 肥肉第818章 燥動的日本第166章 北平第800章 棘手之事第257章 事業的開始第114章 地無分南北,年無分...第1079章 遼陽之戰(七)第233章 夏季攻勢(一)第349章 超前第317章 情報中心偶遇第100章 是梟是雄誰人知第34章 仿古之問遇故人第342章 新政之難第110章 北疆第227章 未來之勢第1034章 南京會第1099章 固執的石井第1079章 遼陽之戰(七)第93章 寧靜夏維夷(上)第131章 委員長的安排第213章 戰臨沂(二)第199章 左右之擇第1139章 政治的延續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123章 南下第1227章 戰友第403章 沙龍或者……第385章 風雲突變第170章 捷報傳來時第1135章 勝利前夕的憂慮第1033章 那就給他們戰爭吧第141章 元老亦有他心思第426章 無所懼第176章 君投之以信,我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龙口市| 普定县| 松潘县| 西林县| 苏州市| 井陉县| 恩平市| 宁河县| 高淳县| 鲜城| 腾冲县| 东阳市| 禹城市| 武山县| 桂东县| 旅游| 和林格尔县| 晋宁县| 沧源| 泰宁县| 绥阳县| 碌曲县| 博客| 新绛县| 峡江县| 湟源县| 中卫市| 乐东| 隆林| 思茅市| 绥阳县| 菏泽市| 东平县| 新河县| 永宁县| 吴忠市| 凤山县| 德安县| 通化县| 青州市|